杜牧是唐朝著名诗人,相信我们在课本中都有学过杜牧的诗。杜牧的著作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多为豪迈、抒怀一类,所以读起来会感觉气势和精致并存。当然杜牧在诗、赋方面都颇有成就,那杜牧最有名的一首诗是什么呢?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诗,是杜牧的一首七绝,内容主要描写江南景色,而这首诗在千百年以来也是富有盛誉,更是诸多爱诗之人心中的经典,那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唐朝是诗歌文化的巅峰,初唐有四杰,盛唐有李杜,中唐有白居易,即使是在王朝末日之时,也有杜牧和李商隐扛起了最后的尊严。在杜牧所处的时代,诗歌的各种风格已经被前辈们运用得炉火纯青。李白的豪迈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王维的诗情画意,白居易的浅显直白,甚至连李贺也开创了阴森鬼魅的流派。杜牧却能独树一帜,以英发俊爽的魅力,站在唐朝诗人的金字塔尖,实在是难能可贵之事。
杜牧的诗歌,明显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豪迈的感怀诗,它们慷慨激昂,笔调拗峭,从立意到行文,处处透出诗人的新奇思路。另一类则是香艳诗,它们旖旎动人,细致入微,如同涓涓细流,洒入每一个人的心中。这两类诗的风格完全不搭界,如果能将一类写到极致,就已经是诗坛大家,而杜牧却两者兼备。这样的才情,实在让人拍案叫绝。
在他的感怀诗中,留下过对家国兴亡的感叹,也留下过对圣主明君的无限景仰,更留下过对于历史英雄的歌咏崇拜。然而,最让人永远怀念,也是最为著名的,还是这首《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从表面上来看,这首诗没有半点矫揉造作,炫耀辞工的意思。它是以诗人冷眼旁观的口吻,娓娓道来,留下了万千风情:江南大地之内,千里之处都是鸟鸣声声,绿草红花相映生辉,水村山寨之中,酒家的旗帜都在随风飘动。南朝当时留下了四百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都被烟雨中笼罩。
全诗的第一、二句便出语惊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如同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又如同电影之中的镜头切换一般,让读者很容易沉浸其中。江南千里,自然是风景不同,气候不同。然而,作者却巧妙地抓住了最为典型的画面,让读者感受到草长莺飞、生机勃勃的气息。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生气,是伴随着百姓的恬淡生活的。虽然没有出现一个人,诗人却描述了酒家林立,店旗飘飘的盛况。也就是这种人与自然的结合,才让江南风光更为绮丽。
本来这两句,已经是相当出色了,诗人却尤嫌不足,最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更是千古经典之作。它如同在明亮的油画之上,以寺庙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又以烟雨增加的色彩的朦胧感。在江南春色之中,林立着大大小小的寺庙,这既是祥和生活的写照,也是对于和平的向往。
当然,在近些年以来,有些学者认为,这首诗还具有深刻的现实讽刺意义。他们认为杜牧本人是厌恶佛教的,他的《杭州新造南亭子记》被看作是反对佛教的战斗檄文。在此文中,杜牧盛赞了会昌灭佛的英明,并且切中当时佛教的种种利弊,与韩愈的《谏迎佛骨表》堪称双璧。
因此,这些学者认为,末尾两句也是作者对朝廷之中崇佛信佛的担忧,认为会重蹈南朝的覆辙。因此,它借南朝佛寺在烟雨之中被无情吹打,以一种极为冷静地态度告诉当权者,光靠佛教来治理国家是行不通的,南朝兴修了那么多佛教,一样还是被人摒弃。
但是,长期以来,更多学者认为它就是一首咏景的七绝,不应该参杂太多的感情。杜牧却是对佛教提出过批评,但并不代表他就是彻底的反对者,光从樊川居士这个字号就能看出他与佛教其实存在不解之缘,而且他的朋友之中也不乏僧道之人。
末尾这两句写得太过精彩,还引起了如此发人深省的争议,大概处于杜牧本人的意料,也为后人增添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安史之乱后,盛唐已不复存在,当时吐蕃趁势占领了河湟地区。杜牧为国家的内忧外患感到担忧,他一直力主平定藩镇割据,收复失地,因此也是写
说到唐诗其实那当然就是在唐朝这个时候是非常的发达的呀,既然是发达那就是这个东西应该就是扎堆的存在的,那就是会出现谁是最厉害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