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出自《鬼谷子·谋篇第十》。很多人不理解此言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这句话是告诉世人,凡事都要掌握主动权,学会控制敌人,而不是被敌人控制,这样才能取得胜利。如果一直让对方行事主动,那危险就要来临了。当然,此言在当时主要是用在战场上,不过后来也有人吸取精髓,将其用在官场。其实含义并不难理解,难的是如何实施,下面就以赵匡胤为例子,看看他是如何兵不血刃就成为宋朝开国皇帝的。
1、公元959年,已经“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回到了京师,他刚登上了明德门,侍卫就带着后周宰相,老干部范质和王溥来见。
彼时的赵匡胤并没有“横眉冷对”,只见他声泪俱下,痛哭流涕道:两位老哥啊,我都是被逼的啊!
侍卫们见状也乖巧的念出了早已排练好的台词:没错,赵总是被逼的,我们就是要让赵总当老板。
确实佩服赵匡胤的政治头脑,他这么做的好处有二,其一,让侍卫们演坏人,把锅甩给武官们。其二,给自己塑造一个弱者的形象,讲一个弱者的故事捋顺篡位的逻辑,如此一来,就名正言顺了:赵匡胤是好人、是弱者,都是被手下武将逼迫的,自己对柴家是忠心耿耿,但形势逼人,实在是迫不得已,自己也是受害者。
这一招有用吗?当然有,以至于现在还有专家坚信赵匡胤是被胁迫的。
2、借这个机会说一说道家提倡的“道德”。请听题,在道家的逻辑里,什么样的人应该讲道德,应该守弱?
班固说过这么一句话“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阿信以为只有我个人坚持道家思想是帝王之道呢,原来班固也是这么认定的。《道德经》确定、肯定以及一定的认定,强者应该守弱,应该不争,这句话的本质是权术。
赵匡胤争了没?不争才怪,在陈桥兵变前夕,赵匡胤的身份是“大内都点检”,是个打工的,作为小人物凭啥不争咧?
有趣的是,千百年来,无数小人物念叨着道家“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的口号,过上了与世无争的日子,其结果就是一辈子默默无闻,碌碌无为。恕我直言,这种通透是伪装的通透。
小人物嘴里叫嚷着不争,殊不知自己根本没资格谈“守弱不争”,那可是大人物的处世宗旨,在这里要正本清源。
即便鬼谷子也嘟囔着“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这句话点破了上下关系,上级对下级,要用德。下级对上级,要效力。这无疑是打脸了在现实生活中苟延残喘,还满嘴道德仁义的小人物。
3、赵匡胤在老员工面前,为啥又“不争”了?
因为他已经是帝王了,马上就是皇上了,历史上会给他贴个标签“宋太祖”,受万人敬仰,他已经有支配他人命运的主动权了。
用《周易》的话说,他已经是“九五,飞龙在天”了,再嘚瑟的话就“九六,亢龙有悔”了。所以,现在你能明白,为啥皇帝叫“九五之尊”了吗?不能再嘚瑟了,要低调,要守弱。
所以,什么人要讲道德?是帝王!无论其私下的手段如何卑劣,但公开的总是道德的。
这一点五代十国的那些帝王们基本上都不知道,所以他们注定成为历史的过客,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
咱们接着讲,赵匡胤哭丧着脸,述说着自己的“不幸”,这么做如果非要说还有第三个目的的话,就是为了拉拢人心。
赵匡胤虽然“黄袍加身”,但是柴家母子两还在那呢,柴家的遗老遗少们,不识趣的“李筠和李终进”岂能善罢甘休?所以要拉拢核心成员,让老干部王溥、范质一起配合演戏。
果不其然,搞行政的脑子就是灵活,范、王二人知道已经无力回天了,于是纷纷跪下拱手称臣,他们本以为自己要被开除了。
赵匡胤却和蔼可亲的说:放心,以前你们是什么待遇,以后还是什么待遇。
这是爱吗?
4、首先是相权。
电影导演往往会用镜头语言表达立场,比如电影构图中,站着的演员和坐着的演员,两人的关系其实是不对等的。
现实中也是如此。在赵匡胤以前,君臣上朝时都是坐着的,二者关系是“平起平坐的”。但是赵匡胤为了树立权威,玩起了“镜头语言”的把戏。
有一天,宰相范质上朝,照老规矩他应该坐在椅子上跟领导提建议。但是这一次范质刚呈上奏章,赵匡胤忽然向他招手:老范,我眼有点花,这个字念啥?范质连忙站起来,凑过去指点。等他扭身回到原处,顿时晕菜——椅子没了!
范质疑惑地瞅瞅皇帝,皇帝却一脸无辜地瞅着他,二郎腿得意地抖动着。现在,大殿上唯一的一把椅子,这个极具象征意义的物件正在皇帝厚实的屁股底下向他传递着不屑和嘲弄。
从此,朝堂之上只有一把椅子——龙椅!
还记得前面赵匡胤给王溥,范质的承诺吗?其实领导的承诺往往是有期限的,而赵匡胤的这一份期限是三年。
花了三年时间,赵匡胤在龙椅上坐稳了,就意味着王溥、范质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所以他们会怎么样呢?
答:下岗!
5、接着是兵权。
公元964年,赵匡胤的智囊心腹赵普上位,当上了宰相,开始了文官主政的时代,那么出生入死的武将呢?
这里需要交代两个细节,第一个:虽然赵普是心腹,但赵匡胤依然安排了“副相”协助赵普,所谓协助,你猜是不是牵制呢?
第二个:我们熟知的“杯酒释兵权”事件,赵匡胤和“石守信”们除了是同事,是拜把兄弟之外,其实赵匡胤还是做了一笔交易,其一给予众将敛财权,用金钱收买。其二与众将联姻,结成儿女亲家。
比如赵匡胤嫡长女下嫁给王审琦的儿子左卫将军王承衍。王承衍本来已有一个乐氏妻子,宋太祖让他与妻子离婚,迎娶公主。再比如赵匡胤的次女延庆公主,下嫁左卫将军石保吉,这个石保吉的亲爹叫石守信。
亲上加亲,那些拜把兄弟一转身就成了皇亲国戚了,这笔生意怎么算都划算。这也证明了我的一个猜想,“杯酒释兵权”绝非历史书上写的那么简单,赵匡胤一定是开出了让众将领无法拒绝的条件,笼络了人心。众人无法拒绝,因为拒绝的话,恐怕兄弟是做不成了。
曾经一起大江山的兄弟们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所以赵匡胤早早的给他们找了一条出路:
退休!
6、最后是安全。
众所周知,赵匡胤是借“都点检”的实权“黄袍加身”的,有读者朋友问:既然“都点检”的那么危险,为什么不撤销这个职位呢?
事实上,大家想到的,赵匡胤也想到了,他第一时间废除了“都点检”这个职务,并将保护皇帝安全的部门,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与殿前司相互独立,也称“三司”。有趣的是,“三司”只有“带兵权”,而没有“调兵权”。也就是说,即便一不小心再出一个“赵匡胤”也最多能“带兵”,却不能“调兵”。“调兵权”掌握在文人掌控的“枢密院”手里。
武将需要听从文官支配,由不懂行的支配懂行的,这是最大的矛盾,所以文武双方自然会相互竞争且牵制。更高明的是,
“三司”和枢密院的管理权掌握在皇帝手里。
生怕这样还不够保险,于是乎赵匡胤还加了一份保险,负责带兵的“三司”,只任命平庸的将领担任“三司”统帅,从根本上弱化了武将的实际地位。
你能明白吗?有时候,在职场上,并不意味着能力强的人能够得到提拔。当领导认为你的存在会威胁其地位时,往往会选择提拔一个“二傻子”,因为手下低能,领导才能睡得香。所以笨人怎么了?有时候,精明的管理者就喜欢用笨人,有时候,笨人也有大用。经过赵匡胤的部署,虽然能力不错,忠心耿耿的慕容延钊也必须,
下放!
7、心太软的人成不了大事,牢记鬼谷子这句教诲,人生早晚混出头。关于用人观,司马光说“用人如器”,用人才如同使用器物一样。所谓人才,不过是解决问题的工具而已。所以人才最终沦为棋子也是迟早的事情,这是主动权游戏的必然结果,
毕竟谁会对“棋子”有感情呢?
只可惜,在创业中,大多数人的资源和天赋本来就平庸,但是他们对兄弟、对朋友、对同事,总想着如何与人为善,处处为别人着想,生怕得罪人,如此一来,怎么可能获得成功。但作为一个创业者,如果心慈反倒成了事业的牵绊。你们必须要明白,
人,只是利用的工具啊!
本文由鬼谷道原创出品!
上世纪八十年代,也就是三十年前,“赊刀人”广泛出现于我国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当年为此有过报道:他们大多做小商贩打扮,背着刀具,走
赵匡胤在49岁突然去世,其后他的弟弟赵光义即位。宋朝历史上的第一次权力交接不是父子相继,而是兄终弟及。难道赵匡胤就没有考虑自己
赵匡胤把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而不是儿子的缘故,跟杜太后死前的嘱咐有关系。宋朝皇帝之一赵匡义就是欺负后周的孤儿寡母才上位的,他的
赵匡胤传弟不传子,这其中不光有他跟弟弟赵光义兄弟情义的缘故,当然更多的还是来自杜太后生前对赵匡胤施加的压力。杜太后担心今后类
赵匡胤传弟不传子,这其中不光有他跟弟弟赵光义兄弟情义的缘故,当然更多的还是来自杜太后生前对赵匡胤施加的压力。杜太后担心今后类
上世纪八十年代,也就是三十年前,“赊刀人”广泛出现于我国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当年为此有过报道:他们大多做小商贩打扮,背着刀具,走
孙武是春秋末期的齐国人,不过他在齐国并没有发展出自身能力,他投奔了吴国,吴国有个能人伍子胥,伍子胥就推荐孙武,孙武因此得到了吴王的
商鞅这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商鞅变法。关于商鞅变法,我们很多同学都在初中的历史课本里学习过这一部分的内容。商鞅从魏惠王这里吃了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宋朝作为历史上经济发展最鼎盛的朝代,甚至超越了唐朝。但是对于古代封建王朝中,宋朝还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重文轻武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赵匡胤和赵普之间的关系,在一开始的时候赵普可是赵匡胤最信任的人,毕竟在陈桥兵变的时候,赵普可是帮助到赵匡
事实上赵匡胤并没有传位给任何人。赵匡胤死的时候只有50岁,作为一员武将,身体一直算是好的,也许也从来没有思考过传位给谁的问题。作
赵匡胤死后,他的儿子没能继位,而是由弟弟赵光义继承皇位。历史上,对于赵光义这位继承人的合理性其实存在不少争议,只是我们想获取真相
论功绩自然是赵匡胤更大,毕竟他是宋朝的开国皇帝,而赵光义本身继位的合理性就一直存在争议,这在历史上也算是一件比较迷离的事件。和
李煜是南唐的末代皇帝,不过当皇位传到他手上时已经取消了“帝号”,对外称国主。他自幼出生于帝王之家,聪明好学,精于诗词歌赋,是一个才
说到宋太祖赵匡胤,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他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开国君主。然而,赵匡胤的死却充满着谜团,突然在一夜之间猝然离世,留给历史
说到赵匡胤的陈桥兵变,那可真的是非常的精彩,而且最后也是因为这个,赵匡胤才能得以成为宋太祖。那么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之前,兵力上面完
太祖誓碑上有这样一句话,“不得滥杀士大夫与上书言事之人”,所以便认为赵匡胤是重文抑武,然而真相真是这样吗?实际上赵匡胤的确抑武,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赵匡胤的黄袍加身典故吧?正因为这个,赵匡胤才成功改立后周为宋,但是很多人都认为,这个黄袍加身的把戏是宋太祖
说到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了,对于他大家一直都不理解的是他的死因。为什么在斧声烛影之间就直接驾崩了。然而他
说到宋朝时期的赵匡胤,当时的他是最信任赵普的,因为当时在陈桥兵变的时候有拥戴之功,而且后来还为宋朝出谋划策,所以赵匡胤当时非常看
在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时期,很多朝代的开国皇帝都会将那些与自己南征北战,一起打天下的功臣杀掉一批,以此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这种
说到宋太祖赵匡胤,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他建立大宋王朝可以说是非常的厉害。但是关于他的死,在历史上可是众说纷纭,但是并没有一个确定
说到孟昶,他是后蜀皇帝,本来是一个好皇帝,但是最后过渡沉迷文艺和女色,让自己的国家走向了灭亡。最后赵匡胤攻破后蜀,孟昶也投降于北宋
赵匡胤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他和王彦超的故事中就能知晓。赵匡胤的父亲和王彦超是好友,此后赵匡胤想凭借这层关系,让王彦超帮忙提携他。
我们仔细的回顾一下柴荣和宋太祖所制定和实施的统一策略,不难发现,两人的总体思路是非常一致的。不过这两个人都是务实主义者,通过实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这个赵匡胤,可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关于赵匡胤的死,在史记中的记载,关于赵匡胤的死确实是有点离奇,而且是轻描
《谋圣鬼谷子》是由北京纵横捭阖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天津纵横捭阖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大型历史谋略情节剧
《谋圣鬼谷子》是由北京纵横捭阖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天津纵横捭阖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大型历史谋略情节剧
52集古装剧《谋圣鬼谷子》由郭宝昌导演,段奕宏、戚薇、祖峰领衔主演。电视剧《谋圣鬼谷子》剧情简介:公元前 390 年,魏
52集古装剧《谋圣鬼谷子》由郭宝昌导演,段奕宏、戚薇、祖峰领衔主演。电视剧《谋圣鬼谷子》播出时间(什么时候播出)?什
说到这个赵匡胤想必大家也都是知道的,非常的厉害,但是一个人厉害再历史也就那么回事,所以赵匡胤也有自己的得力助手的,话说赵匡胤旗下
历史上,宋太祖赵匡胤死的十分蹊跷,有关他的死因在民间存在各种各样的说法,其中很多都指向赵光义,因为赵匡胤死后他是最受益的人。赵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