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有三象,神鬼不敢撞”是一句俗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不过很多人就算知道这句话,可能他也不了解其中的“三象”到底是什么意思。那今天就准备借此机会,跟各位讲讲有关“三象”的含义,以及背后的故事。其实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智慧,可能会有人觉得这些理论都过时了,不适合现代人。但我们可以举一反三,很多事情虽然场景不同,但其中的道理是想通的。
“所谓天数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是故处于堂上之阴而知日月之次序,见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暑寒。”
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有“四象”的说法,指的是东青龙,南朱雀,西白虎,北玄武,代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的群星,他们掌握着人间的日月变化和寒暑交替。后来“四象”被逐渐神话为四天之灵,四圣将登,后又衍生出八卦,应用于风水学。
“四象”之后又有了“三象”之说。相比“四象”的神乎其神,“三象”要简单多了,即三光日月星。但俗语“一家有三象,神鬼不敢撞”的三象说的并非日月星,而是另有所指,且地方不同说法又不一样,城市和农村也不一样,今时今日的说法也不同于往日之说。
一种说法是,“三象”即“三相”,也就是中国民间十二属性中的三种。三相即家中有三人属相相同,或者一家人只要有三种阳气高的属相,神鬼都会避之不及。
这种说法的由来是“象”和“相”是古代的通假字。比如象棋里,楚河汉界两边的棋子名中,就有棋子名不一样,但实际意义一样。比如走田字格的“象”,一方为“象”,一方为“相”。
通假字之说,或多或少有些牵强。
古代农村普遍强调的“三象”一是家和,二是耕读,三是勤俭持家。
首先是家和。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不和外人欺”。中国自古以来就看重家庭和睦,崇尚治国安邦。古代封建思想严重,认为在家事父兄,在国事君王,维护好家庭这个“小家”的尊卑顺序是第一步,更要遵守国家这个“大家”的制度,才能国泰民安。大家兴,小家乐。
第二是耕读。古人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一直到现在都是农业大国,古代人民的劳作方式就是男耕女织。在人们看来,只有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才能知礼节和荣辱。
此话不无道理,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中描述春秋时期,管仲担任齐国宰相主持政务后,休养生息,流通货物,积累资财,给齐国积攒了雄厚的实力,很快齐国便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人民丰衣足食,生活富裕,礼仪教化自然能得到发扬,政令当然畅通无阻。
说了“耕”还有“读”,在中国古代,对读书人的崇拜是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程度,有话说:“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那时读书人的毕生追求便是一朝及第,入朝为官。如果耕种代表的是经济,那么读书则代表了思想和权力。
第三是勤俭持家。所谓“富不过三代”,就是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祖宗积累的财富和名利,若子孙不能发扬光大,而是沉迷其中,不知进取,一个家庭的兴旺发展也难以延续。
如果说“家和”是一切的前提,“耕读”便是进取的途径,“勤俭持家”则是一切的保障。
家中三象若是如此,家运兴旺定是当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接受了另一种“三象”的说法。即面象、气象和形象。
中国一直以来就对面相、首相颇有研究。比如“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一看就是贵人之相,或者如刘备一般“双耳垂肩”,必定是福大之人。现在看来确实免不了被扣上迷信的帽子,但俗话说“相由心生”,与其一味批判,不如更加注重自身内心修养。
再说气象,古语有云:“天有三光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很多时候心态改变人的看法,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的运气。
唐朝大诗人王维在送别朋友时,忧伤感慨“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让人不禁同样感伤。而同为送别友人,高适则豪迈表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读来顿感眼前愁雾烟消云散,只剩光明坦途任人奔赴。
所谓万丈深渊,下去亦是前程万里,所谓气象,终归是心态。
最后是形象。形象不仅仅是个人外表,穿着打扮,更是礼仪文化。说到形象,其实还是和古代农村说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一脉相承。不同的是,随着时代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不再认为对“形象”的管理必须建立在经济的基础上,这更多的是内化的修养,是随时随地对自我的要求。
无论是通假字之说,还是农村古代的看法,又或者现代人的看法,我们都不难发现,很多优秀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其实从未变过,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革新传承。先修身,再齐家,终能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