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是东晋为数不多的名将,他是东汉大臣桓荣的后代,宣城内史桓彝长子。桓温一生战功累累,不仅收复蜀地还多次北伐,为东晋立下显赫功劳。此后桓温独揽朝政十几年,还曾有自立的打算,只是北伐战绩多为战败,所以也难得人心。可能桓温最后是有些动机不纯,但他的功劳可是实打实的。或许还有很多小伙伴不太熟悉桓温,下面就为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感兴趣的话就一起来看看吧。
说到东晋的名将是少之又少,但有这么一个人物,他可是东晋少有的名将,尽管他有北伐中原的信念,但整个东晋朝廷的惰性和他个人过于膨胀的权势欲,还是葬送了东晋统一中国的好时机。
桓温(312~373)字元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西北龙亢集)人。桓家是北方的名门望族,桓温的父亲桓彝是最早跟随晋元帝司马睿南渡长江,建立东晋的亲信大臣,后来又因为参与平定王敦的叛乱,被皇帝封为了宣城(今属安徽)内史。桓大人升官没多久,他的夫人就生下了桓温。
东晋咸和三年(328),东晋历阳(今安徽和县)内史苏峻发动了叛乱。桓温的老爹因为是皇帝的忠实党翼,很快被苏峻的部将韩晃杀死。这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年仅16岁的桓温就天天拿着长矛睡觉,发誓要为父亲复仇。两年之后,18岁的桓温以吊孝的名义参加了杀害他父亲的主要凶手、泾县县令江播的葬礼。就在葬礼仪式上,桓温一刀砍死了江播的儿子江彪,然后一路追杀,把江播的两个儿子全部杀死,报了杀父大仇。
东晋大臣庾翼知道桓温报仇的经过后,非常欣赏满身侠气的桓温,就跟晋成帝说:“桓家的这个小子很有胆略,希望陛下您别把他当常人,最好能把公主嫁给他,让他承担匡扶国家的重任。”晋成帝也是个从善如流的皇帝,立刻把南康长公主嫁给了桓温,并任命桓温为驸马都尉。
后来,桓温一路高升,到镇守荆州的庾翼病死后,年仅33岁的桓温被封为了安西将军、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荆州刺史,东晋整个长江防线的西端全部握在桓温手中,真是权倾一时。
从永和十年(354)二月,桓温以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为主要攻击对象,发动了第一次北伐。桓温率军一路打到了长安城下。可由于运输不畅,缺少军粮,最后桓温还是被前秦主苻坚击退,第一次北伐失败。
永和十二年(356)六月,桓温以羌族的姚襄政权为攻击对象,再次北伐。战斗中,桓温披着盔甲亲自督战,晋军无不奋勇向前,很快就击败姚襄,夺回了西晋的都城洛阳。兴高采烈的桓温上奏东晋朝廷,希望能还都洛阳。可东晋司马氏早就习惯了偏安江南的生活,根本不愿意迁都,无奈的桓温只好率军南撤,北伐再次劳而无功。
桓温回到东晋后被加封为南郡公,桓氏一族全部被封了大官,桓温的二弟桓云任江州刺史、三弟桓豁任镇威将军、四弟桓秘任辅国将军、五弟桓冲任振威将军。掌握东晋的内外军政大权后,桓温整军备战,积极准备第三次北伐。
当时桓温的参军郗超曾经劝告桓温不要在春天出兵,而要等秋天粮食丰收,军粮有了保证后再出征。可桓温当时满脑子都是北伐建功,然后逼司马氏禅让的念头,一天到晚对部下念叨着:“大丈夫不能名垂千古,还不如遗臭万年。”野心膨胀的桓温根本听不进部下的劝告,非要用战争来博取自己的功名。
兴宁二年(364)三月,北伐之梦破碎之后,桓温膨胀的权欲并没有消退,他开始走上了权臣篡国的标准道路,先是废海西公司马奕的帝位,立会稽王司马昱为帝,是为简文帝。随后,桓温又要求朝廷赐予他九锡。
可桓温最终没有实现自己的帝王梦想,宁康元年(373)七月,62岁的桓温在荆州病故。桓温一生确实有功于晋室,也确实有篡权的野心,所以时人评价他功劳逊于曹操、诸葛亮,可权欲之心与篡权造反的董卓、王敦之流相比,其名声又好一些。
自隋唐以降,文人雅士们在诗词歌赋中,常常描述魏晋名士。“田园之间,挥洒天地雨露。庙堂之上,数尽魏晋风流。”惹得后人羡慕不已。而这
王猛出生时,后赵政权逐渐崛起,在和东晋之间的较量中不落下风。而王猛一家因为战乱,被迫过上颠沛流离的生活,此后来到魏郡定居。王猛从
东晋名士似乎都有种坦率、通脱的行事风格,饮酒、清谈、玩乐是他们的主要生活方式,或者说是他们向往的生活状态。这种风气被称为“魏
在古代,造反这种事情不管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是皇帝能够容忍的,而造反成功自然自己当皇帝,但如果失败,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但是历史上
说到桓温应该是有很多人比较了解熟悉的了,桓温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大将,晋明帝的驸马。但当时的朝廷皇权已经逐渐旁落,桓温手握大权,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