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萧让号称地文星圣手书生,这头衔听上去就知道不简单。当时吴用评价萧让,称他会天下盛行的四家字体,其书法造诣相当的高。那在宋江眼里,萧让又是个怎样的文人呢?其实《水浒传》里的文人也都不尽相同,萧让算是比较理想化的那一类,所以宋江觉得他太天真。但萧让有着自知之明,让他最后还能在蔡太师府中找到一份差事,得以善终,已经算非常不易了。
萧让的故事,一言以蔽之曰:假。
孟超《水泊梁山英雄谱》引用一种言论说:“《水浒传》中对萧让的两次特写,都不免于假,救宋江是伪造假书信,赚李应是冒充假知府,都是打出读书人的假幌子的。”这种观念其实是很对的。
萧让这个人是吴用的旧相识,但他并非是江湖上的人物,只是吴用要仿制蔡京的书信所以才骗取萧让和金大坚上山。以当时的势头,伪造书信的事情是一定会事发的,萧让和金大坚会受到连累,如果去救他们,成本未免太高,如果不救他们显得梁山没有情义可言。
更何况,一旦事发,萧让、金大坚和戴宗很有可能并案处理,那时候作为受难者的萧让、金大坚和戴宗走到一气,这就会让吴用借用此案加深宋江和戴宗关系的目的落空——横生枝节,反而不美。
萧让在梁山的贡献除了上述的两件,平时的工作是用不到他的。宋江为他安排的工作是“行文走檄,调兵遣将”,“行文走檄”固然是他的权力,“调兵遣将”不过是上传下达而已,当是梁山的笔杆子。但梁山攻打周边所写的那些公文,实际上也未必会借重萧让的文笔。
而在后来的衍生文学里,萧让的作为也多围绕着一个“假”或者“骗”字,例如在一百二十回本中征讨王庆的部分,写萧让有一出“空城计”:
当时,王庆兵围宛州。林冲、花荣已率两万兵马出城迎敌,吕方、郭盛又拨出两万出北门迎敌,只有宣赞、郝思文二将留守,军力只有一万,有一半还是老弱病残。王庆三万大军兵临城下,宛州孤城危在旦夕。
萧让当即决定摆空城计,和三个官员正在城上吃酒为乐。王庆军队犹疑之际,突听得一阵炮响,宛州城楼上旌旗摇曳,敌军大骇,宣赞、郝思文从斜策杀出来,“斩首万余”。陈瓘、侯蒙、罗戬三人“诸各大喜,称赞萧让之妙策,众将之英雄。”
没想到宋江回师后,听河北降将马灵说及此事,宋江惊道:“倘被贼人识破奈何?终是秀才见识。”
所谓“秀才见识”,说到底是文人的见识。按一般粗暴的见解,古代划分成文官和武将,现代的学科划分成文科和理科。古代凡是动笔的都是“文人”,今天只要不做自然实验的都是“文科”。
但这显然是将文人和人文都简化了,实际上,古代所说的“文人”至少包括三种人:书生、学者和政治家。学者一般有底线,讲赤诚,至少在学术上是这样的;书生大概有些气节和风度,假如这也养不成,那就只有“骗”。
至于在做人、做事的方式上,只有文人的性情和灵活却缺乏政治家的才干、果决和魄力,由着自己的性情乃至情绪行事;政治家的初出,则纯以欺诈为主,当然不只是弄权术,而且需要翻云覆雨的本事,也懂得潜龙勿用,是真正能做大事的。
宋江批评萧让“终是秀才见识”,正是说他理想化、性情化,将胜利寄托在侥幸上,全然没有防范的后果,这种见识当然为政治家所不取。
事实上,正因如此,政治家一向是看不起文人的。北宋固然重文轻武,但重的一向是政治家,而不是书生和诗人。
所以柳永在《鹤冲天》里写道:“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引起了宋仁宗的不满,见到柳永参加科考,便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便只能去“奉旨填词”。
司马光也是看不起文人的,一部《资治通鉴》没有李白,顾炎武评论说:“此书本以资治,何暇录及文人?”至于有宋一朝的学者,像张栻一样得以正面形象示人的较少,那些享有大名的如二程、王安石和朱熹在当时都是被人丑化的。
当时的政治家虽然也重文,但重的是文人的书卷气,既不是书生气也不是学者的书呆气。到了《水浒传》作者的年代,文人在尚武的元朝并不得到重视,以至于当时出现了“八娼九儒十丐”的激愤之言。明代则有了“文人无行”的说法,文人无用似乎成了定论。
但每一个完善的政权之中,文人的角色都不可或缺。汉武帝豢养东方朔,唐玄宗优养李白,乾隆帝对纪晓岚也是“倡优蓄之”。
唯独宋朝的政治家中精于文学的太多,当时被称作“宰相之才”的苏轼、苏辙兄弟同时位列后来的“唐宋八大家”,身居参知政事即副宰相级别的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等人都是文章高手,所以宋仁宗完全不需要优礼柳永等人。
自然的,古代帝王优礼文人不只是粉饰太平的需要,文人的功用至少有以下三个:
第一,文人具有宣传意义。袁绍与曹操相争,将主簿陈琳带在军中,让他写反对曹操的檄文。武则天看见骆宾王所写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感叹道:“此人没有得到任用,是宰相的失职。”都是看重文人的宣传功能。
因为政治从来不只是打天下,还有坐江山,也就是争民意、夺民心。在民心之中,知识分子之心尤为重要,一方面是因为知识分子中可能会藏有未来治理天下的人才,必要的宣传是获取这些人加入新政权的关键。另一方面,士为四民之首。自古皇权不下县,有功名的知识分子就是传统所谓的乡绅,在基层具有领导作用,吸引了这些人的支持就等于吸引了细民。
第二,文人可以神化统治者。李卓吾认为梁山泊的石碣是吴用授意萧让和金大坚刻出的,而俞万春的《荡寇志》则几乎将这件事坐实了。
在《荡寇志》里,萧让和金大坚被捉后供称:“此碣自卢俊义一到山泊之后,就已镌定。彼时张清、董平等尚还未到,原想就部下头目中选出几个,以满一百八人之数。后同张清等到来,却好天罡数内余第十五、十六两行未镌,因将张清、董平镌入。
所以董平在五虎将之列,名次却在十五,顿与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离开,实为镌刻已定,难以改易故也。”
这其实也是衍生文学强加给萧让的一“骗”,只不过《水浒传》百回本里的萧让只希望骗一两个人,一百二十回本的《水浒》里萧让只希望骗一个军队,而《荡寇志》里的萧让希望骗到的是梁山泊全伙。如果得了江山,那就要骗天下。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在写本朝史书时都要写自己出生时有“神龙入怀”、附近有“火光冲天”之类,一般愚民有信他的,那就加重了他的天命和权威。那些明知是假的人也绝不敢反驳,并非他们笃信这一种鬼话,而是笃信说鬼话的人手中的权力。
所以愚民的迷信和清醒人的奴化其实是一件事,只是一个崇拜于神,一个崇拜于人;崇拜于神的觉得一切都不可解释,崇拜于人的对一切都不敢解释。
所以统治者之爱文人是爱顺从自己的一张嘴。有了这张嘴,社会的问题就可以被随意曲解。如果曲解不成,就可以利用文人转移视线。视线转移不成,那就出现暴力,那就出现对立,要么政权被推翻,要么反抗者去死。因此看出之前文人所起到的作用就是缓冲社会矛盾的作用,这个缓冲的方式就是制造舆论。
文人的伎俩大约便是如此了,虽然于政权统治有大益,但在暴力面前便不值一文。萧让之于梁山,正是文人之于暴力,自然格格不入;萧让之于宋江、吴用,正是文人之于权力,当然只是“秀才见识”。
所以真正有识力的秀才要会估量自己的能力,适当参与到政治中,否则自以为高明,敢与最高统治者叫板,至少在政治生命上,一定是死路一条。
萧让离开梁山,来到蔡京门下只当了一个门馆先生,因为大宋王朝已经迷信权力特甚,且舆论的掌控都在当朝宰相、太师们的手里,萧让的才华当然“无所用文”之地了。
赵盖,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泊的第二任主,山东运城县东溪村人,东溪村保正,本地富翁。他武功出众,神武出众,一生战义疏财,为
《水浒传》中高俅结局是病死。那时候皇上的童贯、梁师成一帮人都被连坐杀掉,童贯被处决并枭首于开封,蔡攸也被皇上传旨处决。高俅因
《水浒传》中黑旋风是李逵。李逵生得健壮黑亮,外号“黑旋风”。他是沂水县的人。由于打死了人,从牢中逃了出来 ,但获得了特赦,被戴宗
说到这个秦明,大家可能并不怎么熟悉,但是他在《水浒传》中,这个人可是被称之为霹雳火的。而且最关键的是,他还是梁山的五虎将之一。这
说到古代的兵器重量,相信很多人其实都知道吧?毕竟在古代很多能人异士都是力大无穷的。在水浒传中,鲁智深这个人物同样也是非常厉害的
《水浒传》倒拔垂杨柳的人是鲁智深。这是在《水浒传》的第六回,当时鲁智深看守一个大菜园,当时这个菜园周边住着几十个地痞流氓,由于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水浒传里面的各路英雄好汉都是被逼上梁山,不过后来宋江一群人都被招安了。但是即使是这样,朝廷还是怕这些人翻盘
说到从《水浒传》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毕竟这个作品基本上已经深入人心了,而且在里面的各个英雄好汉都是大家所熟知的。而且每个英
《水浒传》鲁智深三拳打死了镇关西郑屠。郑屠原是一个刽子手,因欺负金老大爷父亲和女儿,鲁达因此伸张正义,被鲁达三拳击败。郑大官人
名著《水浒传》中武松的哥哥叫武大郎。在武家排行大哥,故叫做武大郎,河北省清河县人。打小丧母丧父,辛辛苦苦将弟弟武松养育长大。以
说到这个“金汁”,那可真的是一个非常有用处的东西,很多人肯定都不知道,在很多古装剧里面都会用到这个东西。但是历史上的解释和小说
说到水浒传的武大郎,大家肯定都熟悉,虽然是武松的哥哥,不过他的经历确实是让人可怜啊。但是武大郎这个人在历史上真的有吗?还是说仅仅
晋松曾是一名游泳运动员,获得过32次省级比赛冠军。1991年在马术训练中意外受伤,不得从一线运动员退下来改当教
说到《水浒传》其实大家都爱看,但是就是结局却非常的差了,死的死,但是如果喜欢读水浒传的网友或者会发现那就是其实《水浒传》也是分
说起《水浒传》相比大家也非常熟悉了,咱们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是中国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流传的极其广泛,也是
说到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相信很多小伙伴们都看过了,《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流传极广。同时
说起水浒传,那就不得不说说那些好汉们的绰号了。其实在水浒这本书当中,最大的特色就是那些几乎每个人都有的绰号。再不济也得来个“
杨志在水浒中也算是一位人气选手了,而且杨志的人生经历也绝对算得上是一段传奇。不过其中也有些值得推敲的地方,今天就和大家讲讲杨
《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其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个个都是鲜活生动的,即便有一些性格相似,但是通过一些细节之处,也能够看得出来,作者说
《水浒传》中有很明确的提到,宋江喜欢吃鱼,而且特别钟爱鱼辣汤,如果能喝上一碗会十分的满足。不过宋朝并没有辣椒,辣椒是在明朝时期传
水浒传中,选择上梁山的好汉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并不是所有人都是为了宋江而来。宋江只是把他们集结到一起的人,所以真正能对宋江保证
相信对于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大家应该都有看过,不过至于里面的人物确实是并不是很了解,如果不是专门的去专研,人物确实是太多了
潘巧云在《水浒传》中是一位水性杨花的角色,她原本嫁给王押司,后来王押司去世,潘巧云改嫁杨雄。杨雄因公务原因,时常不能回家,因此冷落
说到《小戏骨:水浒传》很多网友都知道这个电视剧也还是很有好看的,反正小编觉得是很好看的,在豆瓣的评分也达到了8.3了,那么有的人说
《水浒传》中武大郎心地善良、踏实勤劳、为人质朴、具备中国农民具备一些基本优点,但性格有一些懦弱。武大郎是施耐庵所
水浒塑造了梁山一百零八个英雄形象,人人性格不同,个个有血有肉。1、宋江,绰号及时雨,2、李逵,绰号黑旋风,3武松,绰号行者4、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