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性格豁达,为人坦诚,更重要的是他有着乐观积极的心态,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才是最难得的。其实苏轼一家都有这样的基因,从他爷爷和父亲身上都能看到。我们应该更加熟悉苏轼的父亲苏洵,因为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那苏轼的爷爷又是谁呢?趁这次机会,我们准备给各位讲讲苏轼三代的故事,看看他们一家为什么能人才辈出,想了解的朋友们,就千万不要错过啦。
苏轼的爷爷叫苏序,身材高大英武,能识文断字,性格洒脱浪漫,闲暇时特爱喝酒,喝高了就与乡友们高谈阔论或放声歌唱。由于他太喜欢过这种潇洒自如的生活了,因此一辈子对博取功名不感兴趣。
他家院子的四周种满了芋头,每年都会收获很多。他把芋头储藏起来。到了春天粮食短缺或遇到有灾情时,就和家人用大锅把芋头蒸好,放在家门口,让饥民们随意取食。由于苏序有爱心,热心帮助人,乡邻们都十分敬重他。
苏序22岁那年,李顺造反带领人马攻打他家乡眉州。无巧不成书,正在这时候他父亲病逝了,家里的男女老少都急得直哭。苏序安慰他们:没关系!朝廷不会抛弃我们,贼人很快就会被消灭的。苏序神情自若,有条不紊,与太平时期一样,按照整套礼节操办丧事。
苏序有三个儿子:苏澹,苏涣,苏洵。他支持儿子们自己的选择,任其自由发展。苏涣勤奋用功,成绩好,取得了进京参加考试的资格。他并没当成件喜事,和平时一样自由自在的生活。
苏涣首次上阵就旗开得胜,中了进士并且授了官职,信差拿着公文和新晋进士的官服官帽去苏家报喜。途中信差见路旁树林里一群老头儿在高兴地喝酒,就去打听苏家在何处。当苏序闻知喜讯后,哈哈大笑起来,叫信差把给儿子的那些东西交给其带回去,免得再跑路。信差望着光着大膀子,头发散乱,脚穿旧草鞋的苏序,一副地地道道的村夫模样,完全不相信是新晋进士他爹。不放心地问了好几个人,落实后才离开。
这时有朋友送来了一些熟牛肉,加上自己随身携带的东西,苏序感到不便拿走,就叫一个村童回去拿了两条麻袋来,把东西全装进麻袋里。担心牛肉凉了不好吃,就用官服紧紧地把牛肉包起来。苏序“用官服包牛肉装麻袋”成了一个流传至今的大笑话。
苏序年老了才开始学做诗。苏洵说他做诗很快,做了几千首通俗诗,说不上工整,但能充分表现出他开朗的性格。可惜的是苏序的一首诗也没有传下来,“三苏”也没有在其诗文中引用过他的诗,估摸苏序的诗和其子孙写的诗比起来,有专业和业余级别的差距哦。后有吹捧苏氏的人,提出了“五苏”(苏序,苏涣、苏洵、苏轼、苏辙)的说法,太牵强了吧?没得到历代世人的认同。
苏洵出生于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父亲苏序身体棒且十分能干,家庭条件好,无忧无愁的苏洵生性好动,在其青少年时代,有点像李白和杜甫,到处去游玩。
其实苏洵早在七7岁时就开始学断句、作诗文,由于注意力没放在学习上,遇到点困难就打退堂鼓。18岁与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程氏结婚后,仍没正经读书,只知道游玩。长女未满一岁夭亡,他也不觉得悲痛。苏洵为何一直“老大不开窍”呢?首先这和他爹有关,苏序从不过问他学习的事,放任自流。史载是“纵而不问”。其次苏洵认为自己智商不低,觉得同辈人都不见得比自己高明,读不读书有多大的关系呢?
他第一次应乡试举人,是满怀豪情上埸而灰溜溜的归家。
这次失败可以说触及到了他灵魂。他多次痛心检讨,将自己几百篇旧作找出来细读琢磨后,喟然叹道:“吾今之学,乃犹未之学也!”用白话文释意,就是我如今学到的知识太少太浅薄了,好像是从没学习过一样。他愤然将这批旧作一把火烧个精光,决定每日端坐书斋,先认真读六、七年书再说。并发誓书没读好前,不写任何文章。此时苏洵已二十七岁。他去世后欧阳修作墓志铭,张方平作墓表,皆言苏洵“年二十七,始发愤读书。”
经过五六年的刻苦研读,苏洵的学问渐成。以后苏洵继续居家读书,考究古今治乱得失,同时教授苏轼和苏辙两兄弟读书。
嘉祐元年(1056年),47岁的苏洵带苏轼苏辙两兄弟进京,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十分赞赏苏洵的《衡论》、《权书》、《几策》等文章,认为水平可比肩刘向、贾谊,竭力向朝廷推荐苏洵。苏洵的文章被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其文名远播。次年苏轼苏辙两兄弟同榜应试及第,轰动了京师。
进入仕途后,苏洵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霸州文安县主簿等职,治平三年(1066年)病逝于京师,时年58岁。
苏洵的文笔颇佳,其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欧阳修在《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中称赞他:“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
在谱学上,苏洵创造了现代修谱方法之一的苏氏谱例,影响巨大,时至今日仍然是许多地方和姓氏的修谱范例。其特点是篇幅大,记载内容多。苏氏谱例与欧阳修创立的另一谱例一道,被世人称为“欧苏谱例”。
如文前所述,苏轼苏辙两兄弟的生平事迹,笔者在“写乎”平台上已发表过数篇拙文,本篇不赘述。
苏轼有四个儿子,即苏迈、苏迨、苏过、苏遁。在其兄弟中,苏过的文学成就最高,人称“小东坡”,一生中的不少时光是随父亲在频繁的仕途迁徙中度过的。他还常绘枯木竹石图,苏轼称他“时出新意作山水”。苏过可作为苏氏门中第四辈的代表人物来叙述。
苏过(1072—1123年),苏轼第三子,生于杭州,字叔党,号斜川居士,12岁从巢谷学于黄州,19岁中举人。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奉诏调任湖州,不久便发生著名的乌台诗案。几个月后苏轼获释贬谪黄州任团练副使,他那微薄的薪俸难于养家糊口。后来友人相助得到了一块荒坡地,苏轼亲自下地种菜来补贴家用,以维持全家人的生计。童年的苏过和家人常过着缺衣少食的生活,培养了他后来淡泊宁静、安于贫贱的的性格。
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谪贬广东惠州,时年22岁的苏过陪同前往。父子俩游罗浮山后,苏过写了首《和大人游罗浮山》诗:
海涯莫惊万里远,山下幸足五亩耕。
人生露电非虚话,大椿固已悲老彭。
蓬莱方丈今咫尺,富贵敝屣孰重轻。
结茅愿为麋鹿友,无心坐伏豺虎狞。
苏过在诗中,充满了对含冤受屈父亲的安慰之情,也表达了自己甘于淡泊、不求富贵的旷达情怀。在惠州三年,生活条件很差。苏过一边耕读一边侍奉父亲,苏轼有诗云:“小儿耕且养,得暇为书绕。”称赞苏过有奇志,其撰写的《凌云赋》笔势如《离骚》。
绍圣四年(1097年),苏轼再贬更为荒僻的海南岛儋耳县,苏过把妻儿留在惠州白鹤新居与兄嫂同住,陪同父亲前往。在海南的三年间,苏过除了照顾父亲的饮食起居外,也像在惠州时一样,在父亲的指点下坚持读书作文。
他克服风俗习惯不同、语言不通等各种困难,注意观察当地的社会生活,了解民间疾苦,与当地人建立起了纯朴的友情。如他在《怀惠许兄弟》诗中特别提到:椰酒醍醐白,银皮琥珀红。伧狞醉野獠,绝倒共邻翁。莳芋人人送,囷庖日日丰。瘴收黎母谷,露入菊花丛。海疍羞蚶蛤,园奴馈韭菘。槟榔代茗饮,吉贝御霜风……两父子都深深爱上了美丽富饶的海南岛,正如苏轼诗所言:海南万古是吾乡!
元符三年(1100年)苏轼遇赦北归,在路途中溘然长逝。苏过50岁时来到颍昌,“营造湖阴水竹可供玩赏者数亩”,那年恰好与陶渊明居斜川时同一甲子,故将家居之地命名为小斜川。
文末感言:
笔者在以前发表过的拙文中谈到,苏轼的人生是坎坷的,但也是幸福的。两兄弟伯仲情深,有倾心爱恋他的三个妻子终身接力陪伴他。通过此文也可知,他的幸福还表现在,他继承了爷爷和父亲旷达乐观勤奋的基因,并将其遗传给了自己的后人。
【作者简介】赵心放,笔名赵式,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会员。
《花影》这首七言绝句,是苏轼在公元1076年写下的。当时王安石再度担任宰相,苏轼些《花影》的目的,其实是在暗讽王安石,表达对新政的不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这个苏轼和苏澈,在古代都是非常有名的诗人。据了解,苏轼除了是文学家之外,还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地方官员。苏
说到历史上的王安石变法,大家都知道,这个变法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但是同为诗人的苏轼,为什么会反对王安石变法呢?王安石变法在推进的过
说到苏轼,大家都知道他的别名叫东坡居士,也有很多人叫他苏东坡。但是对于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来的,不知道为什么苏轼会叫苏东
最近有首歌很轻快很有古风,这首歌有一句歌词是苏轼的笔江月带愁花楼夜影蘸溪水在流,那么这首歌是什么歌呢?下面就
说到这个千古第一回文诗是哪一首这个问题也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解谜看看,这个问题的核心也非常简
《游金山寺》是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当时,苏轼原本在京城为官,后来王安石推行新法,苏轼表达了不满,最后决定主动请求到外地上任。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苏轼一定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但是这样一个文采卓然的大文豪,在美食界的地位竟然也是无可取代的。你能想象,在“君
“三国迷”,一说起来大家都知道,指的是现在很多爱好三国历史的人,他们对于三国历史了解得非常通透,但也有可能只是刚入门,只是掌握了某
苏轼的妻子大家应该都知道吧?苏轼一生先后娶过三个人,王弗,王闰之,王昭云。其实古代妻妾成群的人并不少,但是像苏轼这样先后的妻子都
说到苏轼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苏轼是一位非常厉害的诗人,写下的诗歌也是有很多的,当然了,小编也是看到有不少的人都在问小编,苏轼
说到王安石,你会想到什么?学生期间我们接触到的大多数都是他的诗歌,认为他也是一位诗人,但其实不止于此,王安石还是北宋时期一位政治
乌台诗案很多人都知道,是苏轼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了,苏轼因为自己写的诗而遭到贬谪,虽然说官运因此被改变,但是他的心境也因此而
“蜀学”这个词可能很多人还是第一次听说吧,这是在宋朝时期,以苏轼苏辙这两兄弟作为主要代表人物的一种学说,而顾名思义,蜀学是受到了
说到苏轼大家都知道大文豪啊,东坡肉啊,唐宋八大家啊,宋四大家啊,豪放派啊,写得诗词也多,什么《颜乐亭》,什么《江城子》,苏轼还画画,写字,可
苏轼是北宋知名的大诗人,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很小就会在课本上学习到很多苏轼写的诗句,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很多人会把苏轼和
苏轼是北宋大文学家和书法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应该就学过好几首苏轼的诗词。不过这些诗词很多都是在苏轼被贬
夏天的时候人们常说“热死了”,但大多数时候只是一句感慨,夏天的确很热,因此很多人在户外的时候都会难以忍受,但这时候所说的热死了,也
我们经常说,“人如其名”,一个人和他的名字之间,或许会有着某种联系,因为名字寄托着他的家人对他的期望和培养,所以他也就会照着某一个
很多朋友不解,李白和苏轼都是著名的大文学家,而且李白还被称为“诗仙”,为什么李白却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呢?其实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
说到苏轼其实大家都知道的,赤壁赋就是他写的,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文豪,但是好像有能力人人生就好像就不会顺顺利利的,话说这个苏轼本来
说起苏轼,相信大家也不会陌生了,这是我国历史北宋时期非常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苏轼的诗词凭借着豁达豪迈的气势深受人们的喜
“开创者”一般被认为是某一个领域的第一个人,而说到宋朝时期有名的豪放派词,很多人都知道这是苏轼开创的一个词派。但是奇怪的是,如
唐宋八大家,苏家就占了三席,而这三位还是父子关系。苏轼自然是我们最熟悉的一位,他的弟弟苏辙同样非常优秀,很多网友好奇,苏轼和苏辙这
苏轼的这首《熙宁中轼通守此郡除夜直都厅囚系皆满日暮不得返舍因题一诗于壁》,应该古代题目最长的诗词之一了。这首五言古诗的内容
苏轼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了,这位历史上非常有名的词人,他的经历,他的作品,无一不受到人们的关注,苏轼的词有一种旁人不能比的豪迈,如果没
我们都清楚,苏轼在诗词书画方面都有着很高的成就。苏轼不仅文采出众,作品的题材也非常广泛,几乎没有苏轼涉及不到的领域。不过苏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