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清朝,说到清朝其实还是有很多人都知道的,清朝早期的政治经济都非常的发达,因为清朝早期战乱不较少,而且,当时外国侵略还没有对中国发起进攻,所以,整体来说,当时的清朝社会还是很平稳的,在清朝时期出现了一种专门的制服类型的东西,叫做黄马褂。满清时期的黄马褂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有哪些特权?具体的一起来看看吧!
很多清宫戏里,都出现了这样一种制服道具,称之为“黄马褂”,官员见之,如见到皇帝一般,都得跪地行礼,而且拥有“黄马褂”的人,似乎都有一些特权,如同钦差一般,可先斩后奏,那么,究竟什么是“黄马褂”?它到底有哪些特殊功能呢?
列位看官应该清楚,清朝官吏的制服与明朝等汉族王朝的服饰大不相同,分为礼服、常服、行服、雨服四种,“马褂”就是清朝服饰的代表,属于清朝官吏制服中的“行服”,即行军和旅行的服饰,由于满人以游猎为生,善于骑射,所以为了方便骑马的时候穿着,服饰都显得比较短,《清会典图》曾言:“长与坐齐,袖长及肘。”
衣短是为了方便骑马,袖短则是为了方便射箭,所以这种服饰又被称之为“马褂”,可见,一切都是生存条件的需要,入关后,为了表示不忘根本,历代皇帝也保持着游猎、骑射的优良传统,“马褂”除了是一种服饰,更代表这一种习俗延续下来。
在皇帝周围,有一群侍卫和“内大臣”,这群人就必须穿“马褂”,而且还规定了特殊的颜色,必须是明黄色的绸缎,以示皇权的威严,这种明黄色的“马褂”,就被称之为“黄马褂”,须知,明黄色是帝王专用的颜色,一般的贵族也只能使用金黄色,老百姓只能使用杏黄色,如果不小心穿错了,那可就犯了“僭越”大罪了,可见,在等级制度森严的清朝,老百姓穿衣服都得小心啊!
举个例子,康熙五十一年,太子胤礽二次被废,大臣提议再次立储的时侯,康熙皇帝表示拒绝,他对于太子胤礽已经心灰意冷,失望透顶,对于太子的外叔祖父,康熙王朝的第一重臣索额图,康熙皇帝大骂道:“索额图私怀倡议,凡皇太子服御诸物,俱用黄色,所定一切仪注,几与朕相似,骄纵之渐,实由于此,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
可能列位看官还没弄明白,不就是太子用了皇帝的服饰,特别是用了皇帝的特定颜色吗?有必要这么生气吗?这在那个时代可是死罪,这充分说明了你有夺位之心啊!就算是有父子之亲,但太子的行为违背了君臣之礼。
当然这只是表面现象,康熙看到了深层次的危机。索额图作为太子的外叔祖父,朝廷重臣,却没有做到提点太子,相反利用太子,使其成为与明珠党争的棋子,使太子越发骄纵,越发忘乎所以,一心想着抢班夺权,这是康熙所不能容忍的,所以康熙皇帝称“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
颜色不能弄错,衣服也不能穿错,那么“黄马褂”究竟是哪些人可以穿的呢?侍卫和内大臣是必须穿的,以示威严,但如果他们的职务被解除,“黄马褂”就不能再穿了,这种“黄马褂”称之为“职任褂子”。
由于“黄马褂”代表着皇权的威严,因此,皇帝会将“黄马褂”作为恩典,赏赐给一些特殊的人,这种情形被称为“赏穿黄马褂”,与“职任褂子”是不一样的概念,用现在的话来说,“职任褂子”是制服,而“赏穿黄马褂”是荣誉。
“赏穿黄马褂”也有两种情形,第一种是在打猎的时候,赏给“行围”的官员,清朝皇帝为了表示不忘根本,有着狩猎的习惯,一般都会到木兰围场狩猎,此时便将“黄马褂”作为奖品,奖赏给狩猎成绩最佳的官员,有点“射箭冠军金牌”的味道,行围褂子只能在行围时穿着,平时是不能穿的。
第二种情形,就是将“黄马褂”作为朝廷的恩典,赏给立有战功的大臣,通常是赏给高级武将,这种“黄马褂”也称“武功褂子”,是用战功换来的,可以随时穿,当然,这种“黄马褂”除了象征着荣誉和战功,也代表着权力。
比如说,雍正皇帝上台后,年羹尧平定西北,剿灭罗卜藏丹津,雍正皇帝在给年羹尧的赏赐中,就有“赏穿黄马褂”的恩典,与此同时,还赏赐了官职、爵位、“赏戴花翎”,加封号(如“巴图鲁”勇号等)等,可见,“赏穿黄马褂”是一种较高级别的赏赐,而且是各种赏赐中的一种,不是孤立的奖品。
也许列位看官还记得,在《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幕,年羹尧被雍正皇帝贬为看守城门的卫士,结果他却穿着雍正皇帝钦赐的“黄马褂”去守城门,地方官员见年羹尧这么做,还必须行跪拜之礼,因为“黄马褂”象征着皇权啊!年羹尧此举,是向世人暗示雍正皇帝对他的举措是“鸟尽弓藏”的行为,最终,雍正皇帝赐死年羹尧,“黄马褂”也救不了他,相反害了他。
还有一类“黄马褂”,是给予特使、宣慰中外的官员,以示皇权的威严,整个清朝最出风头的“黄马褂”应该当属李鸿章穿着的那一件,一八九五年,李鸿章赴日本进行马关条约的谈判,返回驿馆的时候,被日本浪人小山丰太郎行刺,脸部中枪,血染黄马褂,李鸿章迷糊中不忘叮嘱随员,将换下来带有自己鲜血的黄马褂保存好,不要洗掉血迹,嘱咐后他长叹一声:“此血可以报国矣!”
“黄马褂”作为皇权的象征,是清朝皇帝用来统治群臣的一种方式,由于清初满汉之别还很严重,因此,汉族官员得到“黄马褂”的远远不及满族官员,至康熙、雍正皇帝之后,逐渐消除满汉之别,汉族的一些武将也得到了“黄马褂”,比如雍正时期的年羹尧、岳钟琪等,特别是岳钟琪,还担任过“抚远大将军”一职,汉族官员担任这个职务掌握兵权,整个清朝可以说只有他一人。
至咸丰后,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中,大量手握重兵的汉族大臣纷纷崛起,比如赫赫有名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成为了镇压的主要力量,朝廷只得“赏赐黄马褂”,以示嘉奖,其根本目的在于拉拢和利用他们,巩固清朝的统治。
可是,到了王朝后期,这种手段也渐渐失去了作用,大清王朝的覆灭,封建专制制度的覆灭,是历史潮流,大势所趋,不是通过拉拢和利用一些人就能阻挡的,一九一二年,宣统皇帝宣布退位,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制度终于划上了句号。
近日,电影《萨特本》曝光全新海报,所有主演阵容以“爆炸”的方式集体亮相,所有人穿着不一样的戏服,旋转、组合、排列,像是一幅令人眼花
备受期待的影片《萨特本》曝光了一支宣传片。整个宣传片没有台词,只有节奏感极强的音乐作为铺垫。画面中所呈现的一切都充满了独特
在韩国,都要服兵役,大家应该都知道。前两年,权志龙去服兵役了,所以在娱乐圈里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们这个组合在韩国是最红的,而他在
在清朝入关之前,实际上很难计算留在满洲的兵力,因为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当时的满人还属于蛮夷,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字的,所谓的满文也是后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满清入关的事情,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满清入关话说前后有五次之多,那么这五次入关都是入的什么关呢?具体详细的
这些年来不少明星仗着自己有点儿名气,就不守规矩,仿佛自己在人民群众面前是什么特殊的存在。相信不少网友也看
我们都知道,满清入关后消灭了大顺和南明,一统天下后建立了大清朝。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满清当年不入关,就一直在东北的话会发展成
如果没有满清,中国还会不会没落?至少会避免近代的没落。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如果不能够相匹配,一般来说会造成生产关系的迭代。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古代的这个“诰命夫人”,那可是非常厉害的。当然这个仅仅只是一个荣誉的象征。那么关于古代的诰命夫人到底
说到吴三桂,大家肯定都会想到鹿鼎记吧,当时的吴三桂可是非常的出名,那个时候的吴三桂和李自成都是明朝的,但是李自成起义成功之后,明朝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满清对李定国评价的事情,很多人说满清对李定国的评价很少很少,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个问题也还是
1853年,太平军攻占了天京(南京),在此处建立了太平天国的农民政权。在太平天国建立后,为了能够尽快的推翻清王朝,于是派林凤翔与李开芳
说到我国清朝时期,很多人都会想到清朝的几位皇帝,康熙、雍正、乾隆,相信这是最熟悉的几位。不过说起满清,大家直到满清时期最在乎的是
黄马褂这玩意儿,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现在各种历史剧里面,开了挂一般的男主一言不合就被御赐黄马褂,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为什么被御
了解过中国清朝历史的小伙伴们肯定都非常的清楚,在满清入关之的时候,马上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其统治的措施,其中包含着剃发令,圈地,逃人法
说到元朝其实大家都知道的这个朝代还是非常非常有自己的特色的,满清也是如此,最近很多人都说了,好像这个元朝和满清好像都不是非常的
说到游牧民族等问题很多人应该多多少少清楚一些,在中国历史上这个游牧名族一直都是中原地区的痛,时不时的就会被侵犯,这个问题也一直
说到晚清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还是有非常多的故事,真的太惨了,清政府真的丢人,但是其实老百姓却不丢人,话说啊这个洋人完全就是不怕满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