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曲中,比较起来,唐诗宋词更为人所知,而元曲就没那么出名了。元曲当中,又包括元杂剧,而说到元杂剧,也许你没看过,但是一定知道的一部就是《窦娥冤》。在这部元杂剧中,窦娥被冤死,临死之前却发下了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后来每一件都实现了。那么,为什么窦娥要这样做,她发誓愿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窦娥冤》的全称叫做《感天动地窦娥冤》,这是元代关汉卿的的一部代表作。而窦娥的三桩毒誓也成为了剧中矛盾的顶点,实际上窦娥的三桩毒誓是在揭露社会各个方面的黑暗。
1.窦娥冤故事梗概
窦娥幼年丧母,父亲只是一个穷书生,因为缺少进京赶考的盘缠,所以就把窦娥卖给了一户姓蔡的人家做童养媳,但是没过两年,窦娥的丈夫也死了,整个蔡家就只有她和婆婆相依为命。
当地有个流氓叫做张驴儿,他和他的父亲张老儿欺负窦娥婆媳无依无靠,于是逼迫蔡婆婆嫁给了张老儿。之后,张驴儿还想霸占窦娥,但是遭到了窦娥的强烈反抗。
怀恨在心的张驴儿趁机在蔡婆婆的汤里面下了毒,想着毒死蔡婆婆,然后在逼迫窦娥嫁给自己。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正当蔡婆婆想要喝汤时,因为一时感到恶心呕吐,就让赶过来的张老儿给喝了。于是张老儿就中毒死了。
看到这一幕的张驴儿恼羞成怒,诬告窦娥下肚谋杀了自己的父亲,并且花重金买通了楚州衙门的官员。于是楚州衙门把窦娥抓来后,不分青红皂白的严刑逼供,但是窦娥始终都没有承认。
这时楚州衙门有把蔡婆婆抓来严刑拷打,孝顺的窦娥怕婆婆受不了酷刑,所以选择了承认罪行。于是窦娥被定为了死罪。
当窦娥被行刑的时候,窦娥满腔冤屈无处诉说,于是向苍天发三誓;
自己死后要让这刀过头落,一腔热血全溅在上空的白练上。二要天降大雪,遮盖我的尸体。三要让楚州从此大旱三年!”
窦娥死后,窦娥的三誓也全部应验。当窦娥父亲考取功名后,做了大官,回到了楚州之后,蔡查明了真相,然后把张驴儿处以死刑,贪官污吏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2.发三誓的原因
窦娥发三誓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因为冤屈无处申诉,而自己又受到了社会处处的逼迫,他埋怨天地不公,却又无能为力。无奈之下,只能以发三誓的方式来抒发自己对命运不公的反抗。
3.而三誓细致上分析还有其他原因
血溅白练
当窦娥处于死刑无力挣扎只是,她仅有的东西就是这一腔热血。在她看来,自己的血液是神圣的,不能被这肮脏的土地玷污。所以他立下了血溅白练,直洒青天的誓言。一来是告诉世人自己的冤屈,二来是希望上天能够看到自己的遭遇。
六月飞雪
雪代表了纯洁,窦娥许下六月飞雪的誓言是为了告知世人自己清清白白的来,也清清白白的走。而且当时窦娥的亲人只有两个,一个是下落不明的父亲,还有一个是年迈的婆婆,两个人都没有办法为其收尸,所以在窦娥看来,三尺大雪正好可以掩埋自己的尸体。
大旱三年
这是彻彻底底对贪官污吏的报复,大旱三年,本地百姓必然颗粒无收,贪官污吏无法聚敛钱财。而且古代出现这种情况朝廷也会非常重视,而这一次朝廷正好派遣了窦娥的父亲来这里考察情况。当窦娥冤屈昭雪后,楚州也降下了甘霖。
窦娥的故事是一部悲剧,而她的悲剧不仅仅是含冤而死。更多的是他埋怨天地不公,却在临死之前发下誓言;血溅白练、大旱三年,期待老天爷能够为其申诉冤屈。这也反应了当时的社会,每个人都处在不公之中,却又无力反抗,只能期待不公的老天爷稍稍做一些改变。
对于《窦娥冤》这个故事,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吧?即使不知道故事的内容,至少听过这句“我比窦娥还要冤”这句话吧?那么《窦娥冤》这个
说到窦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历史上最为冤枉的人,不仅仅被冤枉,名声也没了,命也没了。话说当时窦娥死之前发了三条毒誓,分别是血溅白练
窦娥是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中的主角。窦娥本名端云,是一个出生于社会底层,拥有 强烈反抗个性的年轻寡妇。和婆婆二人受到无赖张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正常情况下只有冬天才会下雪,也就是一年的最后几个月。但是在1816年的时候,在六月竟然就已经出现了飞雪的情况,全球
说到这个窦娥冤大家也都听说过了,那么也有人要问了,这个窦娥冤中的窦娥在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呢?历史上有没有窦娥这个历史原型呢?这个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窦娥冤第三折的故事内容是什么呢?很多都比较需要了,所以小编给大家收集了一些了,这个100字,200字到500字版本
“血溅白练而血不沾地、六月飞雪三尺掩其尸、楚州亢旱三年。”这是《窦娥冤》中,被冤枉的窦娥在临死前所说的一句话。窦娥的冤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