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古国,有着很多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相信很多小伙伴都听说过大禹治水的民间传说故事,三次过家门而不入。但是大家有没有听过禹王锁蛟井的传说故事呢?可能很多小伙伴们听到名字后都很陌生,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有趣的神话故事吧。
在禹州各地广为流传,现仅录一则以飨读者:传说龙门山原先是一条阻挡黄河入海的恶龙。这恶龙有个最小的龙儿,叫做“蛟”。别看蛟小得象条七寸蛇,可魔力大得能掀起平地三重浪。恶龙挡河的时间,蛟就常常盘在洪水头上,使大水象猛兽一样吞没田地,伤害人畜。黎民百姓早就对恶龙、恶蛟恨之入骨,人们一见发大水,就知道又是蛟在作怪了。至今韩城人把遍地洪水还叫“平地起蛟”。
禹王凿龙门那当儿,把那条恶龙拦腰斩断了。恶龙临断气时,唤来了它那恶贯满盈的“蛟儿”,要它毁坏黄河河岸,叫洪水再次泛滥成灾,使禹王治水大业前功尽弃。蛟领会了龙父的恶意,暗藏在黄河滩的马蔺草中,伺机兴风作浪。
六月到了,黄河又发大水。只见那黄浪滚滚触龙门,奔流到海不复回。突然间,河水掀起几丈高的滔滔巨浪,浪头却不再前进。本来由北向南流的河水竟然向东西两岸横冲直闯,直冲得岸边的高土崖大块大块地向下倒塌,一片片良田,一个个村庄直崩到黄河水里,人畜死伤,不计其数,父老兄弟,叫苦连天。
同百姓患难与共的大禹和难民们一块儿站在黄河岸边。他望着眼前这片凄惨景象,脸上罩满愁云。于是,他就向身边的一位白须老石匠打问黄河崩崖的缘由。老石匠说:“保险又是恶蛟作怪。”大禹问他如何制服恶蛟。老石匠抬头一看,认出他面前站着的人就是万民爱戴的大禹,便说:“禹能治水,必能锁蛟”大禹一所,即向老石匠深深一拜,说:“若要锁住蛟,还需当地佬。”老石匠也拜倒在禹王面前,说:“锁蛟急如火,我愿献石锁。”言罢,二人相扶同起,共同商讨锁蛟大事。这时,虽然有了大石锁,但用什么缠缚蛟身呢?要知道。
那时人还不会种麻合绳呀!正在作难时,难民中有人说:“龙门山上长的葛条,可以绑蛟。”这话当真,后人还常用葛条抬大老瓮哩!大禹辞别众人,到龙门山请当地人割来葛条,又命水手把木排放入黄河洪水中。他第一个跳上木排,带上十几名水性好的壮士,乘风破浪,直奔向恶蛟掀起的几丈高的浪峰上。这恶蛟一见大禹带人破浪而来,气得象蛇吞了蛤蟆一样,肚子圆鼓鼓的。它使尽全力,一摔尾巴,只见滔滔恶浪向大禹所乘木排冲打而来。
恶蛟张嘴伸舌,正要伤害大禹,大禹却利用靠近恶蛟的机会,抛出九十九条葛条,冷不防把个恶蛟缠绑得死死的。恶蛟还想挣扎,那知葛条湿水,越勒越紧。这阵儿,黄河的巨浪便“哗”的一声退了下去。河岸不崩了,良田村庄保住了。禹王和水手们把这作恶多端的孽蛟用大石锁锁在龙门出口河心的巨石上。
而后,大禹觉得就算将蛟龙用大石锁锁可不行。于是大禹就又将他禁锢在一口八角井中。蛟龙问大禹什么时候才能放他出来?大禹不愿他出来危害百姓,就对他说:“除非等到石头开花!”也不知过了多少年,有一州官上任,他想看看蛟龙到底是啥样儿,又怕乌纱帽掉入井内,就把帽子摘下,放在井口的石柱上。蛟龙看到石柱上的帽花红红绿绿,以为石头开了花,就在井底拼命地挣扎着要出来,井中的水呼呼呼一个劲地往上涨,吓得州官摘下纱帽掉头就跑。蛟龙看到石头上的花没有了,就老实下来,只好安安生生地呆在井中。
原井建于何时,因年代久远无法考证。1980年禹县人民政府在古钧台街东侧重修禹王锁蛟井。重修的禹王锁蛟井为仿古歇山亭榭式建筑,亭子挑角起脊,上覆青灰色古瓦,殿内粉壁彩屏,外壁彩檐下绘有24幅有关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殿内有一座高达2.84米的大禹像,坐落于锁蛟井边,井口以巨石掩盖,巨石中心凿穿圆孔,系于井侧石柱上的铁索顺圆孔垂于井内。俯视井中,青石雕刻的蛟龙头部浅露于水面,隐约可见。
备受关注的国产动画电影《二郎神之深海蛟龙》曝光最新人物形象:哪吒、雷震子。《二郎神之深海蛟龙》讲述了上古时
最近很多人都看了这个《兴安岭猎人传说》,非常的好看,非常的惊悚,那么很多人也要问了,这个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呢?不是都说是真实故事改
重阳节有很多习俗,插茱萸,赏菊花,登高、踏秋等等,那么重阳节的这些习俗是这么来的呢?有什么传说吗?重阳节的传说都和
在每年的腊八节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那么有关腊八节的民间传说是什么呢?腊八节的六个传说
我国古代神话传说当中的十大神兽重明鸟相信都又听说过了,重明鸟两目都有两个眼珠子,样子像是鸡,鸣声如凤。重明鸟的气力很大,能够搏逐
敖丙在《封神演义》中是东海龙宫三太子,后来被哪吒抽筋打死,魂归封神台。在以往的神话故事中敖丙的存在感都不算强,更不是哪吒的对手
说到姜子牙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姜子牙也叫姜太公,是一位非常有计划有头脑的人,俗话也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小编也是看到有不
大家都知道,咱们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的后代。炎黄几千年就是华夏大陆上的两个部落首领,也是如今我们中国人的前辈,祖宗。炎黄子孙的说
马上就要迎来今年的中秋节了,现代人跟古人过中秋的方式已经变的十分不同。古人过中秋还是以各种习俗为主,但现代人可能只是把中秋当
经济的发展让人们逐渐开始寻找思想上的充实,对于很多人来说,不论是去哪里,都会希望有着新奇的体验,而这也是旅行的魅力所在。很多景点
泼水节是傣族、阿昌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我国西双版纳地区每年都会举办一次泼水节。相信大家都对这个节日有所耳闻,就算没亲自参与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