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黎巴嫩的南部边境上驻扎着一支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黎部队最初是有联合国安理会在1978年3月份所设立的,用以证明以色列从黎巴嫩撤军,恢复国际和平状态,并且协助黎巴嫩主政府恢复对该地区的有效统治。这批部队成立时兵力还不到3000人,但是由于当时黎巴嫩政局内部不稳定,而且还冲突不断,联黎部队本授权的6个月一再延长,截止目前已经过去了41年,成为了联合国派出的任务期限最长的维和部队。目前这支部队已经是由31个国家出兵的组成的1.19万兵力的联合国维和部队。
黎巴嫩位于西亚南部地中海东岸,面积10452平方公里,是一个只有400多万人口的中东小国,因其独特的历史、多元的文化和宗教信仰,被称为 “东方小巴黎”, 曾是中东地区的一颗明珠。可惜连年的战乱,让黎巴嫩成为中东冲突的热点地区。
1968年以来,黎以之间爆发的大规模武装冲突就有6次。1996年4月,为报复真主党武装对以北部的火箭袭击,以色列对黎南部地区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造成黎160多人死亡,数百人受伤,50多万人沦为难民。无数次的战争给黎巴嫩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黎巴嫩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大部分公民游离于海外的国家。据统计,黎巴嫩有1200多万人分散在世界各地,即使在首都贝鲁特,许多地方是人去楼空,很多建筑上都布满了枪弹孔,剩下许多断垣残壁和许多被炸毁的房屋、桥梁,在大街上到处是荷枪实弹的士兵,但在街上人声鼎沸,车辆川流不息,城市广场上有无数和平鸽盘旋,气氛十分详和安宁,置身这里,有一种时光交错一起的感觉。
2006年7月12日,黎巴嫩真主党所属军队展开了一项代号“诚实的许诺”军事行动,突然袭击了以色列北部,打死8名以色列士兵,俘虏2名以色列士兵。以色列随后进行反击,双方发生激烈交火。随后,以军开始向黎南部真主党阵地发动猛烈的军事打击,并逐渐加大空袭力度,深入打击黎境内目标。7月下旬,以军对黎真主党武装展开地面攻势。
2006年7月25日当地时间晚7时30分,北京时间26日凌晨零时30分,以色列军队对黎巴嫩南部希亚姆镇进行了空袭,中国籍联合国军事观察员杜照宇正在希亚姆观察员哨所执行任务,希亚姆观察哨周边是黎以双方冲突最为激烈的地方之一,以色列飞机投下的大当量航弹将哨所三层高的钢筋混凝土楼房整体贯穿,三米多深的地下掩体也被炸坍塌,包括中国军事观察员杜照宇在内的4名联合国观察员不幸以身殉职,遗体直到10天后才被全部找到。
在由轮换下来的同事于悲剧发生的前一天拍摄的录像带上,憨厚朴实的杜照宇留下的灿烂笑容,令每一个看到的人心酸落泪。黎巴嫩人民为了缅怀这位牺牲的中国军人,为杜照宇烈士树立起纪念碑。此后,每一批来黎巴嫩维和的中国军人,都会前来祭奠。摆上水果点心,点上4支烟,再倒上3杯酒,祭奠这位把鲜血和魂魄留在了异域的中国军人,传达着中国对对维护人类和平与地区安全的坚定信念、追求和承诺。
2010年8月3日10时15分,黎以边境地区一个名叫阿达伊萨的小村庄爆发武装冲突。事件的起因是双方边境的一棵树。以色列士兵想要砍掉这棵位于黎巴嫩境内的云杉,原因是它的枝叶挡住以军的监控镜头,以军决定用起重机将它清除掉。但问题来了,没人说得清楚这棵树到底长在哪一方境内,因为谁也不清楚黎以边境线究竟在哪。
2000年,联合国曾在黎以边界划定了一条“蓝线”作为双方的分界线,但这条蓝线并不是黎以的国界线,只是标示着以色列从黎巴嫩领土的撤军界线。在黎巴嫩看来,双方的边界是以色列竖起的一道由铁丝网、电网和沙土路(一旦有人翻越,就会留下脚印)构成的“技术性围墙”。 而以色列方面则表示,那棵树位于以色列境内。当黎军看到以色列起重机越过围墙上清除这棵树时,他们开始向以色列人鸣枪,要求退后。必须强调的是,以色列的“技术性围墙”并不一定在“蓝线”上。根据黎巴嫩的说法,以军也开了枪,不过他们不是朝天开,而是朝黎军士兵开。很快,黎巴嫩一家报纸的记者马上跑来报道这件事。不久以军一架直升机向黎巴嫩境内发射火箭弹,炸死了这名记者和三名士兵。黎军奉命回击,打死一名以色列中校军官,双方各有数人受伤,从而爆发了两国自2006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冲突,被世界舆论成为“一颗树引发的战争”。
除了战争,这个遍布地雷和1.19万维和部队的国家,形势就像坐过山车一样紧张和多变。黎境内政局不稳,恐怖袭击不断,真主党高级领导人不时被暗杀更加剧了恐怖气氛,同时针对联黎部队的未遂恐怖袭击也不断增多,针对维和部队的恐怖袭击活动也时有发生,路边炸弹、恐怖袭击像潜伏多年的战乱毒瘤一样,你不知道毒瘤在什么时候发作,不知道停在路边的哪一辆汽车、哪一辆摩托车、哪一块伪装成路边石头的炸弹会突然爆炸。
2011年5月27日,在黎巴嫩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的一支意大利维和部队,在黎南部港口城市赛达遭遇路边炸弹袭击,当时,这支意大利维和部队分乘4部车辆行驶在贝鲁特至赛达的公路上,车队的最后一辆车在爆炸中遭受重创,造成1人死亡,4人受伤,其中1人伤势严重,爆炸还造成2名黎巴嫩平民受伤。类似遭遇的不明袭击,使联黎部队的安全级别立即升为红色警戒,部队进入战斗状态。
在黎以边境上有一处著名的战略重地——盖加村,该村地势平坦,人口密集,车水马龙,十分繁华。因为双方相互争夺,加上蓝线穿村而过,盖加村成了名副其实的“一村跨两国”,形成了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奇特的村庄”。说它奇特是因为,这里是黎巴嫩的土地,居民却大多是叙利亚移民,而每个人持有的却都是以色列护照。由于两国的国界线穿村而过,村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也就频繁穿梭于两国之间。
学校和医院都在以色列境内,因此,学生们每天要穿越蓝线,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上学,放学后再回到自己的国家。病人看病也要越过边界从黎巴嫩到以色列,看完病后再从以色列返回。沿蓝线走进村里,全村被一种令人窒息的气氛笼罩着,只见蓝线两边的以色列士兵和黎巴嫩政府军在各自的巡逻车上警惕的监视着路人的一举一动。不过沿着那条贯穿全村的分界线,依然能看见两边忙碌穿梭的人们。不过,据说在战争紧张时期,两国边境关闭,常常能看见位于黎巴嫩一边有人站在高高的铁丝网边大声喊,同样位于以色列一边处于同样铁丝网下会有人应答,双方隔着几米宽的铁丝网共同交谈着,原本是一家人,因为战争近在咫尺却无法团圆。
【2021年9月25日/上海】在当今商业和技术领域,很少有人不知道以色列作为创新和创业领域的世界领导者的声誉。以
说起以色列的前总理沙龙,可能很多朋友们不是很熟悉,但是了解的朋友们都知道,沙龙是个“一半为神,一半为屠夫”的人。是以色列人的凯撒
由于国家的动荡和局势,很多难民都逃离自己的国家,选择迁徙到其他国家却遭到不平等的对待。为了保证难民的基本权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没多久,由于联合共的决议,中东战争就这么爆发了。从1948年到1982年,中东地区先后爆发了5次战争,每一次中东战
说起第一次中东战争,这是源于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地缘战争。至1947年联合共通过181号决议,同一在巴勒斯坦国内建立一个1.4万平方
说起以色列的情报组织摩萨德,相信很多小伙伴们都不会太陌生了,这是与美国中情局、苏联克格勃、英国军情六处并称世界四大著名情报组
说起黎巴嫩这个国家,一位于大海周围的国家。然而可惜的是,大海却不能让这个国家安然平和的享受和平。总而言之,乘船从此岸到彼岸是一
1972年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冲突还在不断上升,自从约旦国王侯赛因放弃支持巴解组织并敌视之后,再加上以色列空袭叙利亚,导致叙利亚无法
在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有富人也有穷人,还有很多吃不上饭的家庭。所以富裕的国家也会帮助
以色列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位于地中海东南沿岸,国土面积仅有2500左右平方公里,而且一半以上都是沙漠。但以色列却非常附有,而且是一个
说起纪伯伦,估计很多小伙伴们对这个名字比较耳熟了,但并不是特别的了解。纪伯伦的全名叫做纪·哈·纪伯伦,他是一位黎巴嫩的作家、诗
1975年4月15日,基督教的长枪党民兵与巴勒斯坦的游击队在黎巴嫩发生军事冲突,这一次军事冲突造成近100人死亡。基督教的长枪党在这个
联合国难民署在1950年成立之后再加上次年出台的《联合国难民公约》的共同推动下,世界首个难民保障体系得以建成。到了1974年6月20
说起慕尼黑惨案,这是指在1972年德国慕尼黑奥运黑上11名以色列运动员被恐怖分子所杀的严重政治恐怖事件。这起事件引起了国际各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