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首页 > 资讯 > 热门解密

古代人出国需要什么证件?也有护照吗?

时间:2021-02-26 01:15:39 栏目:热门解密

我们现代人出国的话需要办理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护照,每个人出国都是需要办理护照的。不过关于出国这件事情并不是只有现代人才会有的,在古代同样也是有着这样的经历。就比如唐朝时期的唐玄奘取经,其实就是“偷渡”出国的,按照法律来看,肯定是违法打的了。既然有违法,那么肯定也有合法,那么古代人要出国的话需要办理什么证件呢?古代人也是护照吗?

古代人出国需要什么证件?也有护照吗?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每到一地,首先要办的事情就是找途经国家的倒换“关文”。这里的“关文”,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护照。

小说是现实的折射,古人要远行,确实要有官府开具的身份证明才行,就是“路引”,又称“节符”,是由出行人所在地官府开具个人身份证明,相当于现在身份证或者护照。

真实的唐僧为去西方求学,在没征得官府同意情况下出长安,所以,过国境线差点被抓判刑。唐僧西游,属于偷渡,只是其在印度声名显赫以后,唐朝有关部门才既往不咎,以礼迎回。

中国古代重视户籍管理,严控人口流动,古人出行必持官府发放的“路引”,获得“路引”也不是容易事,因为古代官府不允许民众四处流荡。比如明代法律规定农业者不出一里之间,朝出暮入,作息之道相互知。


古代人出国需要什么证件?也有护照吗?

以前的抗战片中,常会有儿童团少年手持红缨枪站路口查路条镜头,那是特殊时期防止敌特混入根据地的举措之一。那时全国各地人外出,也都得持有当地行政机关开具的路条。日战区以“良民证”代之(与现代的身份证非常相似)。

在开始使用现代身份证之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人出差或是外出旅游、访友,仍以单位开具介绍信为依据,性质与古代的“路引”更接近。六十年代以前的人,大多对“介绍信”有了解。

流动人口管理,先秦时已有规定。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中,有一则《游士律》:游士在死亡符,居县赀一甲,卒岁责之。意思是说,如果旅游者把自己身份证明弄丢,要受罚款处理,金额为一身甲衣钱,年底一次性结清。这可能是中国最早“旅游法规”了。

到隋唐时期,又一种固定的身份证明诞生。这种身份证是很金贵的东西,只有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会拥有官方认可的“身份证”——一种可长期有郊使用的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最早都是为官员准备的,是用来表明官员身份职位的。


古代人出国需要什么证件?也有护照吗?

“鱼符”是用木头或者金属精制成,形状像鱼,左右两片,上凿小孔,以便系佩。“鱼符”上面刻有官员的姓名、任职衙门及官居品级等。“鱼符”的主要用途是证明官员的身份,便于应召出入宫门验证时所用。史载:“附身鱼符者,以明贵贱,应召命。”(见《新唐书·车服志》)。

隋唐时期,凡亲王和三品以上官员所用的“鱼符”均以黄金铸制,显示其品位身份之高。五品以上官员的“鱼符”为银质;六品以下的官员的“鱼符”则为铜质。五品以上的官员,还备有存放“鱼符”的专用袋子,称为“鱼袋”。

“身份证”是不可转借他人的,否则也得受罚。据《大唐六典》规定,各地检查站(关防“的长官要切实负责起对过往人员身份的查验:“凡行人车马出入往来,必据过所以勘之(这里的“过所”,也是“路引”一类的证明文书)。”如果冒用他人“过所”,或是不应该持有而持有“过所”的,要判处一年徒刑。

“鱼符”在宋朝时被废除,但官员仍可佩带“鱼袋”。至明代,改用“牙牌”(通俗小说中称为“腰牌”),这是用象牙、兽骨、木材、金属等制成的版片,上面刻有持牌人的姓名、职务、履历以及所在的衙门,它与现代意义上的卡片式身份证已经非常接近了。


古代人出国需要什么证件?也有护照吗?

常听评书或者看史书的朋友,对腰牌不会陌生,开封府的人外出公干,都是以腰牌来证明身份,并参与地方办案的(单田芳在评书中,又把腰牌称作“龙纹信票”)。

据明人陆容《菽圆杂纪》载:牙牌不但官员们悬之,“凡在内府出入者,无论贵贱皆悬牌,以避嫌疑。”由此可知,明代身份证的用途已经不局限于官员们,并开始向中下阶层方面发展了。

到了清代,这一身份地位的证明制度又进行了改革:腰牌取消了,代之以能表明身份地位的顶子(帽珠)来证明,其帽珠用宝石、珊瑚、水晶、玉石、金属等制成;如果是一个秀才,可佩铜顶,若为一品大员,则佩大红宝石顶子。一般百姓帽上无顶,只能用绸缎打成一个帽结。

关键词 :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