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长久以来,现如今的襄阳和南阳一直都在争论,诸葛亮当年躬耕之处到底是在什么地方,两方各执一词,说的都很有道理,好像都没什么问题。毕竟时隔一千多年,中间经历了那么多的王朝,会发生很多变化这也是很正常的。不过在资治通鉴里面,却说诸葛亮是寓居襄阳隆中而不是南阳隆中,这是否说明,襄阳才是诸葛亮躬耕之地呢?
北宋大历史学家司马光在著名的史书《资治通鉴》中说:“初,琅邪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颍川徐庶与崔州平谓为信然。州平,烈之子也。”
这本是诸葛亮隐居隆中的有力证据。可是卧龙岗却狡辩认为北宋《资治通鉴》说的是“襄阳隆中”,和东汉末年诸葛亮《出师表》所言“躬耕于南阳”不一致,因此躬耕地不是“隆中”!
真是这样吗?当然不是!这其实是卧龙岗惯用的错乱时空的胡扯手法。
北宋《资治通鉴》的“襄阳隆中”是后世行政区划变化,隆中划归襄阳后的结果。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是遵循陈寿《三国志》的原则,以晋代行政区划来描述当时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最典型的如《三国志》记载:“来敏字敬达,义阳新野人,来歙之后也。”“邓芝字伯苗,义阳新野人,汉司徒禹之后也。”
众所周知,新野是东汉南阳郡属县,在《三国志》中怎么变成义阳郡属县了?显然这不是东汉末年的行政区划!
正史《晋书》记载:“及武帝平吴,分南郡为南平郡,分南阳立义阳郡……义阳郡太康中置。统县十二,户一万九千。新野侯相;穰;邓,故邓侯国;蔡阳;随,故随国;安昌;棘阳;厥西;平氏,桐柏山在南;义阳;平林;朝阳。”
在太康年间,晋武帝从南阳郡中分出一部分设立义阳郡,这其中包括了新野县和隆中原来所属的邓县。显然作为晋臣的陈寿在编《三国志》时使用的就是晋代太康年后的行政区划,所以三国人物来敏、邓芝才由南阳新野人变成了义阳新野人。
与此同时,晋初还将原南阳邓县南部包括樊城、隆中一带改为邓城县划到襄阳郡。
《晋书》记载:“襄阳郡魏置。统县八,户二万二千七百。宜城故鄢也;中庐;临沮,荆山在东北;巳阝;襄阳侯相;山都;邓城;鄾。”
《旧唐书》则记载:“邓城,汉邓县,属南阳郡,古樊城也,宋故安养县,天宝元年改为临汉县。”
宋《舆地广记》记载:“邓城县故邓国,二汉为邓县属南阳郡,晋曰邓城属襄阳郡。”邓城就是樊城,晋代划到襄阳郡。
历代襄阳地方志对魏晋邓城归属也有一致的记载。
《明万历襄阳府志》记载:“建安十三年,魏得荆州,分南郡以北立襄阳郡,又分南阳西界立南乡郡。”又载“晋亦置襄阳郡……以宜城、中庐、临沮、邔、襄阳、山都、邓城、鄾属襄阳。”
该志明确提到建安十三年,南阳郡仅划西界设南乡郡,没有把邓县划归襄阳郡的记录。同时提到“晋置襄阳郡,以邓城、鄾属襄阳。”可见邓城县晋代才划归襄阳。
《清乾隆襄阳府志》则说:“东汉建安中,割南郡编县之北,即南阳之山都立襄阳郡……惟时,郡境北界汉水,西界万山。晋则西北益以邓城。”也明确记载邓城晋代才划到襄阳郡。
《清光绪襄阳县志》记载更详细:“是为郡治之始,建安十三年,曹操分置襄阳郡领县七:襄阳、宜城、中庐、临沮、邔、山都、旍阳。三国属魏,景初元年分襄阳郡临沮、宜城、旍阳、邔、四县置襄阳南部都尉。晋仍郡名,领县八:宜城、中庐、临沮、邔、襄阳、山都、邓城、鄾。”
可见三国时期的襄阳郡仅管理是七个县并不包括隆中所在的邓城,晋代襄阳郡管理八个县,邓城才划到襄阳郡。
由此可以得出结果论,在晋代隆中所在的邓县才分别划给了义阳郡和襄阳郡,因此北宋《资治通鉴》的“襄阳隆中”就是晋代行政区划无疑。
其实,关于《资治通鉴》的“襄阳隆中”,南宋著名历史学家胡三省早有注释。
“初,琅邪诸葛亮襄阳寓居隆中”胡三省注曰:“亮从父玄,为豫章太守,将亮之官。会汉朝以朱皓代玄,玄与亮往依刘表。汉晋春秋曰: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按东坡诗万山西北古隆中也。故其万山诗云:「回头望西北,隐隐龟背起;传云古隆中,万树桑柘美。”
可见北宋《资治通鉴》的“襄阳隆中”就是《汉晋春秋》所载东汉末的“南阳郡邓县隆中”。
而南阳历代地方志中也就隆中归属的变化有明确记载。
《明嘉靖南阳府志》收录的《嘉靖乙酉抚民右参政许复礼奏请敕赐庙额祭文爰定祭品知府杨应奎增修大备事载碑记》详细记载了明嘉靖年间,朝庭按照祭祀隆中武侯祠的惯例祭祀卧龙岗武侯祠的经过。其中提到:“(卧龙岗)此亦隆中地,盖秦以襄阳隆中为南阳郡也。”
《清光绪南阳县志》收有明代吏部尚书李东阳为卧龙岗武侯祠重建而写的《重修诸葛武侯祠记》,其中记载:“南阳府城西五里,卧龙冈草庐旧址。汉史称侯躬耕南阳又曰寓居襄阳隆中,盖秦南阳郡即今邓州而襄阳(隆中)实在其界故也。”
襄阳隆中在秦代就属于南阳郡,显然当时不叫“襄阳隆中”而是“南阳隆中”。“襄阳隆中”自然是行政区划变化的结果。
综合以上历史记载,事实就再清楚不过了,所谓“襄阳隆中”只不过是后世行政区划变化后的结果。隆中从秦代开始就属于南阳郡,而晋代以后才划归襄阳郡,才变成了“襄阳隆中”。所以南阳地方志才会记载“又曰寓居襄阳隆中,盖秦南阳郡即今邓州而襄阳(隆中)实在其界故也。”
卧龙岗经常混淆古今行政区划,不顾史实的一面把今南阳市等同于古代大一倍的南阳郡,另一面又把今襄阳隆中与古代南阳邓县隆中割裂对立,制造所谓“躬耕地”历史争议的假象,目的就是为了把自已伪造成躬耕地。但假货就是假货,只要稍微研究一下史料就能戳破假象。
最后来欣赏司马光的一首小诗:文武从容两有余,公板将幕往来居。已安四海如三杰,欲散千金比二疏。今日监边亲跪毂,他年入殿赐乘车。武侯暂为苍生起,长忆隆中卧旧庐。
诸葛亮真实的身份可怕诸葛亮真实的身份是:官员大臣之后,名门望族子弟。三国诸葛亮出生于琅琊县阳都县官员大臣之家;四年(181年)。诸葛
周瑜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名将,他与诸葛亮之间的较量也流传千古,虽然最后以周瑜的失败而告终,但不得不承认,周瑜的军事才能也是非常突出的
说到刘备临死的时候托孤,大家应该都知道,当时刘备托孤给了李严和诸葛亮,这两个人都是蜀汉的大臣,然而刘备把非常重要的兵权交给了李严
相信大家对于诸葛亮和赵云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一直都很疑惑吧?有的人认为诸葛亮不信任赵云,有认为诸葛亮害赵云,但是也有的人认为诸葛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提到三国的诸葛亮,肯定很多人都知道,他可是蜀国的第一军师,而且是三国时期非常重要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这样一位厉
说到诸葛亮,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他可是三国时代非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而且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必定是故事最多的一位,历史上流传
说到街亭,大家应该都知道,在这场战役中,马稷因为失守,最后被诸葛亮挥泪斩杀。在当时的情况,街亭的防守还是非常重要的,既然这一点大家都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三国历史上,庞统和诸葛亮二人是很好的朋友,当然,在谋略方面两个人也是互相牵制,毕竟他俩可是号称“卧龙凤雏”的
说到古代的一些公主,很多都是因为需要就被当成和亲公主,但是也有一些是在皇宫当成宝贝一样成长,但是免不了有一些公主在婚后竟然出现
说到五虎上将里面的张飞和马超,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这里面的每一位都实力非常高强的。一开好似的时候,这个“组合”直邮关羽和张
若是荆州没有丢,诸葛亮北伐一样不会成功。诸葛亮北伐无法成功,其根本原因只有两点,首先就是蜀魏之间的综合国力相差太大,同时诸葛亮的
说到古代的打仗,大家应该都知道,古人打仗都是需要战阵的,也就是所谓的阵法。然而对于阵法,大家应该都知道诸葛亮的八卦阵吧?不得不说,诸
说到三国的诸葛亮,大家应该都知道,他的谋略可以说是非常厉害的,不仅仅在打仗方面,在军队运输方面更是技高一筹。在当时那个运输困难的
说到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的这个“木牛流马”,确实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东西,最重要的是,这个东西帮助打仗的士兵减轻很大的压力,而且在行军
在刘备账下谋士中,往往有一人常被忽略。在他的帮助下,刘备先是夺取益州,后又拿下汉中,是刘备最为信任和重用的人士。而且此人还有一项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刘备在白帝城病危的时候,在临死之前召集了诸葛亮和李严托孤,而且是将军国大事全都交给了诸葛亮。对于这个托孤,李
在东汉末年那个时期,可以说是孕育出了很多非常厉害的英雄人物,再加上《三国演义》,更是有一些人物有特别的加成。比如说蜀国的刘备,诸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关系,诸葛亮可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来的,而且诸葛亮可是在三国中最耀眼的存在,而且基本上是
说到诸葛亮和刘备之间,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三顾茅庐了吧,毕竟这个故事在三国历史上可是非常出名的。既然刘备愿意花这么多的心思请诸
说到空城计,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毕竟这个故事在三国里面可是非常出名的,侧面夸赞了诸葛亮的计谋真的是很厉害。但是最重要的是,为什么
襄阳城大战,郭襄被金轮法王抓住,后来杨过和小龙女将郭襄救下。另一边,耶律齐不肯舍弃部下,导致大军身陷重围,郭芙想救他便去求杨过。杨
最近不少人问这个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时的茅庐到底是不是在襄阳这个问题困扰了很久很久,发现相关的问题争议很大,毕竟诸葛亮太出名
蜀汉五虎上将可能是被最多人熟知的三国将领了,他们每个人的实力都十分强悍,足以独当一面。不过蜀汉政权能够发展起来,除了有这些勇猛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三国中,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个人真的是一对“鸳鸯”,互相牵扯着对方。正因为有诸葛亮,司马懿才能安稳的在曹操身边
说到三国中诸葛亮北伐和姜维北伐,都是对曹魏发起的进攻。诸葛亮北伐被称为“六出祁山”,姜维北伐被称为“九伐中原”。对比两次北伐
刘备病逝后,以诸葛亮在蜀汉的地位来说,他是权臣。不过这里的权臣不带贬义,诸葛亮是一位非常忠心的权臣,他的人品肯定值得信赖,这点毋庸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诸葛亮为什么就是不采纳?首先,不得不说,子午谷奇谋,那是模仿了当年韩信的用兵之法,当年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举拿
对于《三国演义》,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了,毕竟里面的一些剧情故事都是非常精彩的。比如说这个“诸葛亮舌战群儒”。这个讲述的是诸葛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的这个舌战群儒可谓是非常的厉害啊。通过自己一个人的讲述,为的就是让那些犹豫不决的东吴
说到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了,毕竟这个故事在三国里面太经典了。也正是因为刘备的三顾茅庐,才请来了诸葛亮。但是话说
诸葛亮、关羽和张飞都是建立蜀汉政权的头号功臣,他们几位对后世的影响力,也是持续了上千年。不过似乎很少有人知道,这三位的后裔结局
诸葛亮是一个有政治理想和政治信仰的人!他不是追求权力欲望的人。更不是穷奢极欲的追求物质享受的人。所以他为了实现他的政治报
说到诸葛亮和魏延之间,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和魏延之间并没有要杀死对方的程度。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完全都是因为三国演义里面是
刘伯温与诸葛亮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刘伯温是明朝开国大臣辅助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功不可没,而且当时的百姓也对刘伯温神话的无人
诸葛亮死后曹叡之所以变得放浪形骸,之所以变得昏庸,不像之前那样的明君,主要还是因为他失去了一个强劲的对手。再加上其母亲和三个儿
《三国演义》后半段,男主角从关羽过渡到了诸葛亮,这两位也是三国历史中,对后世造成影响力最大的两位人物。那诸葛亮能在蜀汉位极人臣
说起诸葛亮,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我国历史上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丞相,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以及发明家。在《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这个蜀汉伐吴的事情,也就是说,这个事情发生在蜀汉称帝后的三个月,当时刘备想要给关羽报仇,所以就直接挥兵准备
说到姜维小编也觉得这个人是非常的厉害的一个人,姜维的智谋也经常被诸葛亮惊叹,但是但是这个姜维带兵打仗吧,总是输给了这个邓艾了,那
最近很多人说了这个千古第一名相是谁,其实这个问题也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争议也非常大,很多人说是诸葛亮,很多人说狄仁杰,今天我们就简单
说到马谡失街亭这个故事,大家应该都知道,因为这个事情,诸葛亮直接斩了马谡,但是同样是立了军令状,关羽却放走了曹操,为什么诸葛亮却没有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三国时期的谋士,大家可能知道的最多的就是诸葛亮,庞统,司马懿等等,但是还有一位,虽然不怎么出名,但是完全可以和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问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陈寿写的《三国志》还是非常的厉害的,但是也还是有很多个人感情在里面,很多人对诸葛亮的评价
说到这个诸葛亮和司马懿,那可真的是三国里面的一对“鸳鸯”,毕竟两个人都非常敬佩对手。而且两个人也是非常珍惜。最出名的就是哪个
首先,无人邀请,诸葛亮从归隐山林之后,便只与好友徐庶等来往,知其者少,知其智者更少,若不是徐庶在刘备面前推荐,刘备又如何会三顾茅庐请一
孟达被诸葛亮害死纯粹就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他是个反复无常的人,对谁都不忠心。孟达先是投靠了刘璋,之后又是刘备。在荆州之战之后见
刘备托孤的时候,基本没给儿子刘禅太多面字,把复兴汉室的重任都托付给了诸葛亮。刘备肯定也知道刘禅能力如何,并不对他抱太大希望,而诸
说到诸葛亮和王朗,对于这个事情,小编也是非常的诧异啊,诸葛亮竟然把别人给骂死了?对于这个事情,很多人肯定是不会相信的。但是对于这个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三国时期,诸葛亮这个人可是足智多谋,但是在他死了之后自然也准备好了自己的陵墓。但是挖陵墓的人比比皆是,很多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曹操,他可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爱惜人才之人。对于人才的招揽一直都是非常的用心,但是就是为人太过用于心机,所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对于诸葛亮在一开始的时候3次火烧曹军,那可真的是眼睛眨都不眨一下的,那个时候可是重创曹军。但是后来诸葛亮44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三国的历史上,关于司马懿和诸葛亮之间的对垒可以说是非常的精彩,尤其是诸葛亮的空城计,不过历史上对于这个事情
说到诸葛亮,大家肯定都是非常熟悉,在三国里面可以说是明星人物了,而且作为一个谋士,他非常的聪明,神机妙算。但是再聪明的人总会出现错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可是非常的受关注,毕竟马谡也是诸葛亮非常器重的一位将领,但是因为失守街亭导致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诸葛亮在三国中可是一直都坚持北伐的,但是非常不幸的是,诸葛亮的这几次北伐全都以失败告终。那么话说回来,诸葛亮
说起诸葛亮,大家都很熟悉了,一个多智多谋的天才,与刘备一起打拼,又在刘备去世之后继续服务蜀汉,为蜀汉风险自己的心血。“出师未捷身先
最近很多人在问这个贺兰敏之与外祖母的事情,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贺兰敏之与外祖母好像是有染的,那么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呢?有没有史料
诸葛亮北伐期间六出祁山,但都没能获得理想的成效,也是跟当时蜀魏两国国力差距有关。演义中,诸葛亮原本有机会除掉司马懿,结果天公不作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三国历史上,诸葛诞,诸葛亮,诸葛瑾是三兄弟,其中诸葛亮的名气是最大的,这个大家都是知道的。然而让大家非常困惑
在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当中,总共有这422为君王,其中秦始皇是首位皇帝,而清朝的乾隆皇帝则是最长寿的皇帝,康熙则是在位时间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