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兰人自诩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就像是我们中华民族自诩是炎黄子孙那样。当然这也不会是随随便便从历史当中随便起一个名字,总归是有个目的的。就比如想把一些好的词语贴在自己身上,然后就会让人联想起什么什么文化,什么什么传统,然后自己沾沾自喜。说白了就是一种种族优越论的感觉,就好像皇帝登基要说自己是真命天子,这事不是运气,是骨子里的优越性决定的。
这个特征,放到美国人身上,反而是最明显的。最早的美国人,就是英国移民,白人新教徒,当然是认为自己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直系传承。但在美国,因为有这种很直接的种族和文化的冲撞,直接影响到经济利益和政治平衡,让这种强调种族文化优越性的需要有了市场,成为所谓的美国卓越主义(American exceptionalism),而这种态度也直接决定了很多社会现像。
就从种族说起。虽然都是种族优越性,但是其实观念下也有变数。大致经历了所谓的后天优势性到先天优越性再回归后天优越性的阶段。
后天优越性是指,所有人种都是同源的,从亚当夏娃来的。出现种族优越性,是后来民族发展的经历不同。这种优越感,存在于建国初的那些政治领袖,比如 Jefferson 这样的直接受启蒙运动影响的人。比如 Jefferson 虽然认为盎格鲁-撒克逊人优秀,但却认为黑人和印第安人从本质上和白人是一样的。换句话说是,Jefferson 虽然认为应该从印第安人手里抢地,但那是因为印第安人自己文化素质低,所以应该由白人来管他们。但是,因为民族同源,Jefferson 认为印第安人也是可以被同化的,也应该被慢慢同化。类似的还有黑奴的问题,在 Jefferson 看来,不是不应该解放他们,而是没有好的一次性解决方案,能在解放黑奴的情况下保证现在政治平衡,社会稳定,所谓让美国人骑虎难下(用 Jefferson 的原话是,我们是抓在狼的耳朵上,放开也不是,不放也不是)。
而到了十九世纪,这些白人新教徒开始相信先天优越论,就是盎格鲁-撒克逊人是从骨子里就有优越基因,而其它民族没有。这种观念的本质在于,因为这种差别是内在的,所以其它民族是无法教化的劣等民族。所以,种族岐视和排外行为就可以大行其道了。
比如在解决黑人问题上,那些不接受黑奴,又不想让黑人污染社会的人,就曾伙同了一些黑人领袖,勾想出了一个宏大的计划,要把黑人送回非洲。最后这批返乡的黑人在非洲建了一个国家,就叫利比里亚,取自由之意,而首府就命名为蒙罗维亚,取自美国的第五任总统,James Monroe,就是搞门罗主义的那位。又比如来美国的天主教徒,比如爱尔兰人,就也被视为是只会被人支配的劣等民族。
这种种族优越感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具体到行动上,就是著名的昭昭天命(Manifest destiny)。美国人,就是盎格鲁-撒克逊民族,自认受之于天命,要在北美大陆传播美式自由和民主(当然还有新教的教义),替上帝管理这天下人天下事。于是美国人在这昭昭天命指引下,在十九世纪一路西进,把整个北美大陆几乎都收于自己名号之下,把印第安人赶进几块保留地里,什么同化自然是没了。事实上,印第安人要到十九世纪末才拿到所谓的选举权,那时黑人已经被名义上解放了(也被隔离了)几十年了。
到十九世纪末,美国在北美大陆已没有土地可以继续彰显他们的天命,边疆已经消失,于是,有一帮耐不住的人开始一路向西冲入太平洋去替天行道。就是那时候,美国的传教士们开始大规模的加入欧洲传教士的队伍,进入中国这样的地区进行传教。而在美西战争后,美国人更是拿下了夏威夷,菲律宾等地。T Roosevelt 甚至还想加入到欧洲人瓜分非洲的活动中去,把西进推到极致。但是美国高院实在受不了了,认定象菲律宾关岛这样的地方已经无法同化,最后美国终于停下西进脚步,正式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开始推行美国特色的软性殖民。
于是这种态势到一战后的 1920 年代慢慢开始转变,一个所谓的美国文化开始形成,事实上,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在这一轮又一轮的向天下布道的狂热中,已经或多或少的开启了这个同化的过程。到二战后,随着民权运动的兴起,各种弱势群体开始争取自己的社会权益,所谓的种族文化优越论开始变得政治上不正确了,同化这个概念也开始被美国国族的概念取代。最后,大家把白人新教徒这两个词和盎格鲁-撒克逊放在一起,就成了有点贬义的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s,WASP),去指当年这些处在社会上层,替上帝管理世界恩宠世人的遗老遗少。这也是现在常见的提及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情由。
但是,种族主义虽然是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这不等于盎格鲁-撒克逊的这个民族称乎后的文化理念也被抛弃了。当年的美国人举起盎格鲁-撒克逊的大旗,当然是因为这后面,有着他们自我标榜的让他们比其它民族优越的特质。所谓同化,也是把他们所认定这些理念,扎根于普通美国人的内心深处,让他们认为,这是美国人与生具来的杰出特质,不可磨灭的民族精神。
说了半天,那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的杰出特质到底是什么呢。这个虽说有点众说纷纭,但我以为,其中最关键的概念,就是所谓的自治(self-governance)能力。
对美国人和社会有着深刻洞见的 Tocqueville,就曾说过美国人的自治能力是令它与众不同的一个特质。说白了,就是美国人在社会各级各地自发的形成自我管理系统,抗拒集权统治的能力。这也是让早年的美国人已经引以为荣的特质。因为早在殖民地时期,各个北美殖民地就成功实现了自治(其实是因为英国政府力不能逮),不仅地方政府自治,具体到新英格兰的早期殖民者定居点,也更是一个个自治的小城镇,教会也是会众式的自治形式。事实上,美国的独立战争,很大程度上就是北美殖民地试图维护自己的自治形式的一次大型政治运动(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人不认为独立战争是一次革命:我们明明是在努力维持现状么)。
所以说,这种自治的理念,在还没美国的时候,就扎根在了北美大陆居民的心里,也因而被他们反复的自我加强,终于成为了美国人生活理念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反应在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在最底层,对于一个个体,自治几乎是跟个体自由是同义的。一个人的自治能力的最基本保证,就是配带武器的自由,而对一个人自治能力的最佳检验标准,当然是这个人能否自食其力。而在地方权力上,各个州最终形成一个相对松散的联邦,以保护各州权力,也是对州一级的自治能力的肯定(当然,这个在南北战争以前,就是保证南方各州有实施奴隶制的自由)。在一战后,美国总统威尔逊向世界提出的民族自决的说法,也是充满了美国新教徒自治观念的政治信条。
这些理念,还有诸如什么美国人反对大政府的传统,美国人反对政府过多介入私人生活的传统,都可以说是从自治的理念里衍生出来的概念。这个概念,并没有随着种族主义的失势而消褪,相反的,在脱离了种族主义的羁绊后,终于成为美利坚民族的一个优良美德而被发扬光大,成为政客名流们形容美国精神的保留词汇。
象今天有人在说起所谓的盎格鲁-撒克逊遗产时,一般也是想指这种精神。但只是这样说,难免会让人想起这后面潜在的种族主义观念,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所以,已经很大程度上被人弃用了。
11月23日讯,BLACKPINK这支来自韩国的女团一路走来,收获了无数的荣誉与喝彩。11月22日,这个四人组合再度震撼世界,受邀前往白金汉宫,接
9月14日晚,《封神第一部》发布英文版海报,定档9月22日在英国、爱尔兰正式上映。目前,《封神第一部》内地票房已逼近26亿。此前,影片在
这两天,很多人都去电影院看了少年的你,还是很好看的,很多人对这部影片的评价都很高!其实,想要拍好一部好电影,不仅需要导演,还需要演员的
近日,有消息称蔡徐坤将前赴英国利兹大学音乐学院读书,早前蔡徐坤本人就曾发布过,自己在大学里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的蔡徐坤,着一身棕色
特蕾莎梅从2016年7月13日上任英国首相,任首相3年,那时候很多人对她寄予厚望,乃至把她看作继撒切尔夫人的第二位“铁娘子”,但特蕾莎梅
在经过1688年的“光荣革命”后,英国就成功的将国家权力由君主转移至议会,成为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曾主宰国家的皇室成员手中的权利
张铁林是一位演皇帝专业户,近日,演员张铁林现身某文化旅游交流会,期间,他更是在室内惬意抽着雪茄。通过现场图片也能够不难看出他烟瘾
英国有一个很不雅的外号,离岸平衡手,为了防止大一统的欧大陆威胁到欧洲的世界地位,历史上的英国一直通过外交、军事等各种手段不遗余
英国的女王拥有着起诉豁免权。所谓的起诉豁免权就是指即使英国女王犯了错,也没有人有权利将女王带回警察局关押,另外也没有人有权利
英国皇室成员的长相深受调侃,即使有戴安娜那样美若天仙的王妃嫁进王室,还是难以拯救孩子们的长相。威廉和哈里都变成了中年大叔,而且
最近很多人又说起了这个明朝时期和英国之间的一场战争,明英战争,明朝和英国历史上的首次交锋了,最后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那就是英国
事实上大清帝国之所以在最后那些年没有因为财政破产而灭亡,这其中很大的功劳就是这个英国人的啊,而这个英国人就是罗伯特·赫德。这
打英国紫石英号是电视剧《毛泽东》。此剧是由高希希担任导演,唐国强、侯京健、刘丛丹、刘劲、夏德俊、王伍福、任山、郭连文、于明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英国公和兖王不是一个人,可是是由同一名演员扮演的。英国公和兖王的扮演者王永泉,兖王叛乱被一箭射死,因
不知道大家对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了不了解,她与菲利普亲王一生中拥有着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王子分别是查尔斯王子、安妮长公主、安
英国为什么退欧公投?英国退欧影响?英国退欧原因?英国脱欧?英国退欧影响怎么样呢?最近英国退出欧盟时间成为了各
在俄罗斯世界杯开幕式的时候,英国歌手罗比威廉姆斯演唱出现了惊人的一幕,对着镜头竖起了中指,那么罗比威廉姆斯为什
了解过近代历史的小伙伴们都知道,在清朝末年的时候,英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给中国造成了不小的损失,除了通过战争来剥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