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去过湖北省博物馆的曾侯乙墓室展厅,很多人就会看到有一个地方上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是用玉制作而成的很多小动物的形状,而这些小动物之前一直是被曾侯乙含在嘴里面的,是考古学家们发现的。很多人可能对此并不是很理解,为什么在曾侯乙的嘴里含了那么多的动物,就像是含了一个动物园呢?这些动物的作用是什么,在古代代表什么含义呢?
曾侯乙,周王族诸侯国中曾国的国君,姬姓,氏曾名乙。生卒年不详(据考古发现推定,他大约生于公元前475年,卒于公元前约433年),史籍并无其人记载。是中国战国时期南方姬姓曾国(即姬姓随国)的国君。
此曾国与史书中的随国一国两名,始祖为赫赫有名的周朝开国大将军南宫适(括)。曾国是西周初期周天子分封镇守南方的重要邦国。
1978年,在今湖北省随州市区西约一公里处的擂鼓墩,考古工作者对其墓葬(后来证实)进行了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包括举世闻名的曾侯乙编钟、曾侯乙尊盘等,同时出土文物还有大量兵器、乐器、铸造精良的漆器、青铜器等,共15000多件,其中9件被定为国宝级文物。出土的文字材料说明曾侯乙是一位名乙的曾国诸侯王。从楚惠王送给他的一件青铜镈上的三十一字铭文看,曾侯乙死于公元前433年或稍晚,通过对其尸骸的碳14测定,可以推定曾侯乙的死亡年代在公元前433年到公元前400年之间,他死时年龄在42―45岁之间。综合考察其他材料,曾侯乙应当生于公元前475年或稍晚,约在公元前463年前后成为诸侯王,在位约三十年。出土文物表明,曾侯乙生前非常重视乐器制造与音律研究,兴趣广泛,同时也是擅长车战的军事家。
在发现的这个墓葬的墓主人嘴里面发现了整整21个小动物,这超乎了当时绝大多数史学家的预料,因为人的嘴容量是有限的,在有限的容量里面塞进21个动物,怎么塞的?想想都觉得牙疼,不单牙疼,整个脸皮都疼起来了。
这里面有两个点需要我们再一次阐述一下,因为这两个点非常重要。
第一点,曾侯乙并不是一个人。如果大家看过武林外传,就会觉得有一句话特别有气势,那句话叫我上面有人。而同样的道理,我们把这句话还原到曾侯乙这边来,曾侯乙也可以大方的说:我上面有一群人,而且这一群人组建了一个国家。没错,曾侯乙不是一个人,他代表的是一种姓氏,代表的是一种国家的文化图腾和文化渊源。
第二点,这21个小动物并不是活着的动物,而是用玉石雕刻的动物。
当时好像有专门的媒体曾经报道过这件事情,想想也甚是惊恐,因为媒体报道当中曾侯乙的嘴中有着一头牛。
那时候年纪小对于这种报道还是非常吸引人的,我就一直在想人嘴里塞一头牛,那牛得多小,那人的嘴得有多大?
这些小动物是一种玉石,简而言之,像我们看到的一些小型的雕塑一样,只不过这种雕塑是拿玉石雕刻的。
即便是拿玉石雕刻的,往嘴里面塞21个小动物,想想也甚是惊恐,更要命的是他们不怕死者来找他们麻烦吗?
哈哈,开个玩笑,在当时的那个年代里面,上层的贵族人士更希望往自己嘴里面塞一些玩意儿,甭管是金银铜铁矿还是什么木头、土块儿甚至是小石子也可以。
当然上层贵族绝对不能塞得这么寒酸,于是他们就想出了另一种东西,这种东西是类似于玉石的玩意儿,把它们塞到了墓主人的嘴里面,寓意着墓主人去世之后在世界的另一边依然能够享福。
这些小动物叫玉琀,也称“饭含”。古人有“金玉在九窍,则死者不朽。”所以,就有“九窍玉塞”。塞于口、鼻、耳、肛门等部位的叫玉塞,而放在口中的还有个专属的名字叫玉琀。
两汉时期最常见的玉琀是蝉的形状,大墓小墓中都有出土。为什么是蝉?这主要和蝉的生长特性,有关。蝉的幼虫入土后变成蛹,出土后又变成蝉,古时候的人们因为蝉的这一特性,寄希望于来世,希望死者的灵魂也能如蝉一样复生。目前流传的很多蝉形的古玉,多无孔,其实很多就是玉琀。
我国从史前社会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玉敛葬”的习俗,如良渚文化、红山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君子贵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汉代贵族继承并发扬了“贵玉”的思想,不但生前玉不离身,死后也以大量的玉器陪葬。汉代的厚葬使葬玉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令人瞠目的玉衣,镶玉棺,在南京博物院就看到了一个镶玉棺,实在是太奢华了。还有别出心裁的玉握。玉握是握在死者手里的玉制品。
从曾侯乙墓出土文物看,曾侯乙可能是枚吃货
曾侯乙是战国时期南方小国曾国的国君,大约生于公元前475年,卒于公元前约433年。他不仅是位深谙车站的军事家,也是一位兴趣广泛的艺术家,很可能还是个吃货。
曾侯乙墓,出土的各类随葬的物品多达一万多件,其中有一件是青铜制的煎鱼盘,出土的时候盘下放着木炭,盘上有一条鱼,从鱼骨头的形态来看,这是一条鲫鱼。 而曾侯乙墓中煎鱼盘的出土,说明这个小国的君主曾侯乙,在吃鱼方面已讲究煎炒的吃法了。 曾侯乙墓中煎鱼盘的出土,说明我国至少在东周时代已有了煎炒鱼类等烹饪的方法了。
此外,考古专家们在鱼骨中还发现了梅核,梅子可去除鱼腥味 。曾侯乙墓还出土了大量的调位料,如花椒、山植皮、山植果、山植于、芒耳等等。
而且,研究发现,曾侯乙在饮酒的时候,还特别注意在酒里过滤掉其中的一些沉淀的物质,这些物质可以在夏季使酒降温,冬季使洒升温。
古人的墓葬多仿照生前,而曾侯乙作为一位国君自然更是极尽所能的让身后事也能如现事搬了。综上所述,曾侯乙是位美食家,妥妥的,没错了。
所以,曾侯乙口中的玉琀,特意制作成牛、羊、猪、狗、鸭、鱼的形状,可谓是“六畜”具全了,数量也很可观,共计有21件。很可能就是希望曾侯乙的来世也能享受到这些美味吧。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以后大封忠臣,命人建造凌烟阁,并将二十四功臣集成肖像,唐太宗与大臣的朝臣情义,被传为一段千古佳话,进而流芳千古。唐
说到中国历史上的一些事情,也真的是好多好多的,今天就来简单的说说这个历史上的墓葬的事情吧,话说这个历史上的墓葬还是很多很多的,一
2019年9月25日,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当地正在整备土地,在过程中无意中发现了一座保存非常完好的墓葬。之后经过了我国国家文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曾侯乙出土的时候,这个口子是有含21个小动物的,那么有的人问了,这21个小动物是干什么的呢?这个
历史上出现过非常多的盗墓贼,他们盗取古墓换取钱财,但是这个行业却一直都比较受人诟病,毕竟墓葬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古代人们
曾侯乙编钟的出土,证实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乐钟的国家。曾侯乙编钟由青铜器打造,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乐器。曾侯乙编钟上的乐钟按大
我国古代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而现如今也经常会在各种时候挖出一些古墓来,这些古墓的年代各不相同,而不同时期的古墓都会让人们更加了
东周时期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而很多人可能更熟悉它的另一个称呼春秋战国。而就在最近,在平遥古城发现了东周时期的墓葬,让很
湖北省博物馆在1986年3月29日,与中国唱片总公司进行合作,对我国的出土的镇国之宝曾侯乙编钟进行了音响录制。为了绝对的安静,这场录
1977年9月份,在我国湖北省境内的随县,也就是如今的随州市城郊擂鼓墩的人民解放军在扩建营房的过程中无意中发现了战国初期的一座墓
说道曾侯乙编钟这件镇国之宝,相信很多朋友们都有听说过了吧,价值连城,包含着很多的秘密。1978年在一次意外的情况下发现了曾侯乙墓,这
1978年,解放军在如今湖北随州市西郊擂鼓墩东团坡修建营地的时候意外挖出了几件较小的青铜器。当时负责人郑国贤十一位文物爱好者,看
2019年9月25日,位于我国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国土资源局在整备土地的时候发现了做保存完好的一座墓葬。之后经过了我国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