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可以在一些盗墓类型的小说或者影视剧里面看到,古墓中会出现很多陪葬品,而这些陪葬的除了物品之外,还会有人,这些人中又常常会出现一些童男童女,而且是被浇灌了水银,千年不腐朽的童男童女,身体却非常坚硬。如果说古代有用人殉葬的习俗,但是为什么要将这些孩子灌水银呢?
孔子云:“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后人对于这句话,通常有两种解读。其一是:最早想到用俑作殉葬的人,大概不会有后代!其二是:开始用做陶俑来殉葬的人,难道就绝后了吗?但不论是哪一种说法,都可以看出,孔子不论是倡导用陶俑来殉葬,还是推崇草人来殉葬,本质都在反对另一种残忍的行为——人殉。
开宗明义,人殉,是指是用活人为死去的帝王、贵族、奴隶主殉葬。它诞生于严肃神圣的丧葬礼仪制度,被殉葬者多是死者的近亲、近臣、近侍,以及战争中的俘虏等。
自从社会阶级的产生,人殉就成为了一种广泛流行的古代丧葬仪式,并且屡禁不绝,尽管汉代以后逐渐式微,但这一种残忍而又野蛮的制度仍残存至明清。
从社会学的角度上说,这种陋习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原始社会过渡至奴隶时代的生产力息息相关。生产力的提高引起了商品交换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从而导致氏族内部的阶级分化。简而言之,这种原始宗教活动的出现同私有制密切相关。
但从当时的社会条件上看,人殉也离不开迷信二字。古人相信阴间的存在,认为人死后会前往阴间继续生活,贵胄为了在阴间继续享受生前的待遇,便会使用陪葬品,将珠宝、服饰封在墓穴内,以便死后带入地下。然而,仅仅这样是不够的,生前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贵族又怎能缺少奴仆的侍奉?于是,就有人打起了低阶级奴隶的主意——人,也就此沦为了陪葬品之一。
但是这样的说法其实和迷信又有所矛盾,假如古人坚定不移地相信因果报应,重往生、信鬼神,又为什么要用人来殉葬呢?这种有伤天和的制度,难道不会有损这些大人物积阴德吗?实际上,经过了历史的演变,野蛮也会披上虚假的外衣,社会也愈发畸形,这一遮羞布的名字很简单——自愿。
有史料记载,魏国叔孙建死时28岁,其配偶当然也很年轻,魏太宗说,“夫生既共荣,没宜同穴,能殉葬者,可任意。”类似《元史 卷三十五》中“大宁和众县何千妻柏都赛儿,夫亡以身殉葬,旌其门。”的记载,同样屡见不鲜。
在元朝大肆鼓励的民间殉葬下,人殉,在当时的人们心中已经不再是一种有违天理的可怕制度,反而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社会的歪风邪气,在扭曲的制度下,诞生出了轻贱的性命。
有人因为墓主生前恩泽深厚,愿意报答,以死相随,有一些则是追随爱人离开,但是不少有所犹豫的,会受到威逼利诱,同理可参照三纲五常、“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枷锁,有时候对一个家族来说,一个人的死亡,可以换来整个家族的名节和荣光,这是非常值得的。
即便有些人真的不愿意为死人殉葬,也由不得他们反抗,总会有人在“自愿”的外衣下,为他们粉饰太平。
人殉的方式有很多,大致的归类下可分为六种——吊死、毒死、毒酒、砍头、活埋和铁钉固定,每一种都极其残酷,其中以毒死、活埋和铁钉固定为甚。毒死和毒酒虽然都有一个“毒”字,但是却有千差万别。毒死殉葬者这一常见的手段,在朱元璋殉葬的宫妃死法中存疑,除了被太监吊死之外,有人认为宫妃们是被毒死的,即给被选定宫妃强行灌食水银。
水银剧毒,会侵蚀人体五脏六腑,导致人很快在痛苦中死亡,但是由于人死时水银无法在人体内流动,因此这样惨绝人寰的举动只能在人活着的时候进行,为了加快水银的流动速度,有时候会在活人的头顶、后背、脚心打洞灌入。
在古代,被水银毒死的人不在少数,并不仅仅是皇帝嫔妃,甚至还有一些七八岁的小孩子,古人称这些未长大的、天真无邪的孩子们为童男童女。这些小孩子的年龄并不足以侍奉他人,和嫔妃又有不同,那么为什么要用童男童女来殉葬呢?
事实上,由于被水银毒死的殉葬者,其尸体长久不朽,有人便认为这样的做法能够封住人们体内的“仙气”,助人羽化登仙。而童男童女们大多数都长的可爱灵动,这样的孩子在腐朽的魔鬼看来是最为纯净的,带有灵根,仙缘往往大于普通人。
古代的大人物不少都希望自己能死后成仙,到达极乐世界永生不老,所以童男童女是最能帮助其成就升仙愿望的,他们会被选中放入墓室,然后由于家境贫寒、地位低微而被残忍的杀死。仅仅是为了无法证实的死后,就要让年幼、鲜活的生命陪葬,实在是令人发指。甚至有记载,在安阳武官村殷墟工陵区内,已发掘的十几座大墓中被生殉、杀殉的多达五千余人。
1976年,在河南安阳市西北郊发掘的一座中型墓中,墓的四周密集地排列着人祭坑,共1400余个,殉葬的多数是未成年的儿童,许多殉者还带有刑具。人殉这种葬礼陋俗并无具体的执行标准,历朝历代都有不同,尽管官方一直在禁止这种行为,我们仍能在墨子的话中窥见一二——多则数百人,少则数十人,将军大夫,多则数十,少则几个。
中国古代人殉的陋习,从原始社会晚期开始,历经商周秦汉,跨越了中国历史的各个发展阶段,时间之长,影响之深,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所不能相比的。它在奴隶社会、元、明经历“三起”,又曾在汉朝式微,最终随着封建王朝的坍塌腐朽而彻底断绝。
让人惊悚的是血腥和残忍诞生于神圣和庄严,让人欣慰的是自私和迷信终结于反抗和光明。所谓的“文明”沐浴着鲜血书写过的繁华,最终成为了历史,再无轮回。
说到古代的殉葬制度,那可是非常的残忍,基本上皇帝死后,都会选择几个陪葬的人,至于选择谁陪葬那就另说了,毕竟没人愿意去当那个陪葬的人
说到纪晓岚,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吧?在历史上,对于纪晓岚的故事可是很多的,而且他本人非常有才华。更是因为《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电视
在20世纪70年代所发现的一座商代墓穴中,陪葬者的遗体都是水平排列开的,不过很奇怪的是这些一头都缺失了头部。这些陪葬者在下葬的时
相信大家在看一些古装剧的时候都会发现,一般皇帝在请御医来给别人看病的时候,如果御医表示很难治好,那么皇帝就会说“如果治不好你就
活人陪葬,这是在古代历史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殉葬形式。若是问活人陪葬后能在古墓里活多长时间,那么这就要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条件进行
说到古代的封建制度,还是有很多都是非常残忍的,就好比说是殉葬制度,古代的皇帝死了之后需要很多人进行陪葬。对于这个制度真的是非常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句话足以彰显出了古代君王的淫威,这也是官员们的禁锢。尤其是到了清朝时期,皇权的中央集权制度达到了空前
说到关羽的墓大家肯定都知道,在后来的考古过程中,竟然发现关羽的墓中有两具女尸!其中有一具大家应该都知道,是关羽的妻子,毕竟古代有女
在我国商朝时期,人们相信死后灵魂会去另外一个世界,墓葬的墓主人也会在另外一个世界安家。一切要按照“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礼
说起匈奴这个种族,了解过历史的小伙伴们相信都不会陌生了,他是人类历史上亚洲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虽说匈奴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并不
我国古代的殉葬文化是非常恐怖的,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但真实的历史可能会更早。近年在龙山文化时期(约五千年以前)就出现人殉,而
不知道看过《鬼吹灯》的人是否还记得有这样一个情节,在一座古墓里,主角们发现了两个陪葬的小孩,一男一女,刚一出现的时候还是很吓人的
说起秦始皇,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作为千古一帝,他所留下来的东西对后世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就连他的陵墓也是充满着各种谜团。其中
秦始皇陵有很多谜团至今没有解开,有正是因为这些谜团,让人们对秦始皇陵多了很多猜测,据探查,秦始皇陵地下存在有大量的水银,目的一是要
说到刘邦项羽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刘邦项羽都是三国里面的人物,在当时的三国还是有很大的权利和地位的,刘邦和项羽也是死对头一
秦始皇陵我们都知道,作为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一直都有很多人都对这座墓非常好奇,但是尽管有很多人都想要知道这座墓里面到底是什么
秦始皇陵,虽然如今还没进行发掘,但是咱们利用高科技仪器测量也对其了解了一些,那就是秦始皇的地宫当中有着非常多的水银。根据很多文
我们都知道,古代很多皇帝、太后、皇后、大臣贵族等等这些人,他们在死后,很多人都是有非常多的陪葬品的,尤其是皇室。而陪葬品中,不同类
其实古代皇帝的后宫能不能过上好日子是非常看运气的,如果皇帝哪一天突然驾崩,这些后宫的下场就比较惨烈了。当然到了唐朝时期,基本上
秦始皇陵我们都知道,是我国古代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墓,秦始皇陵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而根据考古学家的勘测,秦始皇陵地宫内部
我们都知道,在秦始皇陵当中,存在有大量的水银,而对于这么多的水银,究竟有些什么作用,很多人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一种说法认为是用水银作为
目前秦始皇陵绝大部分都没有被开发出来,大家都很好奇秦始皇陵的全貌究竟是什么样子,还有皇陵中还藏有怎样的珍奇物品。因此民间也是
说道曾侯乙编钟这件镇国之宝,相信很多朋友们都有听说过了吧,价值连城,包含着很多的秘密。1978年在一次意外的情况下发现了曾侯乙墓,这
《燕云台》剧情终于迎来了大结局,而在大结局中,从故事开头一直走到最后的,其实也只有韩德让和萧燕燕两人了,中途萧燕燕的很多亲人都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