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大家应该都读过吧,对于这篇文章,很多人应该都还是印象比较深刻的。鲁迅对于书中的阿Q的态度当然是非常鄙弃的。而且阿Q还成为了一种骂人的代名词。但是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鲁迅写的阿Q其实是有真实的历史原型的。而这个人竟然是庄子。庄子可是我国古代道家的代表人物,为何会被鲁迅说成是这样的形象呢?鲁迅也在自己的其他文章里明确地对庄子进行过批评,鲁迅为何会这样骂庄子呢?
鲁迅晚年曾经写过一个这样的故事:庄子在去面见楚王的路上,请司命大神复活了一具骷髅(化用庄子的《髑髅》);但那个人苏醒过来后,以为是庄子偷了他的衣服,于是便要剥庄子的衣服;最后,庄子只好求助于巡士。
齐物、逍遥、无是非的庄子,在碰到现实问题时还是要向巡士求助,这真是极大的讽刺。又加上鲁迅对庄子思想始终持的是批判态度,阿Q和庄子之间看上去又确实有一些相似点。因此,有些人认为“阿Q的精神胜利法正是庄子思想的一个特征”、“阿Q是庄子的草根版,庄子是阿Q的理论版”。换句话来说就是,庄子是阿Q精神的源头,是阿Q的原型。
这种说法非常具有迷惑性,尤其是对于不太理解庄子思想的人来说。小新认为:虽然鲁迅整体上反对庄子思想,阿Q和庄子在表面上看来确实也有一些相似点,但阿Q精神和庄子思想有本质的不同。
从早期的《摩罗诗力说》到晚年的《起死》,鲁迅对庄子思想的批判贯穿整个创作生涯。因为鲁迅认为,老庄以“混沌”、“外生死”、“不谴是非”为核心的出世思想不利于国人。
在《摩罗诗力说》中,鲁迅曾多次提到“不撄”。这针对的是《庄子·大宗师》中的“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庄子的意思是:不要受外界事物的干扰,保持内心的宁静。但鲁迅认为,正是这种出世的思想导致了精神的堕落,最终使得国人如同槁木。
这种对庄子思想的批判态度,在1933年和施蛰存的争论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施蛰存在为青年开的书单时,将《庄子》和《文选》作为“青年文学修养之助”的必读书。对此,鲁迅发起了极为严厉地批判。
因为鲁迅持的是进化论的观点,认为复古思潮是一种思想退化,容易培养出一些新瓶装旧酒的“新青年”。其实,早在几年前,鲁迅也曾交过一份“青年必读书”的答卷,不过交的是白卷。
鲁迅对庄子思想的批判,一直持续到了创作生涯的末期。鲁迅晚年所作的《起死》,就是以《庄子·至乐》篇中的髑髅故事为蓝本,古为今用对庄子进行了一番讽刺。
故事中的庄子和庄子本人一样,持的是“无是非”的观点。但是在庄子与人发生争执之时,在他面对无法解决的现实难题之时,他却“赶紧从道袍的袖子里摸出警笛来,狂吹了三声”。这实在是对庄子思想的极大嘲讽,因为按照庄子的思想,他是不该让别人来主持公道的。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鲁迅虽然反对庄子的思想,但他本人却也受到庄子比较深的影响,尤其是在文辞方面,郭沫若就曾专门撰文讨论鲁迅在文辞方面对庄子的继承。
对于庄子的文才,鲁迅是极为赞赏的。在《汉文学史纲要》中,鲁迅就曾引述司马迁对庄子的评价: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当然,鲁迅本人也曾这样说过:中了庄子、韩非的毒。再结合鲁迅对庄子思想的整体态度,他应当是有将庄子作为阿Q原型的创作动机的。不过,要想分析阿Q是不是以庄子为原型创作的,还得具体对他们进行比较。
逃离现实,单方面宣布胜利
从表面上看,庄子和阿Q的生活态度都特别消极,他们总是在不停地在逃离现实,并单方面宣布胜利。庄子逃往的是超脱现实的无何有之乡,阿Q逃往的则是过去和未来。
在《逍遥游》中,庄子先是借“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鲲鹏消解现实中的种种矛盾,然后告诉我们:从天上看,地面上的一切都是没有区分的,就像我们仰望天空一样。接着庄子对蜩、鸠等进行了一番嘲讽,又用“游无穷者”对列子进行了否定。
最后更是拉出一位风姿绰约、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藐姑射女神。总之,庄子始终站在一个远离现实的地方,对现实种种加以否定,并单方面宣布胜利。
阿Q的思维方式要比庄子纯朴得多,但他也和庄子一样在不停逃离现实。阿Q在末庄的地位特别低下,别人只要他干活或拿他开玩笑。但是当阿Q和别人发生口角的时候,他会这样说道: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这是逃回了过去,尽管谁也不知道他过去是否真的阔过。
面对村里那两位可能变成秀才的文童,阿Q在精神上是不表尊重的,因为他这样想道: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这是逃到了未来,尽管连阿Q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有儿子。
总之,庄子和阿Q都有很多办法逃离现实,并单方面宣布自己的胜利。
对生和死的态度
在庄子看来,生不是为了经世致用。且不说其中包含了多少无奈,这确实是庄子最终得出的结论。《逍遥游》中惠子感叹五石大的大葫芦没有什么用,庄子说可以做小船浮游于江湖之上。此处的“无用之用”,还算有一定用途。
但到了《人间世》中,无论是大得可以遮蔽几千头牛的栎社树,还是大到可以遮蔽上千辆大马车的臭椿树,它们之所以能够长到这么大,都是因为它们“无用”。庄子想表达的意思是,生命的最大意义乃是延续自己的生命,而不是有所作为。
而庄子对死亡的态度,除了坦然之外,还表现出一丝“乐”的意味。比如妻子死后,他鼓盆而歌,因为他认为生命诞生之前本无生死可言,死生都是一气所化。这种说法,其实是建立在人世间的快乐并非至乐的基础上的。庄子对死的坦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现实的失落。
阿Q其实就是一个无用之人,“阿Q真能做”不过是在讽刺阿Q。阿Q没有固定的职业,只给人家做短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他是没有生活目标的,仅仅是为了维持生活。阿Q从末庄走到城里,只是因为末庄实在混不下去了。阿Q之所以神往“革命”,只是忽然发现连举人老爷都这样怕。
再看阿Q对死亡的态度,面对签字画押这样事关生死的大事,他关心的却是能不能把圆画得圆。等到了游行的时候,阿Q终于意识到自己要去抓去看透了。他也曾一度急得两眼发昏,但马上他又这样想到: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未免要杀头的;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未免要游街要示众罢了。
阿Q的这番通达之论,无疑带有一丝庄子生死观的味道。而阿Q的生活,看上去也多少有些庄子思想践行者的感觉。
前面我们大概比较了一下庄子和阿Q表面上的一些相似点:逃离现实、单方面宣布胜利、不认可生命的价值和对死亡的态度。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相似仅仅是表面的相似,继续深究的话我们会发现,庄子和阿Q的本质是完全不同的。
阿Q所追求的正是庄子所唾弃的
阿Q虽然地位低下,但他并没有想到等级观念是不合理的,相反他有着非常强的等级观念。末庄的其他人欺负阿Q,阿Q则欺负比自己弱小的王胡、小D和小尼姑。洋先生不准阿Q参加“革命”,阿Q看到小D把辫子盘了起来,也心想“决不准他这样做”。
阿Q逃离现实的方式,也是建立在世俗的名利基础上的。“比你阔的多啦”、“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和“儿子打爸爸”等想法,其实都是以等级反等级、以名利反名利的。换句话说,阿Q虽然没有一定的生活目的,并不追求实现人生的价值,但他对名利和等级却有蚀心跗骨的认同。
而名利和等级,正是庄子所唾弃的。《庄子》内七篇,讲逍遥、讲齐物、讲养生、讲人世、讲道德、讲真人、讲混沌,为的正是消解人世间的种种对立,以达到超脱的境界。事实上,庄子本人在现实生活中也做到唾弃名利。
《秋水》篇中就记载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楚王曾派使者来请庄子出山,但庄子却说,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
阿Q是无定操的“双标”,庄子以道为核心
阿Q精神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没有一定的标准,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双标”,一切只往有利于自己的方面思考。比如“洋先生”不准阿Q“革命”,阿Q曾私下骂道“妈妈的假洋鬼子”,但事实上他自己也有阻止小D的念头。
比如,阿Q既可以因为凳子的叫法和葱的切法而嘲笑城里人,又可以拿这个来嘲笑末庄人没见过世面。又比如,阿Q在自认为自己比王胡强的时候,气势汹汹试图以武力使王胡屈服。但是在打了一拳,发现自己比王胡弱之后,他马上改口说道:君子动口不动手。
而庄子的所有思想都是从“道”这一核心概念中引申出来的,庄子的“道”不仅利己,也利人。“道”是高于现实的存在,在“道”的观照下,名和利是虚的,等级是虚的,俗世的大小、是非之辩是不存在的,个人和他人其实是一样的存在。
我们对比一下庄子和阿Q的“忘”就能很清楚地明白这一点。阿Q头皮上有几块癞疮疤,他很想忘掉这一缺点,选择的方式是忌讳一切和这有关的字眼,结果忌讳得越来越多,遭遇也越来越惨。
但庄子并不忌讳肉体的缺陷,相反他认为这是有德者的一个重要特征,如《德充符》中的王骀、申徒嘉、叔山无趾等有德者都有很大形体缺陷。因此,庄子的忘并不是针对某些缺陷而言,而是针对整体。在《大宗师》中,庄子即通过颜回之口对忘进行了阐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
2019年12月2日,有网友曝光某公众号发文《贪财的鲁迅》文章中用了大量的笔墨把鲁迅刻画成了一个利欲熏心的商人,指他“在文字变现上
所有的人都认同,怀念鲁迅最好文章源于萧红之手,只不过是因为,她从平视的视角,用朴实的文采,一点也不耍酷地描述了鲁迅。鲁迅先生和萧红
上世纪20时期初,在一个纷乱的中国。在自由感情的萌芽和包办婚姻的碰撞过渡时期,很少有人做到两任妻子都得到人人爱戴的情况。而鲁迅
祥林嫂出自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该书记叙的是1个离开了家乡的读书人“我”在农历年末返回家乡后寄寓在本家四叔家中打算过“
相信不少人都看过最近的热剧觉醒年代,看了这个剧的人们都纷纷表示觉醒年代剧组好细节,在这部戏里面演员吃的穿
后人对于《感皇恩·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这首词,拥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这是辛弃疾为了悼念好友朱熹而作,也有人认为该词主要是表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北大的校徽的设计者很感兴趣,毕竟北大还是有很多故事的,那么这个北大的校徽到底是谁设计的呢?这个校徽又有什么样的
我国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毕生创作出许多的优秀文学作品,反响强烈引发世人深省。在诸多的文学作品中也涌现出诸多
庄子传奇这部电视剧题材是古代传奇,于2017年9月开始拍摄,想知道庄子传奇电视剧的剧情介绍吗?还有一共多少集?下面
庄子传奇什么时候播出大家知道吗?庄子传奇的播出时间、更新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呢?几点更新?每周更新几集呢?主演
说到闰土其实也还是有很多网友都知道这个人的,他呢其实就是鲁迅先生小时候的玩伴,但是后来大家也知道了,那就是这个闰土后来因为没有
和尚和道士,在很多人眼里,其实都是没有什么差别的,都是与平常人不一样的“出家人”,好像都需要修行,只不过修行的内容和方式不太一样,而
说起鲁迅,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上学期间学习了不少关于鲁迅先生的文章,是活跃在20世纪初的著名作家。鲁迅原名叫做周树人,在感情上
很多人可能都还记得,曾经学过的鲁迅的课文,讲述的是他在日本留学学医期间,认识的一位老师,藤野先生。文章中所描绘的藤野先生,是一个没
说到鲁迅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鲁迅原名周树人,是近代史上非常有名的文学家,鲁迅其实之前是一名医生,后来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弃医从
鲁迅在他的作品《呐喊》中的自序里有说到:“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由此我们
说起秋瑾,相信大家对这个女人也不会很陌生了,咱们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非常著名的革命女侠客。虽然秋瑾是个女子,但是其性格却是非常狂
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庄子,在人们的想象中,也许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类型的世外高人吧,因为“道”的学说高深莫测,那么研究道学的人自然也
鲁迅先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相信很多人都有所了解,他弃医从文的故事很多人也都知道,当这样一个人物碰上被人骂了数百年的曹操,又会是什
1923年8月,鲁迅最有影响力的短篇小说集《呐喊》正式出版。《呐喊》曾被《亚洲周刊》评选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之首,可能是一部每位
鲁迅作为一位文笔非常犀利的作家,他的思想一直都在影响着很多人,而很多人也都对他的想法看法非常感兴趣。鲁迅曾经写过一些批评中医
说到鲁迅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鲁迅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作者,同时关于鲁迅的著作也是有很多的,同时,鲁迅说出的经典名言也有很
鲁迅作为近代非常有名的一位文学家,他的很多作品至今还在影响着人们,而人们对于鲁迅也是非常好奇的,鲁迅之所以能够成为鲁迅,是因为他
《狂人日记》,作为我国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有很重要的意义,不管是从体裁,还是内容上来说,《狂人日记
梅兰芳和鲁迅这两个人物,在历史上那都是非常有名的,一位是京剧大师,一位是文学大师,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后世人对他们也都是非
说到鲁迅小编就有一个感觉,那就是这个人为了拯救我们,弃医从文,哈哈这个也挺有意思的啊,后来也的的确确是达到了这种效果,鲁迅先生是不
鲁迅大家都已经是对他非常的熟悉了,而说到鲁迅的家人,很多人也知道鲁迅的弟弟,知道他的妻子孩子,那你知道鲁迅的祖父是谁吗?鲁迅其实
说起鲁迅,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而且大家都会有着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为了拯救中国,弃医从文,后来也确实达到了预想的效果。鲁迅先生
庄子是继老子后,又一位重要的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创立了庄学,其实庄子的某些价值观和现代人的生活理念会比较相近,庄子认为人只有
说起鲁迅,相信大家肯定不会陌生了,他是我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基垫者等。鲁迅曾用名叫做周樟寿,后来改
鲁迅作为历史上一位非常著名的文学家,想必也不用再多做介绍了,大家都非常熟悉他,即便不是他的文学作品,也一定很熟悉他的各种表情包吧
说起我国民国时期,这是在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一个旧思想转换新思想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里,中国出现了不少的美女,不施粉黛,照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著名人的人物有很多,讲出的那些有道理的话也是千千万万,但是真正能够让人理解透彻的却是寥寥无几。今天小编就来
在鸦片战争结束以后,基本上有良知的中国人都能看出来,中国马上要迎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变革了,若是变革成功的话,那么中国就还有重新站
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也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的思想基本上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后来他还写了很多著作辨明老子
我们现如今看鲁迅的文章,其实有很多都是对当时的一些其他的名人的骂战,也不仅是对他们,鲁迅的文章中骂过很多人,比如郭沫若、胡适、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