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扶苏和胡亥,在提到他们的名字的时候,都是用扶苏、胡亥来称呼的,即便是史书中的记载也是如此,时间长了就会给人造成一种误解,认为扶苏和胡亥和秦始皇嬴政不是同一个姓。但其实他们都姓嬴,全名就是嬴扶苏、嬴胡亥。但让人奇怪的是,为什么在史书中对他们的称呼却从来不提姓,只说名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现代人的名字通常分为姓和名,也可以合起来成为姓名,可能大家会认为“姓”和“姓氏”是一回事,但这只是在现代看来,古代人的姓氏其实是分开的,“姓”是“姓”,“氏”是“氏”,这样听着是不是很拗口呢?但看古人的名字,或许都无法看出来他们是什么关系,比如秦始皇嬴政,秦国以嬴为姓,秦始皇本人姓嬴名政,可他的两个儿子以扶苏和胡亥之名流传千古,其实这只是他们的“名”,全称应为嬴扶苏和嬴胡亥。
古代的名字体系是很复杂的,有姓有名,还有氏和字,其中名大多是由家族决定,而字则是成年后可以又起的“名”,因为此时的他们不能再被直呼其名,所以要起一个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字”让别人称呼。秦汉以后,姓氏和为一体,但在那之前姓氏一分为二,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如此才能够将同一个祖先繁衍的都看作同宗同族之人。
不仅如此,在相关史料中还记载着,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姓,就连男女之间也有所差距,而且根据“氏”可以区分贵贱高低,贱者只有名而无氏。姓则是自商周之前的母系氏族就有了,还形成了上古八大姓,姬、姜、姚、嬴、姒、妘、妫、姞,比如周朝开国君王周武王姬发,秦朝秦始皇嬴政,但这时的他们已经离本族“十万八千里”了,原本的八大族分散成了无数的小家族在天下各地传承家族,但同姓家族之间也需要区分,所以才有了专属于某个家族的“氏”。
姓氏文化在周朝分封诸侯之时发展完善,周天子为臣子定氏,比如以国名为氏,宋,周,赖,赵,秦,当诸侯去往封地后,他们成为了封地的王,可以为士大夫定氏。可以以父祖的字为氏,或以官职为氏,比如司空,或以封邑为氏,比如智氏,冀姓,总而言之氏会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同一个家族中可以出现不同的氏,但无论怎么变,他们的姓氏不会变的。另外,不同姓的家族之中还有可能出现相同的氏。
这样看来,先秦时期的姓氏体系还真是混乱繁杂,本是同一个姓,但有不同的氏,所以男女成亲之前,都需要识别清对方的姓氏,以免同姓之间通婚,若是氏相同姓不同的话,这是可以成婚的。女子嫁人后,她们的名不再使用,只可以留下姓,用最原始的姓表明血缘身份,比如秦穆公的女儿文嬴,她嫁给晋怀公后,被称为怀嬴,改嫁晋文公后,改称辰嬴,这是在姓之前加上丈夫的谥号,当然也有加丈夫的国名,比如赵姬、韩姬,总而言之,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女子总是要附属于丈夫的。
姓有区分宗族血缘的作用,但氏才是当时社会最常用的称呼,因为氏代表着家族的贵贱,这在平民之中没有什么用处,所以他们不需要氏,可在上层阶级中这可是经常要用的。春秋战国时期有许多著名的大夫氏族,他们都是周朝时期不同国君的后裔,周天子有周、召、单、刘、尹等氏,齐国有高(齐文公后代)、国、崔、庆、栾、高(齐惠公后代)、陈、鲍等氏,鲍叔牙,姒姓,鲍氏,名叔牙,这就可以反映出鲍叔牙所出生的家族贵贱。
我们经常会听到“公子扶苏”类似的“公子某”,这是因为先秦时期诸侯的儿子被称为公子,他们没有氏,再往下传是公孙某,他们可以以卿和大夫的身份担任司徒、司空等重要官职,当然这也能够成为他们的氏,若是能够继承王位,那么他们就可以以国名为氏,比如齐桓公之前被称为“公子小白”,鲁庄公被称为“公子同”,总之氏可以有多种方式获得。比如商鞅、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人,这足够表明他的来历,但当他在秦国立下大功后,秦孝公封商鞅“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如此世人又将他称为“商鞅”。
可能有人就会提到为何要将秦始皇称为“嬴政”,他是赵氏,为何不将他称为“赵政”?确实,赵政更加符合规矩,当时西汉还编著《赵政书》,只不过后世人习惯将他称为嬴政,胡亥和扶苏作为秦始皇的儿子,他们没有氏,因此将他们称为公子胡亥和公子扶苏。其实这时的姓氏制度已经没有周朝时期严密了,自周室衰微后,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崩坏,姓氏制度逐渐被荒废,实在是因为这个太过繁琐了,同姓不同氏之间不能通婚,可大家基本都是源自上古八大姓,在众多的氏之间总能遇上同姓之人,这对于通婚和人口增长都是极为不利的。
秦灭六国后,姓和氏之间的界限被打破,有的人以姓为氏,有的人以氏为姓,使用起来麻烦至极,很快姓氏就合二为一,男女都可以有姓,但男尊女卑的社会本质还是没有改变,女子嫁人之后,她们只留下姓,比如汉文帝的皇后窦氏,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普通女子仍旧在自己的姓之前冠上夫姓。
氏虽然取消了,但姓又继承了氏的本质,用来区分家族贵贱,比如名门望族,清河崔氏、弘农杨氏、陈郡谢氏等,普通老百姓只是以姓延续后代,但上层阶级可是用姓来代表身份的。
主要是当时男性是不能称呼他的姓的(女性才称姓)——称男人的姓和直呼其名都是不尊重的表示,往往只称其氏和字,所以当时的人应该会称呼秦始皇为:公子政或赵政。因为秦始皇的字只有一个政字,所以称呼他都加上了他的氏:赵。而不是他的姓:赢,之所以看很多书上叫他赢政或赵政,那些书多是后世小说家们这样称呼,因为秦始皇的字只有一个“政”字,叫起来不方便,所以写小说的人要不就称秦始皇为:赢政,要不就称之为:赵政。
而实际上以前正式的史书一般是不会直接写赢政两个字的,多会称之始皇,未称帝前多会记为公子政。而他的儿子们如胡亥,全名应该是:赢胡亥;而扶苏,全名应该是叫:赢扶苏。
而之所以很多书上只写他们的名字,也是和上面说的一个原因,那时的男性贵族只称其氏和字。而不能称姓,不管是史书还是小说上都只称呼他们的名字,而没加姓也没加氏,是因为他们的字本来就有两个字,写起来本来就很方便,所以单叫字就可以了,当然也有在字前面加上“公子”尊称的,如公子扶苏,
不象他们的父亲那样只有一个字,叫起来不方便,小说家们才会叫他赢政(当然史书上是不会这样叫的,也就是后世小说上才会这样写)。
说到最近热播的皓镧传,大家应该都看过吧?这部电视剧还是相当的不错的,真的非常好看,所以一放出来的时候,看的人就很多。在这部电视剧里
在《秦始皇》里,翁斐然仅有前面几集戏份,但由于其外表颜值极高,而且把少年嬴政塑造得自然生动活泼,因此给人留下非常难忘的印象。翁斐
赢稷是秦惠文王的次子,由于赢稷继位的时候还不到20岁,他是史上执政最久的君主之一。可是当政期间他的母亲宣太后一直干政,故此他基本
芈月是嬴政的高祖母。也就是秦始皇的爷爷的奶奶。世界史上公认十大帝王之一嬴政是古代中国第一位统一多民族国家皇帝。嬴政有这般
秦朝,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王朝,通过七代国君及其臣子们接近一个半个世纪宵衣旰食的勤奋努力、数万将士血战沙场、成千上百
嬴稷在公元前251年去世,而嬴政是在公元前250年被接回秦国的,也就是在嬴稷逝世的第二年嬴政才顺利回到秦国,祖孙俩并没有见面,这对于他
秦始皇被后世之人称作是“千古一帝”,就是因其是中国历史上首位统一天下的君王,政绩非常伟大。他结束了春秋时期来诸侯割据的冲突时
白起和嬴政没有关系。白起是秦始皇嬴政的曾祖父秦昭襄王时期的将领,在秦昭襄王时期为秦朝争战六国,几乎没有打过败仗。在秦昭襄王时
秦二世本名胡亥,原来是秦始皇的儿子,这人学识不高,智力也有点残,但是读死书也有一套,喜欢背背法律条文,这让秦始皇感到孺子可教。胡亥有
秦始皇荆轲是中国几千年时期的第一位御龙天下、叱诧风云的皇上。六国娇生惯养的君王妃子、王孙小公主、达官贵人无一不心惊胆战地
历史上并无有关胡亥生母的记载,就连秦始皇后宫的情况也是一无所知。有人推测这可能和秦灭六国以及昌平君有关。昌平君是一个生在秦
芈月的名字据兵马俑上的残字芈月和阿房宫筒瓦上秦惠文王妃子芈月的合体陶文而来。宣太后芈月的一生汹涌澎湃、忘情肆意,在至高空拿
看过《芈月传》之后,不知道是不是有很多人还理不清嬴政和芈月的关系是什么?因为姓氏和人物都是不熟悉的,很多人都表示看完电视剧后必
在春秋时期,大家都知道,晋惠公是晋国的君王,他之所以能够当上君王,就是因为秦国帮助他继承了王位。可是在晋惠公继位之后,背信弃义,忘恩
说到秦二世和扶苏,大家应该都知道本来皇位是扶苏的,但是就是因为赵高为了稳固住秦二世,所以就和李斯合伙做了一个假圣旨。结果没想到
嬴政和刘邦实际上只差了三岁,两人是同一年代的人物,但似乎很多朋友都会觉得嬴政要比刘邦大很多。刘邦算是大器晚成,他和嬴政在当时完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秦朝,在历史上可是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不得不说秦始皇对于中国历史有着非常大的贡献,毕竟他可是“千古
在春秋战国时期,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最开始的时候魏国的实力可是非常强悍的,但是秦国到后面慢慢崛起了。然而在一次战役中,秦国的五
说到这个秦二世胡亥,大家应该都知道,他是秦始皇的儿子,本来秦始皇是把皇位继承给扶苏的,但是对于这个事情,扶苏肯定是不愿意的。在扶苏
不知道各位是不是也很好奇,嫪毐作为臣子,怎么就敢和秦王的母亲私通,而且两人还生下了孩子呢?当然,这里面赵姬是主动的一方,而嫪毐可能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再战国时期,最后是秦国统一六国,完成了大一统。但是如果当时的晋国,没有闹分裂的话,能不能打得过秦国呢?毕竟当时的
最近很多人问这个秦国的宰相问题,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秦国也还是非常的有厉害的,要不也不会同意全国,那么一个国家厉害肯定是离不开这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战国时期秦国是一个人才非常多的地方,所以很多非常厉害的将领其实并没有被大众所知道,比如说这个秦国将领李信
说到春秋战国时期,大家应该都知道,最后是秦国统一了六国。但是秦国也是一个后起之秀,毕竟初期的时候秦国并不能算是强国,到了后面才慢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嬴政和赵姬的事情,赵姬是怎么样一个人我们也不必多讨论了,反正不是什么好人了,在众人眼里面印象非常的差,但是
说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大家应该都非常的熟悉吧。毕竟在秦国有一位千古一帝秦始皇。但是在秦始皇在位期间,李斯和吕不韦两个人都是
最近很多人对秦国的丞相非常的感兴趣,然后一研究发现,这个秦国的丞相前后竟然有24位,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24位丞相又分别是谁呢?下面我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比较牛掰的一个朝代,其历时791年,共经历32代人37个周天子,与后世那些熬不过300年的朝代相比,周朝绝对是充满传奇色彩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秦国最后被灭亡可以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毕竟胡亥和赵高还在。而且再加上当时的实情,确实是很难救回了。不过
扶苏和蒙恬死的很冤,原本秦始皇是要让扶苏继位,结果赵高和李斯私自篡改秦始皇遗诏,还将扶苏逼死。假如当时扶苏和蒙恬没听遗诏内容,两
说到这个秦始皇,大家应该都知道,扶苏是他的长子,按道理来讲的话,扶苏应该是秦始皇得的首要继承人,但是让人纳闷的是,秦始皇竟然把扶苏给
说到秦国,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毕竟是统一六国的强国,但是说到秦国,其实在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很强大,只是一个弱小的国家,但是能够最后
说到春秋战国时期,大家都知道,秦国和赵国之间的这个长平之战可以说是最为惨烈的一战了,而且这一战也是秦国统一中国的序幕之战。但是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战国时期,秦国一统六国之前,六国曾经是一起合伙攻打秦国的,但是后来就变成了五个,因为齐国退出了攻打秦国之列。
相信大家应该读知道关于这个“秦晋之好”,就是指的秦国和晋国之间的的互通结婚之事。很多人其实对于这个都比较了解,但是至于这个故
说到秦国,大家应该都知道,它是春秋时期比较强悍的一个国家,最后大一统王朝。那么这个秦国的发源地是哪?很多人肯定都是非常的好奇吧?毕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在统一六国之前,其他几个国家可是都称秦国为“虎狼之国”。这是为什么呢?秦国为什么会被称之
秦国统一六国,最终建立了秦朝,相信大家都知道。不国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秦朝没有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会怎么样呢?事实上即便是没有秦国,
说起秦子婴,作为秦朝史上最后一位皇帝,虽说他杀了奸臣赵高,但依然是无法挽救已经分崩离析的秦国了。虽说已经降了攻入关中的刘邦,但是
因为嫪毐的关系,而且又给嫪毐生了2个孩子这件事,让嬴政与赵姬之间产生了很深的隔阂,再加上秦赵结盟这个事儿,更是让嬴政与赵姬之间的
秦国因推行商鞅变法而变得强盛,不过刚推行变法的时候,秦国百姓对商鞅并没有太多感激之情,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实际上,只要推行改革所带
说到春秋时期的楚国和秦国,大家都知道,当时楚国算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地广人多,兵强马壮的。不过最后秦国还是统一了六国,可是相比其
我们都知道,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之后就开启了我国历史上的首个大一统王朝,也成为了千古第一帝。可惜的是,秦始皇所创建的大秦帝国并
秦亡于二世之手,大家自然会猜想,如果当年继位的是扶苏,那秦朝的命运会不会更好一些呢?不过这毕竟是没有发生过的事,而且史书对于扶苏
丽姬传是一部古装武侠大作,那么这部电视剧的男主角嬴政结局是什么呢?嬴政喜欢的是谁呢?让我们来看看吧。 丽姬
丽姬传嬴政结局和公孙丽在一起吗?嬴政喜欢的人是谁?嬴政和丽姬是真爱吗?嬴政真的爱公孙丽吗?下面大家跟小编一起
秦时丽人明月心嬴政结局是什么?嬴政结局和公孙丽在一起吗?嬴政有没有被荆轲刺杀?嬴政喜欢丽姬吗?他真的爱公孙丽
在《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等一些史料中有记载到,在西周建立后,姬发前后分封了总共71个国家,其中有40个国家是与周王同姓姬姓的,兄弟国
《秦时明月》这部作品相信不少观众都知道,可能很多人没看过这部作品,但是至少也知道它,或者在电视上看过它的动
多年后,如今三星堆又重新开启了发掘,又有着很多重大发现。就目前对三星堆的发掘来看,其特点主要有这几个,第一就是器皿以青铜器为主,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