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朱瞻基继位后,他在原本内阁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动,使得内阁和宦官的行政权更加突出。此后,朱瞻基又采取票拟制度,由大学士先审议官员上书的奏章,然后将相关建议写下,贴在奏章上一起审批。这样的好处是能够提升效率,但部分权利下放给了内阁。遇到勤政的皇帝还好说,如果碰到不喜朝政的皇帝,那下面的人想动手脚就十分容易了,这也给明朝发展埋下隐患。
洪武三十一年(1398)二月初九,燕王朱棣做了一个梦,梦到朱元璋送给自己一个大圭,并告诉他“传之子孙,永世其昌。”梦醒时分,内侍来报,世子妃张氏诞下一子,即后来的明宣宗朱瞻基。
朱瞻基幼年聪颖,深得祖父明成祖朱棣喜爱。永乐九年(1411年),十三岁就被册立为皇太孙,曾多次跟随朱棣征讨蒙古。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在北征途中,病逝榆木川,明仁宗朱高炽登基,但是仅仅10个月后朱高炽就驾崩了,朱瞻基迅速即位,成为明朝第五位皇帝。大明朝在不到一年之内,换了三位皇帝。
明朝先后传位十六帝,后世公认有作为的皇帝只有五位,分别是朱元璋、朱棣、朱高炽、朱瞻基和朱佑樘。这五位皇帝,对应的时代正好是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弘治中兴。
朱瞻基是一位善于纳谏的皇帝,励精图治,知人善任,文有"三杨"、蹇义、夏原吉;武有张辅、于谦 、周忱,在军国大事上,能听取臣下的意见,比如在即位之初,他听从阁臣、大学士杨荣的建议,率兵亲征,平定了怀有不臣之心的皇叔高煦的叛乱, 维护了皇室内部的稳定;交址(今越南北部)叛乱,朝廷数派大军征剿,均吃败仗,朱瞻基听从杨士奇、杨荣等人的建议,停止对交址用兵,等等。应该说宣德一朝,是明代君臣关系最为融洽、政治相对清明、社会较为和谐、经济稳步发展、边防比较稳固的时期,史称" 仁宣之治 "。
朱瞻基时期是明朝一个了不起的时代,那时没有压倒一切的外来的或内部的危机,没有党派之争,也没有国家政策方面的重大争论。政府有效地进行工作,及时的制度改革提高了国家行使职能的能力和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这两者是贤明政治的基本要求。后世把宣德之治作为明代的黄金时代来怀念,这是不足为奇的。
但是朱瞻基从小就喜欢斗蟋蟀,即位之后他曾经让各地采办上等蟋蟀来京,地方官员为了取悦宣宗,都变本加厉地下达任务,一度给百姓造成了很大的负担,朱瞻基也被百姓们称为"蟋蟀天子"。他还是一位颇具艺术天赋的皇帝,在诗词、画作、金石、书法等方面,都是十分精通,可以与北宋徽宗一比。
然而,朱瞻基想不到的是,虽然自己创造了“仁宣之治”,但却也成了大明王朝的掘墓人。
明初内臣不许读书识字,而宣德元年(1426年)朱瞻基下令设置"内书堂",教导宦官们读书,后设司礼监秉笔太监,司礼监掌印太监。朱瞻基还发明了“票拟”和“批红”制度,其本意是既要让内阁阁员们多工作尽心尽力的办事,又不能赋予内阁太大的权力,同时也能六部的办事速度和效率,但实际上也促进了宦官势力的崛起。
票拟,也叫做票旨、条旨,也就是说对于来自全国各方面的奏章,在送呈皇帝批示以前,由内阁学士"用小票墨书",即把批阅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各奏疏的对面上以进呈。而皇帝用红字所做的批示,叫做"批红",亦称"批朱"。
明中叶以后,皇帝多深居后宫,荒嬉享乐,不理国政,成化、正德、隆庆、天启等朝的皇帝都特别宠信宦官,甚至将"批红 "的大权也交给司礼监秉笔太监代行,内阁的职权受到宦官的钳制。"批红"属于皇帝的最高决策权,司礼太监代皇帝"批红"是在代行皇权,代表皇权监督和控制政府机构的施政活动,以确保皇权的利益不受损害和侵犯,并防止任何违背皇帝意图的行为出现。
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等明朝著名的大宦官,在他们得势时无不压抑和控制着内阁。内阁拥有"票拟"之权,这就使它对皇帝权力的限制,超过了过去的宰相。 内阁学士要想有所作为,必须首先巴结太监。因为内阁学士根本见不到皇帝,不讨好太监,他们的意愿、设想便不能被皇帝得知。即便是大学士们饱读圣贤书,最终还是要向宦官们低头。即使是张居正也不能例外,身为内阁首辅 ,也只能通过给太监行贿,在他们的帮助下才最终掌握实权,才有机会进行改革。
明朝的宦官权力扩张,成为动摇国本的杀器,而朱瞻基也就成了大明王朝的掘墓人。后世清初统治者认为“明亡不亡于流寇,而亡于宦官。”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根据目前历史文献的一些记载,并没发现朱瞻基的去世有着什么阴谋的迹象,也不像是被人所害或是非正常死亡,也许就是突发疾病去世的的。
说到朱高熙这个人,他是朱元璋的孙子,也是朱棣三个儿子里面最疼爱的一位。朱高熙在靖难之役中可是立下了赫赫战功,并且救了朱棣很多次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朱瞻基把朱高煦烤死的问题,那么很多人比较好奇,真的有人把别人烤死了吗?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也都还是知道
说到朱瞻基,大家都知道,他作为明朝的皇帝,很多人可能对他别的不够了解,但是他的外号“蟋蟀皇帝”可是非常熟悉啊,毕竟他的这个标签确实
《大明风华》中朱瞻基明明知道胡善祥为了得宠不惜接种生子,却还是在胡善祥认错后继续宠幸她,原因是他刚刚登基,地位还不稳,不能因此事
说到明朝那是一个非常英勇善战的朝代,明朝之前是元朝,元朝晚期其实人们的生活已经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了,元朝是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朝
在《大明风华》中朱瞻基喜欢的人是孙若微。朱瞻基从头到尾喜欢的人只是孙若微,娶胡善祥以及立她为后都是迫不得已的,毕竟
《大明风华》即将开播,而这部剧的主角就是以历史上明朝时期明宣宗的皇后孝恭皇后为历史原型的,剧中所涉及到的很多人物都有历史原型
《大明风华》当中,讲述的是历史上明朝时期,明宣宗皇后孝恭皇后的一生。不过在孙若微之前,朱瞻基还有一个皇后,就是胡善祥胡皇后,她是朱
《大明风华》是一部以明朝时期为背景的历史剧,剧中男主朱瞻基就是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这部剧有些人物并没有采用化名,而是直接用
《大明风华》今晚就要正式播出了,从官方放出的剧照和预告片来看,《大明风华》在制作方面应该没什么太大硬伤,就看剧情编排如何了。不
《大明风华》开播后感觉这部剧的质量还是挺不错的,除了剧情和正史有些出入以外,演员的发挥和服道化都十分出色,是一部质量上乘的好剧
由汤唯、朱亚文、邓家佳、张艺兴等领衔主演的《大明风华》已经正式定档了,将于12月17日正式开播。这部剧主要是以我国历史上明朝作
《大明风华》中,孙若微和胡善祥是亲姐妹,不过她们的相认之路走的比较辛苦,而且还有反目成仇的风险。因为朱瞻基将她们二位娶为嫔妃,而
《大明风华》中的男主朱瞻基,正是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从小就深受朱棣和朱高炽的喜爱,13岁被明成祖立为皇太孙,并且跟随朱棣
《大明风华》中,俞灏明饰演的汉王朱高煦是一位反派人物,他是太子朱高炽的弟弟,不过汉王从来不把太子放在眼里。朱高煦虽然是次子,但他
孙若微和胡善祥是一对亲姐妹,后来还都嫁给朱瞻基成为明朝皇后,不过她们的相认之路却充满坎坷。朱瞻基真正喜欢的人是孙若微,导致原本
相信已经有不少的朋友们开始在追大明风华了,这部剧看的是越来越上头了,因为每个人看上去都很人畜无害,让人很轻松。但事实上背后做的
胡善祥和孙若微姐妹两人终于相认了,而且胡善祥丝毫不掩饰自己想要嫁给朱瞻基的决心,可是胡善祥想要这样做,却并不是因为自己喜欢朱瞻
胡善祥一直都在为了自己能够成为太孙妃而奔走,博得了太子妃,也就是朱瞻基母亲的好感,又去请求朱高煦帮助自己,又希望胡尚仪不要拦着自
太孙妃和太孙嫔,虽然都是朱瞻基的妃嫔,可是两者之间相差的等级却完全不一样,毕竟妃比嫔还是要高一些的,以后朱瞻基成了太子,太孙妃就是
朱高炽虽然是朱棣长子,但他的性格和朱棣相差太远,朱棣也更加欣赏汉王朱高煦,那为什么朱棣最后还要把皇位传给朱高炽呢?有一种说法是
《大明风华》中有很多剧情和人物关系跟正史上不同,在网上也是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剧中孙若微和胡善祥是亲姐妹,两人都嫁给了朱瞻基,朱
朱瞻基一共有两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朱祁镇和次子朱祁钰。朱祁镇和朱祁钰都当过皇帝,但他们兄弟二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因为皇位导致走向决
近期新出的历史古装剧《大明风华》,剧情更新到目前,总的来说还是非常虐的。不过小编还是坚持到了太孙对孙若微的爱,迫不及待追剧中!
胡善祥应该是《大明风华》中最让人感到惊喜的一个角色了,她从刚开始的懵懂,一下子变成了一位城府深沉之人,其手段更是令她姐姐孙若微
《大明风华》的剧情的进展的确是很快了,前两天朱棣刚刚下线,然而好不容易继承皇位的朱高炽,紧跟着也下线了,之后就是朱瞻基继承了皇位
胡善祥的计划原本是天衣无缝,只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关键时刻她被一位宫女袭击导致流产,太子就这样没了。朱瞻基继位后,性格发生了比较大
可能不少观众会以为朱瞻基是朱高炽的独子,因为剧中也没看到朱瞻基的兄弟出过场。不过历史上,朱高炽其实是有10个儿子,朱瞻基还有两位
《大明风华》这部剧正在网上热播当中,从开播到现在,已经牵挂了不少观众们的心。胡善祥的孩子凉了,从此以后就没有了希望,但可没曾想到
马哈木在《大明风华》中,可以说是明朝的一个很强大的敌人了,他原本潜伏在明军当中,所有人都不知道他就是瓦剌的首领,但是随着他身份揭
《大明风华》最近几集的剧情推进十分紧凑,胡善祥的地位岌岌可危,要不是胡尚仪替她顶替了一次罪,可能她会被废的更早。流产后的胡善祥
原本胡善祥以为,朱瞻基答应要立自己的孩子为太子,终于可以为父母报仇了,可是没想到身边跟随自己的安歌将自己推下楼流产,安歌也自杀了
《大明风华》这部剧是由张挺执导,汤唯、朱亚文、邓家佳、乔振宇、吴越、梁冠华领衔主演的一部古装历史剧。这部剧是改编自莲静竹的
《大明风华》当中,朱棣、朱高炽相继去世,朱瞻基登基成为皇帝,看起来他并不像朱高炽那样身体不好,但其实朱瞻基这个皇帝也没当太久,因为
最近很多人都在看《大名风华》其实这电视剧看起来窝心,很多时候感觉和历史上的内容不符合,但是真正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也不好说,最近不
说到这个《大名风华》中的朱允炆也是有话说的,话说这个这个朱棣和朱瞻基啊都叫这个朱允炆为建文,但是历史还好像并不是这样叫的啊,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