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是中国大一统,人们走街窜巷,将这一消息传递到了四面八方。隋朝的大一统,杨坚居功至伟,功不可没。但是虽然是大一统了,但是王朝的周边可没有那么安宁,他还必须通过文武两手为国家的发展而营造出一个和平的环境。今天吾爱诗经网小编就来跟大家聊一聊隋文帝杨坚。
受隋文帝平陈震动最强烈的无疑是突厥。
杨坚平定陈朝后,听说老对手突厥的势力已深入天山,就特意挑选了一具屏风送给身在突厥的大义公主。
她见到屏风,当即再题诗一首,抒发亡国之恨。使者将这些报告给隋文帝,从而证实了他的怀疑。
果不其然,从那以后大义公主极力怂恿都蓝可汗叛变。尽管开皇十一年(591年),都蓝最终杀掉了大义公主,但双方的关系已经无法修补。隋文帝否决了他和亲的请求,在边界布置重兵。
这时,长孙晟建言,不如扶持势力较弱的突利可汗 这引起了都蓝得不满。就与达头可汗结盟,共同南下进攻隋朝。
隋文帝以晋王杨广为帅,从灵武出发,迎击突厥。当然,杨素才是实际上的主帅。在与达头部遭遇后,杨素并没有丝毫退缩,反而摆出骑兵方阵迎头扑向突厥骑兵。
有道是狭路相逢勇者胜,一见隋军如此阵势,达头的大军纷纷溃逃,达头本人也身负重伤。都蓝得到消息,仓皇逃回草原。
开皇十九年(599年),两人卷土重来卷土重来,这回隋文帝派汉王杨谅(打酱油的)与高熲(实际指挥的)迎敌。
他们这次学聪明了,避开了强大的隋军,向弱小的突利扑来。突利打不过,仅带出几百人跑到山西境内。刚刚出使突厥归来的长孙晟,一见到突利,就马不停蹄把他带往长安。
到了长安后,突利意外发现,都蓝的使者早就到了,他正极力劝说隋文帝放弃突利。
突利听说,心里顿时惴惴不安起来。
好在隋朝对突厥的政策一向是离强和弱,隋文帝并没有因为使者的花言巧语而放弃突利,而是继续扶持他。
隋文帝先是给了他一笔钱财,又册封他为意利珍豆启民可汗(简称启民可汗),还让长孙晟带五万人修一座大利城,来安顿他的部众。
更贴心的是,隋文帝册封了义成公主与他和亲,让突利大为感动。
而与此同时,都蓝可汗的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他被高熲打得大败,众叛亲离,遇害身亡。
都蓝死了,达头可汗成为新一代草原霸主,成为隋朝北方边界的大患。
开皇二十年(600年),隋文帝令杨广、长孙晟领西路军进攻灵州;杨谅、史万岁领东路军进攻马邑。
长孙晟向杨广献计,在突厥营地上游投毒,可以削弱他们的战斗力。
杨广依计而行,加上长孙晟一路追击,果然获得大胜;东路的史万岁在内蒙古大青山一带遇到了达头,一仗杀死了数千突厥人。
次年年底,长孙晟上表,达头内部离心离德,此时进攻正是大好时机。
于是在602年,杨坚以杨素为帅,北伐达头。加上长孙晟的政治攻势,各部落纷纷反叛,达头只带少数亲信逃离。
从此,启民可汗成为新一任突厥可汗。
他对隋文帝感激不已,表示"千世万世,常为大隋内羊马。"并为他奉上"圣人可汗"的名号。至此,困扰杨坚二十年的突厥问题基本解决。
作为西北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吐谷浑的祖先是鲜卑慕容部。
西晋末年,他们迁到河西走廊,并逐渐控制了青海、河西,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杨坚称帝后,吐谷浑一度趁火打劫,进攻凉州(今甘肃武威)。
隋文帝命元谐反击,元谐不负厚望,在青海湖畔大败吐谷浑,把他们彻底打怕了。
鉴于西部边疆时不时受到吐谷浑的骚扰,隋文帝采纳贺娄子干的建议,废除边远地区的屯田,百姓筑堡聚居,一边务农,一边备战。
吐谷浑人不甘心,趁着隋朝大军与突厥开战的机会,打算浑水摸鱼,被隋朝将领打退。
当陈朝灭亡的消息传到吐谷浑,国王吕夸一时大惊失色。他担心隋朝的大军转而对付自己,于是让兵马把守各个隘口。
其子吕伏即位后,其他兄弟不服气,想着取而代之。为了改善与隋朝的关系,更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派出侄子吕无素向隋朝称藩。
隋文帝知道他的来意,可他巴不得吐谷浑乱起来,因此拒绝了吕伏。
不过,随着与突厥的关系日趋紧张,隋文帝还是在开皇十六年(596年)将光化公主嫁与吕伏,希望吐谷浑站到隋朝一边,牵制突厥。
尽管吕伏死于第二年发生的内乱中,不过他的后继者还算识时务,年年遣使朝贡,隋朝的西北边境依然获得了安宁。
隋唐历史中,东北的高句丽是一个存在感很高的地方政权。
西晋以后,朝鲜半岛北部脱离中原王朝控制,建立起高句丽政权,其势力一度达到辽河流域。
杨坚称帝第一年,北齐残余势力高保宁获得了高句丽、契丹的支持,进攻隋朝的东北边境。与此同时,高句丽遣使赴隋,隋文帝册封其国王为辽东郡公,以缓和双方的紧张关系。
高保宁败亡后,契丹归附隋朝,芒刺在背的高句丽人转而向陈朝进贡,一边联系突厥,以牵制隋朝。
隋军平陈时,一批滞留于江南的高句丽人参与了抵抗。
陈朝灭亡后,与高句丽有世仇的百济立马前来朝贡,请求共同讨伐高句丽。
另一方面,高句丽也在整军备战,准备抵御隋朝的进攻。
与此同时,隋廷内部关于讨伐高句丽的呼声越来越高,"朝野皆以辽东为意。"
对于占据辽东,且喜欢搞些小动作的高句丽,隋文帝心中同样不爽,不过他毕竟是一名成熟的政治家,知道现在还不是解决高句丽的好时机。
所以他在给高句丽王的诏书中,严厉指责他们不守臣礼的各种行为,要求其改过自新。
值得注意的是,隋文帝对领土问题只字不提,因为在他看来,高句丽的国土原本属于中国,提了就是跌份,就是变相承认了高句丽与隋朝是对等关系。
596年,隋文帝要求高句丽断绝与突厥的关系,不再侵扰隋朝边界。
高句丽不知收敛,引上万靺鞨骑兵侵略辽西、河北,又想将契丹拉拢到自己这边。
隋文帝勃然大怒,派出三十万大军,水陆齐出,向高句丽扑来。
出兵时是六月,正值雨水丰沛的季节,加上沿途泥沼遍布,不但行军艰难,粮草也得不到及时供应。
隋朝的水军遇到了大风,不少船沉没海中,抛锚休息时往往遇到高句丽人的袭击。
结果这一仗没怎么打,隋军十个人就损失了九个,可以说是溃不成军。
虽然打了胜仗,高句丽王高元并没有多高兴。
因为隋朝家底丰厚,败了一次可以卷土重来,高句丽国小力弱,失败了就是灭国的命运。
所以他乖乖上表请罪,自称"辽东粪土臣",隋文帝眼见暂时灭不了高句丽,只好答应了他们的求和。
直到隋文帝去世,高句丽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
其后,隋炀帝三次讨伐高句丽,理由是:
"天上只有一个日照临,莫不宁帖。若有两三个月,万物何以得安?"
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征讨高句丽当然是必要的。
然而他不顾国力连续三次征讨,最终断送了隋的国运。
隋唐的前面是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混乱的时代。1.隋文帝杨健是隋唐的开国皇帝。在位24年后,杨健恢复了汉姓杨;2.他对周边各族
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悉心整治,隋朝很快强大兴盛起来。他不但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还使隋朝变成政权稳定,安定团结,威动殊俗的鼎盛国家,史
北周的灭亡:周宣帝十分的昏庸暴虐,经常利用严苛刑法,滥杀无辜大臣,中央的权利也在一步步被削弱,直到公元579年,宣帝便传位于静帝,在他病
隋朝是上承南北朝下接唐朝的大一统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1个国势比较短的王朝,隋朝的伟大和短命跟秦朝也有的一拼。隋一共有四位帝王
说到裴寂,大家肯定都知道,他可是唐朝第一任宰相,这样一位非常非常厉害的人,肯定是权力很大。但是实际上,这个裴寂其实是一个官宦支架,最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秦朝和隋朝,两个朝代之间相隔还是比较远的。但是这两个朝代都是历史上承上启下的大一统王朝,对于这两个朝代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都在问这个高句丽的情况,很多人或许也都发现了,那就是这个高句丽还是非常非常厉害的,高句丽这个地方不仅仅是从隋
最近在网上有听到一则非常有意思的故事,那就是有人说这个李世民啊他攻打高句丽明面上是赢了的,但是实际上是惨败了的,那么很多人要问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高句丽非常的可怕,那么这个高句丽到底可怕在什么地方呢?其实吧也还是比较好分析的,好理解的,下面我们可以简单的
最近很多人在问这个高句丽到底是朝鲜还是中国的,其实古代的东西最好找答案了,一回顾历史就非常清楚了,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个高句
最近不少的这个人也都在说这个唐朝攻打高句丽的历史真想是什么,其实大家估计也都多少知道一些,但是具体到底是什么情况估计很多人不
最近很多人对高句丽是现在哪个省非常的感兴趣,其实我们仔细的分析会发现其实也就那一回事了,下面我们就简单的来说说,来看看这个高句
说道古代的粮食,大家都知道每个朝代的粮食都是非常重要的,那可是确保国泰民安的资本。如果百姓吃不好,必然会引起叛乱。然而关于隋朝
说到隋朝,相信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这个朝代是由杨坚开创的,但是隋朝从创立到灭亡仅仅只用了29年。后来就被李渊给建立的唐朝取代。
高句丽是在公元前37年,西汉时期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此后慢慢发展壮大。高句丽横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北部,是一个多民族古国。历史上,隋
高句丽是古时候存在于中国东北和朝鲜地区的一个古国,唐朝时期李世民就曾征战过高句丽。不过从韩国那边传出来的说法是说,李世民在攻
说到高句丽和高丽其实在一般人认为这就是两个一个的政权了,但是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话说高句丽和高丽的区别是完全不一样的,那么这话要
秦朝与隋朝,是历史上两个非常相似的时代,开创者都可以说是一代伟大的帝王,但是继任者却把一个偌大的王朝毁掉了,虽然在两位皇帝之后还
隋朝是咱们中国历史朝代当中一个十分短暂的王朝,不过在这个短短的时间里,却也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奉行科举制度,让穷人们有了可以出人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两个短命的朝代,这两个朝代其实对于后世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而且身后都是两个最为强大的政权,这两个政权就是秦朝和
说到秦朝想必大家都应该懂的,这个国家是真的厉害,统一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再看隋朝也是厉害的不行,各种传奇人物都出自于这个
秦朝与隋朝,这两个朝代之间虽然相隔了数百年,但是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它们都被认为是“二世而亡”。虽然严格来说
突厥人起源于铁勒,最初的突厥人大约是居住在叶尼塞河的上游。在5世纪的中叶,突厥人成为了柔然种族的奴隶,被迫迁移到了阿尔泰山的南
隋末,由于隋炀帝接连出现了决策性的错误,于是导致了名声怨起,各个地区都起义不断。最终隋朝便在李渊对率领的起义军给推翻了。在推翻
说起突厥人,可能很多朋友都会以为突厥人是某个国家中的一种民族或是人种,就相似中国里面有汉人一样。然而事实上并不是,突厥并不是单
当历史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时候,真相同样遥不可及,不少历史人物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已经不可考,而作为隋朝的开国皇帝,就这样死掉了确实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