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葬俗,大家应该都知道,从古至今都是比较正常的,比如说土葬,火葬等等大家都是见过的。这些葬俗都是以逝者为大。但是,野史记载在古代竟然还有一个非常残忍的葬俗,那就是“瓦罐坟”。这个葬俗真的是存在的吗?怎么来的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瓦罐坟真的存在吗
我认为野史中的“瓦罐坟”是存在的,虽然正史中没有关于它的记载。我国古代的很多东西到现在都已经非常模糊了,人们只能凭借猜测来了解它们。甚至有些东西是否存在都不能确定,瓦罐坟就是这样一个东西。
瓦罐坟指的并不是一种坟墓,它指的是一种形式,这种形式的诡异之处在于活埋老人。瓦罐坟就是一种类似瓦罐的坟墓,它的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地下是挖出来的墓穴,地上的部分则是用砖石等砌出来的。这种坟墓建成之后有一面是没有砌筑的,空白的。
而没砌筑的一面则是为了方便将人放进去的,这也是瓦罐坟最残忍的地方。传说人们会将60岁以上的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放入这样的瓦罐坟中,等到合适的时候就会将墓封死。至于什么时候封死则取决于老人儿女的孝心。
人们将老人放入瓦罐坟之后,会每天都来送饭。但是没给老人送一次饭,都会砌一块砖。等到墓穴被砌死之后,不管老人是不是还活着都不会再管了。有人儿女会不忍心,他们会好几天才砌一块砖。而那些没有孝心的人,则恨不得一天砌两块砖,只想早点摆脱这个拖油瓶。
关于这个“瓦罐坟”虽然在正史中没有记载,但是在各地的野史和传说中都有提及,虽然可能叫法不同,但是形式都是一样的。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瓦罐坟”真实存在的原因,这么大范围的传说不大可能是空穴来风。
我国拥有很长很长的历史,悠长的历史不仅有灿烂和辉煌,还有黑暗与残忍。即使在近代,很多偏远地区依然存在很黑暗的事情。像“瓦罐坟”这种剔除老弱病残的方式完全有存在的可能。
2、瓦罐坟的由来
在众多的葬俗中,有一种“瓦罐坟”的记载比较模糊,而又确实存在。“瓦罐坟”,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墓穴的形式,地下挖出墓穴,四周砌青砖,顶部用砖发券,留一出入口,形似瓦罐,故此得名。据说,人活到六十就要送往瓦罐坟内,家中子女每日来送饭,饭后加砌一块砖,直至待360天后坟封闭为止,老人的死活可想而知了。比较孝顺的子女会在送饭时,与老人唠唠家常,多日加一块砖;不孝顺的饭往里面一仍,然后急不可待的就要加砖。
总体来说,这种做法还是比较残忍的,但人们仍然要送水、送饭,里面也不无温情和孝道的存在。后人推断,“瓦罐坟”在历史上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然后逐步消失,只在少部分地区流行。
如在贵州遵义一带,在古代就很流行这种葬俗。据道光《遵义府志》所载:“郡俗至尤尚石椁,古风世传,不能以通礼禁之也。有前代造者,高原坡坨,锄垦雨洗,十九露出,无山无之,有多至数十椁者”。文中提到的石板坟用大石板作材料,事先砌成坟墓,人死后再将棺材放进去。很多学者认为,石板坟未必就是“瓦罐坟”,但也反映了两种的相似之处。
关于六十而死的说法,除了“瓦罐坟”,还有还几种说法。一说是秦始皇害怕人到了六十岁凭借经验和能力会闹事,便颁布六十活埋令;一说为宋朝皇帝为节省战略物资,规定六十不死而活埋;还有说法,认为是元朝统治者为了羞辱汉人而颁布法令。
以上说法并未见诸史料记载,而且传说成分居多,人们也只是从同类型的墓葬中推断其存在的真实性。无论如何,六十而死的确是令人恐怖的,这也与我们尊老、爱老的传统格格不入。我们常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同样我们也可以说,不尊重老人就是不尊重自己的将来。
说到这个鱼玄机,大家所知道的,就是她是晚唐的才女,写了很多非常厉害的诗词,最重要的是,她和她的师父温庭筠之间一直都是有一挡墙阻隔着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这个赵匡胤,可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关于赵匡胤的死,在史记中的记载,关于赵匡胤的死确实是有点离奇,而且是轻描
说到这个古代非常残忍的葬俗文化“瓦罐坟”,大家看到可能都会觉得简直是丧尽天良!虽然这种做法在后来就直接禁止了,但是现如今一就还
说到刘墉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这个人在历史上非常的著名,非常的出名,很厉害的,所以还是有很多人关注的,话说刘墉有一个外号叫三千岁,那么有
在我国从古至今的文化当中,有着百善孝为先的传统,孝是中国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美德。在我国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当中,“孝”一直扮演着非
我国古代民间有非常多的习俗,有些习俗流传至今,但是也有一些习俗在流传的过程中就失传了,现如今并不存在。不过,习俗也未必都是好的习
喜欢了解历史的朋友,一定是野史和正史都会观看。不过相比正史,野史往往会给读者一种不太靠谱的感觉。虽然就精彩程度而言,野史中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