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首页 > 资讯 > 华夏历史

巫蛊之祸究竟是不是一场有预谋的案件?难道是汉武帝故意的?

时间:2021-02-26 18:56:45 栏目:华夏历史

巫蛊之祸可以说对汉朝的打击是巨大的,损失的不仅是皇后、太子以及与他们相关的一众人等,还有汉武帝未来的继承人,太子一死,江山怎么办?当时汉武帝根本找不到任何一个自己的合适的子孙来继承皇位,如果不是当年皇孙被人救下来,恐怕江山也会不稳。但是,这样的案件,怎么可能是一个官员做得起的?难道是汉武帝自导自演的一场戏吗?

巫蛊之祸究竟是不是一场有预谋的案件?难道是汉武帝故意的?

所谓“巫蛊”,也称厌胜之术,是古代的一种巫术,就是剪一个纸人或者刻一个木头人,在上面写上恨之入骨的人的名字(最好还有他的生辰八字,以及头发、指甲等),在上面钉钉子、扎针,诅咒他不得好死。

《红楼梦》中的赵姨娘和马道婆,不就是这样害过贾宝玉和凤姐吗?结果,害他们俩大病一场,闹得贾府上下鸡犬不宁。

在那个迷信的时代里,一旦发现这种事情,绝对严惩不贷。汉朝刑法明确规定了“巫蛊”是十恶之一,属于“不道”,轻则发配边疆,重则满门抄斩。

当然,这种“巫蛊”之术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把希望祝福的、喜欢的人的名字写上去,对他施法祝福,让这个人心想事成、万事如意、一生平安。

可见,到底如何定性“巫蛊”之术,是一个善意的祝福,还是一个恶意的诅咒,根本没有标准。然而,纵观二十四史,一旦出现了这种“巫蛊”行为,所有的君主,哪怕是那些旷世明君、千古一帝,都会不约而同地认定这是一个恶毒的诅咒。

何况,这个人还是喜欢捕风捉影的汉武帝!

纵观汉武帝一朝,巫蛊之祸成了这位皇帝挥之不去的梦魇。而这第一次梦魇的缔造者,不是别人,正是汉武帝的第一位皇后,那个“金屋藏娇”的陈阿娇。

原来,由于无子失宠,又被卫子夫抢了男人,这位从小娇生惯养、妒火中烧的皇后索性找了一个女巫,两人在一起天天行“巫蛊之术”,玩命诅咒卫子夫赶紧去死。

巫蛊之祸究竟是不是一场有预谋的案件?难道是汉武帝故意的?

当然,不管陈阿娇如何施蛊,卫子夫这边依旧独享龙恩,而且还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小公主。可见,所谓的“巫蛊之术”根本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不过是人们的心魔在作祟罢了。

然而,汉武帝却不这么想!等皇后诅咒事件东窗事发后,汉武帝勃然大怒,他不仅杀了作法的女巫,还废除了这个皇后,而且下令全力追查,最后牵连出了三百多人,全都被砍首示众了。

可见,汉武帝是极其痛恨这种巫蛊之术的,他也特别害怕这种诅咒。到了晚年,汉武帝的身体、精气神越来越差。这位年老的皇帝寝食难安,日夜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结论——“老子身体这么差,莫非有人在诅咒我!”

此外,汉武帝的一个梦更加坚定了他的想法。

有一天,天空万里无云,汉武帝在阳光下打瞌睡。结果,他梦见了数千个木头人手拿棍棒在追打自己。汉武帝被吓醒了,惊魂未定,浑身颤抖不已。从此之后,他就觉得身体不适,精神恍惚,总觉得有人在诅咒自己。

于是,在这种背景下,汉武帝开始捕风捉影,大杀四方了。

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正月,那个行侠仗义、冒死救出卫青的公孙敖,被人告发行“巫蛊之术”,随后被满门抄斩,株连三族。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春,抗匈名将公孙贺也因为“巫蛊之术”锒铛入狱,随后父子死于狱中,家族更是被满门抄斩。

至此,在诛杀了两个国家重臣,经过了这两起重大的“巫蛊事件”后,年老体弱的汉武帝彻底疯狂了。在以后的岁月里,只要汉武帝发现有人行“巫蛊之术”,不问缘由,不问对错,全都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总之一句话,宁可血流成河,也绝不放过一个!

巫蛊之祸究竟是不是一场有预谋的案件?难道是汉武帝故意的?

疯了,彻底疯了,在所有人的眼中,当年那位雄才伟略的汉武大帝,俨然变成一个捕风捉影的神经病了!

当然,在心怀叵测、一肚子坏水的江充眼中,皇帝的这种疯狂的行径,却变成了自己的机遇,他找到扳倒太子的办法了。

为了扳倒太子,江充“语重心长”地对皇帝道:

“陛下,您的病老不好,微臣非常伤心。我估计吧,这病一定是巫蛊在作祟,之前的公孙贺父子的巫蛊案,恐怕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大量的巫蛊活动没有被发现。微臣不才,希望替皇帝排忧解难,挖尽这些小人,杀光这些诅咒者!”

江充的这番话正好说到了汉武帝的心坎里。他龙颜大悦,同意了江充的请求。

汉武帝万万没有想到,眼前的这个“忠臣”,根本不是什么好鸟!江充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先把水搅浑,然后把祸水引到刘据身上,扳倒这个太子。

在江充眼中,如果直接用巫蛊诬陷太子,这不仅明显,有栽赃陷害之嫌,而且也容易遭到太子的反击。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江充非常有耐心,他整整布置了三步大棋,才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第一步棋,陷害长安城百姓。

有了皇帝的支持,江充立刻从民间入手。他以“巫蛊”之名抓了一大批人,全都严刑拷打,屈打成招,前前后后共整治了数万人!

江充之所以弄出这么大的动静,就是要看看汉武帝的反应,摸摸这位皇帝的底儿。结果呢?这位糊涂皇帝的表现,完全在江充的预料之内。

巫蛊之祸究竟是不是一场有预谋的案件?难道是汉武帝故意的?

史料记载,面对这几万个冤案,汉武帝连调查都省了,全部株连三族,发配充军。

于是,江充的胆量就更大了,他终于可以把这把火越烧越旺,开始把火引到皇宫了。

第二步棋,陷害皇宫贵族。

在抓捕了一堆“巫蛊分子”后,江充再次告诉皇帝:“不行,民间的巫蛊分子虽然多,但是他们的力量不够,诅咒力量也小。要想彻底消灭巫蛊之祸,还得从宫中的贵族入手。只有把这些人都消灭了,皇帝的病才能好。”

原来,由于汉武帝寻求长生之道,长安城里就聚集了一帮“神棍”、巫师,大家都准备来分一杯羹。但是,真正从汉武帝那里“发家致富”的人,只有少数人。其余数量众多的巫师、神棍,他们只能“自主创业”,寻找其他皇亲国戚,得到一个“就业”的机会。

在这种背景下,长安城里的那些皇亲国戚,以及后宫的那些美人、嫔妃,就与巫师们一拍即合,开始行各种巫蛊之术,意欲“祈求幸福,躲避灾难,长生不老”,等等。

当然,在这种“严打”的背景下,你说埋了一个木头人是为了祈求平安,而什么坏事也没干,谁信呀!你真的在“祈求平安”,那才叫新鲜呢!

因此,不用江充出马,这些人就互相检举揭发了。说某某屋里有一个木头人,说是祈福、祛邪,实际上就是在诅咒皇帝,希望皇帝早点儿死,等等。

这一下子,汉武帝雷霆大怒,但凡是他看见的诅咒娃娃、木头小人,全部送还给主人,让他们带到另一个世界去当陪葬品了。

当然,至于这些玩意到底是挖出来的,还是早就揣在衣服口袋里想栽赃陷害的,汉武帝已经完全不管了。

巫蛊之祸究竟是不是一场有预谋的案件?难道是汉武帝故意的?

至此,在汉武帝的疑神疑鬼、江充的狐假虎威下,整个大汉帝国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宫中,被诬陷者数百;宫外,更是死伤数万。人人谈“巫”色变。

在这种背景下,江充见时机已到,他立刻推出了自己最后的重磅之举,彻底地给汉武帝下了一剂猛药!

第三步棋,彻查太子寝宫。

为了扳倒太子,江充特意找来一个巫师,让他秘密奏报汉武帝,说:“太子宫内,有巫蛊之气。”

这个已经走火入魔的糊涂皇帝,立刻大惊失色。于是,汉武帝命令江充、宦官苏文、按道侯韩说、御史章赣等人,组成“四人特别调查小组”,前往太子宫,务必查一个水落石出,真相大白。

在查抄太子宫期间,为了把戏做足、做够,江充这个“金牌演员”把太子宫弄了一个天翻地覆。所有的砖瓦,全部撬起;所有的地面,全部刨开。整个太子宫鸡犬不宁,连一个搁床的地方都没有了。

最后,在一番仔仔细细的调查后,江充扳倒太子的证据,终于找到了。

充云:于太子宫得木人尤多,又有帛书,所言不道;当奏闻。——《资治通鉴·卷二二》

这一下子,太子彻底慌了,鬼知道这些木头人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呀,还有一封写着谋朝篡位的帛书,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情况?

当时,汉武帝在甘泉宫避暑,根本不在长安城。太子想出城,去跟父皇解释一下,江充却咄咄逼人,死活不让太子去,并要严惩太子。最终,见此情景,太子身边的太傅石德强烈建议道:“皇帝已经中邪了,谁有木头人,谁就必须死,且根本不让解释。为今之计,咱们只能先下手为强,起兵捉拿江充,杀了这个挑拨离间的小人,才能洗刷自己的冤情,再跟皇帝解释。”

巫蛊之祸究竟是不是一场有预谋的案件?难道是汉武帝故意的?

最后,太子接受了这个建议,他就把江充杀死了。

无数的史学家读到这里,都会扼腕叹息地评价道:太子呀,你怎么这么糊涂呀!这不就是“杀人灭口”吗?俗话说“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江充就算是诬告你,你也应该面见父皇,当堂对质呀,为什么在没有皇帝的允许下,就擅自诛杀江充呢?这不是心里有鬼,故意授人话柄,留下口实吗?

可见,诛杀江充的主意,绝不是一个妥善的处理办法,甚至是一个馊主意。太子真是病急乱投医,已经不管不顾了。

实际上,如果换一个角度考虑这个问题。您就会知道这个事情的真相,并了解太子的苦衷了。

当时的情况是什么,汉武帝远在甘露寺,太子要去当面请罪,江充死活不让去。这个情况说明了什么?是不是像极了“秦始皇死后,赵高逼死蒙恬”的那一幕!

对于太子而言,万一父皇已经驾崩了呢?江充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小人,他万一假传圣旨,先把自己抓入监狱,随后秘密处死呢?他绝对能干出这种事情!昔日,蒙恬不就是这样被赵高陷害,锒铛入狱,惨死的吗?

以史为鉴,太子刘据不得不防。

可见,从这个角度看,太子决定铤而走险,亲自监斩江充这件事,好像也合情合理。

殊不知,太子接下来做的事情,就既不合情也不合理,甚至有点儿“不知所措”了。

巫蛊之祸究竟是不是一场有预谋的案件?难道是汉武帝故意的?

太子“造反”

杀了江充后,太子拿着进宫的符节,直接来到了未央宫,他向母后卫子夫当面请罪。

要知道,如果按照正常的逻辑发展,太子最明智的选择,就是躲在母后这里,打探父皇的消息,最后在母后的陪同下,一起去甘露寺负荆请罪,请求父亲的原谅。

这才是太子最合情合理的选择。

结果,这对母子在交流了意见后,卫子夫居然调动了宫中的兵马,打开了皇家的兵器库,集合了所有的侍卫,她全力支持儿子起兵造反了!

如果之前太子诛杀江充,还是被逼无奈、情有可原的话,那么这一次太子起兵,就太令人匪夷所思,让我们无法理解了,并留下了两个千古疑问。

第一,太子调动军队,起兵,这不就是等于把自己的谋反罪名彻底给坐实了吗?这对于太子而言,有百害而无一利,他为什么要这么干呢?

第二,太子既然要发兵,肯定要有决战对象,否则谁没事起兵呀。但问题是,这个决战对象是谁呢?总不能是汉武帝吧。

对于这两个问题,不管是权威文献《史记》《汉书》,还是未来最擅长刨根问底追求真相的《资治通鉴》,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因此,对于这两个问题,咱们只有一种解决办法了——猜。

巫蛊之祸究竟是不是一场有预谋的案件?难道是汉武帝故意的?

要知道,太子之所以铤而走险,一错再错,只有一种最大的可能:虽然诛杀了江充,但是太子的敌对势力并没有因此被瓦解。或者说,江充充其量就是一个打前阵的小卒,那些真正的幕后黑手还在操控着整个事态的发展,并且给了太子无限的压力与不安。因此,为了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太子选择铤而走险,发兵自保,这也就情有可原、无可厚非了。

当然了,这种说法也是有理论依据的。

前面讲过,在江充干得风生水起前,已经有好几个小太监专门监视太子,负责在皇帝面前嚼舌根子了。那么,能够收买皇帝身边的太监,自然是一个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否则绝不可行。

除此之外,即使有皇帝的宠爱,即便跟太子有积怨,但是江充这个人,他依然是一个无权无势的小人物。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小人物,居然胆大妄为到要去扳倒太子!这太令人匪夷所思了。且根据成本核算,江充扳倒了太子后,他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呢?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动力,让江充势要跟太子死磕到底呢?

可见,如果没有一个超大的诱惑,一个势力极其庞大的团队在运作这件事情,要想让江充这种眼里只有利益的投机分子乖乖干活,那才是一件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我个人认为,与其说是太子举兵造反,不如说他是调兵自保,这样才更加合情合理。

当然,毕竟是千年前的事情,而且疑点重重,因此这个案件说来说去,直到今天都是一团糨糊,既搞不清楚动机,也不知道真相。

但是,我们唯一明确知道的是——在汉武帝的眼中,太子已经造反了!

刚开始,汉武帝根本不相信太子敢造反,而正是这些幕后的推手在后面推波助澜了一把,彻底坚定了汉武帝认为的这个“既定”的事实。

原来,当江充被杀的消息传来后,汉武帝的第一反应是,太子不是无法无天之人,他不可能干这种丧心病狂的事情。

于是,汉武帝派遣了一个小太监,命他去长安打探消息,再做打算。

巫蛊之祸究竟是不是一场有预谋的案件?难道是汉武帝故意的?

在中国的历史上,虽然这个太监没有名字,但是他通过自己的所作所为,不仅永载史册,还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

因为,这是一个极其“胆小怕事”,却又“胆大包天”的太监!

所谓“胆小怕事”,是因为这位太监连去长安,面见太子的胆量都没有,他只是在附近转悠了一下,就灰溜溜地跑了回来。

所谓“胆大包天”,是因为这位太监不敢去长安,他却敢编造一个弥天大谎,直接发布了“太子造反”这一事实!

大家看,正是这种不起眼的小人物,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落井下石地陷害太子,其背后那个推波助澜的群体,已经无须笔墨,不言自明。

得知“证据确凿”的消息后,汉武帝直接就蒙了,这也严重影响了他的基本判断。最终,被愤怒冲昏了头脑的汉武帝大吼了一句话,就给太子造反这件事情彻底定了性。

这是一句什么话呢?

事籍籍如此,何谓秘也?丞相无周公之风矣。周公不诛管、蔡乎?——《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

这里,汉武帝用了一个周公的典故。遥想当年,周朝刚刚建立,周公临朝摄政的时候,他的亲兄弟管公和蔡公伙同其他势力谋反。结果他们谋反失败,被周公诛杀。

可见,汉武帝引用这句话,就是把太子刘据比喻成了当年的管公和蔡公,这也等于向全天下宣布了——从这一刻起,太子刘据不是我的儿子,而是整个大汉的死敌!

统一思想后,汉武帝下诏调遣各地两千石以下的官员,全部交给丞相刘屈氂指挥,命他出兵平叛。同时,汉武帝还亲自制定了一份平叛方案书——捕杀反叛者,自然大大有赏!要远远围住叛军,以牛车为盾牌,不要和叛军短兵相接,坚闭城门,不许放走一个反贼!

乃赐丞相玺书曰:“捕斩反者,自有赏罚。以牛车为橹,毋接短兵,多杀伤士众。坚闭城门,毋令反者得出。”——《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

巫蛊之祸究竟是不是一场有预谋的案件?难道是汉武帝故意的?

那么,汉武帝这边忙着调兵遣将,太子刘据那边又将如何应付呢?

首先,太子以“皇帝病重,被困甘泉宫,要去护驾”为由,释放了长安城里所有的囚犯,发给他们武器,由太傅石德和门客张光指挥,一同抵御丞相的军队。

其次,太子派人带着节杖,征召长安城附近驻扎的胡人,准备忽悠胡人骑兵军团参战。结果,太子的人刚刚到,汉武帝的使者也紧随其后赶来了。这些使者不仅带来了真正的节杖,而且还宣布了太子造反的消息。

原来,汉朝调兵遣将的节杖,全都是纯赤色的,太子的节杖也是这个颜色。但是,为了增加防伪效果,皇帝真正调兵遣将的节杖,还要加上一个黄色的旄缨。

于是,胡人立刻辨别了真伪,他们诛杀了太子的使者,随即全部掉转矛头,开始攻打太子的军队。

最后,在没有调动胡人的军队后,太子又派人来到了北军首领任安那里,希望任安率领皇家禁军参战,帮自己渡过这个难关。

要知道,这个任安曾经是一个穷苦的老百姓,在大将军卫青的提拔下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因此,对于太子而言,我舅舅卫青对你有知遇之恩,你得还一个人情呀。如今我成败在此一举,希望您帮我这个忙。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任安却选择了袖手旁观,打死也不蹚这池子浑水了。

任安有这样的想法情有可原。

对于他而言,帮助太子,太子要是失败,自己就成了同犯,自然难逃一死;如果率军攻打太子,万一哪天皇帝后悔了,太子被平反了,自己也活不成。

巫蛊之祸究竟是不是一场有预谋的案件?难道是汉武帝故意的?

什么叫作“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现在明白了吧。只有那些真正的居其间者,才能知道个中甘苦。

虽然任安选择这种“袖手旁观,明哲保身”的战术,可是他的这番良苦用心并没有传到汉武帝的心里。太子兵败后,汉武帝认为任安“坐观成败,有不忠之心”,就把他腰斩了。

书归正传,在无法调遣正规军后,万般无奈的太子只能征召民兵,希望长安城内的百姓能助自己一臂之力。

刚开始,那些饱受“巫蛊之祸”的长安城百姓听说太子杀了江充,为民除了一个大害,都很乐意帮助太子。于是,太子组织了一支数万人的平民军队,与丞相的大军交战。双方混战了五天五夜,死伤数万人,长安城里更是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老百姓知道了太子“谋反”的消息,这些人就军心涣散,一哄而散了。

大势已去,太子兵败逃跑,他藏匿在一户老乡家中。后来,被人发现了行踪,太子自知难以逃脱,就悬梁自尽了。

太子的那些门客也遭到了严惩。但凡出入太子府的人,全部被诛杀;跟随太子造反的人,全部被灭族;保持中立的那些将领和士兵,如任安等也受到了相应的惩罚,轻者发配边疆,重则满门抄斩。

此外,汉武帝与卫子夫皇后的情谊也终于到了恩断义绝的那一天。

太子兵败自杀后,汉武帝派人来到卫子夫的寝宫。这些人收缴了皇后的印玺与绶带,然后献上三尺白绫,等待着回去复命……

至此,这场永载史册的“巫蛊之乱”,就以这样凄惨的结局告终。

关键词 :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