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马稷刚愎自用,根本就不懂得基本的兵法。诸葛亮都已经为他把战略布置好了,他只要照着做就行,结果马稷竟然临时违令,选择在南山上据守,而不是在山下的城镇,并且放弃了重要的水源。当时王平也是多次劝阻马稷,但马稷是这次的统领,他下的命令大家就必须照做。其实马稷连诸葛亮的命令都没听,又怎么会听王平的呢,但王平之后在蜀国立下的功绩,要远高于马稷,如果诸葛亮能早点看出谁才是真正的能人,或许第一次北伐也就不会吞下败果了。马稷的自信让整个蜀军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那马稷的这份自信究竟从何而来呢?
其实马稷的才能非常出色,而且跟随诸葛亮多年,肯定也学到了不少东西。诸葛亮此次敢让马稷担当重任,让他镇守街亭也是因为了解他的能力,只要按照计划行事就不会出什么大问题。可惜诸葛亮只看打了马稷的一面,没看到他的另一面,这是马稷第一次担任统帅,自然想在军中树立自己的威信,如果诸葛亮一再嘱咐马稷,可能会产生一种反效果,让马稷感觉自己还得不到足够的信任。导致马稷不愿听令诸葛亮,所以擅自改变策略,结果犯下了非常低级的错误。
虽然以上这个说法只是一个推测,但也是有这个可能性存在的。因为以马稷的能力来说,的确不太可能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明明有足够的水源可以占据,却选择主动放弃。张郃带领的曹军只要在山下守着,上面的蜀军迟早会因为缺水不战而败。而且马稷既然已经下令实行自己的策略,也就没办法悔改了,因为他的自尊心不允许让他在这么多人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就算他知道自己会输,也要硬撑下去。这种骑虎难下的处境也是他自己给逼出来的。
诸葛亮虽然教给了马稷知识还有兵法,但并没有锻炼马稷的心态走向成熟,结果在最后时刻崩盘了,从这方面来看诸葛亮的确也要附上一定责任。如果诸葛亮能够派一位有经验的老将镇守街亭,或许最后的结局就不一样了,其实刘备不在后诸葛亮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而且把整个蜀国的命运都压在诸葛亮一人身上也有点太为难他了。很多人觉得诸葛亮根本就没必要北伐,但站在他的角度来看,这是他报答刘备的方式,也是他心中必须完成的执念,这个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我们退一万步说,马稷犯的错虽然导致街亭失守,但他没犯错也不一定就能把街亭守下来。当时张郃手上的兵力要远多于马稷,如果张郃选择正面同马稷硬拼,马稷在山下驻守可能溃败的速度会更快。
说到三国里面的名人,大家肯定知道的很多,但是说到这个王平,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是谁,但是唯独这个王平竟然能改变三国历史走向!那么这个
说到这个街亭之战,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马谡就是因为在这里失守之后,被诸葛亮痛心斩首。但是很多人对于这个故事,其实错并不能完全在马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街亭之战是三国历史上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过程中的其中一次战役,这次战役就是比较火的“马谡失街亭”。同时,这场战
在靖难之役之前,朱棣的军队不是很多,于是就想到了宁王朱权利。为了让朱权加入造反的阵营,于是朱棣起兵的时候,曾答应和宁王朱权平分天
在三国演义中,街亭之战是诸葛亮和司马懿第一次交手,但是因为马稷的原因导致诸葛亮大败,第一次北伐就以失败告终。从而司马懿也就成为
说到王平想必大家都清楚这个人吧,如果清楚的人是一定非常的清楚的,如果不清楚的人对这个人也是一点也不了解的,其实他是三国历史上的
三国时蜀汉后期,有三位都是投降而来的大将,他们分别是魏延、王平和姜维。尽管都是投降而来,但是诸葛亮对待他们三人的态度却是决然不
三国时期,蜀国与魏国一直是两个水火不容的敌对关系国家,相互之间发生过不少争斗战争,魏国虽然更强大,但是蜀国也有过不少胜绩。只不过
王平是三国时期蜀汉将领,虽然王平的名声在蜀汉不算太响亮,但王平对蜀汉后期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王平原本是曹操部下,汉中之战曹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