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有很多质疑刘备身份的言论,在之前很多人对于刘备是皇叔其实是深信不疑的,一方面是《三国演义》中刘协真的是这样喊刘备的,另一方面,刘备后来自己也做了皇帝,尊刘贬曹的思想也是深入人心,人们很少有怀疑刘备的。不过为什么后来去却有很多人在质疑刘备的真实身份?刘备到底是不是皇亲,刘胜的后人呢?
不知道什么原因,如今的网络文学对历史人物身份的考据仿佛热衷了许多,颇有点“魏晋胡扯的逸风”,成天胡思乱想,蹭流量,赚眼球吧。
这不,刘皇叔的身份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历史公案典故了。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帝室之后,为什么就会混到依靠织席贩履才能够生存?
《三国志 先主传》里面就明确指出,刘备的祖父雄,父亲弘,世事州郡,在那个强调血缘身份高于一切的年代,刘备的祖上是一定要将自己的身世纳入到家族谱系当中的,当时的官员制度是举孝廉或者是外戚,其实本质上大家都清楚,这些只不过是幌子,曹操这样的人物也是举孝廉的,人家从小飞鹰走狗,坑蒙拐骗,与“孝廉”搭不上边的;而外戚从来都是被人看不起的,比如何进这样的暴发户。
令人奇怪的是,刘备家里虽说还没有到揭不开锅的程度,毕竟家境贫困,他的母亲居然责令其出去游学,不是普通的公办学校,而是当时非常有名的“私立”学府,主讲人是当时最著名的学者之一的卢植,那可是与蔡邕、郑玄、管宁、华歆齐名的泰山北斗,刘备如果是毫无皇族血液的乡野村夫,是没有任何机会能够与公孙瓒这样的人,共同在卢植的学院里面修学的。因为按照当时的社会风尚,卢植这样的人物,根本就不会招收下里巴人。
看看后来孔融、曹操、袁绍、刘表、孙权、刘璋等等军阀对刘备的礼遇来看,他们都是冲着刘备的血缘身份来的,与刘备的长相、学识、武功没什么关系。在平定黄巾起义的初期,刘备起兵,当地富商苏双、张世平出巨资帮助他,并不是他们会《周易》,可以算出来刘备的日后命运,而是因为刘备的身份,自东汉初年刘秀发迹以来,家族身份已经是这个时期有资格参与政治角逐的最低资格了,商人的嗅觉是很灵敏的,至少比那些世家大族、酒囊饭袋要强。
袁绍、袁术这样的枭雄同样是使用四世三公身份帮他们汇聚了很多文臣武将,可以占据州郡,可以各霸一方,200多年的熏陶,公族身份在人们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如果刘备没有过硬的宗族身份背景,根本就没人搭理的好吧!
《资治通鉴》也交代,“初,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
《三国演义》里面的描写就更加戏剧化了,袁绍、袁术这样的世家大族,平时眼睛都长在头顶上的种类,听说刘备是宗亲身份,甭管是什么支属,便肃然起敬,这个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他们心里就有这样的认知,虽然他们兵强马壮,实力不菲,可是看到:刘备、刘虞这样的没落皇族,还是要装出恭敬的模样的,事后,他们也会派人打听的,有好事者,一定会刨根问底,挖掘猛料,到处去打听个人隐私的,这些军阀可不是糊里糊涂地听一面之词的糊涂蛋。
因此说,当汉献帝听说刘备是宗主旁支,是有一定的渠道了解到刘备的真实身份的,虽然东汉末年朝政日坏,各地宗族的谱系文件,相信还是可以逐步汇总到许都的,而不是随口乱说,曹操是什么人?人精哪,要是发现刘备是假冒的皇族,早就让手下踩死他们了好吧!
西汉景帝的时候,诸侯王的问题就十分严重了,尾大不掉,自己有财政权、自己有军队、自己有官吏任命权,丝毫不把中央王朝放在眼里,终于酿成了“七王之乱”,到了汉武帝时期,采取了“推恩令”,逐步削弱诸侯王的封邑和权利,基本上三代之后,就要靠自身的努力才能获得官职,而不是统一由中央政府养活了,中山靖王刘胜是历史上很有名的多子诸侯王,他的中山国在死后要分给100多位孩子继承,每个人估计只能够封一个村子了……到了孙子、重孙辈,估计手里只能够继承一张身份纸条了,如果不亲自从事生产,基本上没人会管的。想当年刘秀兄弟,不也是混到了农民阶层么?
不过,汉朝政府对宗族还是有一定优惠政策的,比如太学、官学对于皇族子弟,基本上不需要入学考试就可以直接入学,当年的刘秀,后来的刘备,虽然都是社会底层,却天然具有入学资格,没办法,基因决定的啊!
幸运的是,刘备有一个好母亲,眼光长远,愣是把刘备送到学校读书,这是几千年来“良母”的典范,一个好的母亲,不仅仅要让孩子吃饱,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获得锻炼的机会!
总之,我们不能够用现代的制度、眼光去审视近2000年前的社会风尚,会贻笑大方的。
在《三国演义》中,刘协自小就作为傀儡皇帝生存着。佞臣换了一个又一个,最后曹操坐上丞相,才稳定下来。可是曹操却不是为了做丞相而稳
三国,群英并起,各界诸侯国为造就霸业使尽各类方式,在这期间有人名落孙山消失在历史长河,也有人功成名就成为一方霸主名垂千史,他们的故
在古装剧《君九龄》中,曾经的九龄公主利用君九龄的身份终于回到了京城中,并且在京城的繁华之地租了一个店铺,建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刘备在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诸侯国的首领,毕竟刘备刚开始是到处投靠人,同样也投靠过曹操的旗下,但是后来刘备在曹操
说到刘备临死的时候托孤,大家应该都知道,当时刘备托孤给了李严和诸葛亮,这两个人都是蜀汉的大臣,然而刘备把非常重要的兵权交给了李严
说到张鲁这个人,可能有些人并不熟悉,再三国中,刘备夺下益州之后就有打算要把张鲁给拉拢过来。可是没想到的是,这个张鲁直接投降到南下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刘备这个人,从一开始的时候,他就称自己为“刘皇叔”,对外宣称自己是皇室的后裔。但是即使是如此,刘备的前半生
看过三国的朋友们都知道,刘备借着截击袁术的时机向曹操请求出战,于是刘备就逃出了曹操的控制。直到杀死了车胄算是彻底跟曹操撕破了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们对于刘备“借荆州”这一段肯定不会陌生了,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闻,刘备和孙权因为此事而结成了盟友关系。不过在
说起刘备,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三国时期蜀汉的君主,是汉献帝刘协的皇叔。但是刘备却比较特殊,虽然贵为皇叔,但是却是织席贩履之徒,说
三国中刘备这个人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毕竟这个人可是在三国非常出名的,而且作为蜀汉的领头人,很多人其实对他都非常的崇敬。但是在
说到刘备在三国的身份,大家应该都非常清楚,不仅仅是蜀汉领头人,更是一名英雄好汉,人人都非常敬重的。可是刘备的两个女儿被曹操的侄子
刘备入川打刘璋,为何不带上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他们?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留下来看家的那些人都是从外地带过来的老班底了,主
说到刘备,在三国历史上一直都是非常受争议的人,而且他的名气非常大。毕竟是蜀汉的领军人物。可是历史上对于刘备这个人物的评价有的
说到三国中刘备和陶谦的故事,可能大家都知道这个刘备三次拒绝陶谦让的徐州吧?不得不说,这个故事确实是非常出名,对于刘备的这个做法,很
说到这个水镜先生,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他可是三国里面的一位隐士,完全不和世俗同流合污,但是这个水镜先生叫司马徽,所以按道理来讲的
说到刘备临死前,大家都知道他是托孤了诸葛亮,毕竟刘备希望诸葛亮能够好好的辅佐刘禅,但是同时也说出如果刘禅无所作为,您就要替代他这
刘备有四个儿子,最大的一个是养子刘封,也就是说,不是他自己的。后来刘备在立太子的时候,关羽说刘封不是亲生的儿子,不适合继位。刘封因
赤壁之战对于曹操、刘备、孙权三方来说,都是一大转折点。吴蜀联军在赤壁之战重创曹操后,刘备拿下部分荆州,然后对益州发起攻势。另一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刘备在登记当了皇帝之后打造了八把宝剑,这个宝剑虽然不是什么传世神器,但是毕竟是刘备自己亲自打造的,所以质
在刘备账下谋士中,往往有一人常被忽略。在他的帮助下,刘备先是夺取益州,后又拿下汉中,是刘备最为信任和重用的人士。而且此人还有一项
喜欢看三国的朋友,大概都会为陈宫感到不值。他是个有大才的人,却没能遇上明主。一个曹操让他觉得三观不合,一个吕布更是扶都扶不起来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刘备在白帝城病危的时候,在临死之前召集了诸葛亮和李严托孤,而且是将军国大事全都交给了诸葛亮。对于这个托孤,李
说到三国里面孙权借给刘备荆州这个故事,相信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对于这个故事,看上去孙权借给刘备荆州,但是实际上是孙权必须要和
其实刘备的识人能力还是非常不错的,不输曹操、孙权。不过再厉害的人,也会有失误的时候,有朋友认为刘备一生错看两人,其中一人害死关羽
说到陈宫这个人,大家应该都知道,他最开始是曹操的谋士,不过后来因为曹操的绝情离开了,后来就投靠了吕布。但是对于这个事情,陈宫本来完
说到三国里面的刘备,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作为蜀汉的主公,确实是人尽皆知。但是在称王之前,刘备也是投靠过别人的,不过最后还是自立称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关系,诸葛亮可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来的,而且诸葛亮可是在三国中最耀眼的存在,而且基本上是
说到三国时期刘备这个人,不得不说,大家对他的名字基本上都是非常熟悉的,而且在历史上关于他的战绩或者是故事都是非常精彩的。不过对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开局不利,其原因和马谡有直接关系。诸葛亮其实也知道马谡刚愎自用,但没想到他会在如此关键的时间点上,犯下低级错
说到诸葛亮和刘备之间,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三顾茅庐了吧,毕竟这个故事在三国历史上可是非常出名的。既然刘备愿意花这么多的心思请诸
吕布败给曹操后,曹操还在犹豫是否要杀吕布,毕竟吕布武艺高强,而曹操又是爱才之人,所以一度陷入纠结当中。此时,刘备一句话点醒了曹操,曹
说到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了,毕竟这个故事在三国里面太经典了。也正是因为刘备的三顾茅庐,才请来了诸葛亮。但是话说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夷陵之战结束后,孙权可是战胜了刘备,当时就想要派陆逊去乘胜追击刘备,但是刘备并没有回成都,而是驻扎在白帝城。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句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说起徐庶这个人,这是三国末期的一位名士,也是刘备成功起义,能够最终建立蜀国的重要谋
绝对不会杀关羽,因为丢荆州、丢麦城,关羽有错,但非战之罪!按演义里面的故事设定,刘关张三兄弟亲如一人,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人人称道
说到三国将领田豫,他是在刘备投奔公孙瓒的时候加入到刘备的阵营中。但是在刘备阵营的这段时间,田豫也是有很多想法,所以才有了后面投
说起三国时期的夷陵之战,相信看过三国的朋友们都不会陌生。夷陵之战刘备惨败,其原因并不是因为刘备无能,而是因为“太能干”了。作为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三国里面的赤壁之战,这场战役可以说是在三国历史上都非常出名的,刘备和孙权联合对抗曹操,曹操战败。而且就因为这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刘备所带领的蜀汉,在前半生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颠沛流离的,而且经历了很多次的失败,这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刘备
说到刘备,大家都知道,他的实力一直都是非常不错的,毕竟他的手下还是有很多厉害的人物。那么关于刘备的全盛时刻,他所带领的蜀汉到底有
从结果来看,荆州的确是丢在了关羽手上,那蜀汉是否还有其他将领更合适守荆州呢?有朋友提出,如果刘备派赵云担此重任,结果会不会更好一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三国时期,刘备攻打孙权的东吴可以说是非常的仇恨啊,刘备不管怎么样都要把孙权的东吴给打下来。但是关于这
廖立是三国时期,刘备身边非常重要的谋臣,诸葛亮对廖立都有很高的评价,称他是一位奇才。不过廖立的知名度不算很高,在蜀汉远远不如诸葛
首先,无人邀请,诸葛亮从归隐山林之后,便只与好友徐庶等来往,知其者少,知其智者更少,若不是徐庶在刘备面前推荐,刘备又如何会三顾茅庐请一
公元200年,曹操派曹仁攻打刘备,刘备不敌回到袁绍领地。此后刘备决定脱离袁绍,联合刘表,便率兵到汝南。一年后,曹操亲征讨伐刘备,刘备投
易中天老师曾说过,刘备是三国时期人缘最好的人,大家愿意追随刘备,除了他的身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刘备的为人令人钦佩。刘备在乱世
刘备拿下益州后,接着又打赢了汉中之战,便让刘封和孟达占据上庸,此时刘备势力达到顶峰。曹操虽战败,但最紧张的人还不是他,而是孙权,因为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问这个孙权的一些事情,大家估计也都发现了,那就是这个孙权其实比曹操还有刘备多活了好多年的,但是最后大家或许也都
说到这个夷陵之战,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战役在三国历史上也是非常的出名。据了解,三国演义里面说刘备发动这个夷陵之战是为了好兄弟关
但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肯定会有人认为刘备仁义,对汉室忠贞不二。事实上,刘备并没有那么高尚,他的所谓"复兴汉室″不过是一个
黄权的一生中给三个政权服务过,先是在刘璋的手底下,之后投在了刘备手下,最终投降了曹魏,称谓了曹丕的部下。而且黄权在投降曹魏的时候
曹丕篡汉建魏后,刘备就听到了传言,以为是汉献帝已经遇害了,乃发丧制服。在此之后,蜀汉群臣上书,请刘备称帝。于是在221年4月,刘备于成都
说到刘备和孙尚香,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了,这一对在三国历史上也是比较出名的了。但是刘备和孙尚香结婚的了之后并没有孩子,这是怎么回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刘备,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都是备受议论的。很多人对于刘备乐视很多的敌意啊,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个刘备的出生家
刘备以仁慈宽厚著称,被认为是三国时期人缘最好的人物,很少招至骂名。不过在刘备身上也曾出现过一个不太好的称号,就是“大耳贼”。这
庞统不死刘备能不能一统天下呢?或许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其实问题所侧重的也不是庞统的个人才能到底有多出色,而是庞统死后所引
说起夷陵之战,相信大家也不会陌生了。这场战争是三国时期蜀国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是一场非常重要的战争。不过就是这么一场战争,刘
张飞在阵前醉酒,刘备听闻后大惊失色,诸葛亮却笑了,说主公不要大惊小怪,看我再送五十瓮佳酿让翼德喝个痛快!诸葛亮之所以慷慨送酒为张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问这个刘备当时携民撤离这个新野的事情,很多人比较好奇,这个一般人都是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的,那么当时跟随刘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