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孙权大家也知道的,他和东吴在历史上其实并不出名,如果熟悉三国历史的,会发现他的实力真的不差的,如果可以选的话,很多人宁愿选择在东吴吧,至少感觉上没有太多的战争,但是真正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其实也不是一句两句说得清楚的,今天给大家来说说孙权经略交趾与士燮家族的覆灭事情,转载一位大师写的文章,看看这孙权的另外一面!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因为《三国演义》的误导,人们一谈到三国的时候,往往就只想到曹操多奸诈,刘备多会哭,诸葛亮多聪明,关羽多讲义气,而对另一支势力孙吴,印象不深。吴国唯一出场比较多的,便是感慨既生瑜,何生亮的周瑜。其实,孙吴在三国时期,势力比刘备的蜀汉要强多了,文臣武将也不比蜀汉弱。三国之间的事,大家已经很熟悉,这里只讲一件《三国演义》中几乎没有提及的事——孙权开拓南疆、经略交趾。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孙权
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士燮在东汉末年、三国前期,基本上掌握了交州的控制权。但士燮本人,却并不象越南史书里说的,要做一个从中国脱离出去,独立自主的“王”。士燮从头到尾,也没有称王,甚至都没有这样的打算。士燮不但没有想要称王称帝,而且还积极在交州推行儒家倡导的“王道”、“仁政”,推动汉化教育,士燮“取中夏经传翻译音义,教本国人,始知习学之业。然中夏则说喉声,本国话舌声,字与中华同,而音不同。[1]”士燮的治理策略,使得交州成为那个黑暗乱世中,非常难得的一方安宁太平之地,许多中原名人,都到交州避祸。而士燮又是一个非常有学问,非常爱做学问,非常爱和士大夫打交道的人,在士燮活着的时候,交州俨然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活跃中心。
由于大量来自中原地区的达官贵族,都跑到交州避祸,这使得远在交州的士燮,其实与许多后来影响三国非常厉害的重要历史人物,都有比较深的交往,进而能够在三国乱局中,左右逢源。从这个角度来说,真应该狠狠谴责一下罗贯中,如此重要的人,《三国演义》里居然提都不提一下。在谈孙权经略交州前,有必要再回顾一下士燮收容中原士大夫的经历,这是孙权始终不便在士燮活着的时候,对交州采取有效兼并措施的很关键的原因。
有学者专门考察了这一段时期流寓交州的名人,其中最有名望的有十三人,分别是刘熙、许慈、程秉、薛综、许靖、袁沛、邓子孝、徐元贤、桓邵、袁徽和刘巴[2]。将这些人分下阵营:
属魏国阵营的不好说,毕竟离得太远了,理论上只有袁徽,因为其兄袁涣没有逃,在曹魏曾任高官,袁徽又与荀彧关系亲密,所以勉强可以将袁徽归于曹魏阵营。劝说曹操假借汉献帝名义,下诏给士燮,由他统领交州,袁徽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曾写信给荀彧极力推夸奖士燮,“交址士府君既学问优博,又达于从政,处大乱之中,保全一郡,二十余年疆场无事,民不失业,羁旅之徒,皆蒙其庆。虽窦融保河西,曷以加之?官事小阕,辄玩习书传,《春秋左氏传》尤简练精微,吾数以咨问《传》中诸疑,皆有师说,意思甚密。……”[3]这简直把士燮,说成了一个完美的人了。荀彧是曹操最核心的助手,没有之一,同时又是汉朝的尚书令,之前文中提到的汉帝玺书,封士燮为绥南中郎将,统领七郡,很有可能是荀彧的意思,再加上丁宫、董琬支持。
属蜀国阵营的:许慈、许靖、刘巴。许慈和许靖或许是亲戚关系,但在史书中没有明确说这一点,他们本是中原人,一道去交州避祸,又一道去了益州(当时还是刘璋统治下),后来一道归附了刘备。许靖在刘备阵营里,是非常关键的人物,如果大家对《三国演义》记忆深刻的话,应该记得,刘备称帝后,封的最大的官,不是诸葛亮,而是许靖。“先主为汉中王,靖为太傅(这个官职多厉害就不用解释了吧)”,后来刘备称帝,许靖被立为司徒,“丞相诸葛亮皆为之拜”[4],从这些记述可以想见许靖在蜀国地位之高。许慈相比要弱许多,一直是蜀国博士,负责教育事业。刘巴对蜀国而言,也是一个与许靖一样,地位尊崇的人。在刘备还未吞并益州时,刘巴曾经劝刘璋不要邀请刘备入川,讨伐张鲁,认为这是引狼入室(一眼看穿刘备)。益州被吞并后,他归附了刘备,任左将军(刘备自己曾任该职,可想其对刘巴的重视)。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刘巴
属于吴国阵营的人:程秉,薛综。程秉是著名儒学大家郑玄(这是位进了孔庙供奉的大人物)的弟子,在儒学方面名动天下。避祸交州时,被士燮征辟为长史,后来孙权慕名写信,请他到自己驻地,担任自己孩子们的老师,即太子太傅,地位和许靖在蜀国是一样尊崇的。薛综也曾在士燮手下供职,后来入吴,是太子少傅,地位仅次于程秉,还曾封五官中郎将(曹丕曾任此职),他也是孙权经略交州的关键人物之一。
与这么多在三国时期,举足轻重的人物交往密切,这使得士燮在三国之间游刃有余。当然,他的取舍,主要倾向于吴,这是地缘政治决定的,但同时又接受曹魏(以汉献帝名义)任的官职,还和蜀汉暗中有往来。三国的当权者,都有他的朋友,当然也都不愿意太过为难他。
在三个国君中,孙权或许是对士燮,感情最为复杂的一个。毕竟孙权父兄早早就控制了现在湖南、江西、福建大片地方,直接与交州(三国时的交州,包括了现在广东几乎全省范围)接壤。以孙权的雄才伟略,如果说他不想把交州这个地方,直接控制住,肯定说不过去。而士燮名望很高,孙权身边又有许多重要人物,曾受士燮庇护,为他说话。士燮本人呢,在赤壁之战曹操战败,步鹭诱杀吴巨,断了刘备南下之路后,又极力巴结孙权,“燮每遣使诣权,致杂香细葛,辄以千数,明珠、大贝、流离、翡翠、玳瑁、犀、象之珍,奇物异果,蕉、邪、龙眼之属,无岁不至。壹时贡马凡数百匹”,还把一个儿子吴到武昌,留在孙权身边做人质[5]。伸手不打笑脸人,所以哪怕孙权心里痒痒的,也不好意思对交州士家,采取什么严厉的手段。所以在士燮活着的时候,交州虽然与吴的疆土有漫长接壤线,可是孙权也仅仅是“优容”而已,并没有大规模地介入交州治理事务。
南珠,中国最珍贵的珍珠,士燮送了孙权几箩筐
吴大帝黄武五年(蜀后主建兴三年,魏文帝黄初七年,公元二二六年),士燮去世,既没有遗命让儿子继任自己的职务,也没有提前和吴主孙权商议交州后事。这是一个历史疑点,士燮这位事实上的“交州王”,直到九十岁才去世,应该不可能不对后事提前做交待。很有可能是他希望由自己家族的人继续控制交州,但孙吴集团统治层不愿意。士燮家族与孙吴当权集团的一些讨价还价材料遗失,导致这一段的情况后人搞不清楚。
江苏如皋吕岱雕像
士燮一死,交州的情况就发生了变化,这边士燮的儿子士徽,不待孙权委任,自己就把自己当作士燮的继承者,要继续做“交州王”。但孙权很明显,不愿意交州还是像过去一样,名义上归属吴国,但事实上却相对独立。
士燮一死,孙权立即做了两个重大决定,其中一个决定是把原来的交州拆分成两部分,合浦(现在广西北海附近)以东另立一州,叫广州(我国华南第一城广州,是从这一年正式有了“广州”这个名字的),合浦以西继续称交州,这就是要削弱交州的势力了。第二件事,是从自己身边派了人,去担任交州刺史和交趾太守。“权以交址县远,乃分合浦以北为广州,吕岱为刺史。交址以南为交州,戴良为刺史。[6]”这就意味着,孙权要正式、完全将交州纳入吴国统治之下,不再继续放任交州由士家一族控制。
广州之名始于吴国拆分交州
孙权张大了虎狼之口,士家当然不愿意拱手让出苦心经营几十年的地方,本来“你侬我侬”,关系密切的孙吴与交州,就此兵戎相见。从孙权在士燮死后,立即着手布局拆分交州,并且委任交州官员,可以进一步证明前面的观点:孙权其实早就想吞并交州,只是碍于士燮的威望以及殷勤姿态,不好出手,也跟此前忙于应对北方魏国、西部蜀国压力有一定联系。士燮一死,孙权就没有顾虑了,枭雄们偶尔也是讲感情的,但更多时候是残酷无情的。
在孙权与士家的争斗过程中,士燮之子士徽很明显,表现出来的能力远远难以胜任他的欲望。士徽并没有能像他父亲一下,很好地整合起内部的力量,一致对外。在孙权准备趁丧剥夺士家一族对交州统治的过程中,作为孙权执行这一任务的首席统帅——吕岱,其实对于能否顺利平定交州,心中没有底。吕岱很清楚,只要两边一公开撕破脸,就会面临一种可能性,即士家一族煽动越人,拥众凭险固守,“七郡百蛮,云集响应,虽有智者,谁能图之?”以士燮威服交州几十年,兄弟子侄遍布交州掌握要害地方和部门的情况来看,吕岱这一担心不是空穴来风。所以吕岱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采取的策略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今徽虽怀逆计,未虞吾之卒至,若我潜军轻举,掩其无备,破之必也。”吕岱讨伐的过程顺利得,就像秋风扫落叶一般,等吕岱千里奔袭,攻到士徽驻地时,士徽的表现是“徽闻岱至,果大震怖,不知所出,即率兄弟六人肉袒迎岱[7]”。这位敢轰轰烈烈与孙权大帝作对的年轻人,谁能想到结果却这样莫名其妙,只能说士燮虎父,生了个犬子。
士徽难道不知道自己如果不与孙权商议,就自立为交州首领,会招来孙权讨伐吗?难道没有一点点准备吗?史书记载明明白白,他不但知道,而且在吕岱出兵之前,他还曾为此杀了一个谏阻自己不要自立的身边谋臣桓邻,“王(士徽)吏桓邻叩頭,谏徽迎良。徽怒,笞杀邻[8]”。还未迎敌,先杀了自己一个身边重要的助手,最关键的是士徽可能压根没考虑过,桓家也是交州豪强,对其父忠心耿耿,所以族人得到重用,势力很大。士徽这样的做法,导致桓家反叛,桓邻的侄子桓发在吕岱还未攻打到新的交州腹地之前,便举兵攻打士徽,并围了府治所在的合浦城,使得士徽失去了联系外部支持,以及在失败后逃跑的机会。
合浦历史文化博物馆,这里有许多交州历史文物
对士徽的这种强敌虎视,却先把自己内部搞乱的做法,连越南人都看不下去,越南著名史学家吴士连批评道,“自古杀谏臣,未有不亡者”[9]。
如果没有桓家的反叛,孙权、吕岱或许还真不是那么容易拿下交州。或者也可以假设,如果士徽稍微识相一点,放低姿态,学学他父亲士燮以小事大的精明,最终孙权虽然还会加强对交州的控制,但也不至于对士家太过份,一族人封侯赐爵享受太平贵族生活应该是可以做到的。然而,年轻人的冲动,终于将整个家族带上了覆亡的道路。吕岱趁桓家围攻合浦,急速进军,很快就对合浦城来了个包圆,几乎将士家一族核心人物全都抓住了。由于重要首领都被控制,显赫一时的士家,便注定了要退出历史舞台。孙权作为能与曹刘敌手的强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治理交州,将这个地方经营成了吴国一个相对安稳而富庶的大后方。
第一,清除士家影响消除隐患。士燮经营交州四十多年,不论中原南迁汉人还是当地越人土著,都对士燮非常敬重,而且士燮名义上虽然服从孙权,事实上却将自己族人亲信,安排在交州各郡任要职。所以,当士燮去世,士徽反叛之后,镇压了士徽反叛势力的孙吴政权,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便是清涂士家影响。这一点,孙权和吕岱两人,明显在演双簧,由吕岱唱黑脸,孙权唱红脸。吕岱在士徽已经投降的情况下,却根本不请命孙权,将士徽及士家主支的几个重要人物直接杀害,“明旦早施帐幔,请徽兄弟以次入,宾客满坐。岱起,拥节读诏书,数徽罪过,左右因反缚以出,即皆伏诛,传首诣武昌”。孙权呢?不但没有处罚吕岱,反而更加重用他。考虑到士徽的重要性,可以合理推测,如果没有孙权事先授意,吕岱肯定不敢擅自作主把士徽兄弟几人都杀了。当关键人物被杀害后,孙权便出面施恩,宽宥了士壹、士䵋等士燮的兄弟及族人,但却免为庶人。等几年之后,无权无势的士家族人,便被各级官府罗织罪名,或杀害或软禁,几乎完全绝后。“数岁,壹、䵋坐法诛。廞病卒,无子,妻寡居”[10],显赫一时的交州士家,就此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第二,清理官场安排流官直接控制。在杀害、关押士家族人之后,孙吴政权还大规模清洗了交州官场,把士家安排的人几乎全换成了从内地调过去的官员,同时将原来士家定的法规制度,也做了调整改革。吕岱在军事镇压士徽反叛行动后,所到之处,“改置长事,章明王纲,威加万里,大小承风[11]”,这说明他将交州官场上上下下的重要岗位上的官员,基本上都给换了一岔,把孙吴的政治-行政制度引入到了交州治理中。同时,对交州的治理版图,也做了重新安排,到孙权后期,交州就仅仅管辖从广西南部沿海到越南中北部一带地方,再也不统辖广东范围,广东范围相对稳定地由广州统辖。
第三,攻取海南岛进一步稳定南部疆域。在吕岱攻取交州士徽之后,孙权还做了一件大事,将汉朝放弃两百多年的海南给收了回来。这一行动,不仅进一步避免了尚未完全开化的越人,借助海南岛基地,侵扰交、广两州之地,而且给孙吴政权,增加了许多人口,输送了许多赋税,为孙吴政权壮大国力做出了贡献。收复海南岛的行动,应该也是吕岱主导,但具体时间不清楚,只知道是在平定士徽之后。平定海南岛,是从孙权夸赞吕岱的话里推导出来的,“国家永无南顾之虞,三郡晏然,无怵惕之惊,又得恶民以供赋役”。将一个蛮荒且总是威胁本土的岛屿,变成安宁又可输赋税的化内之地,这是孙权对中国开疆拓土做出的一个非常重大的贡献。
孙权第一次实现了中原政权有效控制海南岛
第四,威服交州邻近部落避免交州受侵扰。在吕岱平定士徽叛之乱,孙权还先后派出多支队伍,到邻近交州的尚处于文明初期的中南关岛诸部落,展示力量,宣扬恩德,令这些地方部落首领感受到威压,减少了对交州的侵扰。“遣从事南宣国化,暨徼外扶南、林邑、堂明诸王,各遣使奉贡” [12]。这件事情,在我国历史上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但它的重要性不言而谕,这是中国封建王朝,与中南半岛国家形成具有朝贡性质关系的开端。
第五,绥抚百姓强化统治基础。这个工作,从吕岱时起,就已经开始,但相关的记录不详细。孙吴治理交州情况,记录得最详细的,是孙权后期(孙权执掌吴国五十三年,其中称帝时间二十四年,属于古代在位时间超长的君主之一),陆胤担任交州刺史、安南校尉时的情况,“胤……在交州,奉宣朝恩,流民归附,海隅肃清”。他做了几件事,甚至被神化了,例如原来交州一带瘴疠严重,但陆胤到来之后,“风气绝息,商旅平行,民无疾疫,田稼丰稔。”这应该说的是他鼓励通商,鼓励开垦田地之事,到田地被开垦得多了,人们往来频繁,自然瘴疠的影响了小了很多。针对交州沿海地方土地低平,饮用水受海水影响苦涩难喝的情况,陆胤还通过修塘畜水的方式,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同时,他还广泛收容流离失所的难民,“招合遗散”。因为他做得实在太好了,以至于等陆胤接到诏书,要调离交州时,“民感其恩,以忘恋土,负老携幼,甘心景从,众无携贰,不烦兵卫。”这就意味着,陆胤治理交州,得到百姓拥护程度,甚至超过了当年士燮。但陆胤与士燮的性质,完全不同,陆胤是中央直接任命的流官,而士燮则是阳奉阴违,割据一方的土官。
如果孙权能再多活几年,如果派往交州的官员都像吕岱或陆胤这么好,或者如果后来孙权的儿孙们,不是那么糟糕,交州的形势将一片大好。可惜,历史无法总是如果……
[1] 明.严从简《殊域周咨录》
[2] 张演潇《汉末流寓交州士人考析》,《史学志刊》,2018年第1期。
[3] 《三国志.吴书. 刘繇太史慈士燮传》
[4] 《三国志.蜀书.许麋孙简伊秦传》
[5] 《三国志.吴书.刘繇太史慈士燮传》
[6] 《三国志.吴书.刘繇太史慈士燮传》
[7] 《三国志.吴书.贺全吕周钟离传》
[8] 《大越史记全书.士王纪》
[9] 《大越史记全书.士王纪》
[10] 《三国志.吴书.刘繇太史慈士燮传》
[11] 《三国志.吴书.张严程阚薛传》
[12] 《三国志.吴书.贺全吕周钟离传》
诸葛亮真实的身份可怕诸葛亮真实的身份是:官员大臣之后,名门望族子弟。三国诸葛亮出生于琅琊县阳都县官员大臣之家;四年(181年)。诸葛
1、赵云活了几岁:赵云在三国演义中死的时候几岁?建兴七年(公元)赵云病逝,享年七十六岁。赵云(年)字子龙,常山镇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
《新三国演义》剧中赤壁之战是在第42集。诸葛亮回到江夏,回营赶忙调兵遣将安排出战事项。刘军将领皆安排工作,却唯有不理关羽。没想
《新三国》蔡氏扮演者是曹曦文。曹曦文,本名曹雪,一九八三年11月16号出生,是1个中国大陆的演员,2000年因出演自己第1部影视作品《生命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曹操这个人,那可是一个生性狡诈,而且非常多疑的人。毕竟他作为三国第一奸雄。对于很多人都是不相信,不信任的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会看一些国内的名著,比如说《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等,都是非常经典的。但是对于这些名著,在民间还是有一些非常经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不管是刘备,曹操还是孙权,他们三个人的身边总会有一些非常厉害的人。比如说孙权身边的三位大都督,他们三个可是孙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们对于刘备“借荆州”这一段肯定不会陌生了,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闻,刘备和孙权因为此事而结成了盟友关系。不过在
要知道,在中国历史上,一般情况下皇帝的女儿都是比较难嫁的,毕竟想要找到一个门当户对的驸马确实是不容易,毕竟这样的驸马必须要有非常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三国中,东吴又四大英杰,分别是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这四位被封为东吴四大都督。不得不说,这四位对东吴都是起到了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三国历史上有很多那种非常厉害的武将,但是在三国演义里面总会被忽略,或者就是存在感非常低。比如说曹真,他作为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三国历史上,庞统和诸葛亮二人是很好的朋友,当然,在谋略方面两个人也是互相牵制,毕竟他俩可是号称“卧龙凤雏”的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三国中,各个国家的将军职位都是不一样的,毕竟东汉末年,三国乱世中有实力的人非常多。当然,也有一些比较特殊的职
说到三国里面“单刀会”这个故事,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毕竟这个故事当中,讲述的是东吴鲁肃设计了一个赴宴让关羽前来参加,而且希望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历史上从古至今,一般情况下,都是子承父业,或者就是嫡长子继承皇位。所以一般情况下,皇帝在有子嗣的情况下,一般都是
最近小编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历史上三国时期天天打仗,但是好像没有听说什么外族人入侵了,未必当时其它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对中原地区不感
说到黄忠,大家应该都知道,在三国当中,对他比较熟悉的也就知道他是五虎上将其中的一个,但是关于其他的话真的是不怎么了解,要说猛将,那自
说到水镜先生,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吧,这个人可是在三国里面一直都是一个比较神秘的人物。这样的一个人,是很多三国里面出名的谋士都比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吕布是三国历史上第一猛将,在他面前基本上没有谁能打得过。当然,吕布作为第一猛将,只可惜最后死于曹操之手。然而
其实说到三国中厉害的谋士确实是不少,脱口而出的就有好几个,比如说诸葛亮,司马懿,庞统,郭嘉等等,这些都是在三国非常出名的。但是他们都
最近很多人发现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情况,那就是这个三国时期诸葛家族三兄弟好像最后别灭族了啊,那么这个说法对不对呢?这诸葛家三兄弟
说到郭嘉,庞统和周瑜这三位,那可是在三国里面的三大巨头啊,都是非常厉害的谋士。更是有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传言,可想而知郭嘉的实力有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刘备之所以会发动这个夷陵之战,不仅仅是因为孙权偷袭了锦州,更重要的是因为孙权还杀了关羽!毕竟关羽对于刘备来说
可能是因为地图造成的错觉,表面上魏蜀吴的面积差不多,但实际上蜀汉和东吴的实际管辖面积和人口远小于曹魏,人们会认为魏蜀吴三国差不
《妯娌的三国时代》结局:冯雪心将何平以前送给自己存有100万的银行卡递到何平面前,何平望着冯雪手上的银行卡,然后又退回给了冯雪。
最近很多人对三国时期的这个人口超级感兴趣,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三国时期的人口有多少呢?话说很多人说三国人口等于被灭族了,那么这个
关羽虽然名气大,但他性格有些傲慢,不易与他人相处。其实三国中有不少人内心是不服关羽的,他们有些和关羽有矛盾,有些是觉得关羽名不副
说到三国历史上的贾诩,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毕竟他可是三国里面顶级的谋士,更是对三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非常深渊和独特的影响。最重要
说到三国里面孙权借给刘备荆州这个故事,相信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对于这个故事,看上去孙权借给刘备荆州,但是实际上是孙权必须要和
说到三国历史上的马超,大家肯定都是非常熟悉的了,作为五虎上将之一,他的名气在三国中也是非常响亮的,不仅仅人帅,而且实力很强。唯独就
说到这个朱灵,相信大家应该都并不是很熟悉,毕竟他最开始的时候是袁绍的手下,不过后来在曹操和袁绍之间做选择,这个朱灵最后选择了曹操
历史上,胡车儿是汉末西凉军武将,张绣的心腹。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应该对胡车儿盗走典韦双戟的情节记忆犹新,那演义在介绍胡车儿时
最近很多人问这个三国时期谁的力气最大的问题,这个问题也非常的有意思,其实吧,大家也应该知道的,这个问题还是比较难的,小编一开始以为
《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结局:黄初7年,曹丕英年而逝,司马懿开始大权独揽并跟其子孙结束了乱世。司马懿带上幼帝在街边奔波的时候看到
最近很多人又提到了这个三国时期的人才凋零的情况,或许大家也都看到了,那就是三国时期还真的是人才凋零了,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个三国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三国时期的事情,很多人也都问了,荆州这个地方一直有争议,那么这个地方如果拿今天的城市或者身份换算的话,应该
说到三国中的赵云,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毕竟他的名气可是在三国中数一数二。而且他的实力更是毋庸置疑。那么和他相同的关羽在一生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三国中,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个人真的是一对“鸳鸯”,互相牵扯着对方。正因为有诸葛亮,司马懿才能安稳的在曹操身边
说起我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一个时间较长的诸侯割据时期。说是三国,但其实真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夷陵之战结束后,孙权可是战胜了刘备,当时就想要派陆逊去乘胜追击刘备,但是刘备并没有回成都,而是驻扎在白帝城。
说到三国中的关羽,大家可是都非常的熟悉了,他被称之为“武圣”也不是说说而已,他在三国中可以说是所向披靡,当然除了吕布之外,毕竟吕布
说到于禁,大家应该都知道,他是曹操的手下,而且是五子良将之一。和曹操一起可以说是立下赫赫战功。但是于禁在襄樊之战战败,投降于关羽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其实关于蜀汉无大将这个说法,其实就是因为当时的蜀汉,完全就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蜀国无大将,廖化做先锋”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三国历史上的武将,张飞和许褚都是属于那种非常蛮横的,而且是很凶猛的。但是许褚遇到张飞之后真的是很倒霉,完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三国历史上的谋士,大家知道肯定还是挺多的,毕竟三国里面谋士也都是非常厉害的。比如说诸葛亮,庞统,郭嘉等等。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三国历史上刘备的儿子刘禅,对他的评价一直都不是很好的,认为他就是一个没什么用的人,不然也不会有“付不起的
说起三国时期的黑山军,相信看过三国的朋友们都不会陌生。其实说白了,黑山去就是一伙人多势众的三贼罢了。黑山军又可称之为“黑山贼
说到三国里面的名人,大家肯定知道的很多,但是说到这个王平,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是谁,但是唯独这个王平竟然能改变三国历史走向!那么这个
说到这个丁奉,大家应该都不是很熟悉,他是吴国的大奖。至于张辽,大家肯定都知道,曹魏的大将,也是五子良将之一。张良的势力可是远超过丁
说到东汉末年的董卓,那可是一个实打实的军阀。他在当时那个时期,各种欺负弱小,而且后来曹操还有过刺杀董卓,但是却刺杀失败了。后来董
《三国演义》结局是三分归晋。泰始年间,司马炎即位,是为晋武帝,帝号大晋。太康年间,发兵吴国,吴主孙皓缴枪,吴国亡国。此后告一段落魏、
贾诩有才能,但品行并不是太好,所以后人在看待贾诩时,基本也是分开来说。三国时期,孙权就不怎么看得上贾诩,他得知曹丕要任贾诩为宰相时
三国时期比较出名的战马有赤兔、的卢、绝影,那对于那些顶级武将来说,一匹出色的战马会让他们的战力加倍,所以坐骑的选择尤为关键。很
说到三国里面的吕布的,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这个人可是三国里面武艺最强的一个。但是要知道的是,这个吕布虽然号称是三国第一猛将,却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 三国里面的武将可以说是非常的多,而且最关键的是,武将之间也是有排名的,比如说吕布是第一猛将。但是后代就不一
做人能力只是一方面,品德也被认为是很重要的东西。古代有些帝王,他们用人将品德摆在第一位,如果品行不行,能力再强也不会用。但有些帝
说起三国时期的四世三公,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马上就会想到袁绍跟袁术。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何在三国时期会出现四世三公这样的家
最近很多人在问这个三国时期的智谋谋生排行榜的问题,很多人估计也都知道了,这个三国智谋排行榜还是很有争议的,那么这个三国时期,这个
说到赵云这个人,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他可是三国里面人气最高的一位武将了,而且他的武艺非常高强,长的也是非常的帅气。完全可以用现
说到三国里面的众多武将,那可是高手如云啊,不管是三国里面哪个势力,他们手下的武将都是各有各的本事。但是在众多武将当中,最受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