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年,曹丕迫使刘协禅位,刘协为了保命只能妥协。后来刘协就从皇帝被贬为山阳公,据说曹丕还跟刘协说:“这天下的好东西,我都可以跟你一起分享。”曹丕这番话不知是不是在试探刘协,不过以刘协的性格来说可能他早就不想坐在这皇位之上了。不少朋友都好奇,刘协的这个山阳公到底是个什么地位的公爵,那这次就没就来给大家讲讲这个问题,顺便拿刘禅的安乐公做个对比。
众所周知,蜀汉灭亡后,后主刘禅废帝,被封“安乐公”,而之前东汉灭亡,汉献帝刘协被封“山阳公”,那么这个“公”,到底是什么意思?
公自然是一种爵位,当然,这里的“公爵”,和咱们通常所认为的诸如韦小宝的“鹿鼎公”,这样的爵位不同。和袁绍所谓的“四世三公”也不是一码事。那个三公是指朝廷上的三公九卿中的三公,是官职,不是爵位,西汉朝廷把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个最显赫的官职合称为三公,东汉的三公则是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四世三公是指祖上有四代人担任过三公高官。
而这里的公爵更像是西周时期的爵位,有封国,属于诸侯之列。
按《礼记·王制》记载: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就是说,周王以下,公爵是臣属所能获封的最高爵位,比如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就是公爵。
原本在汉朝,是没有“公爵”这样一个爵位的。因为当初秦朝在平定天下后,采取的是郡县制,爵位分封上则是沿用原秦国的二十等爵位制度,只有封爵们,只有食邑封地,而没有相关的统治权。而汉朝其实也是采用秦朝制度,只不过因为汉初分封诸侯,所以在二十等爵位制上面,还有王爵。王爵即等同于诸侯,享有封国。比如刘备的祖先,靖王刘胜,其封国便是中山国。
而且在刘邦铲除异姓王之后,这是刘姓皇族子弟才享有的权力。
后来随着汉武帝推恩令的施行,王爵实力逐渐被削弱。他们虽然名义上是诸侯,但其实和其他封爵一样,只享有食邑,并没有政治权利。当然并没有被取消,只是大都得要是皇子才有资格享有。比如汉献帝刘协,在即位之前,乃是陈留王。
其他非刘姓的功臣,最高也只能是封为列侯,享有食邑封地。刘邦白马之盟,与大臣盟誓,非刘氏宗亲不得封王,非有军功者不得封侯。侯爵是汉代王爵下的最高等级。侯爵在汉代分两种才,彻侯(武帝刘彻继位后为避讳改称列侯)和关内侯。
最初封侯的门槛很高,而且地位也比较高,最高可食邑万户,享一县之地。但后来列侯泛滥,逐渐出现乡侯﹑亭侯这样的称呼,基本就是功大者食县﹐功小者食乡亭。比如关羽是汉寿亭侯,而曹操则是武平县侯。总结来讲,在汉朝的大部分时间里,封爵都只是荣誉象征,是财富封赏,并不享有政治权力。直到曹操将这一制度打破。
不过,当年曹操大权在握之后,并不满足于县侯这样一个地位。于是他打破传统,加九锡,进爵魏公。当然,曹操也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也是找王莽学的。西汉末年,王莽把持朝政,进位安汉公,成为汉朝第一个公爵,进而篡位。这种“公”实际直接来源周朝的五等爵位制度,王莽篡位后由于这个人对古代的那一套非常感兴趣,于是就恢复了这种五等爵制度。
东汉末年,曹操听从了董昭的建议:恢复周代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为掌权制造声势和舆论导向。另外曹操还别出心裁地在“五等爵位”前加了一个“王爵”,变成了“六等爵位”,之后的曹操也是按照这“六等爵位”,一步一步地夺取了朝廷大权。
所以,曹操这里的魏公就等同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其可以列土封国,并在其封国内置百官,立宗庙。
所以,其实这时候魏国就已经成立了,只不过是应该叫做魏公国,后来曹操进魏王,则可以被称为魏王国。而曹丕代汉之后的魏国,其实应该算是魏朝了。所以历史上常说的是魏晋南北朝,而不是三国南北朝。所以,这里的公爵,其实是有着封国置官的权力的。后来的司马家也是从晋公一步步实现篡位的。
同理,后来刘禅废帝后被封“安乐公”,刘协废帝后被封“山阳公”,其实和曹操的魏公,司马昭的晋公是一个意思。其乃是封国。刘禅的叫做安乐公国,刘协的则是被称为山阳公国。
当然了,虽然同是公国,刘禅地位却远不如刘协。首先刘协的封国更大,其封有河内山阳郡一郡之地。刘禅则是渔阳郡安乐县一县之地。当然,曹操当初更厉害,其封国享有十郡之地。
而且刘协被允许永居山阳郡,在封国内仍然享有天子地位,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遇诏书可以不拜。刘协不仅可以在封国内保留天子的仪仗,对曹丕不必称臣外,他还是“位在诸侯王上”。就是说他的爵位是第一等的。
奉帝为山阳公,邑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郊祀天地,宗庙、祖、腊皆如汉制,都山阳之浊鹿城。四皇子封王者,皆降为列侯。”
而刘禅虽然有封国,但封给刘禅的封地,是兔子不拉屎的北方边陲的渔阳郡安乐县,安乐公不仅是个“县公”,比郡公差着等级,地理位置也差强人意。更惨的是,刘禅只能住在洛阳城,受到司马家的监视,没什么自由,每天提心吊胆。
所以当初刘禅说自己乐不思蜀,其实更多的是因为自己处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困境,为了生存,不得已而说之。否则,以刘禅的仁厚性格,不可能不为自己的亡国而感到悲伤。
当然,还有比刘禅爵位更低的,比如吴国灭亡后,小皇帝孙皓只被封了一个归命侯,连封国都没有。人家刘禅好歹食邑万户,孙皓只有良田三十顷,这个差距可就太大了。
她是出身显赫的天之娇女,爸爸是皇上,爷爷是皇上,奶奶也是皇上;她是风华绝代的倾世佳人,男人见她无不神魂颠倒,女人见她无不自惭形秽。她
刘备的儿子刘婵,小名阿斗。这个人从小就不思进取,天天都只知道休闲娱乐。在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不忘刘备的嘱托,对阿斗鞠躬尽瘁尽心尽
在《三国演义》中,刘协自小就作为傀儡皇帝生存着。佞臣换了一个又一个,最后曹操坐上丞相,才稳定下来。可是曹操却不是为了做丞相而稳
刘协是刘邦的十六代孙,他们之间相隔十四代,刘邦过后是刘恒,然后是刘启、刘发、刘买、刘外、刘回、刘钦、刘秀、刘庄、刘炟、刘开、刘
公元263年,司马昭派遣邓艾、钟会和诸葛绪率军伐蜀,钟会的军队被姜维在剑阁挡住了过不去,邓艾身先士卒偷渡了阴平天险,突然间出现在了
很多朋友会对刘禅主动投降的决定感到不解,当时蜀汉还有实力做出最后的反抗,刘禅为何不愿殊死一搏呢?我们不清楚刘禅的真实想法,但就
刘协最后的结局是寿终正寝。刘协早些年受董太后养育,举止端庄,还称“董侯”。汉少帝上位之后,册封刘协成为了渤海王,之后改成了陈留王
很多三国迷对于刘禅的评价会比较分化,有人说刘禅是个昏君,也有人说他不算昏庸,只是平庸,因为以当时蜀汉的情况来看,换谁来都无力回天。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蜀汉灭亡是因为当时邓艾兵临城下,刘禅知道自己守不住,所以直接干脆出城投降,至此导致了蜀汉的灭亡。所以很多人也
说到这个刘谌,大家可能对他并不是很熟悉,毕竟他是刘禅的第五个儿子,虽然刘禅在历史上的关注度挺高,那是因为他是刘备的儿子。至于这个
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唱和当中,不知道涌现出了多少惊才艳艳的英雄豪杰,但最终也没有谁能敌得过时代的洗涤,最终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当中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三国历史上刘备的儿子刘禅,对他的评价一直都不是很好的,认为他就是一个没什么用的人,不然也不会有“付不起的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刘禅上位后的一些事情,话说当时刘禅也不是没兵,然后也有援军,怎么这个曹魏到了就直接投降了?很多人也都非常的
说到刘禅,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毕竟他就是刘备的儿子,也就是那个所谓的“扶不起的阿斗”。至于为什么说他是付不起的阿斗,其实就是因为
刘备托孤的时候,基本没给儿子刘禅太多面字,把复兴汉室的重任都托付给了诸葛亮。刘备肯定也知道刘禅能力如何,并不对他抱太大希望,而诸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当时的情况下,邓艾军已经兵临城下了,刘禅作为蜀国的皇帝,最终还是选择开城门投降了,对于他的这个举措其实是有过
据说在蜀汉灭亡后的底48年,刘禅的后代就夺走了司马家族的江山,建立起了一个“汉赵”政权。其名字叫做刘渊,自称是蜀汉后主刘禅的后代
在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当中,总共有这422为君王,其中秦始皇是首位皇帝,而清朝的乾隆皇帝则是最长寿的皇帝,康熙则是在位时间最
安乐公主是李隆基的堂姐,安乐公主父亲是李显,李隆基父亲是李旦。因为生活在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大家都见证了武则天称帝的一个过程,这
说到历史上诸葛亮的家产,可能大家并没有什么概念,毕竟历史上讲述关于他家产的事情确实是很少,主要都是讲述他的生平事迹,以及一些谋略
263年,司马昭下令魏军兵分三路南下攻蜀,魏军的兵力总共18万,由邓艾三万、诸葛绪三万、钟会十二万兵分三路攻打蜀国。当时蜀汉的大将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在诸葛亮还在的时候,刘禅真的是非常听诸葛亮的话。毕竟刘禅在历史上,一直都是被称为扶不起的阿斗。但是后面在
说起刘禅,长期以来都是被大家所津津乐道的任务。有人觉着刘禅昏庸,是这个怎么也扶不起来的阿斗,但是也有人认为刘禅聪明绝顶,堪称“千
锦绣未央安乐公主怎么死的?安乐公主是被谁杀死的?安乐公主最后死了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详情吧。 锦绣未央
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刘平(刘协)结局是什么?历史上有刘平这个人吗?刘平结局如何?历史原型是谁是怎么样的?下面一起
说到这个刘禅,大家都知道,他在我们大家的心里印象已经成为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了。不过后来刘禅成为皇帝之后,还是依旧如此,更为夸张
说到刘禅这个人,大家可能对他的印象都是那种非常不屑的,毕竟在历史上, 他的人物形象就是那种傻傻的憨憨的,不然也不会被刘备讽刺他是
说到刘备的儿子刘禅,想必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作为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在大家的眼里一直都是昏庸,无作为的形象。但是就算是如此,他在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