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三国历史的朋友,一定对陶谦三让徐州的故事记忆犹新,这件事主要体现出了刘备的仁义之心,让他在百姓心里加了不少分。不过这起事件的背后,其实是一次谋略的较量,如果刘备太早接受徐州,恐怕他会陨落的更快。正是因为对当下局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才让刘备能够在没有风险的情况下,将徐州收入囊中。演义里的陶谦和蔼可亲,俨然一副老实人模样,事实上真是如此吗?
汉末时分,陶谦当时被朝廷任命为徐州刺史。陶谦占据的徐州地区为古之九州之一,徐州城就是秦时的“彭城”。徐州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可谓为北方之锁钥、南国的门户,素有“五省通衢”之称,四通八达,商贾云集,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占领了徐州,向南进取,扬州则门户大开,向北窥视,将直面中原腹心之地。
陶谦占据重地,周围群狼环伺,垂涎窥视,而陶谦本身能力有限,智略不足也不擅武事,军事力量比较弱小,他主要靠与周边的豪强们处理好关系,在夹缝中生存,这就需要“抱大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力暴涨,曹操的老爹曹嵩告老还乡,路过徐州,陶谦想巴结曹操,派手下兵将保护曹嵩通过徐州境内。
但陶谦拍马屁拍到了马蹄子上,他派去护送曹嵩的兵将见财起意,把曹嵩一干人等杀了净光,将财物洗掠一空。这曹操肯定不能忍,把所有罪名往陶谦头上一栽,全军缟素,兴师问罪,沿途上施行“三光”,兵临徐州城下。
陶谦在政坛上混迹多年,他也是有几个朋友的。于是就派人出城突围,向北海孔融和青州田楷求救。恰好刘备三兄弟正在孔融这里蹭吃,孔融就邀请他们一齐去救徐州。刘备发现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就决定应邀而去。
刘备当时缺兵少将,他就向公孙瓒借兵,“马步军二千”,又专门将公孙瓒麾下第一猛将赵云借来。刘备很聪明,这一招“借花献佛”非常高明。仅凭刘备手底那点人马,还不够曹操大军塞牙缝的。但刘备向公孙瓒借来这两千人马,可就不同了。人数虽然不多,但打出来的可是公孙瓒的旗号,曹操可以不在乎刘备,但不能不在乎公孙瓒。公孙瓒麾下拥有当时世上最强悍的骑兵部队,而且他比较要面子,如果双方开打,万一公孙瓒的人马有所损伤,以公孙瓒的性格,那是决不肯咽下这口气的。得罪了公孙瓒,曹操就平添了一个劲敌,曹操不能不考虑这个后果。
刘备到了徐州城下,孔融和田楷的人马也到来了,都驻扎在城外,都没有与曹操发生武力冲突。刘备来见孔融、田楷,渲染曹军的强大,表示愿意让赵云和关羽协助他们防守,自己打前锋冲进城去。孔融和田楷本来就不敢打,听了刘备的建议,正中下怀,就同意了。所以刘备和张飞首先冲进了徐州。
刘备和张飞入了城,陶谦又惊又喜又疑,“便命糜竺取徐州牌印,让与玄德”。这就是“一让徐州”。但这种情况下,刘备能接受徐州城吗?肯定不行。如果那样的话,就和城外的曹操彻底撕破脸了,到了嘴边的肉被刘备抢去了,曹操岂肯善罢甘休?所以刘备一眼看穿了陶谦的鬼点子,没有上当。
刘备没有踏进陶谦老狐狸的圈套,给他当炮灰。而是“遗书于曹操,劝令解和”,给曹操写了一封书信,为双方劝和。
刘备信中提到曹操所面临的形势:“黄巾遗孽,扰乱于外;董卓余党,盘踞于内”,指出曹操现在所处的境地并不美妙,徐州城坚,又有刘备、张飞防御。城外关羽、赵云、孔融、田楷为策应,曹操一时之间难以攻下,迁延日久,曹操的敌人抓住机会截断了其后路,进退两难,许昌城内的反对势力若再乘虚发动叛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法宝都可能要保不住了。
正在此时,吕布“袭破兖州,进据濮阳”的消息传来,徐州城一时半会也攻不下来,大军久已在外,后方不稳,曹操就干脆顺坡下驴,卖给刘备一个面子,退兵了。
刘备准确地洞察时局,巧施妙手,一纸退雄兵,可把大家都震住了。陶谦震惊之余,在众人入城相聚后,又当着众人之面,当场提出,愿将徐州让于刘备。
陶谦这是真心的吗?仍然不是,仍然是个圈套。而陶谦假意将徐州推让给刘备,首先就断了孔融和田楷的念头,两人如果有什么企图,先得过了刘备这一关。刘备有了盼头,当然不会允许他人再染指了。而陶谦这个老狐狸心里很清楚,其实现在这种局面,刘备想接管徐州也是不可能的。三路援军中,刘备所带来的人马是最少的,接管了徐州,田楷和孔融也都不会高兴的。刘备也看清了这一点,所以就对众人说“汝等欲陷我于不义耶?”坚拒不受。
陶谦这一招很狡猾,似予实拒,一举粉碎了三头贪狼的企图。
刘备指出“袁公路四世三公,海内所归,近在寿春”,暗示陶谦仍然处在强敌窥测是危境中,愿意留下来为陶谦看家护院。虽然刘备没有接管徐州,但是他也没有走,而是率部驻扎在小沛,看似为陶谦保卫徐州。实则是紧紧护住了这块大肥肉,坚决不允许他人染指。
岁月如梭,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经营,刘备在徐州城内与重要人物频繁往来,通过联姻、交际等各种手段,就为接管徐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陶谦也“时年已六十三岁,忽然染病”,身体不行了。我们发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特点:凡是刘备投附过的人,都特别容易生病,或者政坛总是出现叛变和内乱。
陶谦与手下商议,他发现糜竺、陈登这些身居高位的重要部下都已投向了刘备,刘备在徐州的势力已经盘根错节,难以撼动了,陶谦此时也只能将徐州乖乖地拱手相让。陶谦将刘备请来,第三次提出将徐州军政大权托付。刘备来到病床前,用炯炯的目光盯着奄奄一息的陶谦,“君有二子,何不传之?”陶谦意识到,如果自己再有其它想法,必会连累家人,就说自己的两个儿子“其才皆不堪任”,并许诺决不让他们参与徐州的政事,“犹望明公教诲,切勿令掌州事”。
确定已经万事皆备,水到渠成,刘备终于同意接管了徐州。在与老狐狸陶谦的斗法中,小豺刘备获得了完全的胜利。
而在这场“三让徐州”的过程中,刘备凭着自己对时局准确的判断、巧妙的运筹,未费一兵一卒,靠着向公孙瓒借来的两千人马,一封书信和持久的耐心,将徐州收入囊中。正如曹操愤怒所言:“我仇未报,汝不费半箭之功,坐得徐州!”
在《三国演义》中,刘协自小就作为傀儡皇帝生存着。佞臣换了一个又一个,最后曹操坐上丞相,才稳定下来。可是曹操却不是为了做丞相而稳
三国,群英并起,各界诸侯国为造就霸业使尽各类方式,在这期间有人名落孙山消失在历史长河,也有人功成名就成为一方霸主名垂千史,他们的故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刘备在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诸侯国的首领,毕竟刘备刚开始是到处投靠人,同样也投靠过曹操的旗下,但是后来刘备在曹操
说到刘备临死的时候托孤,大家应该都知道,当时刘备托孤给了李严和诸葛亮,这两个人都是蜀汉的大臣,然而刘备把非常重要的兵权交给了李严
说到张鲁这个人,可能有些人并不熟悉,再三国中,刘备夺下益州之后就有打算要把张鲁给拉拢过来。可是没想到的是,这个张鲁直接投降到南下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刘备这个人,从一开始的时候,他就称自己为“刘皇叔”,对外宣称自己是皇室的后裔。但是即使是如此,刘备的前半生
看过三国的朋友们都知道,刘备借着截击袁术的时机向曹操请求出战,于是刘备就逃出了曹操的控制。直到杀死了车胄算是彻底跟曹操撕破了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们对于刘备“借荆州”这一段肯定不会陌生了,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闻,刘备和孙权因为此事而结成了盟友关系。不过在
说起刘备,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三国时期蜀汉的君主,是汉献帝刘协的皇叔。但是刘备却比较特殊,虽然贵为皇叔,但是却是织席贩履之徒,说
三国中刘备这个人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毕竟这个人可是在三国非常出名的,而且作为蜀汉的领头人,很多人其实对他都非常的崇敬。但是在
说到刘备在三国的身份,大家应该都非常清楚,不仅仅是蜀汉领头人,更是一名英雄好汉,人人都非常敬重的。可是刘备的两个女儿被曹操的侄子
刘备入川打刘璋,为何不带上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他们?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留下来看家的那些人都是从外地带过来的老班底了,主
说到刘备,在三国历史上一直都是非常受争议的人,而且他的名气非常大。毕竟是蜀汉的领军人物。可是历史上对于刘备这个人物的评价有的
说到三国中刘备和陶谦的故事,可能大家都知道这个刘备三次拒绝陶谦让的徐州吧?不得不说,这个故事确实是非常出名,对于刘备的这个做法,很
说到这个水镜先生,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他可是三国里面的一位隐士,完全不和世俗同流合污,但是这个水镜先生叫司马徽,所以按道理来讲的
说到刘备临死前,大家都知道他是托孤了诸葛亮,毕竟刘备希望诸葛亮能够好好的辅佐刘禅,但是同时也说出如果刘禅无所作为,您就要替代他这
刘备有四个儿子,最大的一个是养子刘封,也就是说,不是他自己的。后来刘备在立太子的时候,关羽说刘封不是亲生的儿子,不适合继位。刘封因
赤壁之战对于曹操、刘备、孙权三方来说,都是一大转折点。吴蜀联军在赤壁之战重创曹操后,刘备拿下部分荆州,然后对益州发起攻势。另一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刘备在登记当了皇帝之后打造了八把宝剑,这个宝剑虽然不是什么传世神器,但是毕竟是刘备自己亲自打造的,所以质
在刘备账下谋士中,往往有一人常被忽略。在他的帮助下,刘备先是夺取益州,后又拿下汉中,是刘备最为信任和重用的人士。而且此人还有一项
喜欢看三国的朋友,大概都会为陈宫感到不值。他是个有大才的人,却没能遇上明主。一个曹操让他觉得三观不合,一个吕布更是扶都扶不起来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刘备在白帝城病危的时候,在临死之前召集了诸葛亮和李严托孤,而且是将军国大事全都交给了诸葛亮。对于这个托孤,李
说到三国里面孙权借给刘备荆州这个故事,相信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对于这个故事,看上去孙权借给刘备荆州,但是实际上是孙权必须要和
其实刘备的识人能力还是非常不错的,不输曹操、孙权。不过再厉害的人,也会有失误的时候,有朋友认为刘备一生错看两人,其中一人害死关羽
说到陈宫这个人,大家应该都知道,他最开始是曹操的谋士,不过后来因为曹操的绝情离开了,后来就投靠了吕布。但是对于这个事情,陈宫本来完
说到三国里面的刘备,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作为蜀汉的主公,确实是人尽皆知。但是在称王之前,刘备也是投靠过别人的,不过最后还是自立称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关系,诸葛亮可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来的,而且诸葛亮可是在三国中最耀眼的存在,而且基本上是
说到三国时期刘备这个人,不得不说,大家对他的名字基本上都是非常熟悉的,而且在历史上关于他的战绩或者是故事都是非常精彩的。不过对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开局不利,其原因和马谡有直接关系。诸葛亮其实也知道马谡刚愎自用,但没想到他会在如此关键的时间点上,犯下低级错
说到诸葛亮和刘备之间,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三顾茅庐了吧,毕竟这个故事在三国历史上可是非常出名的。既然刘备愿意花这么多的心思请诸
吕布败给曹操后,曹操还在犹豫是否要杀吕布,毕竟吕布武艺高强,而曹操又是爱才之人,所以一度陷入纠结当中。此时,刘备一句话点醒了曹操,曹
说到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了,毕竟这个故事在三国里面太经典了。也正是因为刘备的三顾茅庐,才请来了诸葛亮。但是话说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夷陵之战结束后,孙权可是战胜了刘备,当时就想要派陆逊去乘胜追击刘备,但是刘备并没有回成都,而是驻扎在白帝城。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句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说起徐庶这个人,这是三国末期的一位名士,也是刘备成功起义,能够最终建立蜀国的重要谋
绝对不会杀关羽,因为丢荆州、丢麦城,关羽有错,但非战之罪!按演义里面的故事设定,刘关张三兄弟亲如一人,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人人称道
说到三国将领田豫,他是在刘备投奔公孙瓒的时候加入到刘备的阵营中。但是在刘备阵营的这段时间,田豫也是有很多想法,所以才有了后面投
说起三国时期的夷陵之战,相信看过三国的朋友们都不会陌生。夷陵之战刘备惨败,其原因并不是因为刘备无能,而是因为“太能干”了。作为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三国里面的赤壁之战,这场战役可以说是在三国历史上都非常出名的,刘备和孙权联合对抗曹操,曹操战败。而且就因为这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刘备所带领的蜀汉,在前半生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颠沛流离的,而且经历了很多次的失败,这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刘备
说到刘备,大家都知道,他的实力一直都是非常不错的,毕竟他的手下还是有很多厉害的人物。那么关于刘备的全盛时刻,他所带领的蜀汉到底有
从结果来看,荆州的确是丢在了关羽手上,那蜀汉是否还有其他将领更合适守荆州呢?有朋友提出,如果刘备派赵云担此重任,结果会不会更好一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三国时期,刘备攻打孙权的东吴可以说是非常的仇恨啊,刘备不管怎么样都要把孙权的东吴给打下来。但是关于这
廖立是三国时期,刘备身边非常重要的谋臣,诸葛亮对廖立都有很高的评价,称他是一位奇才。不过廖立的知名度不算很高,在蜀汉远远不如诸葛
首先,无人邀请,诸葛亮从归隐山林之后,便只与好友徐庶等来往,知其者少,知其智者更少,若不是徐庶在刘备面前推荐,刘备又如何会三顾茅庐请一
公元200年,曹操派曹仁攻打刘备,刘备不敌回到袁绍领地。此后刘备决定脱离袁绍,联合刘表,便率兵到汝南。一年后,曹操亲征讨伐刘备,刘备投
易中天老师曾说过,刘备是三国时期人缘最好的人,大家愿意追随刘备,除了他的身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刘备的为人令人钦佩。刘备在乱世
刘备拿下益州后,接着又打赢了汉中之战,便让刘封和孟达占据上庸,此时刘备势力达到顶峰。曹操虽战败,但最紧张的人还不是他,而是孙权,因为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问这个孙权的一些事情,大家估计也都发现了,那就是这个孙权其实比曹操还有刘备多活了好多年的,但是最后大家或许也都
说到这个夷陵之战,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战役在三国历史上也是非常的出名。据了解,三国演义里面说刘备发动这个夷陵之战是为了好兄弟关
但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肯定会有人认为刘备仁义,对汉室忠贞不二。事实上,刘备并没有那么高尚,他的所谓"复兴汉室″不过是一个
黄权的一生中给三个政权服务过,先是在刘璋的手底下,之后投在了刘备手下,最终投降了曹魏,称谓了曹丕的部下。而且黄权在投降曹魏的时候
曹丕篡汉建魏后,刘备就听到了传言,以为是汉献帝已经遇害了,乃发丧制服。在此之后,蜀汉群臣上书,请刘备称帝。于是在221年4月,刘备于成都
说到刘备和孙尚香,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了,这一对在三国历史上也是比较出名的了。但是刘备和孙尚香结婚的了之后并没有孩子,这是怎么回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刘备,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都是备受议论的。很多人对于刘备乐视很多的敌意啊,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个刘备的出生家
刘备以仁慈宽厚著称,被认为是三国时期人缘最好的人物,很少招至骂名。不过在刘备身上也曾出现过一个不太好的称号,就是“大耳贼”。这
庞统不死刘备能不能一统天下呢?或许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其实问题所侧重的也不是庞统的个人才能到底有多出色,而是庞统死后所引
说起夷陵之战,相信大家也不会陌生了。这场战争是三国时期蜀国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是一场非常重要的战争。不过就是这么一场战争,刘
张飞在阵前醉酒,刘备听闻后大惊失色,诸葛亮却笑了,说主公不要大惊小怪,看我再送五十瓮佳酿让翼德喝个痛快!诸葛亮之所以慷慨送酒为张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问这个刘备当时携民撤离这个新野的事情,很多人比较好奇,这个一般人都是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的,那么当时跟随刘备一
军队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不论是繁荣昌盛的强大的王国,又或是穷困潦倒艰难自保的小国,都会有一只保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