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曹操用人唯才是举,只注重个人才能而忽略品德,这究竟是不是真的呢?恐怕这里面是有一些误解存在,曹操并非不注重品德,而是对人才的评判有一套自己的标准,和当时多数人所遵循的传统不太一样。如果只是看演义的话,可能会对曹操的认识有很大的偏差,所以想要了解真正的曹操,正史上的描述更加重要。下面就来分析下曹操的用人之道到底是怎样的,一起来看看吧。
曹操的很多谋士其实以前都是从袁绍那里过来的,比如郭嘉,比如荀彧,这些人为什么离开袁绍来投奔曹操呢?历史上的曹操能够成人之美,有容人之量,还有用人之识。
曹操对待人才有着海纳百川的胸怀。《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那么曹操是怎么成人之美的呢?
三国时期有个人物叫王修,是袁绍儿子袁谭的手下,后来袁谭被曹操打败,在战争中被杀。当时王修在外地负责运粮,听到袁谭的死讯,下马嚎啕大哭。然后王修骑着马去拜见曹操,要为袁谭收葬。
王修就说了,“我深受袁氏的恩情,现在我请求为袁谭收葬,之后就算把我杀了,我也无怨无悔!”曹操一听,这是义士啊,任用还来不及呢,怎么能杀了呢,就让王修为袁谭收葬,成全王修的忠义,后来还任命王修做官。
曹操在兖州时,有两个部将徐翕、毛晖。当时兖州大乱的时候,这两个人都背叛曹操。后来两个人亡命逃跑,去投靠东部的一个诸侯叫臧霸。臧霸最后归顺了曹操,曹操就命令刘备前去见臧霸,并让臧霸奉上二人首级。
这个时候臧霸就对刘备说:“以前我之所以能自立一方,就是因为我不会做这种事,去杀害投降我的人。我受曹操存命之恩,不敢违其命令。不过有意于王霸之道的君主应该以义相告,不宜威迫,希望刘将军能为我辞却这个命令。”
刘备回来以后就把臧霸的话告诉曹操,曹操叹息:“这正是古人仁德的做法,臧霸现在却能加以奉行,这也正是我的愿望啊。”于是曹操不仅不杀那两个人,反而还任命徐翕、毛晖做郡守。
我们大家都知道关羽千里走单骑。当时关羽不得已投降了曹操,之后在白马之战中斩杀袁绍的大将颜良,立了大功。在关羽斩杀颜良之后,将曹操给自己的金银财宝原封不动放好,挂印封金,就此离开曹军去找刘备。曹操的手下这个时候都要派人去追关羽,曹操及时制止手下,说道,“彼各为其主,勿追也。”关羽各为其主,不要追了,让他去吧。所以关羽离开曹操,曹操的手下并没有追杀关羽。曹操一句各为其主,成就了关羽千里走单骑,义薄云天的美名。
无论王修、臧霸还是关羽,他们的举动都是义举。曹操成人之美,其实就是成就别人的美德和义举。曹操成就了别人,别人也自然会来报答曹操。王修虽然以前是曹操敌人袁谭的人,但是后来曹操把自己的都城邺城交给王修管理,王修赏罚分明,把地方管得特别好。不仅如此,有一次都城发生叛变,王修是第一个带着兵马赶到的。臧霸也是一样,在官渡之战的时候,臧霸集中兵力抵挡来自青州方向袁绍的进攻,后来成为魏国的镇东将军,三朝元老,到了曹操孙子曹睿做皇帝的时候才在任上病亡。
官渡之战之后,曹操在袁绍军中发现大量书信,都是自己的将领和袁绍往来的书信,也就是说很多人吃着曹操的饭,心里想着砸曹操的锅,这个时候曹操怎么做的呢?曹操下令把这些书信全给烧了。曹操说了这么一句话,“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那个时候,我都不能自保,况且诸位呢?这一把火烧掉的不仅仅是书信,烧掉的还是过去的是是非非。
这个事情说明什么?说明曹操是个非常大度的人。
历史上做过这件事的人不止曹操一人,总共有三人,而且这三人都是开国皇帝。其中一位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刘秀当时在中国北方和王郎决战,最后攻破邯郸,得到上千文书,全是自己手下和王郎联系的书信。刘秀看也不看,把所有的将军召集起来,然后把书信全都拿出来,这个时候那些将领估计心里凉了半截,只见刘秀一句话也不说,点起一把火,把这些书信全给烧了,然后说了这么一句话,“令反侧子自安”,就是你们之前那些因为写了信件而辗转反侧,内心不安的人,现在你们可以安心了,我刘秀既往不咎。
还有一位做过这个事情的人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开国皇帝萧道成,萧道成这个人是个大胖子,史书记载“腹大如瓠”,就是肚子和葫芦一样,圆鼓鼓地翘起来。当时有个大臣刘休范叛乱,萧道成就前去平定刘休范的叛乱。当时叛军声势浩大,很多官兵都暗中和刘休范通信,暗中勾结。萧道成的军队攻克叛军营垒,缴获数千份这样的“投名状”,萧道成二话不说,立即全部烧掉书信,然后登上城楼,高声对众人说:“刘休范父子日前已被杀死,尸体就埋在南山之下。我是平南将军萧道成,各位好好看清楚了。你们递给叛军的名帖早被我烧了,不要担心了,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吧。”
曹操、萧道成、刘秀都是一代明主,开国皇帝,四个字形容他们的行为,就是既往不咎。既往不咎说起来容易,但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有人就做不到既往不咎,谁呢?袁绍。
袁绍手底下有个谋士叫田丰,田丰在官渡之战之前劝阻袁绍不要和曹操打,袁绍认为田丰阻塞军心,就把田丰关起来。等官渡之战失败了,袁绍回到老家第一件事就是把田丰给杀了。
袁绍说了这么一句话,“唉,我不听田丰的话,打了大败仗,让天下人耻笑。”然后就把田丰给杀了。袁绍不听田丰的建议吃了败仗,反而怪罪田丰,把田丰杀了,肚量之小实在让人叹息。
反观曹操对于背叛他的人也是非常宽容的。曹操有个手下叫魏种,是曹操亲自提拔举用的,结果后来兖州叛乱,曹操就对身边人说了,别人可以叛变,但是我知道魏种的为人,魏种一定不会背叛我的。没想到魏种真的就叛逃了,曹操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生气,说道,“你魏种有本事逃到天涯海角,要是让我找到你,有你好看!”等后来曹操生擒魏种,曹操叹息了一下,“唉,魏种这个人还是很有才干的。”曹操又亲自为魏种解开束缚,任用他做官。
曹操这一辈子啊,其实背叛曹操的人不多,基本都集中在兖州这个时期了,比如我们今天说的徐翕、毛晖、魏种,还有一个人叫毕谌,当时在兖州也给跑了。《三国志》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说在兖州之乱的时候,毕谌的老母亲、妻子被张邈给劫持了。没办法,曹操当时送毕谌离去,说,“你老母亲在张邈手里,你还是离开我吧。”毕谌当时非常感动,表示我虽然离开曹公您啊,但我绝无二心。曹操也非常感动,哭得一塌糊涂。
等毕谌离开曹操,就把这话忘了,找到老母亲也不回来了。毕谌先是投奔张邈,后来又投奔吕布。后来可好毕谌被曹操给抓了,大家都非常担心,觉得这次毕谌八成是在劫难逃了。谁知道曹操说了这么一句话,“一个人如果对父母孝,那一定会是个忠臣,你这样的人就是我要的。”然后曹操还封他做鲁相,“鲁国缺人管理,毕谌你去最合适。”
类似的还有陈琳,我们都知道陈琳写了个讨曹檄文把曹操祖宗三代骂了个狗血淋头,曹操不以为意,后来还重用陈琳。曹操晚年经常头疼,有一天发病,非常难受,正好在读陈琳的文章,陈琳这文章写得实在是太好了,曹操读到精彩的地方就不觉得自己头疼了,高兴地跳了起来,“陈琳把我头痛治好了!”
所以我们看历史的曹操,确确实实是个大气、有肚量的英雄,有句话叫“宰相肚里能撑船”,用来形容曹操再合适不过了。
曹操不仅能成就别人,能容忍别人,还有用人之识。说到曹操用人,就不得不提曹操的《求才令》。曹操先后三次颁布《求才令》,广招天下的贤才。《求才令》有这么一句话,“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你们要替我发掘那些出身低下被埋没的人才,只要有才能,我都希望能得到并任用他们。三次求才令一出,就是希望天下的人才不要有任何顾忌,都来投奔自己。
但是对于曹操这三次《求才令》,后世有一种比较极端的解释。一些人认为曹操求才不求德,不看中人的品德,这种说法是偏颇的,并不是曹操真正的本意。
曹操《求才令》的第一个意思是,有很多人才特立独行,他们的行为不被当世人理解,世人认为他们品行不端,或者是有人造谣,使得他们名誉不好,曹操眼里这样的人依然值得任用。在《求才令》中曹操提到“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着千载”。就是说韩信这个人,小时候胯下之辱,所以很多人瞧不起他,其实他是个大勇之人,最终成就了王业,流传千古。像韩信这样的人,我曹操愿意任用。
而在现实中,曹操确实是这么做的,曹操手底下有很多人才的行为被认为不端。比如著名谋士郭嘉,郭嘉从小“不与俗接”,平时不和普通人交往,后来做官也是我行我素,不讲礼仪。曹操手下有个官员陈群,陈群就看不惯郭嘉。认为郭嘉行为不点检,好几次在朝廷之上,当众训斥郭嘉,郭嘉自己倒是神态自若,依然我行我素。但是曹操不以为意,依然非常重用郭嘉,因为郭嘉虽然不服礼教,但非常聪明,是个人才。
曹操的第二个意思是,很多人才出身卑微,这种人只要有才我就重用。曹操在《求才令》中提到“萧何、曹参,县吏也”。就是说萧何、曹参两个人出身低微,但是依然是栋梁之才。所以英雄不问出处,出身再差也没有关系。
曹操确实说到做到,曹操的手下很多人出身都很不好,比如于禁和乐进,这两个人都是曹操手底下的猛将,他们以前是干啥的呢?于禁以前是当小兵的,乐进是“帐下吏”,说白了就是个跑腿的,连个士兵都不是。再比如说毛玠,就是给曹操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的人,毛玠出身也不好,县吏,所以曹操用人不看出身。
曹操的第三个意思,就是你哪怕是投降过来的,也没有关系,我也用你。求才令有这么一句话,“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就是说管仲这个人以前是齐桓公的敌人,曾经弯弓射箭射中过齐桓公,但是齐桓公依然重用管仲,成就一番霸业。曹操也是如此,对待投降自己的人也是重用,比如张辽、徐晃、张郃。张辽以前是吕布的人,徐晃是杨奉的人,张郃是袁绍的人,但是到了投降曹操以后曹操都重用。曹操是非常看重张辽的,史书上记载,有一次张辽出征归来,曹操亲自出城迎接张辽,接到自己车子里,两个人一起回城,以示张辽的尊贵。
所以我们看,曹操并不是说一味的不追求道德,曹操的求才令是有特定语境的。曹操对有才的人求才若渴,对于道德高尚的人更是非常喜欢。曹操手底下很多受到重用的人为人都非常正直,道德都非常高尚,比如毛玠,比如王朗,比如华歆,比如崔琰。
论语有这么一段,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就是有人问孔子,政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啊?孔子就说了,你身边的人高兴,远方的人来投奔你,这就是最高境界。我们说曹操能够成人之美,有容人之量,还有用人之识。真的做到了“近者悦,远者来。”
怎样使用人才对战事而言非常重要,得天下的策略便是使用人才的策略。三国中曹操是会用人才的典范。曹操确实是爱才,因而,任人唯贤、知
曹操,东汉末年最为著名的军阀,死后被追封为“魏武帝”。对于曹操的墓地在哪里这个问题,想必大家都很好奇。这与一个传说有关,那就是曹
华佗,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医神,在《三国演义》中,他的医术更加是被描述得高深莫测,例如关羽中箭感染过后,便是华佗帮着关羽刮骨疗伤的。后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刘备在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诸侯国的首领,毕竟刘备刚开始是到处投靠人,同样也投靠过曹操的旗下,但是后来刘备在曹操
说到张鲁这个人,可能有些人并不熟悉,再三国中,刘备夺下益州之后就有打算要把张鲁给拉拢过来。可是没想到的是,这个张鲁直接投降到南下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曹操这个人,那可是一个生性狡诈,而且非常多疑的人。毕竟他作为三国第一奸雄。对于很多人都是不相信,不信任的
看过三国的朋友们都知道,刘备借着截击袁术的时机向曹操请求出战,于是刘备就逃出了曹操的控制。直到杀死了车胄算是彻底跟曹操撕破了
说到刘备在三国的身份,大家应该都非常清楚,不仅仅是蜀汉领头人,更是一名英雄好汉,人人都非常敬重的。可是刘备的两个女儿被曹操的侄子
在三国中,曹操作为一代枭雄,真的是让大家很是敬佩。他的手下更是有很多非常厉害的武将。比如说张辽,夏侯惇等等。这些都是在三国一等
说到曹操在三国的地位和能力,大家应该都非常清楚,作为曹魏的领导人,他的雄心壮志可是非常的宏伟,毕竟是一代枭雄。可是就是这样一位枭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曹操在三国历史上一直都是以精明著称的,正符合了他所说的“只许我负天下人,不许天下人负我”。不得不说,他在谋略
三国枭雄曹操,他一生当中有着25个儿子,其中最小的儿子叫做曹干。在曹操临终的时候,这孩子才仅仅5岁。因为曹操暮年的时候非常疼爱曹
说到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那可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的一个,这场战役可是刘孙联盟一起对抗曹操的。最后曹操战败。不得不说,这场战役之
说起曹操,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出身于宦官之家。曹操的爷爷是东汉末年非常出名的宦官曹腾。那么问题就来了
说到刘备旗下的五虎上将,大家应该都知道,每一个都是非常厉害的。那么曹操旗下有哪些非常强力的猛将呢?大家所熟知的,就是夏侯惇,张辽,典
曹操的执法对儿子算是很宽容的,但是对儿子身边的人却是没那么宽容的。曹植这位被曹操赐死的老婆姓崔,是当时非常著名的清河崔氏的女
实际上,马腾并非故意去曹操那里当人质,而是他自己决定归顺曹操的。当时关中一带被军阀割据,其中马腾和韩遂势力最大。曹操派钟繇劝说
曹操在立嗣问题上一度犹豫不决,当时最有可能被选为世子的人有曹昂、曹丕、曹植和曹冲。因为曹昂和曹冲都不幸早逝,所以后备人选就剩
在三国时期,当时想要当个什么官,可没有科举什么的。举孝廉差不多就是大多数人唯一的渠道了,这品德、身世、孝任,那是少一个都不行的。
赤壁之战对于曹操、刘备、孙权三方来说,都是一大转折点。吴蜀联军在赤壁之战重创曹操后,刘备拿下部分荆州,然后对益州发起攻势。另一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三国历史上,曹魏的势力确实是非常的庞大。而且对于曹操而言,他手里的资源可以说是比刘备和孙权都要多。曹操一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关羽这个人在三国历史上,一直都是一个非常中忠义的人。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个关羽虽然是蜀汉的人,但是曹操对他非常
说到这个周不疑,可能很多人对这个人并不是很熟悉,他在当时可是和曹冲齐名的,都是年少聪慧,可以说是一个天才吧。但是这个周不疑并没有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历史上曹操这个人,对他评价也是褒贬不一的。毕竟曹操在历史上确实是有很多事情做的确实是让人容易引起争执
说到荀彧和曹操之间的关系,大家应该都知道,荀彧对于曹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荀彧帮助曹操打了很多次仗。但是后来荀彧对曹操产生了
相信大家应该都直到曹操的脾气,他就是一个“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能天下人负我”的人,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可能容忍别人对他的辱骂或者说
说到陈宫,大家应该都知道,他最早的时候是和曹操一起的,而且是他手下非常著名的谋士,但是最后还是离开曹操,甚至是背叛了曹操。为什么到
说到这个陈宫,他可是曹操身边一位非常资深的谋士了。在三国时期,不管是蜀国还是魏国或者是吴国,都有很多非常厉害的谋士。这个陈宫,在
说道高顺、张辽、臧霸,相信看过三国的朋友对这几个人肯定不陌生了,这三位都曾是吕布账下大将,不过他们结果却不同。熟悉历史的对吕布
说到这个高顺,大家应该都知道,他可是吕布手下的大奖,而且在当时东汉末年也是非常厉害的人物。后来,吕布被曹操擒获之后,高顺也一同被抓
说到这个朱灵,相信大家应该都并不是很熟悉,毕竟他最开始的时候是袁绍的手下,不过后来在曹操和袁绍之间做选择,这个朱灵最后选择了曹操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许褚和这个典韦的事情,很多人也都发现了,那就是许褚和典韦其实都是曹操的保镖,但是这个许褚和典韦最后的待遇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羽这个人在三国中可以说是非常强力的了。他作为忠义的化身,在大是大非面前,可以说是非常的坚定。但是关羽的实
说到三国时期的曹操,大家应该都知道,他是一个“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可天下人负我”的人,这么生性多疑的一个人,却对司马懿似乎没有看穿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东汉末年的时候曹魏的政权可是非常的稳定。不过对于曹操来说,司马懿可是非常忠心的。但是除了曹操和曹丕之外
古代皇帝死后,曾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功臣,便可拥有配享太庙的待遇,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份荣誉。那曹操的太庙是有二十六位大臣配享,只是这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夏侯惇,他作为曹操手下的武将,可以说曹操对他可是非常的喜欢和重视。对于曹操而言,他非常喜欢人才,而且最重要的是
曹操有没有建立魏国,这个问题要分开来看,建安十八年五月(公元213年),曹操被汉献帝封为魏公。公爵在汉朝只有皇室才有资格,外姓是没有
说起貂蝉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关羽描写貂蝉的版本也是非常多的,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三国演义》了。在演义当中,貂蝉是王司徒王允
说到三国历史上的吕布,那可真的是一位猛将,基本上在三国里面无人可挡。但是最后这样一位骁勇善战的武将还是落到了曹操的手上,只是吕
长坂坡一战中。赵云从深夜战到天明,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张郃和赵云交手十余回合,就打的赵云夺路逃走,如果不是阿斗的神光吓退了张郃,赵
说到三国将领田豫,他是在刘备投奔公孙瓒的时候加入到刘备的阵营中。但是在刘备阵营的这段时间,田豫也是有很多想法,所以才有了后面投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曹操临死前杀了杨修这个事情,但是很多人肯定都很好奇,为什么曹操不杀司马懿呢?毕竟司马懿的野心可是非常明显
长坂坡一战是赵云的成名之战,当时赵云为了救刘备儿子阿斗,在曹操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其勇武程度就连曹操都感到敬佩不已。其实曹操本
曹操本有机会完成全国一统,但是赤壁之战和汉中之战的失败,使得曹操生前没能达成这一目标。三国鼎立局势成型后,虽然曹魏实力要强于吴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司马懿在曹家可以说是忍耐了很长时间,但是实际到了之后就开始准备他的夺权计划,然而在司马家族夺权的时候,曹操的
曹操之所以将他的三个女儿都嫁给汉献帝,其主要原因是为了控制住汉献帝。不允许有其他姓氏的女性在后宫从政,毁了他的伟大成就。这种
曹操用人只有四个字“唯才是举”,只要是能力突出者便可得到提拔和重用,也正是因为如此曹操身边的人才才能络绎不绝,和东吴、蜀汉相比
说到许褚和典韦,在三国里面都是响当当的人物,而且两个人都是武艺高强的人。他们都是曹操的手下,就是为了保护曹操的安全。而且在曹操
最近很多人在问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话说这个曹操死的时候他的5岁的儿子竟然喊曹丕为爹,嗯?这又是什么情况呢?怎么会有这样有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曹操是一个非常生疑的人。朱灵作为三国时期曹魏的名将,虽然之前是袁绍的手下,但是后来归顺了曹操。但是就算是归
说到典韦,大家肯定都是非常熟悉的了,他也算是三国里面非常出名的一位武将了,出了名的勇猛。同时也是曹操手下非常得力的武将,而且曹操
说到这个孔融,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吧?毕竟《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是我们从小都有学习的。只不过关于这个故事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小编
因为曹洪比较小气,当初曹丕向曹洪借钱,受到刁难,便记恨在心,所以要杀曹洪。此外,曹丕也可能是为了排除异己,巩固皇位,所以要杀曹洪。不过
说到曹洪,大家应该都知道,他是曹操的堂弟,他和曹操一起打仗期间,一共救过曹操两次命。所以不管怎么说,曹洪也算是对曹操有救命之恩的,曹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曹操,他可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爱惜人才之人。对于人才的招揽一直都是非常的用心,但是就是为人太过用于心机,所
自古以来就有“一个好汉三个帮”的说法,可见即便是再有能力的人,也需要有足够的帮手才可以,尤其在古代,想要做成一番事业,就需要在身边
三国人物中,司马懿在曹魏隐忍一生,最后取代了曹魏,并将天下收入司马家囊中。司马懿侍奉过曹操,曹丕和曹睿,但是都没有过非分之想,没有造
说到三国时期的铜雀台,是曹操修建的。当时的铜雀台被现在后人认为是曹操金屋藏娇用的,但是曹操一生还是比较简谱的,为什么会建立一个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问这个孙权的一些事情,大家估计也都发现了,那就是这个孙权其实比曹操还有刘备多活了好多年的,但是最后大家或许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