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每一个朝代,最终都走向了灭亡,但是每个朝代灭亡的原因却并不一样。而且能够颠覆一个王朝,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原因就可以的,除非具有足够强大的破坏力。那你知道唐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吗?唐朝灭亡也是有很多原因的,除了人为的之外,自然因素同样也是非常重要而不可忽略的。那么如果从自然因素来说,天气的变化和唐朝的灭亡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为何有很多人认为唐朝其实是亡于天气的变化?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当第一场雪降临长安城的时候,唐玄宗和所有人都觉得,这个冬天,似乎来得比较早。
这是大唐开元二十九年九月丁卯日(741年10月21日),这场初雪,相比长安城的往年,提前了约38天。
唐玄宗没有意识到的是,大唐帝国在从618年建国后,持续100多年的暖湿气候,将以这场初雪作为标志,此后逐渐走入冷干气候,并掀起一场帝国的剧变。
随着开元盛世进入最后一年的尾声,寒冷的气候,也给北方游牧的契丹和奚族带来了剧烈的冲击,他们开始频繁南下冲击大唐帝国的边疆,于是,就在这场比往年明显提早的初雪之后的第二年,大唐天宝元载(742年),40岁的安禄山被正式任命为东北边疆的平卢节度使,13年后(755年),在东北掌权多年的安禄山,将带领手下的兵士和契丹、奚族的叛胡,掀起一场几乎摧毁大唐帝国的动荡。
没有人意识到气候转型的隐性效应和巨大威力,但大唐帝国,即将因为气候转冷和诸多综合因素,逐渐走上毁灭的冬天。
在中国的历史性气候循环中,曾经出现过四个寒冷期,分别是东周(春秋战国)、三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两宋、明末至清朝共四个气候冷干时期,而与之相对应,则是中国的王朝动荡以及北方游牧民族在天灾人祸之下、不断南下冲击农业民族领地。
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葛全胜看来,第三个寒冷期的分界点,如果仔细追溯,开元盛世最后一年(741年)的这一场明显提前一个多月的初雪,显然是值得关注的标志性事件,在此后,大唐帝国逐渐进入冷干寒冷期,尽管中间有短暂的暖湿回温,但并未改变此后整体的寒冷趋势。
此前在隋末时期,中国气候在南北朝末年暖湿多年后,再次转入干冷时期,先是582年,突厥由于北方干冷天灾入侵,隋军组织反击,“士卒多寒冻,堕指者千余人”;到了589年,当年杨广被立为皇太子,“其夜烈风大雪,地震山崩”;到了600年,“京师大风雪”;609年,隋炀帝至青海攻吐谷浑,“士卒冻死者太半”;612年,“(隋炀)帝亲征高丽,六军冻馁,死者十八九”。
尽管隋炀帝滥用民力激发民变,但仔细考察隋朝末年的气候记载,可以发现,隋朝末年的气候明显属于干冷时期,以致来自东北和西北的少数民族南侵压力增大,而内部的自然灾害和政治失措,种种压力叠加,最终促成了隋朝的灭亡。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后,得益于此后持续一百多年的气候暖湿时期,加上李渊父子的经营,大唐得以逐渐平定四方势力,建立起了一个统一帝国,这时期,荔枝在四川的多点广泛种植和进贡长安,是唐朝前期气候暖湿、帝国平稳安乐的重要表现。
对于大唐帝国这座暖湿的气候,多次吃过荔枝的诗人杜甫深有体会。就在戎州(今四川宜宾)的一次宴会中,杜甫写道:“座从歌妓密,乐任主人为。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
对此,中唐诗人卢纶(739-799年)也对盛产荔枝的四川印象很深刻,在《送从舅成都县丞广归蜀》 诗中,卢纶写道:“晚程椒瘴热,野饭荔枝阴”
由于毗邻关中地区长安城的唐代四川盛产荔枝,这就使得杨贵妃拥有了吃荔枝的可能,因为以当时的交通和保鲜条件,遥远的两广岭南地区的荔枝,根本难以保质保鲜的送到长安,所以当大唐帝国逐渐衰落以后,中晚唐诗人杜牧还感慨地回忆唐玄宗当年兴师动众,为杨贵妃进献荔枝时说:“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实际上,由于唐朝前期气候温暖,因此有19个冬天,大唐帝国长安城,是不下雪的。
那时候由于气候温暖,长安城中还种植柑橘,而在今天,关中地区寒冷的气候,使得最低只能经受零下8度寒温的柑橘,早已无法适应生存。《酉阳杂俎》就曾经记载,天宝十载(751年),长安皇宫中的橘子树结了150多颗大橘子,唐玄宗为此还吩咐将他们都分送给大臣们。
但大唐帝国的气候正在逐渐逆转,以梅花为例,唐代的长安和华北、西北一带广泛种植梅花,诗人元稹就曾经在和好友白居易游览曲江池后,赋诗《和乐天秋题曲江》:“长安最多处,多是曲江池。梅杏春尚小,芰荷秋已衰。”
梅花最低只能经受零下15度的寒温,在安史之乱前暖湿的气候中,梅花开遍了长安城,但随着气候的逐渐转冷,进入五代十国两宋的寒冷期后,到了北宋时期,北方很多人已经不认识梅花了,以致大才子、江西人王安石曾经写诗笑话说,北方人到了南方,第一次看见梅花不认识,还以为是杏花:“北人初不识,浑作杏花看”。
拥有荔枝、柑橘和梅花的大唐长安城是幸福的,而这种幸福,即将因为气候的逐渐逆转而消失。
根据气候学家推算,大概在公元650年的唐朝初期,至中唐时期的公元800年,这一时期唐朝的平均气温,约比今天高1.2摄氏度;公元800年以后,唐朝总体平均气温低于现今平均温度,其中在唐朝末年的公元880年,更是比今天低了0.6摄氏度。
安史之乱前夕的唐人,没有现今记录气候的先进技术,但他们从长安城不断提前来到的大雪中感受到,气候,确实明显变冷了。
而在冷湿气候的不断加重下,自从东汉初期王景治理黄河后,已经相对平静了700多年的黄河,洪水泛滥的次数也在不断增加。
以公元741年的这场早到一个多月的初雪为标志,唐朝的气候开始逐渐进入了冷湿时期,由于降水不断增多,加上人口剧增、砍伐森林、水土流失等因素的多重作用,到了唐朝中期以后,黄河泛滥的次数日益增加。
根据史料统计,在唐朝初期的7世纪,黄河的决溢是6次,到了中唐时期的8世纪是19次,到了晚唐时期的9世纪是13次,在冷湿气候降水增多的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黄河在唐代明显进入了泛滥期,其中从公元746年到905年,黄河大概每10年就会决溢一次,对此主要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诗人孟郊(751-814年)就在《泛黄河》中写道:“谁开昆仑源,流出混沌河。积雨飞作风,惊龙喷为波。湘瑟飕飗弦,越宾呜咽歌。有恨不可洗,虚此来经过。”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频繁的河患使得大唐帝国疲于奔命,但唐人不知道的是,气候之手的运转,正在逐渐摧毁大唐帝国的国运,与冷湿气候导致降水增多、黄河频繁泛滥相对应,在东北的边疆,冷湿气候导致的频繁大雪和自然灾害,也使得游牧的契丹和奚族不断南下入侵掠夺物资。
帝国的东北边疆压力不断剧增,与此同时,受到唐玄宗信任的安禄山则倚靠着东北的局势不断增加势力,到了安史之乱前夕,在东北边疆拥兵20万的安禄山,已经身兼平卢、范阳和河东三镇节度使,尽管不断有人提醒唐玄宗说安禄山可能叛乱,但唐玄宗都置之不理。
于是,就在大唐天宝十四载(755年)农历十一月,借助大唐不断转冷的冬天,安禄山带领着15万不同民族的骑兵、步兵从范阳起兵造反,从而掀开了此后改变大唐国运的安史之乱(755-763年)的序幕。
到了天宝十五载(756年),唐玄宗在安史叛军的凌厉攻势下仓惶逃亡四川,史书记载说,这一年九月十九日,四川已经“霜风振厉,(朝臣们)朝见之时,皆有寒色”,看到大臣们农历九月就已被冻得瑟瑟发抖,唐玄宗于是下令改变旧制,允许朝臣们穿着衣袍上朝。
根据史料记载,从公元741年提前到来的初雪开始,大唐帝国的平均气温,大概比此前的一百年下降了1摄氏度,在农业时代,不要小看这小小的1摄氏度,它的结果就是造成北方严寒,对草原等植被造成损害,从而导致牲畜承载能力降低、人地关系不断趋于紧张,在这种情况下,畜牧业难以维持的北方游牧民族,开始不断南侵。
葛全胜等气候学家则认为:“安禄山所辖三镇(平卢、范阳、河东)由于地处中国农牧交错带,其农牧业生产对气候变化极端敏感,当季风强盛,雨带北移,所辖区内雨水丰盈,农作有依。反之则旱灾连片,农业歉收。天宝年间,平卢、范阳、河东三镇干湿变率明显偏高,旱灾频发,导致民众生存环境持续恶化,这可能使得安禄山得以借口中央政府赈灾不力而公开反叛朝廷。于是羁縻于幽州、营州界内无所役属的东北降胡甘心受其驱使,南下为祸中原。”
到了763年,尽管安史之乱平息,但大唐帝国的气温也在不断缓慢下降,史书记载,765年正月,长安城“雪盈尺”;766年正月,“大雪平地二尺”;767年十一月,长安城“纷雾如雪,草木冰”;769年夏天,长安城“六月伏日,寒。”
就在这种气候不断逆转的寒冬中,诗人杜甫,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就在临死前一年的769年,诗人杜甫流落到了潭州(今湖南长沙),起初,他以为潭州并不下雪,还高兴地写诗说:“湖南冬不雪,吾病得淹留。”
但实际上,当时就连长沙也不断大雪了,于是到了769年冬天,杜甫又写诗说:“朔风吹桂水,大雪夜纷纷。……烛斜初近见,舟重竟无闻”“北雪犯长沙,胡云冷万家。随风且开叶,带雨不成花。”
在南方,大唐帝国不断转冷的气候加上病困,最终彻底击倒了诗人杜甫,就在到达长沙后的第二年,公元770年,杜甫最终死在了由潭州前往岳阳的一艘小船上。
盛唐最后的荣光,最终也死于严寒之中。
对于这种不断转冷的气候,唐德宗也感觉到了异常。
贞元年间(785-805年),唐德宗就下令将唐朝此前定下的月令“九月衣衫,十月始裘”提前一个月。
随着气候的转冷,部分原来分布北方的野生动物,也在不断退却。在唐代以前,犀牛是曾经广布中国北方的大型哺乳动物,然而随着人类的猎杀和森林的砍伐减少,加上气候的转变,犀牛从中唐时期开始,已经难以在北方见到了。
于是,位处今天东南亚地区的环王国,特地向唐朝进献了一只犀牛,对此诗人白居易(772-846年)就曾经在《驯犀-感为政之难终也》诗中写道:“驯犀驯犀通天犀,躯貌骇人角骇鸡。海蛮闻有明天子,驱犀乘传来万里。一朝得谒大明宫,欢呼拜舞自论功。”
曾经北方地区平常之物的犀牛,如今转眼成为了蛮夷进献的珍稀野兽,但就是这只犀牛,也难以抵挡长安不断变冷的冬天。到了唐德宗贞元十二年(796年)十二月,唐德宗“甚珍爱之”的这只犀牛最终被冻死,那个月,长安城内“大雪甚寒,竹、柏、柿树多死。”
值得关注的是,796年的记载中,关于竹子被冻死的记录也不可忽略。在唐朝的中前期,由于气候相对暖湿,因此中原地区仍然存有大规模的竹林,唐朝甚至设有专门的司竹监管理竹林事务。但随着气候不断转冷和人类滥砍滥伐,到了北宋初期,由于当时竹子在北方已经难以存活,大规模竹林在北方更是趋于消失,最终,司竹简这个政府机构,也在北宋时被撤销。
喜欢暖湿气候的动植物在北方不断退却,反映的正是唐朝时气候不断趋于变冷的事实,在这种背景下,诗人白居易写下了《放旅雁》:“九江十年冬大雪,江水生冰树枝折。百鸟无食东西飞,中有旅雁声最饥。雪中啄草冰上宿,翅冷腾空飞动迟。”
酷雪寒冬,大雁觅食艰难饥声动人,与此同时,因为气候转入冷湿、天灾频发、国力虚弱的大唐帝国,内乱也持续不断。
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由于洪水泛滥过后,“江东大疫,死者过半”,在饥荒、瘟疫和军需物资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唐军内部爆发了王元振之乱;到了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由于大旱过后蝗灾爆发,以致“米斗千钱”,此时唐朝中央又征发河中地区兵士讨伐吐蕃,由于军需没有到位,于是士兵们又发动河中之乱。
在这种气候转变,导致灾害频发,加上唐朝中央国力衰弱、赈灾不力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唐朝的内部动乱不断演化,到了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泾原镇士兵被征发前往平定藩镇叛乱,但结果唐朝中央由于财力困窘,却没有好好招待,以致泾原镇士兵一怒之下攻入长安,唐德宗不得不狼狈逃出长安,史称泾原兵变。
而在受到气候变化影响最为明显的黄河中下游、淮河下游和长江下游,兵乱也不断发生,据统计,从850年到889年,伴随自然灾害的不断增加,唐朝的兵变也不断发生,这一时期,唐朝共有多达26次兵变发生,这里面,都有着气候变化的推波助澜作用。
在气候变化,冷湿气候与冷干气候的交织影响下,大唐帝国在河患严重之外,旱灾和蝗灾也相继而起。
安史之乱(755-763年)以后,唐朝的蝗灾开始明显加剧,其中公元783-785年连续三年大蝗,836-841年连续六年大蝗,862-869年连续八年大蝗,875-878年连续四年大蝗。
在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政治治理失控、蝗灾四起的背景下,唐朝咸通九年(868年),由于唐朝政府财政拮据、克扣兵士,长期在桂林戍守的徐州、泗州兵八百人因为超期服役却不能返乡,随后发动兵变,并拥护粮料判官庞勋为首北归,这支叛变的军队在抵达淮北地区时,刚好碰上江淮流域连续多年蝗灾,加上当时再次水灾,“人人思乱,及庞勋反,附者六七万”。
由于水旱蝗灾并起,无数失去生存依托的灾民纷纷投靠庞勋的部队,使得庞勋的军队迅速扩张到了二十万人,尽管遭遇唐朝和各路藩镇的强力镇压最终失败,但庞勋领导的桂林戍卒起义,也在蝗灾的助力下迅速扩散。
庞勋失败后,唐朝境内的蝗灾继续蔓延,到了乾符二年(875年),唐朝境内的蝗灾更是“自东而西,蔽日,所过赤地”,面对这种遍布整个帝国北部的大蝗灾,唐朝的官僚群体却忽悠唐僖宗说,蝗虫全部自己绝食,“皆抱荆棘而死”了,为此,当时几位宰相还向唐僖宗祝贺说这是上苍有灵。
面对当时大规模旱灾和蝗灾蔓延的局势,当时有百姓向唐朝的陕州观察使崔荛哭诉旱灾、蝗灾之巨,没想到崔荛却指着官署里的树叶说:“此尚有叶,何旱之有?”然后将请求赈灾的百姓暴打一顿了事。
在这种大规模旱灾、蝗灾相继侵袭,唐朝整个官僚集团却从上到下不闻不问的情况下,“州县不以实闻,上下相蒙,百姓流殍,无所控诉”,于是,整个唐帝国内部,人民开始“相聚为盗,所在蜂起”。
当时,唐末气候寒冷导致旱灾频发,而位处今天山东地区的郓州、曹州、濮州,由于靠近黄河“河泛、滨湖、内涝三类蝗区兼有,是理想的蝗虫发生基地”,这就使得这一地区在气候变化的干扰下受灾尤其严重,于是,就在蝗灾肆虐的乾符二年(875年),王仙芝在蝗灾最为严重的濮州(今山东鄄城)领导发起了一场为时三年之久的大规模农民起义,王仙芝在878年被杀后,他的余部又继续投靠黄巢。
而黄巢大规模起事的这一年(乾符五年,公元878年),正是唐僖宗时期蝗灾最为严重的一年,对此,唐京西都统郑畋在其讨伐黄巢的檄文中就写道:“近岁螟蝗作害,旱暵延灾,因令无赖之徒,遽起乱常。虽加讨逐,犹肆猖狂。”明确指出蝗灾正是直接激发王仙芝、黄巢起事的重大背景。
旱灾、蝗灾频发,其根本原因,正是气候变化的推手所致。
到了884年,黄巢之乱最终被平定,但几乎纵贯中国南北,从山东一直打到广东、又转入陕西、占领长安的黄巢军队,也使得在唐末一度出现宣宗之治(847-859年)、原本略有回光返照的大唐王朝,转入了彻底的动荡和衰败,此后,藩镇割据更加肆无忌惮,人民四散流离,帝国哀嚎之声不断。
在这种气候变化和人为动乱的交织作用下,咸通八年(867年),也就是庞勋起义的前一年,终于考中进士的诗人皮日休,也在帝国的哀嚎声中,无意中碰到了一位以捡拾橡果谋生的老妇人,在《橡媪叹》中他写道:
“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冈。伛伛黄发媪,拾之践晨霜。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筐。几嚗复几蒸,用作三冬粮。……自冬及于春,橡实诳饥肠。吾闻田成子,诈仁犹自王。吁嗟逢橡媪,不觉泪沾裳。”在人民生路日益窘迫的艰难中,诗人皮日休最终出现在了黄巢的乱军之中,公元884年黄巢兵败后,皮日休最终不知去向。
在皮日休的晚唐哀歌中,大唐帝国关于气候寒冷、“米斗钱三千”、“人相食”的记录也不断见诸于书,到了唐朝的倒数第二年(906年),这一年闰十二月乙亥日,史书记载洛阳城中在“震电”之后“雨雪”。
第二年,公元907年,原本为黄巢部将、后来投降唐朝的野心家朱温,最终以武力逼迫唐哀帝李柷禅位,并改国号为大梁。
在气候之手的冥冥作用中,大唐,彻底陨落了。
隋唐的前面是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混乱的时代。1.隋文帝杨健是隋唐的开国皇帝。在位24年后,杨健恢复了汉姓杨;2.他对周边各族
唐朝是被朱温篡位灭亡的。1、在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逐渐衰弱,在中晚唐时期,皇帝已无实权,国家发生了藩镇割据的局面;2、公元907年,朱温
燕国可以称得上是战国时期最为弱小的诸侯国,哪怕占地面积甚少的韩国国力甚至都比燕国要更加强盛一些。可是,燕国的国家实力尽管弱小
明朝从立国之初,其正面北边先有蒙古,后有女真,变成明朝的仇敌。而在明朝的身后南方,先有倭寇,后有洋人,是明朝的安全隐患。终明一朝,一直
苏美尔人是两河流初期的居住中华民族。1、苏美尔人创建了苏美尔文明,是全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行为中最开始者;2、全世界已经知道最早
唐朝在中国历史上十分繁荣昌盛,百姓生活富足,可就这样一个强大帝国,也逃不掉被灭亡的结局。唐朝灭亡后,各势力政权逐渐壮大,继而出现了
唐哀帝李柷。李柷本名李祚,是唐昭宗李晔第9子。公元897年,李柷进封辉王。公元904年,佞臣朱全忠遣心腹蒋玄晖等人赶往洛阳市,弑杀了唐
清朝乾隆之前的统治者,收藏了众多玉玺,其中据说是有传国玉玺。这个所谓的传国玉玺,是秦朝秦始皇命令李斯将和氏璧雕刻成的。后来被子
秦朝,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王朝,通过七代国君及其臣子们接近一个半个世纪宵衣旰食的勤奋努力、数万将士血战沙场、成千上百
唐朝建立之初,以其神采奕奕的活力开辟了中国历史上自秦汉之后的又一个辉煌时代,但一经上层建筑发生了动摇,全部的潜在分歧难免不一同
唐代末期,因为中央与藩镇中间年年战争,向老百姓增加赋税、徭役,执政的宦官更为有恃无恐地仗势欺人,霸占土地,威胁恐吓,引发人民的极大不
从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的1206年开始算起,到1279年忽必烈创建元朝结束,只用了短短73年的时间,蒙古人从一个草原区域强国一路飞升成为
光绪帝不除掉慈禧的第一个原因就是慈禧不是那么容易杀的。皇宫里面戒备森严,而且她们吃的东西都是经过严格检查的,根本下不了毒。如
唐末,由于中央与藩镇、藩镇与藩镇多年的战争,增加了对人民的税收和兵役,掌权的宦官更加自信地欺负人民,占领土地,勒索金钱,引起人民极大
在现代人看来,李白和杜甫,是今人眼中最著名的两大诗人,他们在世人心中的分量可谓不相上下(可能还是李白傲娇一点),加上他们生辰年月相差
他俩是朋友,但李白比杜甫大,对杜甫来说李白算是亦兄亦友。一个盛唐一个晚唐,一个诗仙一个诗圣,诗仙由于环境好因此异想天开自由幻想豪
农户起义军围攻京城。十七日晚,崇祯帝与随身宦官王承恩走上煤山也称万寿山,今北京景山,远眺着城外面和彰义门一带的连天烽火,仅仅哀声
1、林雨申简介:请大唐好人()百度网盘在线查看资源,林雨申主演提取码:cggq导演:孙凯凯编剧:沙峰主演:张俊涵/尹旭/詹靖怡/张予曦类型:喜剧
1、人类正在消亡吗:人工智能和技术发展得越快越好,会不会导致人类加速灭绝?人工智能在科技上的发展,其实没有好坏之分,因为现在人类看
《唐朝诡事录》是由爱奇艺出品、长信传媒联合出品,郭靖宇监制,魏风华原著及编剧,柏杉总导演,杨旭文、杨志刚领衔主演,郜思雯、陈创、
云不器穿行唐朝电视剧叫作《唐砖》。这一部影视剧讲的是,云不器在沙漠遭受事故后穿越回到了大唐,意外卷入宫廷争斗后,历经的一连串爱
相信大家对于这个“脏唐臭汉”四个字并不怎么陌生,多多少少也都听过,但是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可是唐朝和汉朝在历史上都是出了名的
说到唐朝的安史之乱,大家肯定都非常清楚吧?毕竟这个安史之乱可是把唐朝给害惨了。而且安史之乱的元凶就是安禄山。一度让唐朝由盛转
相信很多朋友关注唐朝和宋朝的时候,中间相隔了一段时间,而且感觉过了很久,毕竟中间隔了五代十国。那么这五代十国一共经历了多少年呢
说到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士兵,大家应该都知道,都有他们各自的特长,比如说明朝的海军。那可是在历史上都非常出名的,还有就是唐朝的骑兵,那
其实唐朝时期的战神李靖就是我们熟知的神话传说人物托塔天王李靖的历史原型,也就是说他们确实是同一个人。而且在历史当中,托塔天王
都城是一个国家的心脏,都城若是被攻破了,那么就等于心脏破裂了,国家灭亡。而迁都就相当于是做心脏移植手术,这还要看身体的承受能力如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古代,皇宫里面的人员真的是有很多,而且很多人对于后宫诸多女人都无法分辨谁的地位高,谁的地位低。只知道都是皇
东汉末年之所以会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是因为蜀汉和吴国在赤壁之战中击败了曹操,此后两国长期处于盟友关系,共同对抗曹魏,因此才会有三国
《灭亡走进我家门》结局:卓东景睡着后,又1次来到了神之庭院见到了变为金智恩的少女神,现在的卓东景很感激少女神为她所做的一切,尽管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蜀汉灭亡是因为当时邓艾兵临城下,刘禅知道自己守不住,所以直接干脆出城投降,至此导致了蜀汉的灭亡。所以很多人也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唐朝在我国历史上综合实力最强的一个朝代,不管是在经济方面,军事方面,还是外交方面,都是非常厉害的,而且甚至是在世
对于养老这个问题,从古至今一直都是非常值得讨论的话题,毕竟孝顺和养老完全是一个道德问题,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人到底怎么样。正所谓“
最近在网上有看到一些人说这个清朝时期的一些民间故事,其中有一件让人非常的好奇,那就是有人说在大清灭亡之前大清是有发生三件怪时
了解李昪的朋友可能不多,他是南唐开国皇帝,而李昪的生平经历实际上挺励志的。李昪生于战乱年代,他凭借自己的聪明和努力,开启了仕途之
大家对于三国里面的关羽和张飞这两个人都是非常熟悉的,而且这两个人的性格是截然不同的,不过两个人都是那种非常讲义气,性子直的武将
最近不少的人也都在说这个陈胜起义还是很有意思的,有很多的故事可以说,但是大家也知道,最后陈胜建立张楚政权没过多久就灭亡了,那么很
对于秦朝的过早灭亡,有人认为是意料之内,有人觉得十分意外,好不容易一统六国,然而秦朝仅存在14年就被取代了。而秦朝之所以会衰落的如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秦朝,在历史上可是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不得不说秦始皇对于中国历史有着非常大的贡献,毕竟他可是“千古
说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排名第一的西施,相信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吧?大家可能只记得一句很经典的俗语“情人眼里出西施”。那么在历史历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问这个唐朝时期的事情,很多人想问了,唐朝当时在世界上排名第几呢?你像现在的美国是排名第一的,那么在唐朝时期,唐朝在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土木堡之变之后的事情,大家也都清楚,当时明英宗虽然被瓦刺人俘虏了,但是在瓦刺人那边还是过得非常的舒服的,相
最近很多人对南明还是有一点感兴趣的,毕竟大明朝灭亡后,南明这个小政权还是值得人去关注的,其实大家看南明历史的时候也都发现了,那就
南明朝廷根本上亡于内讧,各派系之间从来都没有同心协力过,内部不断在争权夺利,甚至是落井下石,此为南明小朝廷灭亡的根源。南明的覆灭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唐朝还是非常强大的,但是很多人说了,自己说自己强大定什么用,当时的世界承认不承认唐朝强大呢?当时唐朝在世界上
魏忠贤死后过了17年,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也就此宣告明朝走向灭亡。有一种这样的声音,称明朝此后快速走衰,和崇祯帝急于除掉魏忠贤有关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唐朝盛世的问题,很的人估计也都发现了,唐朝话说是有三大盛世的,那么这个唐朝三大盛世的顺序是什么呢?还有这个
最近很多人在问这个唐朝的三大之治是哪三个,还有这个唐朝的三次盛世的名称具体叫什么,这些个问题也还是非常的有意思的,也是值得大家
杜甫的《登高》相信大家都有读过了,这是我国历史上唐朝著名诗人杜甫所写,被后人誉为是古今七律诗之冠。我们经常会在一些穿越小说或
说到唐朝,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唐朝初期的时候,对于东西突厥都已经灭掉了。那个时候的大唐可以说是还是非常强盛的。但是在唐朝时期,除了
太平天国究竟是加速了清朝的灭亡,还是减缓了清朝的衰退?有关这个问题,各方是有不同的答案。不过太平天国给清政府造成了三点非常重
其实不仅仅是我们现代注重食品安全,古代同样很注重这个问题,出问题的惩罚力度,或许比大部分人想象中都要更高一些。古代食品种类没有
说到唐朝的诗人李白和杜甫,大家肯定都是耳熟能详的,他们俩的诗可以说是非常出名的,而且他俩是在当时最为著名的诗人,毕竟一位是诗仙,一
边塞诗是以自然风光,还有边疆地区军民生活为题材的诗词。那从三国时期,便已经开始有人创作边塞诗,到了隋朝逐渐兴盛,唐朝进入边塞诗的
大家都知道,在唐朝时期,那可是一个非常鼎盛的王朝。但是就是在这样一个时期,却又两位名将被处死,其中一位就是高仙芝。当时发生的时候
最近的欧洲洪灾是真的多啊,而且各个地方似乎都不太好过,很多人也都感觉到了,那就是天气很热很热了,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是不是预示着长
说到唐朝的骑兵,那可真的是一个非常自豪的一个事情,毕竟唐朝的骑兵确实是非常的厉害,而且是战功累累,并且还有很多以少胜多的战役。这
看过《神探狄仁杰》的朋友,可能会比较好奇,历史上狄仁杰和武则天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狄仁杰心中一直希望武则天能够还政李氏,但他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秦朝那可是盛极一时啊,秦始皇在位的时候,他可是被称之为“千古一帝”的。完成了华夏的大一统。但是后来秦朝灭亡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魏忠贤的死也非常的好奇,争议也非常的大,而且还有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魏忠贤话说如果不死的话,这个明朝是不会灭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