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在古代算是一个比较令人羡慕的朝代,虽然对外实力给人的信心不足,但内部各方面还是蒸蒸日上的。宋朝无论做什么都很讲规矩,也有着严格的流程把控,就连皇帝也不能例外。宋太祖想买个东西也要经过层层审批,这放在其他朝代可能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所以这次就为大家讲讲这个有趣的故事,开国皇帝一般都会树立自己的威严,但赵匡胤却偏偏杯酒释兵权,兵不血刃就解决了一件棘手事。可能他的这种性格也影响了宋朝发展的基因。
时间发生在北宋初年,故事的主人公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
这天老赵知道了后宫要补充一批熏笼(这玩意咱们大家肯定都用过,就是放在炭盆上的竹罩,可以用来烤火、烤衣服等),老赵一看自己用的也是时候更换一批了,于是赶忙吩咐采买机构给朕也买几个,朕手头上的都用旧了,换一批新的来!
结果左等右等等了少说好几天熏笼连影子都不见,赵匡胤这下生气了,莫不成在晃点朕?于是便吩咐了采购人员前来询问。
赵匡胤气势汹汹的询问为啥买个破熏笼要这么久?采购人员则一脸无奈的说咱们后宫如果要购买日用品,首先要给尚书省打报告,要是尚书省同意了呢,就把这个报告下发给本部,本部要是同意了呢,在下发到本曹,本曹觉得OK没问题下放到本局,而本局做好预算再上奏到本曹,就这样层层下放在逐级上奏,最后经过宰相批准才能够拨款采购进贡给您哪,这层层叠叠的部门下来最快也得好几天—“经历诸处,行遣至速须数日”。
也就是说老子身为天子买个熏笼还要经历一次U型的审批流程(从尚书省到本局,再从本局到宰相,但凡以上步骤有哪个不长眼的不同意,得,全抓瞎)。赵匡胤听了这繁琐的步骤大怒,说是哪个王八蛋设置的鬼条约来坑我!
左右说要不您问问宰相吧!赵匡胤大袖一挥,把那个赵学究给我喊来!
赵学究是谁?就是号称“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赵普乃是赵匡胤的发小,不过赵学究可不是夸赞赵普学识渊博恰恰是讽刺这货肚子里没多少墨水,毕竟赵普和赵匡胤一样都是野路子出身,赵匡胤曾经是大头兵而赵普是小吏,赵普虽然聪明但学识上实在是不过关,所以等赵匡胤当了皇帝提拔赵普当了宰相并对他说,这当宰相可和以前当我的书记官不同,你得多学习。于是赵普经常回家了就发奋读书,太祖就给他取了这么个绰号。“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
等到赵普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赵匡胤劈头盖脸就质问他:“当年我还是平民时只要几十文铜钱就可以买个熏笼,现在贵为天子了为买个熏笼还等了这多天?”
赵普一摊手:皇上,没办法,这是条例所规定的呀!
赵匡胤好不容易压下的怒火又爆发了,这是什么狗屁条约?赵普你小子玩我是吧?
赵普赶忙解释:“陛下,这条约不是为了您设置的,这是为了您的后代子孙所设,您想想,如果是您的子孙花钱大手大脚,这个程序能够有效的阻止和预防啊!”
也就是说,在赵普看来皇家采买东西和民间百姓不同,老百姓花自己的钱,买了也就买了,但皇帝不一样啊,您花的是天下人的钱,而且皇帝又掌握着这至高无上的权力,如果微臣我不设置这样繁缛复杂的规章制度来约束您,减少您的预算和花销,那要是以后出现了败家子花钱大手大脚该怎么办?
赵匡胤听了沉吟一番说:“此条贯极妙!若无熏笼是甚小事也!”
啥意思?也就是说老赵认可了这套繁缛复杂的规矩,对他的这种限制欣然接受!于是从赵匡胤开始,宋朝破天荒的执行了这样的一套宫廷制度:皇家采购日用杂物、增加生活预算必须要和外朝的大臣们商议,得到了大臣们的批准同意后才能够正确执行.......咱们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偏偏宋朝皇帝们买点东西还得看文官们的脸色,这皇帝当得也有够寒酸的!不过看到这里您是否觉得宋朝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有了现代文明的雏形了呢?我是感觉宋朝皇帝倒是很像现在的总统,虽大权在握,但却多有限制。
所以尽管皇帝仍然权势至高无上,但有宋一朝除了末年的宋徽宗作死,其他皇帝们的生活用度很是受到宰相和御史们节制的,咱们说几个惨点儿的皇帝:宋仁宗时妃嫔们希望皇帝给她们加工资,仁宗皇帝答应了,还亲自下发了奏疏,妃嫔们高高兴兴的谢恩退下,结果到了发工资那天大家气急败坏的说御史和有司衙门把这道指令给退了回来说不合适,他们不执行!(“至给俸日,各出御笔乞增禄,有司不敢遵用,悉退回。”)
仁宗皇帝也无奈的笑了笑:“哦,原来这样是不行的啊!”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堂堂的皇给自己的女人们加工资还被驳回,这皇帝当的也忒失败了吧!(“诸嫔群诉,且对上毁所得御笔,曰:‘原来使不得!’上但笑而遣之”)
这还没完,宰相们对皇帝审查严格到了什么地步?人家女人涨工资你们要管,皇帝送礼也要管!有一次仁宗皇帝想把内廷的物品赏赐给做法事的和尚(其实都不是什么稀罕物,就是一疋紫罗,也就是紫色的丝绸),和尚们欢天喜地的谢过皇上,结果仁宗皇帝叮嘱和尚们说你们把紫罗藏在怀里偷偷地带出去,不要让别人看见了,不然那些谏官宰相又要在朕耳朵边上嗡嗡叫了。(“来日出东华门,以罗置怀内,勿令人见,恐台谏有文字论列。”)
皇帝动用自己的钱去赏赐给别人还搞得跟做贼一样,仁宗皇帝也真是太可爱了!
从这些让我们又好气又好笑的故事背后还隐藏着这样的一个事实:在宋朝,规章制度比起皇帝的权威要更加重要,即使是九五之尊的皇帝也要老实遵守。而宰相呢?既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百官之首,还得充当皇宫的大管家(对于主人不合理的要求予以拒绝)。而正是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下,北宋灿烂的经济文化拉开了序幕。
宋太祖赵匡胤在位16年。1、在位期间,加强专制主义,建议文人政治学;2、开辟了中国的文治繁荣,是1位贤明善良的皇帝,是促进历史文化进步
赵匡胤在49岁突然去世,其后他的弟弟赵光义即位。宋朝历史上的第一次权力交接不是父子相继,而是兄终弟及。难道赵匡胤就没有考虑自己
赵匡胤把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而不是儿子的缘故,跟杜太后死前的嘱咐有关系。宋朝皇帝之一赵匡义就是欺负后周的孤儿寡母才上位的,他的
赵匡胤传弟不传子,这其中不光有他跟弟弟赵光义兄弟情义的缘故,当然更多的还是来自杜太后生前对赵匡胤施加的压力。杜太后担心今后类
赵匡胤传弟不传子,这其中不光有他跟弟弟赵光义兄弟情义的缘故,当然更多的还是来自杜太后生前对赵匡胤施加的压力。杜太后担心今后类
说到宋太祖赵匡胤,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他的这个黄袍加身确实是非常经典了。成功建立了宋朝,可是他自己知道皇位是怎么得来的,所以对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宋朝作为历史上经济发展最鼎盛的朝代,甚至超越了唐朝。但是对于古代封建王朝中,宋朝还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重文轻武
宋高宗赵构只有一个亲生儿子,但不幸在3岁那年早夭。此后选谁来当继承人,成了一件让赵构头疼的事情。因为没有子嗣,而赵构一脉基本也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赵匡胤和赵普之间的关系,在一开始的时候赵普可是赵匡胤最信任的人,毕竟在陈桥兵变的时候,赵普可是帮助到赵匡
事实上赵匡胤并没有传位给任何人。赵匡胤死的时候只有50岁,作为一员武将,身体一直算是好的,也许也从来没有思考过传位给谁的问题。作
赵匡胤死后,他的儿子没能继位,而是由弟弟赵光义继承皇位。历史上,对于赵光义这位继承人的合理性其实存在不少争议,只是我们想获取真相
论功绩自然是赵匡胤更大,毕竟他是宋朝的开国皇帝,而赵光义本身继位的合理性就一直存在争议,这在历史上也算是一件比较迷离的事件。和
李煜是南唐的末代皇帝,不过当皇位传到他手上时已经取消了“帝号”,对外称国主。他自幼出生于帝王之家,聪明好学,精于诗词歌赋,是一个才
说到宋太祖赵匡胤,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他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开国君主。然而,赵匡胤的死却充满着谜团,突然在一夜之间猝然离世,留给历史
说到赵匡胤的陈桥兵变,那可真的是非常的精彩,而且最后也是因为这个,赵匡胤才能得以成为宋太祖。那么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之前,兵力上面完
太祖誓碑上有这样一句话,“不得滥杀士大夫与上书言事之人”,所以便认为赵匡胤是重文抑武,然而真相真是这样吗?实际上赵匡胤的确抑武,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赵匡胤的黄袍加身典故吧?正因为这个,赵匡胤才成功改立后周为宋,但是很多人都认为,这个黄袍加身的把戏是宋太祖
最近很多人在说这个宋太祖和周世宗的事情,话说当时宋太祖登基之后在皇宫竟然发现了这个周世宗的幼子,那么很多人要问了,当时的宋太祖
说到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了,对于他大家一直都不理解的是他的死因。为什么在斧声烛影之间就直接驾崩了。然而他
说到宋朝时期的赵匡胤,当时的他是最信任赵普的,因为当时在陈桥兵变的时候有拥戴之功,而且后来还为宋朝出谋划策,所以赵匡胤当时非常看
在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时期,很多朝代的开国皇帝都会将那些与自己南征北战,一起打天下的功臣杀掉一批,以此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这种
通常情况下,改朝换代,新王朝的诞生,很多半就是意味着旧王朝皇族的灭亡。然而,当群臣都在劝说宋太祖赵匡胤准备处决柴荣幼子的时候,有一
说到宋太祖赵匡胤,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他建立大宋王朝可以说是非常的厉害。但是关于他的死,在历史上可是众说纷纭,但是并没有一个确定
说到孟昶,他是后蜀皇帝,本来是一个好皇帝,但是最后过渡沉迷文艺和女色,让自己的国家走向了灭亡。最后赵匡胤攻破后蜀,孟昶也投降于北宋
赵匡胤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他和王彦超的故事中就能知晓。赵匡胤的父亲和王彦超是好友,此后赵匡胤想凭借这层关系,让王彦超帮忙提携他。
我们常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很明显,在这句话中,前者的地位和评价要优于后者。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始皇帝!分量要比汉武帝要重。唐太
我们仔细的回顾一下柴荣和宋太祖所制定和实施的统一策略,不难发现,两人的总体思路是非常一致的。不过这两个人都是务实主义者,通过实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这个赵匡胤,可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关于赵匡胤的死,在史记中的记载,关于赵匡胤的死确实是有点离奇,而且是轻描
说到这个赵匡胤想必大家也都是知道的,非常的厉害,但是一个人厉害再历史也就那么回事,所以赵匡胤也有自己的得力助手的,话说赵匡胤旗下
历史上,宋太祖赵匡胤死的十分蹊跷,有关他的死因在民间存在各种各样的说法,其中很多都指向赵光义,因为赵匡胤死后他是最受益的人。赵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