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夏竦非常有才,12岁作《放宫人赋》,17岁作《渡口》诗,在诗词方面的天赋出类拔萃。看了《清平乐》这部剧后,大家对夏竦的印象肯定都不会太好,觉得他不是什么好人。夏竦品性的确有诟病之处,但他在职期间也做过一些事实,这些我们还是要分两面来看。今天就准备给各位介绍下夏竦的生平,只有对他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才能加以评判,让我们一起接着往下看吧。
1、文采斐然
夏竦以文学起家,4岁开始读书,年少即有才名,其写诗做赋,辞藻华丽,出类拔萃,应试作对,方正敏捷,卓尔不群。《宋史》记载夏竦“资性明敏,好学,自经史、百家、阴阳、律历、至佛老之书,无不通晓”。
12岁时,有人考夏竦做一篇《放宫人赋》,他援笔立就,文不加点。其中“降凤诏于丹陛,出娥眉于六宫。夜雨未回,俨鬓云于帘户;秋风渐晓,失钗燕于房栊”等句,使其崭露头角,众人称奇。
17岁时,夏竦随父亲在通州狼山作《渡口》诗:渡口人稀黯翠烟,登临犹喜夕阳天。残云右倚维扬(今江苏扬州)树,远水南回建邺(今江苏南京)船。山引乱猿啼古寺,电驱甘雨过闲田。季鹰死后无归客,江上鲈鱼不值钱。北宋王辟之说:夏公《渡口》诗后,渡口之题诗没有再超过他的。
夏竦的诗在当时很有名气,为人看重。
天圣三年(1025),宋仁宗命令夏竦奉使契丹。夏竦因为父亲死于契丹入侵,不愿拜见契丹国主,,坚决推辞不肯前去。他这个表被当时认为是“四六(骈文)对偶精绝”。
2、由武转文
大家也许不知道,以文学起家的“夏庄公”夏竦,任职初期却是一个小小的武官。只因其文采出众,才能转武为文,一展平生抱负。
原来,夏竦的父亲夏承皓曾是宋朝武将,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契丹入侵中原,夏承皓率领宋兵抵抗契丹,不幸被流箭所伤,卒于战场。朝廷为抚恤其家属,赏夏竦一个名为“三班差使”的小武官。
宋朝历来重文轻武,做个不受重视的武官,夏竦自是不会甘心。所幸,他文采出众,在宋朝那个社会繁荣、“以文为天”的朝代,他还是有出路的。
经过一番筹谋,某一天,夏竦拿着自己创作的诗集,等候在宰相李沆退朝回家的路上,见到宰相李沆的一队人马,于是拦住宰相李沆的马头,躬身拜下,将诗集恭恭敬敬地献给李沆,李沆读到诗中的“山势蜂腰断,溪流燕尾分”很赞赏,继续看下去,全卷都是好诗句。
第二天宰相李沆上朝,将夏竦的诗集呈给宋真宗看,并说夏竦父死家贫,请给他换个文职,真宗就任命夏竦为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县主簿。
自此,夏竦才有了开挂的人生。
3、知人识人
夏竦不仅才学过人,其知人识人用人的本领也非常人能及。夏竦在安州(今湖北省安陆县)担任知州时,宋庠、宋祁两兄弟正值年少。一天,夏竦命他们作落花诗。宋庠作一联:汉皋佩冷临江失,金谷楼危到地香。宋祁作一联: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夏竦言:“咏落花而不言落,大宋(宋庠)君须作状元及第,又风骨秀重,异日作宰相;小宋(宋祁)君非所及,然亦须登严近(近臣)。”
果然,1024年,宋庠、宋祁一起参考,他们同时考中了进士。宋庠不但考中状元,还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并官至宰相。宋祁官做得略低,也是做到了工部尚书的高官。夏竦的预言变成了现实。
夏竦在任黄州知州的时候,某天他的下属庞籍生病在床,自以为自己生的病好不了,请夏竦给他办理后事。夏竦亲自来看望他,对他说:“你不会死,以后还会做穷宰相,而且还长寿,这病会好的,你不要担忧。”后来庞籍果然做了宰相,他晚年退休后,写诗记事说,“田园贫宰相,图史富书生。”夏竦知人识人的本领可窥一斑。
还有一件事。宋仁宗上任之初,范仲淹陷于朋党之争,日子过得非常不如意。这时候,夏竦被派到边境与西夏作战。夏竦知道范仲淹是一位难得的人才,便推荐范仲淹担任自己的副手。范仲淹很感激夏竦,感叹地说说:“深惟山野之材,曷副英豪之荐。”
4、任政有声
电视剧《清平乐》中,因为角色原因,对夏竦文思才情、权谋心计、聚财享乐等有所介绍,但对其政绩、升迁等着墨不多。其实,夏竦也有治世安民之才,有着不为人知的政绩。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夏竦办的几件比较有影响力的大事:
赈灾济民。宋真宗天禧三年,夏竦调任襄州(今湖北襄樊)知州。这一年襄州发生大饥荒,百姓开始流亡,盗贼乘机偷窃。夏竦打开公廪,向灾民放粮,但是公廪粮仓远远不够灾民所需。
这时,夏竦没有像一般的臣子一样,选择上书皇帝,向“中央”伸手请求支援,而是想方设法劝说全州的富人拿出余粮,共募集到十余万斛,用来赈救灾民。在夏竦积极努力下,全襄州度过饥荒达四十六万余人。后来,巡按使姜遵将夏竦的事迹上书皇帝,皇帝赐书褒谕。襄樊的百姓感戴夏竦的恩惠,把皇帝所赐的诏书刻成了石碑,以为纪念。从这件事的处理来看,夏竦不是一个庸碌之才,而是一个能够想方设法解决困难,能够济安灾民的干将、能臣。
5、破除迷信
夏竦任洪州(江西南昌)知州时,当地百姓信鬼尚巫。当时豫章瘟疫流行,夏竦就命令医师制药分发给百姓。医师说:“药虽然给了百姓,恐怕也是白给。”夏竦就问原因。
医师说:“江西的风俗,就是尚鬼信巫,每每有疾病时,没有想到过要吃药。”夏竦说:“如果这样的话,那死于非命者必然很多呀,鬼巫之事不可以不禁止。”后来他就下令取缔,仅仅用了一年时间,洪州巫师 1900 余户要么改行务农,要么攻习针灸方脉,并上疏要求下令严禁,以革妖风。
6、建万年桥
在山东省青州有座万年桥,原称南阳桥,是一座有千余年历史的古桥。每至六七月间,山水暴涨,水与柱斗,率常坏桥,州以为患。宋明道年间(1032-1033年),夏竦任青州知州兼安抚使,为防水患,他几经筹措,多方勘察,才在河两岸垒上巨石加固,把原来的梁柱式木桥改为无柱单拱木桥,用数十根大木相贯,架为飞桥,状如彩虹,故曰“虹桥”。它是我国第一座木结构虹桥。
专家研究表明,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中,横跨汴水两岸的所有桥梁里,最突出、最优美的那座虹桥,就是以青州南阳河上的虹桥为蓝本的。
7、治军以严
夏竦在关中时,有戍守边地的士兵不守纪律,公然违反不准剽掠百姓的规定,带头掠夺边郡百姓财物,当时的地方官也不能制止,百姓苦不堪言。有人将此事秘密报告了夏竦。
夏竦深知军纪严明的重要性,若一味宽待,必将使民不聊生。于是夏竦来到军中,他召见士兵诘问,对剽掠之人几乎诛杀殆尽,自此军中大震。夏竦虽以军纪严明闻于军中,但士兵若有疾病死丧,他亦“拊循甚至”,抚慰周到,因此在军中亦有威望。
8、同僚之情
电视剧《清平乐》中,夏竦等人与韩琦、范仲淹等忠臣良将势不两立,爱憎分明,晏殊、韩琦等清流,对夏竦几乎是爱搭不理。而翻阅史书,却发现了一件不容忽视的“小事”。
宋庆历元年(1041年),西夏国主元昊领兵进攻渭州(今甘肃平凉)。宋仁宗命夏竦为宣徽南院使兼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韩琦、范仲淹为副使,韩琦命部将任福统军迎击元昊的西夏军。
韩琦在任福出发前交待得一清二楚:自怀远城经得胜寨(今宁夏西吉东南)直趋羊牧隆城(今宁夏西吉西北),出敌之后对西夏军发动攻击。能打就打,不能打就出敌后据险设伏,敌退回时进行攻击。及至出发,韩琦又再三叮嘱。
任福不听命令,在好水川与西夏军交战,元昊佯败,诱任福军入好水川(今宁夏隆德西北),陷入元昊所设的包围圈中,在羊牧隆城(今西吉东南)附近,全歼宋军,任福战死,西夏军也伤亡惨重,史称好水川之战。好水川之战宋军失利之后,韩琦先上书自劾。夏竦派人收拾宋军尸体,在任福的衣装中得到韩琦嘱咐诸将的公文。于是上表称,好水川之战责任不在韩琦。因此,仁宗皇帝仅仅将韩琦降职一级。
南宋洪迈在《容斋随笔四笔》卷第十二的“夏英公好处”中写道“英公此事贤矣,而后来士大夫未必知也,予是以表出之。”
由此可见,夏竦在对待同僚时还是比较方正的,否则便不会得一个“贤”字!
9、宰相之憾
大家都知道,夏竦做到了北宋副宰相一职。对常人来讲,这已是高位,多少人已是“羡慕嫉妒恨”了,但是对夏竦来讲,这还不够,他自负其才,要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之职。说起来,这真的是夏竦的一个心结,正如电视剧《清平乐》中夏竦自己说的——意难平。
原来,在宋真宗景德年间,夏竦年仅20岁出头时,碰到了翰林待读学士杨徽之,杨徽之看他年轻且诗文小有名气,于是上前邀过夏竦说:“老夫它则不知,唯喜吟咏,愿丐贤良一篇,以卜他日之志”。并掏出吴绫手巾摊展在夏竦面前,夏竦正值青春年少,于是意气风发,乘兴题诗一首:“帘内衮衣明日月,殿前旌旆动龙蛇。纵横落笔三千字,独对丹墀日未斜。”杨徽之一看,点头称赞道:“真宰相器也!”
自此,夏竦始终认为自己有宰相之才,是不同于一般“清流”的“能臣”。在夏竦看来,皇帝需要的不是眼睛里揉不下一粒沙子的“诤臣”、“谏臣”,而是能够解决问题,揣摩皇帝意图的干臣,因此他广泛联络,多方钻营,甚至不惜结交内臣。终于,在仁宗庆历七年(1047年),夏竦62岁的时候被召为宰相。但是旋即,朝中许多谏官、御史纷纷上书,认为夏竦不适合宰相之职,宋仁宗遂改夏竦为枢密使之职。于是,宰相一职,便成了夏竦心中“永远的痛”,成为了他一生之中不能弥补的遗憾。
夏竦死后,当时任宰相的宋庠写了二首《宣徽太尉郑公挽词》以表哀悼。挽词中宋庠对夏竦的才学、功绩作了很高的评价,慨叹夏竦没有做宰相以施展经国济民的才干。
10、著述颇丰
夏竦好学勤读,他担任宋军高官期间,战事、军务繁忙,也没有停止过看书习字。就寝等休息间隙时间,还用手指在身上比划研究古文奇字。
仁宗皇祐辛卯三年(1051年),夏竦逝世,宋仁宗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赐谥文正。夏竦,著文集百卷、策论十三卷、《笺奏》三卷、《古文四声韵》五卷、《声韵图》一卷,其中《文庄集》三十六卷等收入《四库全书》”,《古文四声韵》一书,仍然是现代人研究战国文字的重要参考资料。
作者:梧桐
北宋的都城在河南开封,南宋在浙江杭州,北宋拥有的一些北方土地,到了南宋也都变为了金国的领土,而且南宋朝廷比北宋更注重军事实力的发
宋代的商品经济的发展最先是农产品的商业化,此外是各类原材料加工的手工业,如坑冶业等都极大的扩大了运营规模。生活用品的小作坊手
北宋是由赵匡胤创建的定都城开封并为东京汴梁,北宋微宗当政的25年时期,社会发展杂乱,大地主们放高利贷,六贼掠夺鱼肉百姓,金太宗借机派
杨继业归宋后改名字杨业,北宋名将,原为北汉名将后归顺宋朝。主要对抗来犯的辽军,为宋朝守边境三十余年未处于下风,积累了丰富的边防经
五代十国时期,石敬瑭把幽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国,这使得辽国疆域直接扩展到长城,导致北宋政权在160年间一直饱受威胁。那北宋为什么拿不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宋朝开封府尹的问题,宋朝开封府尹最知名的人是这个包拯了,但是话说包拯在这个职位上就担任过1年多,2年不到,那
最近很多人对北宋时期的丞相比较感兴趣,很多人也都问了,这个北宋时期的四大名相分别是谁呢?他们之间的排名又是怎么样的呢?其实也还是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宋朝是分为北宋和南宋的,但是据了解,在北宋和南宋之间还有一个朝代,但是因为时间太短了,所以就直接忽略不计了,所以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北宋和唐朝两个朝代都有经济非常鼎盛的时期,毕竟两个朝代都出现了非常强大的盛世。那么北宋时期经济的巅峰
说到北宋,大家应该都会知道,那个时候可是非常的强,甚至是有百万编制的军队。就是这样一个实力强大的国家,为什么还是打不过辽国呢?相信
说到宋朝,大家肯东都会下意识的认为宋朝分为南宋和北宋,北宋结束之后南宋就接上了,但是完全没有人知道,北宋灭亡之后,在南宋之前还又一
说到每个朝代的科技成就其实还是比较的丰富,每个朝代的科技成就完全不一样,有的朝代贡献大有的朝代贡献小,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个北宋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正史中,关于北宋的灭亡有很多说法,其中就有关于王安石的评价,而且还说王安石是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这是怎么回事
开封是八朝古都,其中最著名,综合实力最强的一个朝代便是北宋。周世宗病逝后,赵匡胤找准时机发动陈桥兵变,就这样登上皇位,改朝换代,并把
刘娥是北宋的。刘娥为蜀地孤女,后至京中,15岁入三皇子赵恒王爷府。宋真宗登基后,景德年间,刘娥封佳人。大中祥符5年,立为皇后娘娘。宋
最近不少的人也都在说这个雷峰塔的事情,毕竟看过新白娘子传奇的人也都知道这个地方,所以现在很多人也都非常的好奇,这个雷峰塔的秘密
说到北宋有的人说其实别看总有人说是“弱宋”,但是北宋真的弱吗,话说不是有人统计北宋对外的战争胜率高达%75,所以这样看北宋也不弱
最近在网上有看到一则非常有意思的说法,那就是话说这个北宋对外的战争胜率还是非常非常高的,而且话说达到了这个%75之多,那么这个说
最近也有很多人对这个北宋的一些科技还有文化成就比较感兴趣,但是具体又不知道具体有哪些,这些问题也比较值得学习的,小编下面给大家
说到北宋的赵福金,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她可是号称“宋朝第一美女”。就是因为长得太过漂亮,所以宋徽宗作为她的父亲,还觉得“公主”这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北宋的六贼和五鬼非常的感兴趣,那么很多人也都问了,这个北宋的六贼和五鬼到底是哪些人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的,下
很多人也都在说了这个北宋时期的面积的问题,很多人也都想知道这个北宋时期面积到底有多大,其实这个问题比较有意思,北宋的面积是经常
说到这个北宋的汴京到底有多繁华,我们每次也都只是听说,听说这个北宋非常的繁华啊,那么有没有实际的证据呢?有没有相关的历史资料记载
昨天在街上看到一个穿宋制褙子的小姐姐,我走过去搭个讪就问了一个问题:“小姐姐,你身上穿的是宋制褙子,那你对宋代有了解吗?”本以为
说到宋朝时期也真的是超级悲剧的,前前后后被周边的少数民族骚扰了多少年了,最后被金所灭,那么很多人也都问了,当时好像存在很多这个国
丁谓的确是一个争议很大的人物,他机智聪颖,运筹帷幄,干过不少利国利民的事。但后世却把丁谓当做奸臣看待,这究竟为什么呢?丁谓虽然聪
《大宋宫词》中,李沆临终前把刘娥叫到自己床边,让她发誓今后绝不临朝称制。李沆是北宋一代明臣,他的这番举动不得不说很有先见之明,但
看过《杨家将》的朋友都知道,潘仁美是一个大奸臣。而潘仁美的原型正是北宋开国功臣潘美,那历史上真正的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这
说到这个北宋的庞太师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理解的,这个人也还是非常的有意思的,也是非常的厉害的,那么就有人也问了,这个庞太师是虚构的人
说到北宋的曹彬估计不少人不太认识,这个人非常的厉害,其实可以说是北宋最厉害的良将了,所以还极其厉害的,那么也有人要问了,这个曹彬的
说到狄青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岳飞,总是拿狄青和岳飞对比,那么也有人问了,这个狄青到底是谁呢?他的生平事迹又是怎么样的呢?这个问题也非常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北宋的开国十大虎将都分别有谁呢?其实这个问题也还是有很多人知道的,但是具体是哪十位就不太好说了,如果不知
说到北宋时期,当时的皇帝可以说是非常的昏庸无道,对于很多功臣以及忠义之士都是非常的残忍。有这样的皇帝,那么肯定是会有民众不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