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首页 > 资讯 > 华夏历史

宋元襄阳之战,宋军为何能坚守六年

时间:2021-02-26 17:57:29 栏目:华夏历史

宋元襄阳之战,对于南宋来说是一次决定生死存亡的关键战役。当时元军兵力优于宋军,军队士气更是气势如虹,面对这样的元军,孤立的宋军却在襄阳城坚持了六年。当时宋军利用襄阳的地理优势,成功阻拦了元军猛烈的进攻,不过襄阳城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后续兵力还有补给能够续上,所以最终还是败下阵来。但这一仗,也是让人们看到了南宋军队不同于往日的一面。

宋元襄阳之战,宋军为何能坚守六年

坚固的襄阳城

“檀溪界其西,砚首护其南,汉水如带萦乎东北,楚山如屏乎西南”,横亘在襄阳与蒙古之间的汉水和楚山,是襄阳的天然屏障。除此之外,襄阳还背靠江汉平原,有充足的粮草,可以支撑长时间作战。可以说,这里是个易守难攻,进可攻、退可守的地方。

公元1236年左右,襄阳城一度被蒙古军占领,直到1239年,才被宋军将领孟珙带兵收复。孟珙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将军,自然明白襄阳的重要性。鉴于当时襄阳在宋与元的屡次争斗中被破坏得不成样子,孟珙上书朝廷,说“襄、樊为朝迁之根本,今百战而得之,当加经理,如护元气。”

而后上任京湖安抚制置使的李曾伯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向朝廷请命要好好修缮并加固襄阳城,坚守襄阳的重要战略地位。

在朝廷批准同意后,他不仅加固了原有的城墙,还增建了营房用以屯兵。除此之外,他还用朝廷拨下的经费在襄阳城内修筑水渠,为城内屯田打造良好的水利条件。凡此种种,使襄阳外有城墙坚固,内有粮食充足,十分利于防守和作战。

正式因为有前人在襄阳城打下的坚实基础,再加上襄阳本身易守难攻的地理位置优势,才使得南宋能在襄阳之战中坚守六年之久。

宋元襄阳之战,宋军为何能坚守六年

军心不散

襄阳之战中,襄阳城北蒙古军包围,尤其是1267年蒙古方面在樊城外设置了榷场后。表面上说是两国进行贸易往来,一来赚一点小钱,二来可以作为两军议和的契机。但实际上,蒙古只是为了借此切断外部向襄阳运粮的通道,逼迫襄阳走到弹尽粮绝的地步,然后趁机攻下襄阳。

而被断了粮食的襄阳虽然可以依靠城内的屯粮,但只能撑上一时半会。所以,城内守将吕文德不得不向外求援。然而,襄阳早就已经被蒙古军队围得水泄不通,似个铁桶一般,城外的援军难以进入,物资粮草也无法送进去,城内的士兵也突围不得,一时间,襄阳陷入了进退两难之境。

不过,公元1271年四月,运粮一事有了转机。当时,范文虎等人及其部下,看准了蒙古军因不善水战,而未把守水路这一点,利用春季汉水暴涨的契机,走水路将大批粮草等物资通过船队运进了襄阳,解了城内粮草告急的困境,帮助襄阳又撑了下去。

除了运送物资,朝廷也没有停止向襄阳派遣援军,虽然无法突破蒙古的包围圈,但也在一定程度山影响了蒙古方面对襄阳的进攻,减缓了襄阳被攻下的速度。而在前赴后继的援军中,有这样一批人的行动不得不提,因为他们成功地打破了蒙古的包围,进入了襄阳城内,那就是张贵和张顺等人组成的敢死队。

宋元襄阳之战,宋军为何能坚守六年

公元1272年,襄阳告急,张顺和张贵等人自发前往襄阳救援,他们用重金招募了一支三千士兵的队伍。趁着当时汉水上游下暴雨涨水,他们建造了百艘轻舟,从一条名叫清尼河的偏僻小道出发,一路突围,走了一百二十公里,终于成功进入城中。

援军的到来极大地鼓舞了城中坚守着的士兵们的信心,与此同时,他们也在商议着如何突围。本打算派一队人悄悄潜入郢州城,再与当地守将范文虎等人里应外合,共同击杀蒙古军,但未料想计划竟泄露了。这导致好不容易进入的援军基本全军覆灭。

虽然朝廷先后派遣的援军大都没有进入城中,即使进入了,战斗也是以失败告终。但是,这些前前后后来支援的军队一方面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襄阳的失陷,另一方面,也是在告诉死守襄阳的军民们,朝廷没有放弃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稳定城内人心的作用。

襄阳军心不散,即襄阳能守这么久的核心原因之一。

宋元襄阳之战,宋军为何能坚守六年

命运难改

襄阳能够坚守六年,离不开它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离不开前人在此处留下的坚固城池,离不开城外前赴后继的英勇援军,也离不开城内不怕牺牲英勇作战的军民。同时,一开始蒙古军疏于水战也是襄阳能够多坚守一些时日的原因。

虽然襄阳坚守了六年,但是这一战的失败其实是注定了的。两个王朝,一个行将就木,一个实力雄厚。襄阳一个小小的城池,即便它再坚固再有基础,也抵不过蒙古长时间的消耗。襄阳失陷,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就像南宋的灭亡,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关键词 :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