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为了公平,发明了锁院制度,那什么叫锁院制呢?意思就是,经任命的考官要立即锁宿,五十天内不能回家、不能和家人见面,也不能和其他官员交往,确保考题不会泄露。所以这个制度是非常严格的,而且从源头制止了泄题的可能性。那到底是谁首先提出的锁院制度呢?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下这个人物,看看他的生平事迹,感兴趣的朋友就千万不要错过啦。
《宋会要辑稿》上记载:
是年(淳化三年),又知贡举,既受诏,径赴贡院,以避请求,后遂为例。”谓之“锁院”。
公元992年,宋太宗淳化三年,翰林学士承旨苏易简、毕士安,知制诰钱若水、王旦、吕祐之等5个人被确定为当年贡举的考官,其中苏易简为主考官。
苏易简得知被委以重任,为了规避亲戚朋友找自己走后门请求照顾,于是主动率领其他四名考官一起把自己锁了起来,直到当年贡举结束才出门回家。
当时苏易简等人的行为其实是自发,但宋廷认为这种举动可以有效防止考生请托,防止考题泄密,便将之定为惯例,然后沿用至今。
跟糊名法一样,只不过糊名法是对考上的,锁院制度就是对主考官的。
锁院制度下,被选为主考官的这些人会被立即送入贡院(或其他场所)封闭起来,在与外界隔绝的状态下,没收一切与外界联系的通讯工具。这些人必须在完成命题、考试、阅卷、确定等次等各环节工作,甚至到放榜之后,才能出院。
从苏易简之后,锁院制度便成为定制,所以说苏易简就是锁院制度的首创者。
但就是这个首创者,最后的结局很尴尬,他是大量饮酒而亡。其实,苏易简这个人颇具传奇。
此人从小就显示出了天示异象,江湖上一直流传这样一个故事:苏易简的父亲有一个好朋友叫严储,二人关系不错。
当时苏家举办麒麟宴,为苏易简降生大宴三日,作为好朋友的严储自然要到堂祝贺。跟严储坐在同一桌的有一个看相算命的,据说算命很准。
严储本来也要进京赶考,于是壮着胆子询问算命看相的大师,他的前程怎么样,什么时候才能高中。
算命看相的仔细看了看严储,掐指一算,然后手一指正在襁褓之中的苏易简:你严储应该是在苏公子高中状元那年或可成名。
结果一言既出,哄堂大笑。严储感觉有些尴尬,等到苏易简高中状元,那要等到什么时候?
谁都不会相信这种鬼话,严储当然不信,但事实却真如当年那个看相算命说的。严储此后连年无论怎么努力,考科举总是名落孙山。一直到太平兴国五年,苏易简榜下才进士及第。
可以说有些事情真的说不准,冥冥之中似乎自有一些安排。
苏易简高中状元的时候是22岁。
北宋太平兴国五年,宋太宗这个皇帝特别尊崇儒学,于是朝廷专门召集进士们搞了一场殿试。苏易简自然也在,他洋洋洒洒写了一篇三千字的长文,一挥而就。
宋太宗读完这篇文章,感觉非常棒,当场转发并点赞,同时赐名苏易简为龙虎榜状元。
苏易简中了状元后,曾担任谏官,后来又连续七年担任主考官主持贡举,皆公正无私,深受太宗器重。
除此之外,苏易简还著书立说,著名的《文房四谱》就是出自于他之手。该书共五卷,分为《笔谱》、《纸谱》、《墨谱》、《砚谱》,涉及笔、砚、纸、墨产生的根源、制造的工艺、流传的故事以及诗词赋文等内容。是我国第一部描写纸发展史的著作,极具史料价值。
苏易简这个人为人也不错,很坦率,总之,苏易简什么都好,唯一不好的就是嗜酒如命。
本来文人雅士喜欢喝酒没什么不好,但苏易简太贪杯了。没有一天不饮酒的,没有一天不喝醉的。凡酒必饮,凡饮必醉,总是酩酊大醉。
据《宋史》载,苏易简还借酒发挥,他以酒水倒欹器,用“日中则昃,月满刚亏,器盈则覆,物盛则衰”,劝谏宋太宗持重守成,谨慎勤勉,循序渐进,以固国本。
宋太宗虽然对他的这个建议太宗欣然接纳,但对他的这个嗜酒如命的坏习惯很不高兴,总担心他因饮酒过度而丧命。
于是,宋太宗写了《劝酒》《戒酒》两首诗赐给苏易简,意思叫他戒酒。皇帝的话,谁敢不听?
苏易简当场表示不喝酒,表示规表示,他依然我行我素,还是无酒不欢,举杯痛饮,沉醉其中。
“上尝戒约深切,且草书《劝酒》二章以赐,令对其母读之。自是每入直,不敢饮。”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后来,苏易简最终还是因为喝酒而被罢免。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苏易简的官已经当的很大了,是参知政事,副宰相,官很大。
同为参知政事的赵昌言不喜欢苏易简,两人经常相互攻击。赵昌言抓住苏易简爱喝多次失礼的毛病进行精准打击,最终击破了宋太宗的心理防线。
苏易简被贬到外地做官,而苏易简下放没多久,就因为喝酒过量而一命呜呼,终年39岁,十分可惜。
而宋太宗听说苏易简纵酒离世,禁不住悲从中来叹道:“易简果以酒死,可惜也。”于是追封苏易简为礼部尚书。
所以说,喝酒千万不要贪杯,切记!切记!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刘备在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诸侯国的首领,毕竟刘备刚开始是到处投靠人,同样也投靠过曹操的旗下,但是后来刘备在曹操
皇太极非常偏爱海兰珠,却忽略了才华横溢的孝庄,这的确很让人费解。不过如果我们从皇太极的角度来看,我相信这个疑问是可以很好理解的
说到张鲁这个人,可能有些人并不熟悉,再三国中,刘备夺下益州之后就有打算要把张鲁给拉拢过来。可是没想到的是,这个张鲁直接投降到南下
说到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婚恋观,自然是不一样的,有的朝代是以嫁人为己任,不会去管对方的身份和地位。但是有的朝代,则必须要嫁给有钱人家
相信大家对于诸葛亮和赵云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一直都很疑惑吧?有的人认为诸葛亮不信任赵云,有认为诸葛亮害赵云,但是也有的人认为诸葛
提到这个黑恶势力,大家应该都非常清楚,不管什么时期,黑恶势力都是存在的,只是分别势力的大小而已。一旦黑恶势力过大,可能就会影响国家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明末的十大抗清的名将分别有谁,这个问题其实也还是比较好理解的,也比较好去述说的,因为相关的资料还是很多的
在清朝入关之前,实际上很难计算留在满洲的兵力,因为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当时的满人还属于蛮夷,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字的,所谓的满文也是后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传言“魏忠贤不死,明朝不灭”这句话,可能很多人都有听过吧?魏忠贤作为明朝的一大宦官,不仅仅排除异己,而且专断
提到魏忠贤,大家肯定都认为这个人就是一个奸臣,这一点确实是毋庸置疑的,毕竟魏忠贤这个人作为一个宦官,对明朝的政权又很大的影响。但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国子监来了一个女弟子比较感兴趣,比较这个剧和大名鼎鼎的国子监是有非常大的关系的,那么很多人也都问了,这个里面的
最近有看到一些人在说这个冰山苏打水的事情,今天说的不是什么矿泉水也不是什么白开水,就是说的真正的冰山水,所以大家可以放心往下看
最近很多人在问这个朱元璋到底害死了多少功臣,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好去解决,因为很多人对朱元璋的看法有太多的不一样,有的人觉得朱元璋
说到这个科举考试,在古代各个朝代的制度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制度比较完整,比如说唐宋时期,科举制度就得到了完善。到了明朝时期,科举制
说到这个金兀术,相信很多朋友其实并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但是肯定知道的是这个人是岳飞的死敌。这个人的原名叫完颜宗弼。完颜阿骨打的
说到魏延,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吧?在三国中的名气也是非常的大,虽然一开始魏延是刘璋的部下,但是因为没有受到重用,就投靠了刘备。在刘备
卫子夫的死其实与她儿子刘据有着很大的关系,刘据是汉武帝的长子。在刘据出生的时候,汉武帝就已经29岁了,本来刘据是被寄予厚望的,但是
说到三国中的诸葛亮北伐,大家应该都非常清楚,诸葛亮生前可是一直都在北伐。等他死了之后他的土地姜维将继续接着北伐。可是姜维并没
说到这个白马之盟,大家应该都会知道,这个是刘邦推出的一个盟约。这个可是在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不得不说,刘邦作为一代帝王,生前制定这
说到这个李承乾,大家应该都知道,他是李世民的长子。他可是被李世民寄予厚望,毕竟他可是太子,作为李世民的长子,本来应该是继承王位的,可
公元263年,司马昭派遣邓艾、钟会和诸葛绪率军伐蜀,钟会的军队被姜维在剑阁挡住了过不去,邓艾身先士卒偷渡了阴平天险,突然间出现在了
清朝最后一位皇后郭布罗·婉容,史称末代皇后。她是由末代皇帝溥仪于1922年11月30日圈定的,她是从紫禁城东华门坐着皇后专用的“凤舆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清朝晚期的时候,因为朝廷的腐败,导致各个地方都发生了起义。而且当时的太平天国运动也是被曾国藩给平定。可是
在春秋时期,大家都知道,晋惠公是晋国的君王,他之所以能够当上君王,就是因为秦国帮助他继承了王位。可是在晋惠公继位之后,背信弃义,忘恩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清朝末年的四大奇案非常的感兴趣,很多人也都说了,那么这个清末四大奇案分别是哪四件呢?这些案件具体又是怎么样的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一个野史,就是说清朝的雍正皇帝在下葬的时候是没有脑袋的,也就是说雍正皇帝下葬的时候是一具无头尸。因为是
最近很多人在说这个朱元璋比较的嗜杀,话说把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兄弟杀了个精光,但是其中有两位没有被杀,一个就是常遇春,一个就是徐达
最近很多人对明朝的七大疑案比较感兴趣,很多人也都问了,这个明朝的七大议案分别是哪些呢?还有这个明朝七大疑案的简介,下面小编给大家
其实朱元璋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杀的一些功臣其实都是情有可原的,什么胡惟庸、空印案、蓝玉案、郭桓案等等,但是是不是朱元璋杀的人都该
说到汉武帝,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在历史上,汉武帝的名号可是非常响亮的。他的一生一共有六个儿子,但是要知道这个汉武帝刘彻是每天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