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时是雍正皇帝的第三个儿子,乾隆帝的哥哥。不过弘时最后的下场却是被削除宗籍,导致犹豫而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弘时的两个哥哥全部早夭,按理来说太子之位应该就会落在弘时身上,但雍正皇帝把弘时过继给了雍正的弟弟允禩,弘时竟然如此不得宠。实际上弘时年少十分调皮,但能让皇帝做到废长立幼这个地步肯定也还有其他原因。弘时到底怎么得罪雍正帝了?
清世宗雍正是中国古代非常有争议性的一位皇帝,他的身上似乎笼罩着层层历史疑云,很多清宫未解之谜都与他有关,其中除了我们熟知的“登基之谜”和“死亡之谜”,还有更加众说纷纭的“杀子之谜”。
对于雍正皇帝的非议由来已久,早在他登基之初,曾静就列举了雍正的“十大罪状”,分别是: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诛忠、任佞。这所谓的“十大罪状”,前四项说的其实都是雍正与其至亲之间的不和谐关系,其中之所以未见“杀子”一项,大概是因为相对于“谋父”、“逼母”、“弑兄”和“屠弟”,“杀子”传闻出现的时间比较晚。
“雍正杀子”事件主要涉及到四大历史人物:男主角一号雍正(疑似杀人者),男主角二号弘时(疑似被杀者),男配角一号胤禩(即允祀,雍正的头号政敌八阿哥),男配角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四人之中有三个都是我们的老熟人,唯有男主角弘时在史料中的记载比较少。
爱新觉罗·弘时,雍正皇帝的第三子,母亲为齐妃李氏。由于雍正的前几个儿子全部早夭,所以雍正登基时,弘时其实是他最年长的一个儿子,其次才是皇四子弘历。
作为“九子夺嫡”的最终胜利者,雍正深知皇位竞争的残酷性,于是他发明了一项全新的传位制度——秘密立储。雍正秘密立储是在雍正元年八月,所立之人就是我们熟知的皇四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但实际上,弘时比弘历更有资格成为皇位继承人。
从尊卑来看,弘时的生母齐妃李氏在后宫中的地位仅次于皇后乌拉那拉氏,比弘历的生母钮祜禄氏资历更老、品阶更高。从年龄上看,当时弘时是20岁,并且已经结婚生子,而弘历只有13岁,尚未成年。
但是,这只是客观条件,雍正皇帝主观上还是更青睐弘历,所以他毅然选择了废长立幼,将皇四子弘历秘密立为了皇太子。
说是“秘密立储”,但雍正不久后就有意无意地“泄露天机”。当年的十一月十三日是大行皇帝康熙的忌辰,雍正一反惯例没有亲自到景陵祭祀,而是派年仅13岁的弘历代其前往。次年的康熙忌辰,仍是如此。
《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康熙临终前,也曾连续三次派皇四子胤禛代表自己主持祭祀,雍正此举无疑是在昭告天下:朕已立皇四子弘历为皇太子。
对于雍正皇帝释放出的这个信号,最敏感的当然就是皇位的最有力竞争者弘时。在此之前,弘时必然对皇太子之位有所觊觎,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如今种种迹象却表明,他似乎已经与皇位无缘,这不免让弘时心中充满了怨恨和嫉妒。
事态逐渐明朗后,不甘心失败的弘时仍跃跃欲试,这让雍正非常反感。但这还不是弘时后来惨死的唯一导火索,更要命的是,弘时不但与雍正关系日益紧张,而且他非常同情被父皇迫害的皇叔们,其中尤其与八皇叔胤禩感情甚笃。
与父皇雍正不同,弘时确实是一个非常耿直善良的少年,他曾屡次为皇叔们开脱求情,雍正因此更加不喜欢这个儿子。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雍正竟然把弘时过继给了自己最痛恨的政敌八阿哥胤禩。你不是反对我而支持你八皇叔吗?那你干脆不要做我的儿子,去做他的儿子吧!
雍正此举实在令人匪夷所思,但更令人感动疑点重重的是,次年,也就是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就在八阿哥胤禩死后不久,弘时竟然也离奇死亡了,年仅二十四岁。
对于弘时的具体死因,史书并没有明确记载。“弘时,雍正五年以放纵不谨,削宗籍,无封。”《清史稿》仅以区区数语将弘时之死一笔带过。
那么,弘时到底是怎么死的?雍正真的有杀子之举吗?其中又有何深层原因?对于这种种疑问,我们可以从不同史料中找出蛛丝马迹。
“雍正杀子”说最早源自《清皇室四谱》,此书的作者是曾任清史馆协修的唐邦治先生,出版时间是1923年,要早于赵尔巽的《清史稿》。《清皇室四谱》记载:“皇三子弘时,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刻,以年少放纵,行事不谨削宗籍死,年二十四。十三年十月,高宗即位,追复宗籍。”
另外非常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清皇室四谱》的说法,弘时是在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八月初六日获罪被除宗的,并于当天死去。如果弘时真的是在被削除宗籍当天死去的,那这个死亡时间确实太巧合了,他很可能确实是被雍正所杀,或者被赐自尽的。
但是对此,其他史料中却出现了矛盾记载。
雍正驾崩后,乾隆皇帝顾念兄弟亲情,恢复了哥哥弘时的宗籍。但值得玩味的是,嘉庆在修《清高宗实录》时竟然故意舍去了庄亲王胤禄(康熙第十六子)等人关于恢复弘时宗籍的奏折。不过,由于这些奏折仍留存在故宫,所以其内容依然可查。
根据胤禄等人的奏折,弘时早在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二月十八日就已经被削除宗籍,并由皇叔胤裪约束抚养,到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八月暴毙时,中间相隔了整整一年半时间。这一点与《清皇室四谱》中说的弘时死于削除宗籍当天存在巨大矛盾。
如果说弘时真的是死于被削除宗籍当天,那么很明显,他不可能是自然死亡,但如果死于被削除宗籍一年半以后,那么情况就复杂了,有可能是郁郁而终,也可能仍是死于雍正之手,其中是非,难以考证。
雍正的子嗣本来就不多,为什么还要对亲儿子弘时下此毒手呢?究其原因,绝不可能像官方史料说的那样,仅仅是因为弘时“年少放纵,行事不谨”。如果真的这么简单,雍正皇帝本人,以及继任的乾隆皇帝和嘉庆皇帝也没必要对这则皇家丑事如此讳莫如深,还在修史时有意加以掩盖了。
在笔者看来,雍正皇帝之所以不惜“虎毒食子”,主要是因为弘时犯有两大禁忌:其一,意图夺嫡,威胁到皇位传承;其二,同情政敌,与八皇叔胤禩等关系密切。
弘时所犯的这两条禁忌无疑是触碰到了雍正的底线,所以他不得不对亲儿子“下手”,暂且不说他有没有亲手赐死弘时,至少他确实将这个亲儿子削除宗籍并过继给了自己最痛恨的政敌胤禩,弘时最终受胤禩牵连而死,无论如何也与雍正脱不了干系。这就叫“可怜生在帝王家”吧!
康熙六十一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康熙驾崩于畅春园,享年68岁,庙号圣祖。这个明明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却依然
八子为秦、汉皇帝侍妾称号。秦汉时期承袭了前朝的后宫体制,妃嫔的级别获得进一步细化。秦把后宫妻妾分为皇后、夫人、美人、良人、
清朝乾隆之前的统治者,收藏了众多玉玺,其中据说是有传国玉玺。这个所谓的传国玉玺,是秦朝秦始皇命令李斯将和氏璧雕刻成的。后来被子
据考证,雍正帝一共有妃子三十一人,高位者包含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敦肃皇贵妃年氏,纯懿皇贵妃耿氏,齐妃李氏,谦妃刘
乾隆在位共六十年,是我国封建社会史当政时间第2长的皇上,仅低于祖父康熙,并且是寿命最久的皇上。雍正在位时乾隆被封被宝亲王。雍正
雍正皇帝虽然在位的时间不是很长是十三年,远没有康熙皇帝的六十一年长,但是雍正时期的官窑瓷器也是创造了非常辉煌的历史的。雍正皇
清代的官吏等级制度沿用了自汉魏六朝至今的九品十八级基本制度,每一品有正、从之别,如正一品、从一品。除此之外也有超品高官,官吏不
光绪帝不除掉慈禧的第一个原因就是慈禧不是那么容易杀的。皇宫里面戒备森严,而且她们吃的东西都是经过严格检查的,根本下不了毒。如
最先在努尔哈赤未创建大金的那时候,女真人称谓自家的女儿都能够格格相称。可是在努尔哈赤创建大金后,格格一称逐渐慢慢变的仅限贵族
雍正在圆明园解决朝廷时,圆明园重兵把守,连1只苍蝇都接近不了雍正,1个女子就能潜入刺杀雍正,绝对没有可能。众所周知,古代皇帝在编撰史
康熙这辈子最难忘最挚爱的女人应该就是他的妻子赫舍里氏吧。她是康熙的第一任妻子也是第一位皇后,在一起生活了十年,虽然历史并没有
1、黄岐山简历:清朝官员于小霞的简历?清朝时,于小霞为人正直,深受百姓敬仰。他的诗写得很好,他的对联也写得很好。他在担任三防总书记
《雍正王朝》江夏镇被灭是在第14集。年羹尧去到了江夏镇,迫使任伯安取出储存《百官行述》的当票过后,居然将其江夏镇内的700多口人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清朝的太监,他们的这个职位可以说是清朝时期最底层。要么是伺候人的,要么就是干苦力的。所以这个太监也是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一个野史,就是说清朝的雍正皇帝在下葬的时候是没有脑袋的,也就是说雍正皇帝下葬的时候是一具无头尸。因为是
岳钟琪一直都非常的效忠大清,为何最后被雍正判处了斩监候呢?其实这个岳钟琪很像是背锅侠,原本朝廷是想对西北大规模的用兵,结果噶尔
《康熙王朝》这部剧相信很多朋友们都有看过了,都知道顺治和康熙这两位帝王的寝宫位于乾清宫。而且按照天子居中,前朝廷后寝宫的说法
说到这个古代侍卫的佩刀,大家应该都又见过吧?不管是哪个朝代,侍卫身上都会随身携带一把刀。然而这个刀基本上都是正着带的,这样方便拔
说到曹雪芹,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毕竟他著作的《红楼梦》可是四大名著之一。只不过他的一生可是非常的悲惨,因为雍正对曹家痛下杀手,最
说到历史上的雍正和十三爷的关系,大家都知道,他俩是兄弟关系,但是从古到今,皇帝和兄弟之间的感情大多数都是表面兄弟,毕竟在皇权面前,什
关于康熙皇帝的遗诏,到底是传位给十四阿哥还是四阿哥,一直以来都是个历史谜团,雍正皇位的地位长期以来也是饱受争议的,说是诏书中本是
最近不少的人对清朝的水师很感兴趣,很多人也都问了,这个清朝的水师提督是几品官员呢?假如拿今天的官职来换算的话,这个清朝的水师提督
说到和亲这个事情,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在古代是非常正常而且盛行的一件事情。毕竟在古代,皇帝为了能够和邻国达成很好的协议或者是发
关于清朝最后三代皇帝,分别是同治帝、光绪帝和宣统帝。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历史上,皇帝的子嗣一般都是有很多,毕竟一个皇帝的后宫佳丽可
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得清朝逐渐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此后清廷并没有因此推行改革,反而继续延续闭关的保守策略,直到第二次鸦片
反应清朝时期的清宫剧相信大家也看了不少了。在剧情中,我们经常能听到将军、都统、提督和总兵这样与军队方面相关的职位。大家有没
满清入关后,为了防止自身汉化,一次又一次总结蒙元失败的教训,别落得跟元朝不到100年的下场。因此入关后,要求汉人剃发易服的野蛮政策,
说到清朝的灭亡,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只是一个过程,但是这个过程的开始是从什么时候呢?很多人认为是乾隆时期过后导致了清朝慢慢走向衰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一件事情,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很多人都在说这个清朝的人到现在还有没有活着在的,这个问题其实问得还是比较有
公元1722年11月,康熙皇帝病逝。七天后,胤禛根据康熙帝的遗诏,在太和殿登基为帝,改年号雍正。雍正皇帝虽然坐上了皇位,但他地位并不稳固
20年前,《李卫当官》这部剧非常火热,也让很多朋友认识了李卫这个人物。那剧中的李卫给人的感觉有些吊儿郎当,不学无术,但他内心非常善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历史上的一些朝代,多多少少都会出现一些贪污腐败的现象,甚至是因为腐败导致一个王朝的灭亡。可想而知腐败不
自从在康熙四十七年,满朝文武推举新太子的事件之后,胤禛并没有因为将胤礽的太子废掉再立而放弃阴谋,并将这次事件中赢得最多票数的胤
《雍正王朝》中,年羹尧这个人物给很多观众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仕途之路可以说十分平顺,曾得到雍正帝的重用。然而,可能谁都没想
说到清朝的乾隆皇帝,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位皇帝可以说是让清朝很好,又让清朝很不好。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是因为乾隆皇帝在一开始的时候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明朝的历史其实是清朝给篡改了的,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个说法对不对,是不是真的,有没有证据表明这个明史是被清
说到清太祖努尔哈赤,大家肯定都知道,是他奠定了清朝的建立。不过很多人,在对于清朝的第一任皇帝,有很大的争论。有的人认为是努尔哈赤
说到一些古代皇帝的帽子,都是有个字的特点的。在一些清朝电视剧中,大家就可以看到一些皇帝的帽子上面有一个牌子,这个牌子就在帽子的
说到这个试婚格格,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这个试婚格格的制度,在清朝可是非常盛行的,对于这个制度真的是有点不忍直视。那么关于这个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这个雍正,在清朝历史上算是一个非常勤恳的皇帝了。虽然他的工作态度最好,而且最认真。可是他在历史上的名
最近有看到一则非常有意思的问题,那就是这个清朝时期话说要把这个徐州提议建省了,但是现在大家也都看到了,并没有成功了,那么当时为什
最近很多人在问一些关于这个准噶尔汗国的事情,话说他们人口不到60万人,但是当时和清朝是对抗了接近70年的,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到底是
如今很多人都在抱怨自己的生活压力非常大,抱怨着工作太累,没有世间可以休息,非常向往古代人的那种山水诗画的田园生活。然而事实上,古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雍正的事情,很多人也都发现了,那就是雍正在当时皇帝之后是设立了这个军机处的,那么很多人要问了,为什么这个雍
太平天国究竟是加速了清朝的灭亡,还是减缓了清朝的衰退?有关这个问题,各方是有不同的答案。不过太平天国给清政府造成了三点非常重
说到清朝时期的戴梓,大家可能并不熟悉,这个人是康熙时期武器制造的专家,对于火器制造可是非常的厉害。同时还发明出了28连发的火铳。
说到清朝的内务府,大家可能都知道,这个机构就是掌管宫廷的一些事物,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个机构的说清朝独有的。基本上是清朝规模最大的
说到每个朝代的官职制度,其实也还是有很多可以说的地方,这个明朝和清朝的其实差不多的,但是又有区别,所以这个明朝和清朝的藩王制度有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清朝时期的镇国公和一等公的事情,很多人也都问了,这两个名字都长得比较像了,那么这两个官职到底谁的地位更加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明朝的一些事情,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明朝的一些大臣非常的厉害,非常的有意思,但是清朝的就不一样了,而且感觉明朝
事实上汉人帮着满清镇压太平天国,这就是一个良知的问题。但凡是有一点良知的人都会选择帮助满清政府来镇压太平天国。后来孙中山所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在看一些古装剧的时候,尤其是清朝的电视剧,那些大臣在向皇帝行礼跪拜的时候,都会习惯性的拍打两下袖子,然后才跪
清朝能够满蒙联姻,不允许满汉联姻,主要还是因为目的不同,导致的政策也有所不同。从清朝统治的角度来看,他们更怕汉族的起义,毕竟汉族作
经常看过清朝时期电视剧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中堂”这个职位吧?当时有很多人比如说和珅、刘墉、李鸿章等都被叫做“中堂”。所以中堂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清朝的戴梓,这个人想必很多人都不认识的吧,小编也都不认识了,但是这个人非常的厉害,话说这个就是发明了机关枪
说到这个唐文尧,在雍正时期,他的官职可是两江总督。很多人对这个职位并不了解,简单点说就是,这个官职是一品,但是比太傅太保这样的一品
说到这个清朝的包衣制度,肯定大家也只是听说过,或者就是在古装剧中看到过。对于这个制度一直都没有一个清楚的认知。那么关于这个包
说到清朝的包衣奴才,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说法在古装剧中就出现过,那么这个包衣奴才到底是干嘛的呢?据了解,这个包衣奴才并不是大家口中
说到这个清朝的养廉银制度,是雍正年间开始实行的。对于这个制度,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来,最后这个制度的发起,效果并不是
说起晚清的四大名臣,他们分别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同样如此,他们都是清朝重臣,立下过汗马功劳,朝廷也是对他们恩荣有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