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又分为前期的西周和后期的东周,这一点我们都知道,而东周一般来说又是历史上著名的春秋战国时期,只不过这些名字都是我们后人给当时取的,也就是说,当时并没有“西周东周”这些表示时代的词。但是,如果出现了“西周东周”,也不要惊讶,因为那个时候确实是有东周国和西周国的。
我们在中学时一定都学过《过秦论》这篇文章,贾谊在文中用“吞二周而亡诸侯”来总结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功业,“诸侯”很好理解,即韩、赵、魏、燕、楚、齐六国,但是“二周”就不太好理解了。
学过历史的都知道周朝分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东周又被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代,而东周也确实是被秦国灭亡的。那么问题就来了,秦始皇除了吞并东周外,难道还吞并了另一个周朝吗?
只要翻看一下有关战国的史料,就会发现当时居然真的并存着东周和西周两个国家,而这“二周”也经常爆发战争,甚至参与到“战国七雄”的争霸战争中。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二王并立
通过学习课本知识,我们了解到西周灭亡的原因是周幽王为博得冷美人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结果当犬戎真来进攻镐京时,天下诸侯都不再来救援,镐京于是被犬戎攻陷,周幽王亦被犬戎杀死,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为躲避战乱,被迫东迁洛邑,西周从此灭亡,东周由此开始。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虽然广为流传,但却只是故事,不是历史。真实的历史是,周幽王宠爱褒姒并其所生之子伯服,又打算废掉老太子宜臼改立伯服为太子,宜臼为躲避不测之祸,逃到了外公申侯的封地。老太子的背叛让周幽王有了改立伯服为太子的正当理由,于是,周幽王正式改立伯服为新太子,但这也引起了老太子强烈的不满。
在宜臼的默许下,申侯勾结犬戎和鄫人进攻镐京,一举杀死了周幽王和伯服,而褒姒则被犬戎俘虏带走。事后,申侯联合一些诸侯拥立宜臼为天子,是为周平王,而另外一些诸侯明确表示反对,又拥立王子余臣为天子,是为周携王。周平王为躲避纷争,在公元前770年不得不东迁洛邑,在新都城建立自己的势力。
周平王和周携王“二王并立”的局面维持了二十一年,以晋文侯杀死周携王,只剩下周平王一个天子结束。周平王虽然取得胜利,但却得位不正,让天下诸侯从此开始轻视周天子。公元前707年,周平王的孙子周桓王为树立权威,亲自率军攻打郑国,反而在繻葛被郑庄公打败,并中了郑将祝聃一箭,周桓王偷鸡不成蚀把米,周天子的权威从此一落千丈。
二周并立
在春秋时代,各诸侯国经常发生君主被弑杀,或被驱逐的事件,已经衰落的东周王室也不例外。周庄王、周惠王、周襄王和周敬王在位时,周王室都曾发生过内乱,周惠王、周襄王和周敬王甚至被迫逃亡外地,向诸侯求救以平定内乱。晋文公长期流亡在外,当他回国即位后,能在中原建立迅速威望,就得益于他用武力平定王室内乱,帮周襄王重新登上了王位。
在春秋晚期,周王室的内乱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周贞定王去世后,他的几个儿子为争夺王位而血腥残杀,仅在一年间就先后出现了周哀王、周思王和周考王三个天子。周考王或是为安抚对自己有威胁的弟弟王子揭,也或是嘉奖弟弟王子揭帮助自己夺位有功,在公元前440年把王子揭封为周公,以河南为王子揭的封地,王子揭即为西周桓公,西周公国由此开国。
周考王的儿子是周威烈王,周威烈王在公元前403年册封晋国的三家大夫韩、赵、魏为诸侯,后世著名的战国时代于是从此开始。
西周桓公去世后,其子西周威公嗣位。西周威公去世后,西周公国发生严重的内乱,公子朝和公子根兄弟只顾争夺君位,不为父亲举办丧礼,致使西周威公停尸九月尚不得下葬。公元前367年,赵国和韩国出兵帮助公子根,逼迫周显王把东周王朝所有的辖地全部封给公子根,以平息西周公国的内乱。周显王在强大的武力面前只得照办,于是把包括都城洛阳在内的所有土地封给了公子根。公子朝被称为西周惠公,公子根则被称为东周惠公,东周公国于是开国,东周王朝彻底分裂为西周公国和东周公国两个国家。
东周王朝的分裂使周天子名存实亡,天下诸侯于是不再有所顾忌,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掀起了一阵自立为王的风潮,周天子曾经显赫的地位于是不复存在,沦为了一个没有任何威望的普通诸侯。
秦吞二周
东周分裂后,周显王、周慎靓王和周赧王祖孙三代寄居在东周公国,受东周公国国君的摆布。在这几十年里,西周公国的国君和东周公国的国君尚且念及亲情,两国虽有冲突,但却没有发生战争,可以说是相安无事。此时,实力强大的秦、楚、韩、赵、魏等国家环绕着“二周”,“二周”为图自存,纷纷任用苏秦、张仪那样的辩士与诸侯进行周旋,西周公国的周最和东周公国的杜赫才能出众,闻名当时,于“二周”功不可没。
战国七雄
公元前308年,秦武王派甘茂攻克韩国的宜阳后,又派樗里子嬴疾领兵进入东周公国以“窥周室”,东周公国的国君不敢得罪秦国,以隆重的礼仪把樗里子迎接进了洛阳城。樗里子随后面见周赧王,向周赧王提出了秦武王准备亲自到洛阳试举周鼎的要求,周鼎是周王室的象征,秦武王试举周鼎无疑是对周王室的侮辱,周赧王于是严词拒绝了樗里子提出的要求。樗里子遭到拒绝后勃然大怒,先是把周赧王逐出王宫,后又把周赧王逐出东周公国,强迁周赧王至西周公国,周赧王从此寄居在西周公国。
周赧王公然受辱,把发泄怨恨的矛头对准了主动打开洛阳城门迎接秦军进城的东周公国国君,从此以后,西周公国和东周公国频繁爆发战争。同时,西周公国和东周公国对秦国的政策也有了很大的区别,前者长期敌视秦国,成为诸侯抗秦的“谋主”,后者则长期亲近秦国、臣服秦国。因此,“二周”间的战争亦可视作秦国与山东六国争霸的微观反映。
秦昭襄王取得长平之战的胜利后,对山东六国占据绝对优势地位,西周公国的危机感日益加剧。公元前256年,西周国君再次策划诸侯合纵抗秦,秦昭襄王得到消息后,派军队进攻西周,西周国君和周赧王在强敌面前被迫投降秦军,献出土地,至此,东周王朝和西周公国同时灭亡。公元前249年,东周国君亦策划诸侯合纵抗秦,秦庄襄王随即派吕不韦领兵进攻东周,诛杀了东周国君,灭亡了东周公国。
回到本文开篇“吞二周而亡诸侯”这句话,贾谊实际上是把秦昭襄王和秦庄襄王的功业附加在了秦始皇的身上,因此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看作是一种文学手法,而切不可把这句话看作史实。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东周王朝(前770年—前256年)和春秋战国(前770年—前221年)虽有重合但不一致,东周王朝是比战国时代早结束三十四年的。
东周王朝以“二王并立”的分裂局面开始,又以“二周并立”的分裂局面结束,足以让后人感慨万千。只能说,东周王室的衰落并不仅仅是因为天下诸侯的崛起,其根本原因还在于东周王室不珍视自己的权威,经常内乱和分裂,让天下诸侯开启了轻视自己甚至取代自己的野心。
西周很好分它是从周武王姬发于公元前1046年创建周王朝起,到公元前772年周幽王姬宫湦被申侯和犬戎所害才行,历时265年,世称西周,定都于
西周和西周同属于周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以后的第3个王朝。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建立,建都镐京,搭建东都成周洛邑。公元772年,镐京
最近的气候大家或许也都知道了吧,非常的异常,中国气候的很多临界点都出现了漂移,雨线在北移。话说这个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话说是好事,因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孔子所提出的这个礼崩乐坏就是指西周“郁郁乎文哉”的礼乐制度到东周时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但是对于在东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西周时期,周武王灭掉商朝之后,听取了周公的“以殷治殷”政策。不过后来周武王去世之后,周公摄政。结果遭到了别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从古到今,历史上一直都是存在等级差异的,毕竟这种等级能够清楚的划分人与人之间的区别。那么在西周,五等爵制度是
周幽王是西周最后一任君王,可能关于西周的灭亡,多数人第一个联想到的起因就是“烽火戏诸侯”。不过根据考古学家的证明,烽火戏诸侯这
中国是一个拥有着上下5000年历史的古老国度,中华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国之魂宝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在这些魂宝中其中有9个是咱们中国
1977年,在陕西省岐山县凤雏村的一座西周遗址中出土了很多周原甲骨,其中龟腹甲高达1万多片,牛肩胛骨300多片。实际上周原甲骨在周朝初
说到姜子牙其实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句话,其实姜太公的作为可不仅仅如此了,姜太公其实真的超厉害的,最大的功绩
法官在人们心中,一向是一种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去处理案件的人物,是非常公正的形象。那么在古代社会,这样的人物大家也能说出几个,比如
上回说了成康之治的周成王姬诵,今天就是第二位天子,周康王姬钊了。姬钊是姬诵的儿子,姬发的孙子,也就是西周时期的第三位君主。这位君
早在2014年在宝鸡岐山县周原遗址贺家村出土的“青铜马车”,经过了几年的修复,于近期保护清理完成。在符合了文物保护的需要条件下,文
东周时期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而很多人可能更熟悉它的另一个称呼春秋战国。而就在最近,在平遥古城发现了东周时期的墓葬,让很
“出息”一词的含义是上进、本事、能耐,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出息,不过“出息”这个词的来历究竟是怎样的呢?实际上这跟西周
说到周朝,可能大家都知道,这个朝代是我国最后一个世袭奴隶制的。然而周武王推翻商朝之后就被大家称之为周天子。但是要知道,周朝还有
《东周列国志》,名字已经很明显了,是对于东周时期各个国家的记录,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然而虽然和《三国志》一样都带“志”,但它并不是
《龙岭迷窟》开播,剧情还是非常吸引人的,而很多人都也还是对剧情中的墓主人到底是谁感到非常的好奇。胡八一这一趟来其实并没有想要
看来在胡八一之前就已经有人来到西周墓了,只不过这个人没能活着出去。胡八一推测他应该也是摸金校尉,但具体身份就不得而知了。不过
在《龙岭迷窟》的剧情当中,胡八一为了找到雮尘珠的线索,再加上马大胆对他们的威胁,一行人还是下到了之前的那个古墓中去,然而这个墓中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周武王姬发的妻子,正是姜子牙的女儿,而在新版《封神演义》电视剧里,化名为武吉的姬发,遇见了姜子牙的女儿兰盈,并且两
靳东周一围演的抗战电视剧是《狼烟遍地》。《狼烟遍地》由李云亮导演,王鹏、于田华、杨正编剧,靳东、黄曼、周一围、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