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相信不少人都很熟悉了,这个成语是来自于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叫做赵括的名将。也正是因为赵括的失误,导致了赵国40万的精锐被秦国打的是烟消云散。至此之后,赵国就再也无力抵挡住秦国的进攻了。这也为后来秦国的一统天下埋下了伏笔。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赵括这个名字,在后人眼里,就成了只会说大话,实际一无是处的代名词。千百年来,人们似乎一直习惯于此。
但是,大家在习惯于这个观点的时候,却很少有人会想另外一个问题。真实历史上的赵括,真的就是那么一个只知道夸夸其谈,一点军事都不懂的蠢材吗?若真是那样的话,赵王为什么会将全国四十万精锐,都交给他来指挥?实际上,历史上真正的赵括,其实远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赵括在长平一战中,让赵国几乎损失了全部精锐,彻底失去了和秦国对抗的勇气,这点确实不假。不过,如果只从这一点出发,认定赵括是个一无是处的白痴,那就太天真了。
就算从最笨的角度去想,大家都知道,纸是东汉之后才出现的。既然这样,在比东汉早数百年的战国时期,为何会出现赵括在纸上去谈兵这么一个说法?唯一的可能,只能是后人强加上去的!
历史上真正的赵括,其实远比我们想象的厉害的多。
赵括出身将种门庭,他的父亲赵奢,曾是赵国一个普通的底层收田租的这么一个官员。因为在收租的时候不畏强权,被平原君看中,然后青云直上,开始执掌整个赵国的赋税。在赵奢的治理下,赵国的赋税连年增长,大大增强了赵国的国力。
简单来说,赵括的老爹赵奢,其实原本是出身文官,而且是很会管经济的一个文官。
至于后来,赵奢是如何成为名将的,则是另有原因。因为当时秦国派大军入侵赵国,赵王征求满朝文武的意见,大家都觉得不可以去救援,就连老将廉颇,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作为一个文官的赵奢,却主动提出来,要去阻击秦军。最关键的是,赵奢并非无的放矢,而是真的很有本事!他自己带兵去阻击秦国,竟然还真的打赢了这场连廉颇都觉得毫无胜算的大战。
也正是因为这样,赵奢成了赵国的名将,成了和廉颇蔺相如平起平坐的赵国重臣。
说完了赵奢,我们在回过头来说赵括。有这样的老爹,你觉得就算赵括再怎么窝囊,会一点军事都不懂吗?当然,即便在成语故事里,也只是说赵括只会空口说白话,军事或许懂一点,但并不懂实际带兵。
但真实情况,其实与我们的传统印象相去甚远。
实际上,赵括从小就被赵奢带在身边,在军中历练,可以说是深谙军事。而且,史书上曾明确记载,有一次赵奢率赵军进攻齐国,曾经在对一座城池久攻不下。对此,赵括提出,向已经弹尽粮绝的城内,定点投放几包粮食。后来事情的发展,就如同赵括预料的一样,城内的军民,因为这几包粮食开始自相残杀,城内军队也彻底失控。最终,赵军按照赵括的计谋,兵不血刃的拿下了这座城。
后来,赵括的这个计谋,还得到了那位燕国名将乐毅的赞赏。后来乐毅投身赵国,在赵王面前曾对赵括赞不绝口。
有了乐毅这位顶级名将做信用背书,赵王重视赵括,自然也就理所应当了。
说完了赵括本人,我们再来说说长平一战之前,赵括是如何成为赵军主帅的。
实际上,赵王之所以会让年轻的赵括上位,其实并不是因为他昏庸。相反,是因为他不得不如此。
长平一战发生的背景,是当时秦国通过商鞅变法,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的一个。随着秦国国力的增强,向外扩张也就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情。而战国七雄当中,首先受到秦国冲击的,就是与秦国最近的韩国和赵国。
这其中,又以韩国实力最弱。
当时,秦军最先进攻的,是韩国的上党地区。这个地方,处于秦、韩、赵三家的交界处,如果秦国拿下上党,将来赵国和韩国就会陷入被动。
而面对秦国的来袭,当时的韩国根本无力抵挡,韩王只能认怂,将上党地区割让给秦国。秦国等于是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上党,自然是一件喜事。但问题是,偏偏上党地区的守将是个硬骨头,打死不愿投降秦国。在韩王认怂的命令传来后,这位守将一狠心,索性直接投降了赵国。宁愿带着上党地区归降赵国,也不愿投降秦国。
就这样,原本只是秦、韩两家的战争,却反而将赵国给扯进来了。
对于当时的赵国来说,能够白得上党那么大一块地盘,自然是天大的喜事,等于是天上掉馅饼了。于是,赵王立即派老将廉颇,率大军前往上党增援。但可惜的是,上党的那位守将,骨气虽硬,但本事一般。等到廉颇率大军赶到的时候,上党已经被秦军给打下来了。
如此一来,赵军面对的局面,就相当尴尬了。
马上率大军班师回朝?那样的话,秦军肯定会在背后狠狠捅上一刀,绝不是明智之举。而如果和秦军正面硬磕,赵军的损失恐怕也会大的无法接受。
于是这个时候,老将廉颇采取了最正确的策略。
以守待攻。
战国四大名将当中,廉颇本就是以防守著称。当时赵军驻扎在长平,和秦军遥遥对峙。如此一来,秦军就面对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如果正面进攻,面对廉颇的防守,几乎肯定是必败无疑。如果大军撤去,上党地区肯定会落入赵国手中。而如果长时间大军留在上党,秦军等于是在慢性自杀。
因为当时的上党地区,距离秦国相对遥远,运送补给成本太高。反观赵军,是在本土作战,补给线更短,长时间拖下去,秦军在军事上的优势将荡然无存。
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赵国主动换帅,然后主动出击。
这个办法,看似是天方夜谭,但最后秦国却真的做到了,赵王竟然真的换下了廉颇,让赵括去统帅军队。
那么,当时的赵王,是脑袋坏掉了吗?
当然也不是!
赵王当时之所以换掉了廉颇,其实也有不得已而为之的成分。一方面,当时秦国在赵国境内煽动舆论,说廉颇拥兵自重,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才不和秦国决战。如果换成赵括,秦国估计早就败了。这种舆论,在当时的赵国国内相当有市场。不管赵王如何信任廉颇,面对这些流言蜚语,肯定难免起疑心。就算他自己能坚持,朝堂上大臣们也不会信任廉颇。
另一方面,当时赵国的国力,也确实打不起这种消耗战。
当时的赵国,综合国力远不如经过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而且赵国地处几国交接处,连年征战,远不如秦国那样的地利。所以,哪怕是在国内本土作战,廉颇的大军所需的补给,对赵国依然是个难以承受的负担。如果拖下去,只会最终和秦国两败俱伤。
恰巧在这个时候,赵王又有另外一个选择,一个当年被名将乐毅都认可的年轻将领。如果你是赵王,会不会选择换帅呢?
于是,赵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成了赵国军队的主帅。
客观来说,赵括刚刚接手赵军之后,其实打得相当出彩。
赵括担任主帅之后,迅速进行大规模的人事调动,换上了一大批主战的将领。当时秦军久攻不下,锐气已失。而赵军则是防守日久,心理上有了一定的优势。
所以,当赵括率领赵军主动出击,最开始的时候,实际上秦国是节节败退的,损失了不少人马。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秦国换人了。
统军的主帅,换成了著名的杀神白起。
如果是面对一般的将领,赵括的军事才能,其实已经足够应对了。但面对白起,他实际统兵经验不足的这个弱点,就会被迅速放大。毕竟,这是赵括第一次作为主帅,统领数十万军队。
偏偏第一次统军,就遇上了白起,这只能说赵括命不好。
在接下来的战斗里,赵括本想通过诈败将秦军引诱到包围圈,奈何老辣的白起根本就不上当。反倒是将计就计,让赵括率领全部大军,彻底走出长平防线,和秦军进行决战。
决战的时候,赵括本想让一支奇袭部队从背后偷袭秦军,然后进行夹击。却不想老辣的白起早有提防,事先解决了这支奇袭部队。然后将计就计,突然反攻赵军,一下子就把赵军给打懵了。这个时候,赵括想率领赵军退回长平,却发现退路已经被秦军给截断了。
这时的赵军,彻底陷入了秦国的包围圈里。
不过,就算是深陷绝境,赵括依然想出了对策。他的这个对策,名叫诈降,想要在投降的时候,忽然对秦军发动进攻。奈何白起根本不上当,让赵军每一百人组成一队,一队一队的来投降。如此一来,赵括的假投降,就变成了真投降,彻底没了法子。
所有计策都被破解的赵括,再也没了法子,只能率领军队突围。但是,深陷包围圈的赵军,怎么可能再突围出去。在突围的过程中,赵括也被秦军射杀,身死当场。
没了主帅的赵军,除了真正投降之外,已经别无他法。而面对数十万投降的赵军,白起一时也犯了难,因为这数十万投降的赵军,吃饭也是个大问题。而且如此多的赵军,想要反叛实在是太容易了。所以最后没办法,白起只能下令,将这二十万的投降赵军,尽数坑杀。
经此一役,赵国彻底一蹶不振,再无回天之力。
客观来说,赵括的本事,其实并没有那么差。之所以会一败涂地,也是因为他面对白起这位高明太多的名将。如果赵括能够扎扎实实,一步一步走上主帅的位置,多点统军的实战经验,未必会输给白起太多。而赵括最后的突围死战,也证明了他的勇气。
当然,输了就是输了。赵括的失败,也确实是因为他统兵经验不足的原因。所以,用纸上谈兵这个词来形容赵括的失败,倒也不算太过辱没他。
白起是一个杀人无数的战神。熟识兵书,擅于用兵之道,和穰侯魏冉的关系非常好。辅助秦昭王,屡立军功。伊阙之战,大破魏韩二十四万侵略军
南康白起的事情是真的。二零零八年三月九日南康白起与好朋友最后一回联络,后下落不明。三月二十七日,在长沙市投下湘江,顺江漂尸15天
秦朝,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王朝,通过七代国君及其臣子们接近一个半个世纪宵衣旰食的勤奋努力、数万将士血战沙场、成千上百
战国时期秦王皇太后,秦惠文王妃,秦昭襄王母。秦朝继位之初,宣太后以皇太后为主导,当政期内,攻灭义渠国,一举亡国秦朝西部大病。白起和芈
芈月的名字据兵马俑上的残字芈月和阿房宫筒瓦上秦惠文王妃子芈月的合体陶文而来。宣太后芈月的一生汹涌澎湃、忘情肆意,在至高空拿
如果是秦昭襄王青壮年,那杀死白起这个军中战神,肯定是会后悔的,但白起死的公元257年,秦昭襄王早已68岁,在战国那个年代,他早已年纪大了,
在春秋时期,大家都知道,晋惠公是晋国的君王,他之所以能够当上君王,就是因为秦国帮助他继承了王位。可是在晋惠公继位之后,背信弃义,忘恩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李牧,他可是被誉为战国四大名将质之一。可想而知李牧在当时的能力又多强。毕竟在春秋战国时期,到处都是战乱
对于“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大家肯定第一时间都会想到赵括吧?毕竟这个成语的故事主人公就是赵括。对于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关于赵括对
在春秋战国时期,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最开始的时候魏国的实力可是非常强悍的,但是秦国到后面慢慢崛起了。然而在一次战役中,秦国的五
说到廉颇,大家应该都知道,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赵国第一大将,他在外的名气可是很高的。在忠诚方面,那简直是没话说,但是在忠诚的同时,又
说到蔺相如和廉颇,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吧?毕竟负荆请罪的故事就是他们俩之间的。一位是非常厉害军事,一位是非常厉害的武将。他俩之间
说到这个胡服骑射,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指的是赵武灵王为了让国家能够强大,所以就推行了这个关于“胡服”、教练“骑射”的故事。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再战国时期,最后是秦国统一六国,完成了大一统。但是如果当时的晋国,没有闹分裂的话,能不能打得过秦国呢?毕竟当时的
最近很多人问这个秦国的宰相问题,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秦国也还是非常的有厉害的,要不也不会同意全国,那么一个国家厉害肯定是离不开这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战国时期秦国是一个人才非常多的地方,所以很多非常厉害的将领其实并没有被大众所知道,比如说这个秦国将领李信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白起可是战国时期的战神,在秦国辅佐秦昭王。在此期间,白起的战功非常显赫,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说到
说到历史上的白起,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毕竟他关于他的那个坑杀40万赵军可是很出名啊。而且他也是被誉为“战神”。那么这么厉害的
说到韩信和白起,大家应该都知道吧?一个被称之为“兵仙”,另一个被称之为“战神”。这两个在打仗方面可都是非常厉害的。虽然两个人并
说到春秋战国时期,大家应该都知道,最后是秦国统一了六国。但是秦国也是一个后起之秀,毕竟初期的时候秦国并不能算是强国,到了后面才慢
说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大家应该都非常的熟悉吧。毕竟在秦国有一位千古一帝秦始皇。但是在秦始皇在位期间,李斯和吕不韦两个人都是
最近很多人对秦国的丞相非常的感兴趣,然后一研究发现,这个秦国的丞相前后竟然有24位,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24位丞相又分别是谁呢?下面我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比较牛掰的一个朝代,其历时791年,共经历32代人37个周天子,与后世那些熬不过300年的朝代相比,周朝绝对是充满传奇色彩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秦国最后被灭亡可以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毕竟胡亥和赵高还在。而且再加上当时的实情,确实是很难救回了。不过
说到这个长平之战,大家肯定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白起。毕竟在这场战役中,白起直接将赵国的四十万大军全都坑杀了,不得不说,这段历史确实是
说到这个三国历史上的长平之战,那可是秦国战胜赵国之后,统一六国的关键战役。最后也是秦国战胜了赵国,为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但是如
说到秦国,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毕竟是统一六国的强国,但是说到秦国,其实在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很强大,只是一个弱小的国家,但是能够最后
说到春秋战国时期,大家都知道,秦国和赵国之间的这个长平之战可以说是最为惨烈的一战了,而且这一战也是秦国统一中国的序幕之战。但是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战国时期,秦国一统六国之前,六国曾经是一起合伙攻打秦国的,但是后来就变成了五个,因为齐国退出了攻打秦国之列。
相信大家应该读知道关于这个“秦晋之好”,就是指的秦国和晋国之间的的互通结婚之事。很多人其实对于这个都比较了解,但是至于这个故
说到秦国,大家应该都知道,它是春秋时期比较强悍的一个国家,最后大一统王朝。那么这个秦国的发源地是哪?很多人肯定都是非常的好奇吧?毕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在统一六国之前,其他几个国家可是都称秦国为“虎狼之国”。这是为什么呢?秦国为什么会被称之
秦国统一六国,最终建立了秦朝,相信大家都知道。不国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秦朝没有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会怎么样呢?事实上即便是没有秦国,
赵国武挖洞躲炮是影视作品《血战到底之壮丁也是兵》中的情景。这部剧是由刘涛执导,奇道、徐翠翠、斌子、姜寒、陈创、王迅等主演。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得到的答案是不同的。例如,旁人会觉得白起死的很冤,自己明明早就给过秦王建议,是他自己不听,结果错过最佳时机,事后又
秦国因推行商鞅变法而变得强盛,不过刚推行变法的时候,秦国百姓对商鞅并没有太多感激之情,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实际上,只要推行改革所带
说到春秋时期的楚国和秦国,大家都知道,当时楚国算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地广人多,兵强马壮的。不过最后秦国还是统一了六国,可是相比其
长平之战这部电视剧题材是古代其它,于2016年7月开始拍摄,想知道长平之战电视剧的剧情介绍?还有一共多少集?下面一
在《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等一些史料中有记载到,在西周建立后,姬发前后分封了总共71个国家,其中有40个国家是与周王同姓姬姓的,兄弟国
战国初期,秦国和赵国在七雄中都不算强国,但经过百年的发展,最后天下是由秦赵两国说了算,他们之间的胜者最有可能完成一统六国的伟业。
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非常有名,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胆识,将和氏璧完好带回赵国。后世对蔺相如称赞有加,但很少有人知道此后到底发生了
多年后,如今三星堆又重新开启了发掘,又有着很多重大发现。就目前对三星堆的发掘来看,其特点主要有这几个,第一就是器皿以青铜器为主,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