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孝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王,这一点很多人也有不同的看法。我们知道赵国在赵武灵王手上变得很强大,但后续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尤其是长平之战时期的赵孝成王,也正是因为这一次的战役,赵国损失惨重,很多人认为,赵国也是因此走向了灭国的倒计时,因此当时的赵王,也就是赵孝成王,自然也就被认为是昏君了,但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赵孝成王赵丹,是赵惠文王赵何的嫡子,在位期间使赵国由盛转衰,失去了与秦国抗衡相持的实力,国势走了下坡路。那么,他真是一个败家子吗?
赵丹,是赵惠文王王后赵威后生的儿子,虽然是赵惠文王赵何的嫡子,却不是嫡长子,按说继位为君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根据《史记》记载,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赵惠文王和秦昭襄王进行渑池之会时,廉颇率军送赵王一行到边境地区,与赵王约定:“大王此去来回最多不会超过三十天;若是大王三十天还不回来,则请立太子为君,以绝秦望。”廉颇这样对国君说,显然是吸取了楚怀王的历史教训,为维护国家利益着想的,所以得到了贤明的赵惠文王的支持。
这件事说明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这个时候,赵国已经有太子了。
但是,太史公在《史记》的《赵世家》中又说:“(赵惠文王)二十二年,大疫。置公子丹为太子。”也就是说,渑池之会二年后的赵惠文王二十二年,即公元前277年,赵国发生了规模很大的瘟疫,立公子丹为太子。
那么,之前的那个太子呢?那个太子又是谁呢?
根据《庄子·杂篇·说剑》篇可知,赵国在太子赵丹之前确实还有一位太子,是太子悝。《庄子》中,赵惠文王热衷于击剑术,使国家面临严重的隐患和危难而不自知。这时候,太子赵悝请出了庄子,前去劝谏赵王。庄子果然不辱使命,以天子之剑、诸侯之剑、百姓之剑相讽喻,使聪颖的赵惠文王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从此改邪归正,将精力用在了治国理政、富国强军上来了。
可见,太子赵悝还是很有谋略和智慧的。但是,赵惠文王二十二年,为何又立赵丹为太子呢?这些,史书无载,可能是赵悝被废黜了,也可能是死了,毕竟立赵丹为太子那年是“大疫”,疾病流行,死了不少人,可能太子赵悝也被瘟疫给带走了。
反正,对赵丹来说,太子赵悝的位置没有了,自己成为新的太子,将来赵王的位子就是自己的了,真是一件好事。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崩殂,做了十一年太子的赵丹继位,是为赵孝成王,其母赵威后执政。按说,此时的赵丹年纪也不会太小了,怎么还不能亲自掌权,非要让老妈赵威后出来执政呢?
据有些史料分析,赵孝成王的出生时间,当在公元前288年-前285年之间,也就是说,他继位的时候起码也有二十岁了,完全可以独立执政了。他的母亲赵威后的年龄应该在四十岁左右,正当壮年。看来,她还是不放心儿子,便亲自秉政,为国事操劳。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赵丹的治国理政能力有些欠缺。
但是,赵威后想送儿子一程,却送的不远,她二年后便去世了。二十出头的赵孝成王只好亲自走到前台,担负起富国强兵的历史重任。
其时,赵国经过赵武灵王、赵惠文王父子两代六十年的苦心经营,国势正盛、兵锋正劲,正是盛世景象出现的好时候。赵惠文王为儿子留下的大臣班底,文有平原君、蔺相如、虞卿、赵豹等人,武有赵奢、廉颇、楼昌、乐乘等人,他们各有所长,可谓人才济济,为繁荣国家、持续盛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赵孝成王若能勤政治国、选贤任能,把国家推上快速发展的正轨车道,应该是不成问题,尽管秦国已经崛起,但是赵国的底子也厚。可惜的是,赵国的好前途被赵孝成王的一个美梦给断送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赵孝成王四年(前262),秦国与韩国发生了战争,打得难解难分。可韩国又岂是秦国的对手?渐有不支之势。上党的韩国军民在郡守冯亭的带领下,想投降赵国,将上党一带的城池、百姓、土地都献给赵国。这个烫手的山芋,明眼人看得出来,还是别碰为好,因为那是秦国志在必得且为之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你去“抢”他唾手可得的东西,不是想找事吗?
但是,赵孝成王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穿着华丽但凌乱的衣衫,乘飞龙升天了,可是半道上却掉下来了;正在懊恼,却发现眼前都是金山银山。他找人解梦,人家说不是吉兆,华丽但凌乱的衣衫是残缺不全,乘龙半道而下是有气无实,见到金银是忧愁的征兆。
他不甘心,又先后招来平阳君赵豹、平原君赵胜两位叔叔,说想接受上党。赵豹极力劝阻,认为不能贪小便宜吃大亏,凭赵国实力还无绝对把握战胜秦国,并提醒说:这是韩国要嫁祸于赵国,想将战火引到赵国,一定不能上当。但是,平原君却认为应该接受,认为派百十万军队攻伐,期年尚难克一城,今天坐享其成,一下子得到十七座城,上哪找这好事呢?不接受,你傻呀?
客观地说,赵豹的分析是从实际出发,侧重一个“理”字,是很理性的;赵胜说的也有道理,但更讲求实际利益,侧重一个“利”字。二人所说都有一定道理。但是,从当时七国形势来看,接受与否,实在都很难。因为韩国根本不是秦国的对手,这一点谁都看得出来,秦军真要杀进新郑灭了韩国,在当时并不十分费力。问题是,灭掉了韩国,下一个是谁?作为三晋的韩、赵、魏三国紧挨着秦国,是秦国东出、北上的必经之地,也是秦军攻伐的主要目标。韩国灭亡了,下一个就是魏国或赵国了,唇亡齿寒的道理,摆在眼前。
唯一的办法就是,六国抱团拧成一股绳,合力抗秦,才有出路。但是,当时六国却各怀鬼胎、心力不齐,灭亡又如何避免?也就是说,接受上党与否,赵国都逃不脱被灭亡的命运,只是若不接受,秦国或许还能暂时不动它,毕竟赵国的实力在那搁着呢;若是接受的话,与六国合纵攻秦,也能抗击秦国,延缓灭亡的时间,只是当时的六国早就被瓦解了。
其结果是,利令智昏的平原君劝侄子赵孝成王接受了上党,直接面临秦国的攻伐,开始了长达六个年头的战争:长平之战、邯郸保卫战。
这两场战争下来,赵国几代先君的积蓄几乎被耗完,国力大损,至少有五十万士卒为国捐躯,赵国从此由盛而衰,再也难以恢复元气了,真是得不偿失、何苦来哉!
邯郸保卫战结束于赵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57),这年,赵孝成王大约三十岁。经过了这长达五六年的战争,尤其是两年多的敌军围城考验,他成熟了许多。
赵孝成王首先将在邯郸保卫战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廉颇、赵豹等人提拔到重要位置,依靠这些忠贞老臣苦力支撑,还慰劳了平原君赵胜,让他继续担任相国,用他的巨大影响力作号召,为赵国的复兴发展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所以说,在邯郸保卫战后几年,因为有一帮子忠贞大臣的尽心辅佐和努力,赵国国力有所恢复,但是比起战前还差得太多。
不久,一批老臣相继谢世,上来的一帮子少壮派,又非能指望上的贤能之辈,大臣方面处于青黄不接阶段,赵国在复兴之路上走的相当艰难。
赵孝成王十四年(前252),一说十五年(前251),年过天命的平原君去世。后来,赵豹也去世了。赵孝成王以老将廉颇为相国,封信平君。十五年(前251),燕国派丞相栗腹为赵孝成王祝寿。栗腹见赵国精兵强将在长平之战和邯郸保卫战中几乎丧失殆尽,尽剩下些老弱病残,灵机一动,回到燕国,就极力劝说燕王发兵伐赵。
燕国与赵国是邻国,也是经常发生战争的国家。虽然当年赵武灵王拥立燕昭王即位,赵孝成王的姊妹也嫁给了燕武成王,改善了两国关系,但是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两国之间深入到骨子里的相互仇恨问题。所以,见栗腹如此这般一说,刚即位不久、年轻气盛的燕王喜就要发兵伐赵,但遭到了乐毅之子昌国君乐间的反对。燕王震怒之下,派栗腹为主帅,卿秦为副帅,乐间也被强行带军,督二军两千乘,一同向赵国杀去。
赵军从举国悲痛中还未完全解脱出来,见燕军趁人之危杀来,怀怒未发的他们,在老将廉颇的率领下,一鼓作气,先后在鄗城、代郡将燕军打得惨败。栗腹被赵军攻杀,卿秦、乐间被俘虏。
愤怒的赵军还不解恨,马不停蹄地杀进燕国境内,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一路如入无人之境,直接包围了燕国的国都蓟城,迫使燕国签订了城下之盟。燕王喜,这次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估计是无法欢喜了。
按理说,燕王该歇歇了。但是,年轻气盛的他怎受得了如此奇耻大辱?背后,他竟然偷偷地又与秦国勾结,继续从事威胁赵国的行为。
赵孝成王难以容忍自己背后老有人勾结宿敌秦国威胁自己,于十七年(前249)又派乐毅的侄子武襄君乐乘攻进了燕国,再次包围了蓟城。燕王喜故伎重演,再次向赵军表示和解,愿意割土赔款。第二年,得罪了魏国的燕国,又被魏军兵临城下,廉颇率领赵军支援魏军,算是将燕王喜收拾的老实了。从此后,燕国在赵国的背后算是基本上消停了。
赵孝成王二十年(前246),即秦王政元年,吕不韦派秦军进攻赵国,攻占了赵国的故都晋阳(今太原市)。在赵国有着重要战略位置和政治地位的故都晋阳的失陷,对赵孝成王打击很大,感到愧对列祖列宗。不久,他就病倒了。一年后,赵孝成王崩殂,在位二十一年,享年大约四十二岁左右。
众所周知,屈原不单单是一个杰出的绝代风华的诗人,也是凝聚了不少爱国理想的政治家。对于他的事迹,那是家喻户晓,我国为了纪念他,专门设
综艺《乘风破浪》即将迎来第五次公演,郭采洁携手谭维维、张蔷、薛凯琪、齐溪、赵梦五位姐姐带来《龙吟》,这也是郭采洁首次在《乘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很多古装剧里面都有一些君或者侯的,而且这种称呼在战国时期非常多,比如说之前《大秦赋》里面,很多人对这个“君”
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信陵君,相信了解战国历史的朋友们都不会陌生了,他是这四个人当中最厉害的一个,也是唯一的君子。信陵君的才能、眼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李牧,他可是被誉为战国四大名将质之一。可想而知李牧在当时的能力又多强。毕竟在春秋战国时期,到处都是战乱
说到吴国,大家应该都知道,在春秋时期,吴国的实力可是很强的。对于当时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国,都是不能比拟的,要不是因为越国在后面偷袭吴
说到这个胡服骑射,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指的是赵武灵王为了让国家能够强大,所以就推行了这个关于“胡服”、教练“骑射”的故事。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这个礼乐崩坏,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孔子所提出的,但是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这个“礼乐崩坏”到底是个什么意思。那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战国时期,不仅仅有战国七雄,而且还有战国四大名将。不得不说,这四大名将都是名副其实的,每个人都是打仗的一把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战国时期秦国是一个人才非常多的地方,所以很多非常厉害的将领其实并没有被大众所知道,比如说这个秦国将领李信
说到历史上谋反的例子,大家应该都知道,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有动乱发生。那么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样一个动乱的时期,为什么很少会出现那种手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春秋战国时期,那可是非常的精彩,在那个时期,发生了非常重要的时刻,而且在那个时期出现了很多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相信很多小伙伴大家都知道,在战国时期,其实一开始秦国并不是很厉害,而最厉害的是魏国。在战国早期的时候,魏国可以说是称霸称雄的,但是
说到这个三国历史上的长平之战,那可是秦国战胜赵国之后,统一六国的关键战役。最后也是秦国战胜了赵国,为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但是如
赵国武挖洞躲炮是影视作品《血战到底之壮丁也是兵》中的情景。这部剧是由刘涛执导,奇道、徐翠翠、斌子、姜寒、陈创、王迅等主演。
说到战国时期的齐国,当时可是非常的强悍,一并吞并了很多国家,但是在选择宋国和鲁国的时候,齐国选择了战斗力相对较强的宋国,而没有选择
说到古代打仗这个事情,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本来就是一个比较残忍的事情,但是又不得不为之。所以在春秋战国时期,打仗这个事情需要知道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真的是各方面都非常厉害,不管是在文化哲学,还是在打仗等等,尤
战国红颜之芈月传奇什么时候播出 电视剧《战国红颜之芈月传奇》于2015年12月25日播出。 战国红颜之芈月传
在春秋五霸当中,齐桓公和晋文公等一些人都是“公”,而只有出国才是“王”,另外还有一个版本中还提到了“吴王和越王”。到了战国时期
战国初期,秦国和赵国在七雄中都不算强国,但经过百年的发展,最后天下是由秦赵两国说了算,他们之间的胜者最有可能完成一统六国的伟业。
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非常有名,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胆识,将和氏璧完好带回赵国。后世对蔺相如称赞有加,但很少有人知道此后到底发生了
自古以来,燕赵之地就多为慷慨之士,而且美女也非常的多。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几位在历史上留名的美女都是来自这个地区。特别是在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