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国”这种行为,历史上发生的并不在少数,在一个朝代即将灭亡的时候,还是有不少人怀着对国家的怀念和入侵者的痛恨,选择了和自己的国家一起死,后世人一般对这样的人都是非常有敬意的。然而在历史上却还是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南明时期的马士英。明朝灭亡之后,政权向南转移,虽然不被历史承认,但是南明还是确实存在的。然而最终,南明也灭亡了,有一位臣子抵抗清兵,最终以身殉国,这就是马士英,按理说马士英应该为后世人所敬仰才对,为何却被人们说成是奸臣呢?
马士英(约1591~1646),字瑶草,贵州贵阳人,明末大臣,官至内阁首辅,相传本姓李,过继马氏,祖籍广西梧州。明万历己未(1619年)成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后历官严州、河南、大同知府、庐凤总督等职。甲申变后,马士英与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南京户部尚书高弘图等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是为弘光帝。因“拥兵迎福王于江上”有功,升任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成为南明明弘光政权首辅,人称“马阁老”。后国事不济,曾拥立福王朱由崧登基,抵抗清兵入侵,最终殉国而死,但世人对其死因存疑,在清代,被后人所责骂。
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幸存录》对其持论公允。有《永城纪略》(含《永牍》)及部分诗文、书画作品传世。
明朝万历四十七年,马士英与阮大铖同中会试。又三年,士英授南京户部主事。天启时,迁郎中,历知严州、河南、大同三府。崇祯三年,迁山西阳和道副使。五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到官甫一月,檄取公帑数千金,馈遗朝贵,为镇守太监王坤所发,坐遣戍。然而此乃官场惯例,故而当时颇有东林复社集团之人上书称此为阉党构陷。
崇祯初年,权倾朝野的魏忠贤轰然倒台,连累依附他的阮大铖也跟着光荣退休。官场失意的阮大铖避居南京,遇上了和他一样郁郁不得志的马士英。
同是天涯沦落人,阮大铖与马士英忍不住时常唠嗑几句,渐渐两人的关系越走越近,成为了“相交甚至欢”的知己好友。
恰好此时罢相返乡的周延儒想去大明官场再就业,却苦于没有足够的经费。这件事被阮大铖知道后,财大气粗的他当即大手一挥,拿出二十万两白银给周延儒找工作,很快就让周延儒重回内阁首辅的高位。
周延儒东山再起后,立刻对阮大铖开启报恩模式。阮大铖抓住这一良机,提出让周延儒推荐马士英为官的要求。
此时天下烽火不休,明王朝在李自成、张献忠两路人马围攻下,接连丧城失地,急需良将平叛。于是周延儒借着目前的局势,向崇祯推荐马士英平叛。
早已急得不知所措的崇祯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马士英就这么摇身一变,成为兵部右侍郎,总督庐州、凤阳等地军务,专门负责收拾叛军的朝中大臣。
要说马士英也实在争气,保定总兵刘超叛乱,崇祯让马士英去平叛,马士英二话没说,带上一票人马打得叛军毫无还手之力,还把刘超抓到北京来正法了。
此时的马士英,可谓是忠勇纯良,妥妥地大明江山栋梁之臣,明朝未来的希望之星。
可惜,人总是会变的。1644年,大顺军打开了北京城的大门,崇祯帝煤山自缢,以“天子死社稷”的悲壮,宣布了大明的落幕。这场山河破碎的国难也改变了许多人的一生,比如曾经的希望之星马士英,就从此踏上了黑化之路。
崇祯驾崩后,远在南京的文武官员们商量着再立新君,这其中以潞王朱常淓和福王朱由崧的呼声最高。
按理说,福王朱由崧是崇祯的堂兄弟,以血统亲疏来说本该继承大统,但以东林复社为首的一众官员却担心福王登基后会追究“妖书”及“挺击”、“移宫”等案,于是打着“立贤”的旗号要求立潞王为君。
正当两派人马为拥福拥潞僵持不下之际,马士英却拿出实干精神,率军五万拥着福王朱由崧直奔仪真,从而使福王即位成为定局。
福王登基后,定都南京,改年号弘光,南明小朝廷就此映入世人的眼帘。
靠着拥兵迎立福王的大功,马士英被封为首辅。有了话语权后,马士英立刻推荐阮大铖为官,以便报答当年的举荐之恩。
在马士英的推荐下,弘光帝先后任命阮大铖为兵部添注右侍郎、右佥都御史、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等职务,每一个都是实权在握,权尊势重。
可惜,重回权力中心的阮大铖并没有想过精忠报国,反而仗着马士英这座靠山,大肆打压政敌东林党及一些正直朝臣,逼得史可法督师淮、扬,正义之士纷纷挂冠而去。
阮大铖不断激化党争的同时,马士英也不断以醇酒美人迷惑弘光帝,暗中悄悄窃取权柄。结果马阮二人耍君弄权,败坏朝政之举弄得朝堂上下一片乌烟瘴气,终于引发严重的内部倾轧。
南明王朝在马士英这位首辅的辅佐下,不仅没能光复旧山河,反而越辅越衰。本该为南明王朝撑台的马士英,就这么活成了弘光朝的掘墓人。
马士英与阮大铖挟私报复,党同伐异的神操作,弄得朝中人才凋零,唯有一个史可法,还赤胆忠心的督师扬州,对南明王朝不离不弃。
谁料马士英竟史可法这样的良将也容不下。他不但处处掣肘史可法,还疯狂克扣史可法的粮饷,致使前线部队断粮。
心急如焚的史可法多次上书为部下请饷,可马士英却置若罔闻。不仅如此,马士英还不顾军政要务,将自己什么都不懂的儿子提拔为总兵,管理京师防务。
马士英的种种逆天操作引得天怒人怨,终于激得手握重兵的左良玉忍无可忍,打着灭了马士英这个奸佞的旗号,率军东征开启了一场“清君侧”的战斗。
左良玉起兵的消息传来后,马士英依旧坚持“宁死卤,无死逆”的主张,他严令史可法移师堵击左良玉,直接导致江北、淮扬防备空虚,早已虎视眈眈的清军又岂能放过这个好机会,于是八旗铁骑直扑扬州,史可法不得急求朝廷援军。
值此国难之际,马士英却仍以内战为先,根本不理会史可法的求助,致使一代名将壮烈殉国,清军兵锋直逼南京。
1645年,清军攻克南京城,无数高门显贵,清流雅士为求活命,争相剃发易服,二朝为臣。但马士英却在此时体现了一身风骨,他辗转杭州、绍兴多处,继续高举反清的大旗,可惜终因寡不敌众,英勇就义。
马士英殉国后,不少人对马士英“奸臣”的身份产生了怀疑,甚至提出了“忠奸莫辨”的主张。然而,回顾马士英的首辅生涯,他既没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胸襟气度,又没有足以胜任首辅的能力,致使弘光朝内斗不休,兵无战力,说一句马士英误国,还真不算冤枉他。
只可叹南明王朝人才凋零,多年党争倾轧之下,就连马士英也成了南明为数不多的“忠臣”,可见南明的人才逆淘汰究竟有多严重。如此看来,南明小朝廷最终落得烟消云散的下场,倒也算咎由自取了。
1、潘仁美历史真相:潘仁美的历史原型不仅是叛徒,还是忠臣。不要被电视抓住是的!不知道编剧跟他有什么仇!2、杨家的将领之一杨晏思是怎
说到宋朝时期,分别是南宋和北宋。大家应该都知道,在这两个时期,历史上可是出现了很多奸臣,比如说秦桧,贾似道,史弥远等等。除了朝廷里面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史弥远,是南宋的宰相。而且是南宋四大权相之一,剩下三个分别是秦桧,韩侂胄,贾似道。可想而知这个史弥远也不是
说到南宋的大奸臣,大家肯定想到的第一个就是秦桧了,毕竟秦桧在历史上的名气可谓是臭名远扬。但是除了秦桧之外,还有一位奸臣,这个人所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明朝的一些事情,话说这个明朝灭亡后,也就是崇祯皇帝那一代灭亡后,这个明朝就从历史长河里面消失了,但是最近很
最近不少的网友也都提到了这个土木堡之变的情况,很多人看完整个事件之后非常的惋惜,很多人也要问了,这个土木堡之变话说当时50W差不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南明的皇帝的事情,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南明虽然存在的事情不长,但是前后却出了4位皇帝,那么这4位皇帝的结局又
最近很多人对南明还是有一点感兴趣的,毕竟大明朝灭亡后,南明这个小政权还是值得人去关注的,其实大家看南明历史的时候也都发现了,那就
南明朝廷根本上亡于内讧,各派系之间从来都没有同心协力过,内部不断在争权夺利,甚至是落井下石,此为南明小朝廷灭亡的根源。南明的覆灭
张汤是西汉酷吏,他曾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地位也是水涨船高。关于张汤是忠臣还是奸臣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有一些争议的,可能不能简单的做出
说到南明时期政权可以说是很有问题啊,而且最关键的是,南明的内斗真的是让人不堪入目。就算是当时的局势非常紧张,他们的内斗也没停过
最近很多人在问这个魏忠贤到底是不是奸臣,到底是不是忠臣,也就是说不知道是奸臣还是忠臣,反正就是界定不了,但是很多人要说了,这还什么
我们回顾过去,研究历史,是需要标志性事件作为节点的。一个王朝,首都陷落,元首身亡,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算是亡国。在甲申之变后,明朝确
最近很多人也都知道了,那就是明朝时期这个越南和明朝还是有很大的瓜葛的,之间也还是发生了战争,那么很多人也都想知道这个明朝时期越
后人对于高杰的看法,其实褒贬都有。据说高杰为人荒淫,做事狠毒,所以他被杀后不少百姓还庆祝。不过以当时南明的局势来看,只有高杰有能
1644年是一个多事之秋,这一年里,李自成的农民大军攻陷了北京城,崇祯帝在煤山自缢了,紧接着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也投降了满军,引着满清入
最近很多人在问这个南明有几位皇帝,还有这个南明几位皇帝的结局又是什么,这些问题也都非常的有意思的,因为南明这个时间点还是有不少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三国历史,司马懿这个人一直都存在着很多争议,毕竟他从一开始为曹魏做事,一直都是忠心耿耿的,但是最后还是起兵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历史上的一些奸臣。一直都是让人非常憎恨的。毕竟他们的一些做法,不过是对于当时,还是对以后多多少少都有一
公元1141年,宋高宗下令解除岳飞、韩世忠,还有一些将领的兵权,希望能够和金国议和。后来宋高宗处死岳飞,这场冤案的发生震惊全国,大家都
说到这个南明三案,肯定很多人都非常了解吧,这个事情就是发生在清兵入关占领北京后,不得不说,这三案真的是震惊朝野。所以直接被称之为
南明三案指的是明朝南渡之后,在新建立的弘光朝发生的三大疑案。也就是“南渡三案”。很多朋友都非常好奇,这三个案件到底是有什么非
韩国热门电视剧孤单又灿烂的神鬼怪收视率很是火爆啊,那么在最新剧情里,孤单又灿烂的神鬼怪奸臣转世是谁呢?谁是鬼
丁谓的确是一个争议很大的人物,他机智聪颖,运筹帷幄,干过不少利国利民的事。但后世却把丁谓当做奸臣看待,这究竟为什么呢?丁谓虽然聪
说起奸臣,相信了解历史的朋友多少都能说出一些来。奸臣就是对君主各种逢迎献媚,迎合溜须,然后作者结党隐私,排除异己,自私自利,欺上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