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季我们就会非常庆幸生在了一个有空调的年代,不过想想在古代,他们的夏季应该也是非常炎热的,那当时又有哪些避暑的方法呢?其实古代人比我们想象中要聪明的多,很早就有了防暑用的冰室,还有冷饮,不过古代并没有电也没冰箱,那要怎么制冰呢?当然也是有特殊的方法啦。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古代人专门的避暑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皇帝富有四海,万人景仰。然而炎炎夏日,他同样饱受暑热煎熬。光靠“心情自然凉”是不行的,皇帝get 各种“花式避暑”技能,就连拥有空调、冰箱、电风扇的现代人,只有羡慕妒忌恨的份了。
早在周朝,王室就出现了“冰室”。为了保证夏天用冰供应,朝廷专门成立冰务办公室,名叫“冰政”,由“凌人”作为负责人。每年12月起,采集天然冰块,放在特制的“冰窖”储存。“手里有冰,心里不慌”,在桶里放上冰块,凉风满屋,暑意顿减。在各个朝代皇家的冰窖体积最大、贮冰最多。到了夏天,用不完怎么办呢?从周朝开始,出现了一种赐冰制度。皇帝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这事。有身份、有官爵的高级干部才有资格享受到这种福利。
1977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中,出土了一件造型精美的青铜器。经专家鉴定,这件青铜器名叫冰鉴,是战国时期用来冰酒的“原始冰箱”。 冰鉴的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在鉴内的缶四周放上冰块,使缶中的酒降温。话说夏天,曾侯请人吃饭,没有什么比喝一杯冰镇酒水更有诚意的了。《楚辞·招魂》有这样的诗句:“挫糟冻饮,酹清凉些”。说的是在糯米酒里放几块冰,喝起来才清凉解暑。古人真是会享受啊!
汉代,皇宫专门修建了用来避暑的宫殿,名为“清凉殿”。听这名字,暑热就消了一半。清凉殿四周挂着水晶珠子,殿内用玉盘贮冰,置于膝前,再以石为床,加上宫女在一旁扇扇子,据说能达到“中夏含霜”的制冷效果。这就是古代的“空调房”吧!不过这是皇家专享,就算亲是VIP,也休想进去。
到了唐代,“空调房”的技术进一步发展。室外有水车,将凉水输送到屋顶,水流顺着屋檐滴下,形成水帘,隔离暑气,室内安装了机械传动的制冷设备。它利用冷水循环,推动扇轮转动,产生风力,使室内凉风阵阵。可以说,这套机械设备就是风扇的原型。如今,我们也在用风扇,只不过动力由水能变成了电能。
唐末,人们发现硝石溶于水,会吸收大量的热,水温会降至冰点,凝结成冰。有了人工制冰的技术,普通百姓也能喝点冷饮了。宋人到了夏天,除了能喝到冰酒,还能品尝种类丰富的冷饮。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有“冰雪甘草汤”、“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凉水荔枝膏”等消暑神器。除此以外,宋人将冷饮分为两类,一类是浆,另一类是“渴水”。浆类饮料有凉酸浆、木瓜浆、葡萄浆、杨梅浆等,渴水则有“杨梅渴水”、“荔枝渴水”、“葡萄渴水”、“香糖渴水”、“林檎渴水”、“木瓜渴水”等。浆和渴水有明显的区别。浆是用无添加的100%纯果汁制作的,渴水相当于冲调浓缩果汁的冰水。街市上的冷饮店通常要到三更才能打烊收摊。而皇宫内,宋徽宗贪吃了两口冰块,竟然拉肚子了。
南宋继承了北宋奢侈豪华的风气。夏季,冲个澡是十分惬意的。在皇宫和达官显贵的家里出现了私人浴室。另外,朝廷设有“冰井务”,专门用来负责贮藏冰块,研究制作各种消暑降温的冰镇食品。官员们还能从“冰井务”领到一份夏日福利。南宋皇帝对大臣还是真心不错的。
冷饮在元代又有了新的创新,这与元世祖忽必烈有关。他是蒙古人,生性爱喝牛奶。可是夏季牛奶容易腐败变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忽必烈在牛奶中加入冰块,如此一来,牛奶凉爽可口,保存时间也延长了。接下来,忽必烈又在冰镇牛奶中,加入了蜜饯和果酱,称之为“奶冰”。无意中,忽必烈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冰激凌。后来,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元朝。马可·波罗在皇宫不仅见到忽必烈,也看见了皇家专享的“奶冰”。马可·波罗有心学习了“奶冰”的制作方法,并带回西方,从此“奶冰”在西方不断推广传播。经过再次加工改造,才有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冰激凌。
明代皇帝避暑不止停留在冷饮上,对皇宫的建筑规制有了明确要求。在修建屋檐时,要做到“檐步五举,飞椽三五举;柱高一丈,平出檐三尺,再加拽架。”别小看这22个字,是生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北京地区冬至正午太阳高度角为27°,夏至正午太阳高度角为76°。人们正是利用了日影的角度,设计了上述的屋檐。有了这样的檐,皇宫北屋在夏至前后,屋檐遮阳。到了冬至,阳光满屋,起到了冬暖夏凉的目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皇家避暑用品由实用品向艺术品转变。故宫博物院收藏着一对清代乾隆年间的掐丝珐琅冰箱。 这对宝贝大小、形状完全相同。每件箱重102千克,高45厘米,上下均呈正方形,箱体为木胎铅里,采用天然冰制冷。盖面和箱体四周为缠枝宝相花纹,底面为冰梅纹饰,色彩艳丽,工艺精湛。盖的边缘采用鎏金工艺,并饰以“大清乾隆御制”款。这样一个“土冰箱”,艺术价值远远超过了实用价值。
夏天睡凉席,清凉爽快,好不痛快。寻常百姓用竹子、藤条、灯草编织席子,至高无上的皇帝会用什么席呢?清朝的雍正皇帝曾经专门为了一条凉席,特意传旨广东以后不要再制作这样的席子。原因是这张席子是用象牙做的。目前世界上仅存三条象牙席。广东的牙雕艺人将象牙劈成厚薄宽窄均匀的薄片,再将象牙片磨制出洁白的光泽,再劈成丝,最后才是编织。由此可见,象牙席制作工艺极其复杂。此外,制作象牙席的材料利用率不足10%,造价更是价值连城。
原本以为皇帝只是手摇房子,苦熬秋天的主儿。事实证明,皇帝不但将穷尽各种避暑方法,还将普通的避暑用品演变为精美的艺术品,尽显皇家风范。笔者只能说皇帝真会玩!
文言文是1种书面语,以先秦时代的口语为基础。但之后,口语慢慢发展,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差异,而文言文却作为1种书写标准被稳固下来,从
最近很多人在说这个古代人的一些事情,这不马上就秋天了,秋天过了就到冬天了,那么这个古代人的话说是不是在冬天会冻死呢?冻死的多么?还
在历史上,因为阶级的压迫和斗争,很多所面临的已经不是生活,而是生存的挑战,再加上受教育程度不高,自杀的现象与现代社会相比非常普遍。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古代人好像都不得癌症啊,没有听谁说得癌症的事情了,这个问题也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也还是值得讨
生活在现代的我们,都知道口腔卫生的重要性,最近几年电动牙刷也是十分的火热,人们对于口腔清洁都越来越重视。那在古代,那时的人们有保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古代的人死了之后的一些事情,古代人死了之后是会把肛门给堵住的,那么这个说法是不是对的呢?还有很多人也都问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婚姻通常情况下都是父母所指定的婚约。在古人看来,父母的命令是比天还要大的,所以在婚姻这件事上,很多人都会屈从于
说到现在很多人出远门,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都是需要导航来指引的,毕竟陌生的地方都不知道哪是哪。所以有导航就不会迷路。但是在古代
最近不少的人也都在说这个中国古代人吃食用油的事情,很多人也都问了,这个中国古代人吃食用油的历史是怎么样的呢?中国古代人是从什么
说到理财,大家应该都知道,放到现在那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毕竟理财能够帮助大家能够很好的管理自己的资产,而且还能通过理财更好的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买卖人口这种行为,不管是在现代还是古代,都是有发生的。虽然现在确实是少了很多,但是在古代,这种情况发生的还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二十四节气的问题,二十四节气其实已经非常厉害了,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个二十四节气是不是古代的中国人发明的
相信大家应该都有看最近非常活的《觉醒年代》吧?在这部剧中就出现了“人血馒头”,很多老百姓就通过这个来给自己的孩子治肺痨这样病
说到古代的一些习俗以及规定真的是有很多,比如说,在古代,一个人死了之后,竟然要停尸三天才能下葬。对于这个说法,确实让很多人都不能理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古代,皇室一般都是有传国玉玺的,这个玉玺就是象征着地位,象征着皇权,很多造反的人都会争破脑袋去抢这个玉玺,那么
古装剧相信大家也看过不少了,我们经常会看到一幕就是有人在靠近门房的时候,想要窥视里面发生的事情,就用手轻轻的捅破窗户纸,然后从戳
最近有看到一则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古代人不是喜欢写诗词吗,但是他们也非常的喜欢把这个诗词写在墙壁上,那么很多人要问了,难道古
说到喝酒这个事情,大家都知道,现代人不管是喝什么酒都是打开之后直接喝。但是在古代就不一样了。因为他们古代人喝酒似乎都是要先“
最近不少的人也都在说这个古代人的故事,很多人估计也都发现了,还是和现代的人差别很大很大的,小编听说过一个故事,那就是话说有一些岛
如果见过棺材下葬的小伙伴估计会发现那就是在下载的过程中,这个棺材是不能落地的,也就是在中途不能落地的,要一直抬到这个埋葬的地方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古代人的身高一直都是一个谜,有的地方记载的是他们竟然有两三米高,这放到现在的话基本上就是一个“巨人”
说到古代,大家都知道,盐这个东西一直都是严令禁止走私的。一旦发现有贩卖私盐的,就会受到处罚,而且严重的可能还会斩头!可想而知在古代
说到这个胡须,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看一些古装的电视剧,很多人都会留一些胡须,但是这是为什么呢?当然包括一些人的喜好,可是大部分人都会
说到养老,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俗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在现代的话,有养老院可以帮助子女来赡养自己的家人,毕竟子女忙的话是没有时
说到地域问题,大家应该都知道,包括现在很多不同地方的人,两个人面对面交流很有可能都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当然了毕竟有普通话这个通用
说到这个现代人的一些病其实都是小事,比如说这个阑尾炎,就太简单了,切一切就好了,但是古人医疗水平不发达,得了阑尾炎会怎么办呢?这个问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古代人的一些事情,话说现在只要是考古发现一般都会出土这个青铜器吧,也还是非常有意思的,那么也有人问了,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