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解历史的时候,我们总是会听到一个词“封地”,比如某人被赐封地在某处,很多人就会以这个地方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姓,像是卫鞅,封地在商地,就改掉自己原本的姓,叫做商鞅。那么,古时候这些封地到底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分封出来的诸侯最终会威胁天子?古人又是怎样划分封地的呢?
封地的“封”,自然不可能是封闭的意思,而是分封。我们常常说的,某人立下战功,皇帝封他做官,就是这个“封”。那么封地,顾名思义,就是把一块土地划分给某个人,这个人就是这块土地的所有者,拥有在这片土地上征兵、收税等的权利,甚至还可以制定法律,任免官员。
这么一看,这土地一旦分封下去,所有者岂不就成了土地上的“皇帝”了?虽然当时一定没有这种称呼,也没人敢这样叫,但是实际上也相差无几了。很明显,封地就算是一个“国中之国”,这也是周王朝灭亡的一个原因,同样也是秦始皇统一之后坚决推行郡县制,而不是分封制的原因。
周王朝因为分封了太多的诸侯,原本一个大国,这样一划分,属于周天子的还能有多少?所以东周时期,周天子名存实亡,脚下归自己管辖的土地,连一个诸侯国都不如,这不是一种趋势,而是一个现状。
想想看,如果你得到了一块土地,自己可以在那里当一个“土皇帝”,那么,你的野心会不会继续膨胀,不满足于现状,不满足于这么一片小小的地盘?这也就是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的原因。
而且,封地也不仅仅是男性的专属,皇族的的女性同样也可以获得封地。就比如平阳公主,这里这个平阳公主,是汉武帝的姐姐,而不是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平阳昭公主。平阳公主的丈夫是平阳侯曹信,而“平阳公主”也是在她嫁给曹信之后的封号,在这之前,因为她自己的封地是在阳信,因此她是被叫做“阳信公主”的。
由此可见,分封制相比郡县制,对于皇帝来说,自然会倾向郡县,但是对于诸侯大臣,分封制当然更受欢迎。只不过随着皇帝中央集权的加强,分封制自然是会被淘汰掉的。
其实从周天子的衰落就能看出分封制的弊端,随着其他诸侯国越来越强大,周天子的话语权会被不断稀释,最后变的毫无存在感。秦始皇一统六
若是秦朝延续了分封制,那么肯定不会在秦二世就速亡了,国祚肯定是要长一些的。因为分封制能很好的将矛盾转移化,局限到范围更小的各个
平阳公主,汉武帝唯一封为“长公主”的姐妹。汉武帝的母亲王皇后生了四女一男,分别是平阳公主、南宫公主、隆虑公主、金俗(进宫前所
其实封国制和分封制在本质上并没有太大区别,都是皇帝把土地分给自己的子孙后代,还有异姓王。刘邦称帝后,他采用封国制有些是出于被迫
“城摞城”,说的就是古代王朝更迭之后,新的朝代建立在旧的朝代之上,那么原本的旧朝自然就被新朝的建筑取代,这也是很寻常的情况。不过
周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三个王朝,从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灭了商朝后建立周朝到公元前256年秦破洛邑,杀周赧王,周朝灭亡。周朝享国运7
分封制的具体起源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可能夏、商都是采用的分封制,但直到周朝才把分封制发展到了顶峰。不过分封制有好处也有弊端
说到平阳公主和卫青这两个人想必大家也是知道的,真的是很有传奇色彩的一对了,卫青想必大家更加的清楚,一生戎马,而且在抵抗匈奴这件事
平阳公主一生的情感之路也是非常坎坷,前后出嫁了两次都已守寡结尾,最后嫁给大将军卫青才开始被传为佳话。可能一般人也只知道平阳公
李斯,原本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但是因为不甘于现状,希望能够拥有一番事业,于是辞去原本的官职,找到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即辅佐君主的才能。学
有人问这个平阳公主比卫青大了多少岁,这个问题吧其实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为何这么说,因为毕竟是在平阳公主40岁的时候卫青才娶的她,而且
很多人都知道,古代人比较重视门户问题,认为男女之间门当户对才是最好的,只不过这些事实上也就是为自己的家族增添利益罢了。不过,西汉
历史上按照延续时间来算,周朝算是时间最长的一个朝代了,前后大约有800年的时间,其他任何一个朝代都没有能够像周朝这么长久。而周朝
说到汉献帝刘协很多人说他是一位非常非常窝囊的皇帝,是傀儡皇帝,也的的确确是这样的,但是其实汉献帝按照另外一个侧面来说的话,他也是
平阳公主是汉景帝刘启长女,刘彻的姐姐,在汉武帝时期也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不过平阳公主的感情之路并不顺利,她曾出嫁三次,但每任丈
说到姜文焕想必还是有很多人都知道这个人的,这个人挺有意思的,他在封神演义里面也扮演了很重要的戏份,而且还和纣王是打得有来有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