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清朝时期的历史,说到清朝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清朝是中国历史上很著名的一个朝代,而清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关于清朝小编相信很多人最深的印象就是清朝的腐朽落后,其实,这是清朝晚期时期的社会现状,在清朝早期的时候,社会形态还是很好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清政府最后改革为什么会加速自己的崩溃?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清政府垮台于1911年,即辛亥年,从历史进入20世纪始,它就进入了自己生命终结的倒计时。清末的政治腐败和人们对政府的控诉,可见于梁启超的行文:“夫孰使我百业俱失,无所衣食者,政府也;夫孰使百物腾涌,致我终岁勤劳而不得养其父母者,政府也;夫孰使我一栗一缕之蓄积,皆使吏胥之婪索者,政府也;夫孰使盗贼充斥,致我晷刻不能即安者,政府也……”这样的政府非倒不可,更何况孙中山的革命党大张声势,筹谋推翻。然而清末立宪派给它指出了一条政治改革的道路,即立宪,可以说,这是清政府唯一的图存之路。事实上,它也被逼走上了这条路,但由于它自己的蹉跎,这条路最终也断送在它自己手里。
和孙中山的革命党不同,由梁启超在理论上指导的国内立宪人士并不主张推翻满清。在同盟会排满性质的“种族革命”之外,梁启超推重的是政治制度改革的“政治革命”(梁氏是体制外人,他的语言如果转换为清政府的官方语言,就是“政治改革”)。此改革以立宪为旨归,用梁氏的话表述就是:“政治革命者,革专制而成立宪之谓也。”从专制到立宪,可以说是20世纪任何一种专制政体的政改方向。在体制外和体制内的各种压力下,晚清政府迫不得已接受了立宪者的主张,继1905年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后,于1906年9月1日宣布“预备立宪”。这不妨可以视为清政府“政治改革”的开始。
那么从1906年到1911年,清政府在它生命的最后六年间,都做了些什么呢?
1906年:是年虽然宣布预备立宪,但立宪的预备期有多长是社会很关注的问题。9月1日的“圣谕”颁下:“……俟数年后,规模初具,查看情形,参用各国成法,妥议立宪实行期限,再行宣布天下。”显然,这是一个没有时间表的预备立宪,其中不乏遁词,如同在玩时间游戏。当然,立宪就是分权,政府本能地不愿意,能拖一天是一天。只是那时的它无从料及历史留给它的时间只有六年了,多拖一天就是往死路上多走一天。时在日本的梁启超有过这样一个观察,他在写给老师康有为的信中说:“革党现在在东京占极大之势力,万余学生从之者过半。前此预备立宪诏下,其机稍息。及改革官制有名无实,其势益张。”不妨注意这其中的“其机稍息”和“其势益张。”当人们开始信任这个带有政改性质的预备立宪时,即使是革命一方,其势头亦不免“稍息”;当人们认为这个政治改革是虚与委蛇、皮里阳秋时(比如,只是把各部制动来动去),则革命势头必然反弹“益张”。这说明,改革可以遏制革命,改革进一步,革命退一分;但是,假改革必然招致真革命。因此,清廷唯有真正立宪而非口头立宪才能自保。
1907年:客观地说,一味指责清政府假改革也不公正,革命派的压力,立宪派的努力,这些都逼使它要调整自己的动作。继预备立宪后,1907年有两道诏书不应忽略。一是9月20日预备成立资政院的谕旨:“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一时未能成立,亟宜设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这是朝廷政改的一大动向,按照它自己的解释,资政院即英美议院的前身。一个月后的10月19日,朝廷又下一诏:“前经降旨于京师设立资政院,以树议院基础,但各省亦应有采取舆论之所。”这个舆论之所就是省议会,但清廷将之称为谘议局:“着各省督抚均在省会速设谘议局”,“筹计地方治安,并为资政院储才之阶”。对于这两道诏书,光绪都明言是“朕钦奉慈禧皇太后懿旨”。慈禧虽然顽固,但也果断,决定在中央和地方分别开设议会,应是真正的政改之措。
太平天国究竟是加速了清朝的灭亡,还是减缓了清朝的衰退?有关这个问题,各方是有不同的答案。不过太平天国给清政府造成了三点非常重
说到这个沈荩,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是谁,他是当时在清末的时候一位记者,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位被杖杀的记者。对于这个事情,当时还是引起了
说到清朝时期的长白山,大家应该都知道,当时的长白山还是非常的著名,而且长白山脉最早出现是在中国4000多年前了。作为这样一个历史悠
辛亥革命,作为近代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事件,正是因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政府才能被赶下了台,没了清政府,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
说到晚清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还是有非常多的故事,真的太惨了,清政府真的丢人,但是其实老百姓却不丢人,话说啊这个洋人完全就是不怕满清政
清朝末期,清政府腐败无能,在闭关锁国的影响,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诸国,因此这个时代也是中国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最多的年代,自古弱国无外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在清朝末期,由于自身国力的衰弱,世界的发展早已经超越了清朝,然而清政府自视甚高,当被列强侵略的时候
清朝末期的历史,说起来也是会让很多人感觉非常屈辱的历史了,自从鸦片战争开始,清政府每一次打仗,基本上就会签订不平等条约,不断地在进
咸丰八年,清朝与西方列强展开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在这期间,西方列强袭击了大沽口、大沽口失陷,英法联军便入侵天津。迫于强大西方各国的
说起第一次鸦片战争,在英国那边被称之为“中英战争”或是“通商战争”,这是发生于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一场侵略战争,同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