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属于花中四君子之一,具有非常高的观赏性,古人也会经常举办赏菊的活动,而重阳节的习俗之一就是赏菊。那重阳节和菊花究竟是如何联系起来的呢?实际上菊花的历史要比重阳节更加久远,而且菊花是从中国传入到世界各地的。古人对于菊花寄托了非常多的情感,和菊花有关的诗词数不胜数。直到唐朝重阳节才算是一个比较受人重视的节日,而且菊花也跟着流行了起来,不过流行的原因就有些令人意外了。
10月17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个节日也是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的老人节。
自古以来,重阳节有三大习俗:登高、赏菊以及插茱萸。北宋文豪苏东坡曾有诗云:“菊花开时即重阳。”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菊花与重阳节绑定在了一起?本期大锤说史,咱们就来说一说,菊花与重阳节的千年之缘。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在历史文献里,菊花的历史可比重阳节的历史要悠久多了,在我国,菊花有三千年以上的栽培历史。我国先民在很早的时候就对菊花的功用发展出了自己的认识。比如战国时代大诗人屈原在《离骚》《九章》中多次提到菊花是可以用来吃的。
历史悠久的菊花与重阳节能够结合,首要条件就是菊花的花期。九月寒秋将至,百花凋谢,唯有菊花在此时盛放,因此九月很早就有“菊月”之称。也就是说,如果古人在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要赏花,菊花几乎成为唯一的选项。
而菊花在九月百花凋零之下的这种盛放,让古人对菊花衍生出了更多的想法。时三国曹魏皇帝曹丕曾经给钟繇[yáo]写信,其中就提到:菊花在九月一枝独秀,如果不是它内含乾坤之纯和、芬芳之淑气,又怎么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
这可不是曹丕一个人的看法。实际上,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普遍认为菊花可以滋补、养气、疗疾、延寿。西晋文学家潘岳曾经在《秋菊赋》中写道:“(菊花)既延期以永寿,亦蠲疾而弭疴。”那时候,就连曹丕都要送给钟繇一束菊花,“以助彭祖之术”。这个意思是引用典故,传说中的彭祖寿至800岁,是我国古代的长寿象征。
由于重阳节的成型期正是在我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因此菊花的花期正好契合重阳节,这就让重阳节赏菊具备了天时。
而正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修仙求长生的风气非常浓厚,而菊花素来被视为养生延寿的有益道具,这种修仙求长生的风气,最终让这一时期的菊花大放异彩,被文人雅士普遍追捧,这就构成了人们在重阳节赏菊活动的人和。
曹魏时期的钟会在《菊花赋》里总结说:“夫菊有五美焉。黄花髙悬,准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徳也;冒霜吐颖,象劲直也;流中轻体,神仙食也。”
重阳节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定型,最终在唐代开始发扬光大。而到了唐代,魏晋南北朝时普遍的追慕求仙之风,因为世家门阀的衰落以及求仙本身的不可得,而逐步退出了流行时尚。当然,虽然菊花不再是成仙道具,但是其延寿的说法和讲究保留了下来。在这种情况下,菊花却并没有退出重阳节序列,反而更加发扬光大。
这要感谢魏晋南北朝时的一位著名文人陶渊明,正是他昔日酷爱菊花,塑造出的“采菊东篱下”的隐士之风,让唐代以后追慕陶渊明的文人们,进而由人而推及菊花,相当于提前为菊花做好了千年助攻。正如后世北宋周敦颐总结的那样:“晋陶渊明独爱菊……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正是从陶渊明开始,菊花在以往的延年益寿、品质高洁之外,又被赋予了一种全新的审美意蕴,这就是隐士的标志。而陶渊明身为文人自我实现的一代宗师,其标榜的隐逸之风,被后世文人前赴后继效仿。《全唐诗》里有七十多位诗人继续歌咏“陶菊”,正是这种风气的体现。
在唐代,对陶渊明和菊花的追捧,几乎发展到了有唐人咏菊处,必有陶渊明出没的程度。这种对陶渊明的崇尚,也作为一种强力推进剂,体现在了重阳节的节日民俗之中。唐朝诗人王勃在《九日》中说:“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连诗仙李白都要在重阳节登高时歌咏“渊明归去来”“笑酌黄花菊”。
这种文人风气甚至也影响到了皇室。唐中宗李显曾做《九日登高诗序》中曾有“渊明抱菊”之语。在菊花从重阳节成仙道具的角色中淡出的同时,在重阳节思慕先贤、追求精神解放的领域,菊花在唐代又取得了新进展,与重阳节的结合更加紧密了。
到了宋代,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活动愈加活跃。正是在城市经济发展的浪潮之上,菊花实现了第三度与重阳节的结合,也就是从传统的士人、贵族阶层的赏菊活动,走向了更广泛的市民阶层。
在唐朝末年,重阳赏菊就有从上层向下层普及的趋势。到了宋代,这种普及更是扩大开来。北宋《东京梦华录》记载,九月重阳,汴京赏菊有多种,有黄白色蕊的“万龄菊”,粉红色的“桃花菊”,此外还有“木香菊”“金铃菊”等等,当时宫中皇家和富贵人家都要赏菊,而一般的平民之家,也要买上一两株玩赏。
有学者认为,从宋代开始,唐代曾经盛行一时的重阳节插茱萸辟邪活动,开始消退,而赏菊、玩菊之风则继续延续,甚至更胜从前。这种重阳节内部习俗的地位转换,实际上代表了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态,促使宋代以后的人们更青睐于菊花和其代表的“风骨”“延寿”两大现实意义,这两者正是针对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的期许与展望。
说白了就是,宋代人的生活比以前朝代的人要好一点了,于是对菊花的追慕更进了一步,对于菊花的两大功能祈福与消灾,人们会更倾向于前者。
也正是经历了送魏晋到两宋的数百年的交融,菊花终于成为了各个阶层普遍认可的重阳节的象征。
2019年是对杨贤硕是巨大挑战的一年。2019年才过去半年的时间,YG就爆出了一桩又一桩的新闻,而且一个比一个劲爆。就光光是李胜利,就霸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民俗节日,节期为每1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老年节人节,所以迈入老人行是就可中秋节。依照国际要求,六十五岁以上的
菊花一角老三花中的一类,菊花一角发售年代为一九九一年,一共发现有十个年代从一九九一年到两千年,两千年最后一年没有进行公开发行,公
《灵与肉》黄菊花结果是自杀身亡了。黄菊花听到单恋已久的许灵均要与他人完婚,心态一触即发,求而不得终抹灭她最后的机会。菊花在与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重九节、九月九、茱萸节、菊花节等,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九月初九日,故又称九九重阳,与除
“重阳节”人脑海里就会想到踏青、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那么什么
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重阳节是个意义很重大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意义上,重阳节那天是属于老人的一个节
农历九月初九,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即将来临。作为儿女的你应该不会忘记尽一份孝心,那么您想到送什么礼物最为贴心实用
大家都知道重阳节也叫老人节,那么重阳节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要叫重阳节呢?九九重阳节又是什么意思呢?对重阳
重阳节是什么节日大家知道吗?相信很多年轻的朋友们对重阳节可能不是特别的了解吧,重阳节是谁的节日呢?是干嘛的呢
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呢,重阳节登高的意义是什么呢?重阳节登高的由来是什么?很多人都在重阳节登高,那么重阳节登高的好
九九重阳节又被称为重九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那么在古代就有很多人对于重阳节有着太多情怀了,不禁提笔吟诗。那么
重阳节有很多习俗,插茱萸,赏菊花,登高、踏秋等等,那么重阳节的这些习俗是这么来的呢?有什么传说吗?重阳节的传说都和
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适合登高望远的节日,民间总传说这一天为鬼节,那么它到底是不是鬼节,一起来了解下吧。
九九重阳,长长久久,大家在重阳节这一天都会给长辈们一些祝福语来表示问候,哪怕是发个祝福短信也可以,但是很多朋友们
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有很多种叫法,中国那么大,所以各个地方习俗叫法都可能不一样,那么下面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中
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就快要到了,在这一天饮食方面也是很重要的。那么重阳节该吃什么该喝什么好呢?九九重阳节吃什
重阳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素有登高望远、敬老崇老的传统,对于老人来说温暖的话语比什么礼物都来的快乐,那么有什么话
九九重阳节就是俗话中的老人节,这一天是为老人们而准备的,当我们事业有成的时候,父母也开始慢慢的变成老人的,在这一
关于重阳节的对联大全 上联:小雨酿寒侵白纻 下联:劝君一醉重阳酒 上联:三径归时岁月在; 下联:满城近时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2017年10月28日,以满怀喜悦的心情,迎来了“九九重阳老人节”。为此邀请各位老领导、老干部、老
”夏天走了菊花开了 秋风送来点点的忧虑”是来自《我的快乐就是想你》的一句歌词,这首歌是由陈雅森演唱的。《我的快
重阳节手抄报版本设计有哪些呢?有哪些内容资料简单好看的手抄报,下面就让小编带你来了解下吧。 重阳节手抄报
重阳节,同样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就是农历的九月初九,因此重阳节在今年就是公历的10月17日。不过“重阳”这个名字又是怎么来
今天是重阳节,在古代重阳节是一个非常吉祥喜庆的日子。古人在重阳节会举行各种活动,例如登高、晒秋、赏菊等。而如今的重阳节又多了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曾在1946年出版过一本名叫《菊与刀》的书。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日本文化,从明治维新到日本人的生
说起恐龙,作为曾经地球上的霸主,恐龙在人类心中的地位还是很重的。从好莱坞大片中所描述的样子来看,他们曾经就是地球的主宰者,只是因
朱元璋与黄巢,都可以说是一个朝代的终结者。黄巢拉开了唐朝覆灭的大幕,而朱元璋则是结束了元朝,开创了明朝。这两个人虽然不是同一个
每当秋季来临,万花已经开始慢慢凋零,零落成尘。然而菊花却不同,作为秋季的信使,开始点亮秋季,为秋季增添色彩。农历9月,秋高气爽,菊花的
重阳节作为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一直以来也是非常受重视的一个节日了。很多人知道,重阳节这一天有两个重要的习俗,一个是登高,一个是敬
刁菊花的演员是凌孜。在电视剧《装台》中刁菊花是男主刁顺子的女儿,她性格尽管骄蛮固执,蛮横强悍,但实际上内心孤独不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