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天启皇帝朱由校,可能多数人都会想到他是一位木匠皇帝。朱由校痴迷木匠活的程度,已经让他忘记了自己是一位皇帝,整日不务朝政一心钻研木工。不过皇帝有皇帝的责任,并不是当了皇帝就能为所欲为,朱由校不务正业的后果就是导致明朝内外开始出现各种矛盾。关键是朱由校还重用了宦官魏忠贤,这也给明朝此后走向衰落埋下隐患,那天启皇帝在历史上究竟算不算一位昏君呢?
昏君、暴君、明君这些都是有所指的,天启爱做木匠并不代表他不做别的事情,也不代表他不懂政治。这些都轮不上他,他就是一个“在体制压力下,‘礼’下循规蹈矩的展现自己爱好而已”,除了木匠工作外,他并没有明武宗的更多爱好,称不上昏君、暴君,更与明君相距甚远,算个正常人吧——聪明的败家子儿。
(1)天启皇帝除了木匠之外,基本都沿袭皇帝们的日常规范,后世对其“戏剧化描摹”并不确切。以经筵为例说明。
经筵说白了就是学习儒家理念如何治国。这一制度从明英宗时期开始正式确立,即时间、地点、由谁讲课、如何讲等都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
经筵每月三次(初二、十二、二十二),仪式比较隆重内阁六部九卿等都要参加。当然,每旬一次没有做到,但天启七年时间举办了19次旬讲(经筵)。日讲也相对符合规制,比较频繁。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理由:按规矩、按规制我该做的都做了,没我什么事儿,我不做木匠干什么?
(2)天下制度已成——有没有皇帝其大明天下仍可按照规章、潜规则去运行,皇帝可做的事儿并不多,对于没有才能的皇帝其实只具象征性意义而已
天启年代,文官权力在“经济秩序”下已经形成党派利益;宦官虽然庞杂,但也各有集团。双方都有祖宗的“制度”保障自己干涉皇权。双方都有祖宗的“制度”保障自己干涉皇权的权利,你还真没办法。
对于没有什么才能的天启皇帝来说,他不做木匠能做啥?
朱元璋将儒家思想从上到下引入统治,并以铁血方式排除了后宫干政、外戚专权、武将夺权的可能性。形成皇权第一、文臣治理的治国方式。
朱棣抬高锦衣卫、建立东厂,以“特务统治”地方式监视文臣;朱瞻基开始又开始分皇权为太监,太监以皇帝“代言人”形象统御文臣。由此,这一制度体系比较完善。
正因为体系已经比较完善,天启皇帝又没啥能力,只好做木匠。那他为啥没有能力呢?主要是父亲不受万历待见,自己从小就没接受过教育。
其内心对儒家并不感冒,更主要是符合规制应付差事儿。同时,对于太监专权问题也无能为力,做木匠更符合人的本性——快乐。
天启不算昏君,因为他就没做我们思想中的皇帝——一言九鼎、掌握天下。他更符合我们老百姓的语言——聪明的败家子儿——既然管不了家,我又不懂,倒不如啥都不管。
两个人是兄弟。在历史上,因为帝位造成反目的亲弟兄不计其数,仿佛生在帝王世家的皇子们,一旦有了争夺太子的想法基本就不可能和睦相处
明朝历史中,朱由校在位期间,国内外矛盾彻底激化,他可以说是皇帝中最典型的反面例子。朱由校不仅制造多起冤案,还迫害良臣,基本没有做过
听说过客印月的朋友肯定不多,除非你非常了解明史。那客印月是明熹宗朱由校的乳母,后被封为“奉圣夫人”。朱由校登基后,他是把客印月
说到这个木匠皇帝也不知道多少人知道,反正就是非常厉害的一个人了,好好的皇帝不做,去做木匠也没谁了,那么很多人要问了,既然这么喜欢木
说起明朝的天启皇帝朱由校,相信大家都会有一个印象,那就是木工皇帝,造家具的皇帝。在《明史·诸帝本纪》中对朱由校的评价就是“重以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这个朱由校,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木匠皇帝,不得不说,他对于木工可是非常的钟爱啊,就连当上皇帝之后也同样非常喜
明熹宗朱由校是一个很有个性的皇帝,他之所以被人们熟知,是因为朱由校的一个爱好。朱由校身为皇帝,对处理国事基本没什么兴趣,皇帝不好
在我国历史明朝时期,可以说这个时期的皇帝是一个比一个奇葩了,但是你绝对无法想象天启皇帝朱由校有多奇葩,放着牛气哄哄的皇帝不做,专
话说爱好这个东西人人都有,有些人的爱好还比较特殊,其实干点自己喜欢的事也无可厚非,但是耽误了自己的正事就不好了。古代就有一位皇
我们知道,古代皇帝皇位的传承,是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的,古人对于血脉的传承十分看重,因此与禅让制选择贤能者担当大任完全不同。但是历
白鹿颜虽然身为天启皇帝,但他并非是实际的掌权者,目前朝政大权都在长公主白凌波手上。所以白鹿颜才会找来吕归尘,想借用天启的力量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