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首页 > 资讯 > 电视资讯

小娘惹娘惹文化是怎样的?现在还有娘惹吗?

时间:2021-02-25 23:15:39 栏目:电视资讯

《小娘惹》这部剧是对多年前的一部经典的同名电视剧的翻拍,而剧中所展现的这种娘惹文化,是在历史上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化,娘惹这个人群也是一种很独特的人群,指的是华人与马来人的女性后裔,而男性后裔被称为峇峇。而电视剧里面的故事,发生的时代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很久了,那么现如今是否还有娘惹的存在呢?而在这中间经常提到的一种娘惹文化,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娘惹娘惹文化是怎样的?现在还有娘惹吗?

1、娘惹的来历

早期,旅居东南亚的华人与当地人通婚,如印尼、马来人,生下的孩子,男孩被称作峇峇,女孩被称作娘惹。在几百年的时间里,他们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习俗和文化。

娘惹(Nyonya)是早期华人和马来人通婚的后代,也被称为土生华人。郑和七下西洋时曾5次到过马六甲,船队每次回朝时都有部分随从留在马六甲,这些留下的官兵和留居海外的商人娶了当地土著及其他民族的女子为妻,生下的男性后代称为“峇峇”,女性则称“娘惹”。如今,他们在马六甲社会中仍占很大的一部份。

峇峇娘惹大多接受英文教育,虽然他们不会讲中文,但却依然保留华人传统的婚丧嫁娶等风俗和传统礼仪。峇峇娘惹的文化融合了华族与马来族的特色,无论在服饰或是饮食都独树一格。鲜艳的色泽与花纹,以及风情独特的剪裁设计是娘惹服饰(Kebaya)的特色。一般上来说,峇峇的服饰包括中山装与西装,娘惹装则大多启迪自马来传统的沙龙服饰。

峇峇娘惹的饮食同样也融合了华族和马来族的烹调特色,并成了独特的菜系:娘惹餐。与中餐相比,娘惹餐的口味偏重,但又不似马来餐那么辣。一些娘惹面食,例如汤汁混合椰浆的“拉沙”(Laksa),以及搀以酸辣汤汁的马来炒米粉(Mee Siam),都是当地常见的小吃。在马六甲稍微逛逛,便能发现不少娘惹餐馆。

峇峇娘惹的住宅还保持着中国气派。大厅和走廊里摆着的都是古香古色的中式雕木家具,中国味道浓郁。

马六甲有一条逾百年悠久历史的街道,那是著名的鸡场街(Jonker Walk)。街道两旁都是传统的中式建筑,街上有很多古董店、纪念品店和小餐馆,当地华人的一些宗乡会馆,象“福建会馆”、“海南会馆”等,也都设在这条街道上。整条街道显得古色古香,充满浓郁的华族文化气息。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答荅娘惹在马来西亚是土著身份(Bumiputm),但由于某些政治因素而被马来西亚政府归类为马来西亚华人,从此失去了土著身份。峇峇演变成一个特指的华入族群,也就是今日在马六甲以及马来西亚独立前在槟城和新加坡的峇峇。峇峇娘惹有着融合中国与马来西亚的独特文化与习俗,在马来西亚尤为凸显。

小娘惹娘惹文化是怎样的?现在还有娘惹吗?

2.现在还有娘惹吗

事实上,在现在的时代,很少能看到娘惹了,如果想真的体验娘惹文化,只能从那些老人身上看到了。

其实娘惹文化最早要追溯到明朝,那个时候郑和下西洋,他所率领的船员们以及当时下南洋经商的广东人和福建人,与当地的马来人逐渐开始通婚,他们生下的子女,就称为峇峇和娘惹。这些人的日常生活中,融合了两地的文化,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娘惹文化。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娘惹文化其实主要体现在饮食、服饰、瓷器等方面,大众最熟知的还是娘惹美食。娘惹菜系是由中国菜系和马来菜系合并而成的,传统中国菜与马来香料完美结合,融会了甜酸、辛香、微辣等多种风味。这些娘惹菜口味比较重,用的酱料很多,但是很美味。

很多人也许不知道,那些娘惹就如同中国的名门闺秀,生于望族,长于深闺,一生专注于厨艺和女红。在没有出嫁之前,她们不被允许见外人,就像是古代的女子一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很多人知道娘惹文化,就是通过一部新加坡电视剧《小娘惹》。聪慧而独立的主人公月娘演绎了一部“新加坡版大长今”的传奇,也带着娘惹文化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因为这部剧,娘惹文化火了,但是这种文化还是在慢慢消消失。

不过现在娘惹文化已经渐渐融入到了生活中,比如说机场里。新加坡空乘人员的制服便是蜡染花布的娘惹传统服饰,可见这种文化已经成为了当地文化的一部分。

在娘惹文化文化中,保留着很多华人的古老传统。尤其是结婚的时候,有很多礼仪都和国内的类似。甚至在清末的时候,还有很多娘惹妇女保存缠小脚的习俗。

但是现在正宗的娘惹已经很少看到了,不得不说,这让人觉得遗憾。

小娘惹娘惹文化是怎样的?现在还有娘惹吗?

3、娘惹文化是怎样的

早期的马来亚,对于外族与本地的马来人通婚,并没有宗教上的束缚(现在则不同,凡外族人与马来人通婚,必须先皈依伊斯兰教),所以与当地马来女子通婚后的华裔,仍然保留原来的宗教信仰,信仰佛教或道教,他们的很多习俗与礼节都是沿袭中国的传统。娘惹少女或已婚少妇,如同中国的大家闺秀,大多足不出户,常年呆在家中,故而常常以刺绣或制作一些手工艺品来消磨时间。

对于华人的一些传统节日,巴巴娘惹家庭非常重视,过春节,作为子孙或年幼的一辈,得跪着磕头、敬茶及祝安。逢春节、清明、农历七月及祖先忌日,都上供祭拜祖先,供品也有讲究,要摆三牲及饭菜等,要摆放八碗或十二碗的菜肴上供。

在婚俗上,巴巴娘惹的家庭也非常讲究“门当户对”,那些有权势的华人甲必丹、亭主、殷商家族之间常常联姻。新郎身穿长袍马褂,头带瓜皮帽,新娘则身穿裙褂、霞披,头戴凤冠,身上有众多点缀的饰物。在二战前,巴巴娘惹在举行婚礼时,依然沿用三跪九叩的清朝古礼,娶亲用花轿,锣鼓喧天,热热闹闹。

男方的家长对于新娘是否是处女极为重视与苛求,在新婚后,要由媒婆负责将处女布拿出来给男方双亲过目。

既然巴巴娘惹是华巫混血的后代,他们身上必然有异于纯华人的习俗。在巴巴娘惹家庭中,讲的是一口流利的马来语,这是他们日常用语,不过也掺杂了一些福建方言,他们对普通华语一窍不通。特别是那些娘惹,平时的衣着打扮与马来女子无异,身穿沙龙或娘惹装(类似马来妇女装),口中喜爱咀嚼栳叶。在饮食习惯上,巴巴娘惹也有自成一统的“娘惹餐”,它兼有华人、马来人、印度族人以及以葡萄牙人为主的欧洲人的饮食特点,在烹饪方法和使用的餐具器皿方面都比较讲究,调料中自然少不了咖喱和辣椒,口味以酸辣为主,别具一格。要想品尝正宗的娘惹餐,就要到荷兰街的由昔日巴巴豪宅改建的餐馆去,那里从室内的布置陈设,到餐桌上的菜肴,都是最地道、纯正的娘惹餐饮食文化的精华。

目前巴巴与娘惹的人数不多,没有精确的统计,估计数目大约不到万人,据说荷兰街上也只剩下10余户人家了。

关键词 :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